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生儿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10:1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约束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约束带。


背景技术:

2.新生儿罹患一些疾病时,需要在保温箱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身体上常常置有一些管路,例如气管插管、氧气管和液体管。新生儿无自控能力,难免会用手拉扯管路导致管路拔出,患儿腿乱蹬也可能蹬到管路。为了避免管路拔出,需要对患儿进行约束。
3.zl202021216077.x公开了一种保温箱用新生儿约束带,包括臂套和连接带,连接带设于臂套的外侧面;限位装置设于连接带上。该新生儿约束带可将新生儿的手约束在保温箱上,但极大地限制了新生儿活动,容易造成损伤及导致其哭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新生儿躯干约束其双手的新生儿约束带。
5.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生儿约束带包括躯干带和两个手约束带,躯干带包括躯干带主体和设置在躯干带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件,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主体和设置在约束带主体两端的第二连接件,约束带主体与躯干带主体连接;躯干带能够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躯干带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时,两个手约束带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
6.进一步的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魔术贴。
7.进一步的是:躯干带主体和约束带主体均包括布料制成的外套和填充在外套内的海绵。
8.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新生儿约束带包括躯干带和手约束带,躯干带包括躯干带主体、两个第一连接件和两个连接耳,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连接在躯干带主体的两端,连接耳与躯干带连接;躯干带能够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躯干带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时,两个连接耳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主体和两个第二连接件,约束带主体包括连接部和约束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两个第二连接件与约束部连接并间隔设置;手约束带的约束部能够穿过连接孔从而形成用于与连接耳连接的连接环;一个手约束带的约束部能够穿过另一个手约束带的连接孔,从而使两个手约束带组合形成腿约束带。
9.进一步的是:躯干带主体和约束带主体均包括布料制成的外套和填充在外套内的海绵。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如图3所示,新生儿约束带使用时,将躯干带环绕在患儿躯干上,并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手约束带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与患儿双手位置对应。用手约束带环绕患儿手腕,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如此则患儿双手被约束至贴近躯干,无法大幅活动,可避免患儿拉扯医用管路,避免医疗事故。
11.本实用新型利用患儿躯干约束患儿双手,患儿身体可活动,舒适性相对较好。
12.2、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新生儿约束带为选配式的约束带。如图8所示,手约束带的约束部能够穿过连接孔从而形成用于与连接耳连接的连接环,连接环套在连接耳上,手约束带即与躯干带连接。用手约束带环绕患儿手腕,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即可约束患儿双手。
13.需要约束患儿双腿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使用两个手约束带,一个手约束带的约束部穿过另一个手约束带的连接孔,从而使两个手约束带组合形成长度较长的腿约束带。将腿约束带的端部环绕患儿脚踝处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即可将患儿的两腿连接,患儿双腿能够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不能大幅乱蹬,可避免蹬到医用管路。
14.如此则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选配,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5.图1是第一种新生儿约束带主视图;
16.图2是第一种新生儿约束带俯视图;
17.图3是第一种新生儿约束带使用状态图;
18.图4是第二种新生儿约束带的躯干带主视图;
19.图5是第二种新生儿约束带的躯干带俯视图;
20.图6是第二种新生儿约束带的手约束带主视图;
21.图7是第二种新生儿约束带的手约束带俯视图;
22.图8是第二种新生儿约束带的手约束带与躯干带连接图;
23.图9是腿约束带主视图;
24.图10是腿约束带俯视图;
25.图中标记为:躯干带1、躯干带主体11、第一连接件12、连接耳13、手约束带2、约束带主体21、连接部211、约束部212、连接孔213、第二连接件22、连接环23、腿约束带3。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种新生儿约束带包括躯干带1和两个手约束带2,躯干带1包括躯干带主体11和设置在躯干带主体1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12,手约束带2包括约束带主体21和设置在约束带主体21两端的第二连接件22,约束带主体21与躯干带主体11连接;躯干带1能够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躯干带1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时,两个手约束带2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
28.如图3所示,新生儿约束带使用时,将躯干带1环绕在患儿躯干上,并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件12。两个手约束带2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与患儿双手位置对应。用手约束带2环绕患儿手腕,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22。如此则患儿双手被约束至贴近躯干,无法大幅活动,可避免患儿拉扯医用管路,避免医疗事故。本实用新型利用患儿躯干约束患儿双手,患儿身体可活动,舒适性相对较好。
29.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优选为魔术贴。魔术贴连接方便,新生儿力量有限,用魔术贴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30.躯干带主体11和约束带主体21优选包括布料制成的外套和填充在外套内的海绵。
躯干带主体11和约束带主体21均较为柔性,触感较好,避免损伤患儿皮肤。
31.如图4至图10所示,新生儿约束带也可以包括躯干带1和手约束带2,躯干带1包括躯干带主体11、两个第一连接件12和两个连接耳13,两个第一连接件12分别连接在躯干带主体11的两端,连接耳13与躯干带1连接;躯干带1能够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躯干带1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时,两个连接耳13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手约束带2包括约束带主体21和两个第二连接件22,约束带主体21包括连接部211和约束部212,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213,两个第二连接件22与约束部212连接并间隔设置;手约束带2的约束部212能够穿过连接孔213从而形成用于与连接耳13连接的连接环23;一个手约束带2的约束部212能够穿过另一个手约束带2的连接孔213,从而使两个手约束带2组合形成腿约束带3。
32.如图8所示,手约束带2的约束部212能够穿过连接孔213从而形成用于与连接耳13连接的连接环23,连接环23套在连接耳13上,手约束带2即与躯干带1连接。用手约束带2环绕患儿手腕,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22即可约束患儿双手。
33.需要约束患儿双腿时,如图9和图10所示,使用两个手约束带2,一个手约束带2的约束部212穿过另一个手约束带的连接孔213,从而使两个手约束带2组合形成长度较长的腿约束带3。将腿约束带3的端部环绕患儿脚踝处并连接第二连接件22即可将患儿的两腿连接,患儿双腿能够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不能大幅乱蹬,可避免蹬到医用管路。如此则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选配,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新生儿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带(1)和两个手约束带(2),躯干带(1)包括躯干带主体(11)和设置在躯干带主体(1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12),手约束带(2)包括约束带主体(21)和设置在约束带主体(21)两端的第二连接件(22),约束带主体(21)与躯干带主体(11)连接;躯干带(1)能够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躯干带(1)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时,两个手约束带(2)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约束带,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为魔术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约束带,其特征在于:躯干带主体(11)和约束带主体(21)均包括布料制成的外套和填充在外套内的海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约束带,涉及约束带领域。提供一种利用新生儿躯干约束其双手的新生儿约束带。新生儿约束带包括躯干带和两个手约束带,躯干带包括躯干带主体和设置在躯干带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件,手约束带包括约束带主体和设置在约束带主体两端的第二连接件,约束带主体与躯干带主体连接;躯干带能够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躯干带环绕在新生儿躯干上时,两个手约束带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将躯干带环绕在患儿躯干上,并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手约束带分别为位于新生儿躯干两侧。用手约束带环绕患儿手腕,并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如此则患儿双手被约束至贴近躯干,无法大幅活动,可避免患儿拉扯医用管路。可避免患儿拉扯医用管路。可避免患儿拉扯医用管路。


技术研发人员:马清云 靳秀花 吕芸 孟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