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洪装置及应用其的防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9:2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洪装置及应用其的防洪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疆域广阔,自然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南方雨季,年年出现江河决口,水库大坝塌方,城市地铁进水、地下商铺灌水、立交桥下积水,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居民的水灾后,财产消失无法准确统计出来,目前,现有江、河提、水库均为:土坝、堆石坝,无法抵御局部天气,特大暴雨的袭来。
3.传统的用砂袋填筑的方法一方面存在劳动量消耗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坝顶若是堆载过宽的砂袋会增加坝面荷载,容易引起坝体失稳,尤其是在退水的时候,因此,退水时须将砂袋及时运走,当出现反复退水与涨水时,这无疑会加重劳动量,致使抗洪人员无法承受。
4.中国专利公开的cn209816795u《一种16mn钢板防水坝》其特征:包括拦水钢板、后堵板、拉筋和土方,所述拉筋包括上拉筋和下拉筋,所述拦水钢板和后堵板分别斜立在防洪大堤上,拦水钢板和后堵板之间用上下两排的多个上拉筋和下拉筋支撑,上拉筋、下拉筋、拦水钢板和后堵板围成的形状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拦水钢板的高度高于后堵板的高度,拦水钢板和后堵板之间的空间用土方填实。所述搭接部的上端位于卡接塔的两侧探出有两个夹紧凸,夹紧凸与胶条槽口的槽口壁过盈配合。《一种16mn钢板防水坝》设计不足之处。江河提坝内侧坡段,由于长期水浸泡的土质坝,再加上洪水的急速冲刷下,坝体开始变形,对人工急需补救地段,该装置难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装置及应用其的防洪系统,解决了用传统砂袋填筑方法来抵抗洪水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现有防洪装置容易变形、安装不稳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洪装置,包括与堤坝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组,所述第一挡板组向上延伸设置有与第一挡板组呈一体设计的第二挡板组,所述第一挡板组的端部开设有轴槽,所述轴槽上设置有开口和与开口相对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轴槽内设置有经所述开口置入轴槽内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连通的调节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经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调节孔连接固定;所述转动轴连接有位于轴槽外并与堤坝相接的第三挡板组。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板组与第二挡板组一体成型设置,可提高防洪装置的密封性能以及安装稳固性,第二挡板组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挡板组连接,转动轴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挡板组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防洪装置的安装稳固性。
9.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三挡板组与第一挡板组的角度调节,所述调节孔设置有多个,
各所述调节孔沿所述转动轴的周向布置。当需要调节第二挡板组与第一挡板组的角度时,先将第一固定件从转动轴上取下,根据需要调节的角度,转动转动轴,使转动轴上对应角度的调节孔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然后再将第一固定件经所述第一固定孔与调节孔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第三挡板组与第一挡板组的角度调节。
10.进一步地,为使第一挡板组更好地安装在堤坝上,所述第一挡板组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经所述第二固定孔与堤坝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为方便运输,所述第三挡板组包括多个第三板件,相邻所述第三板件之间设置有沿轴槽轴向设置的翻转件,相邻所述第三板件绕所述翻转件翻转折叠。
12.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挡板组与堤坝的连接稳固力,所述第三挡板组朝向堤坝延伸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第三挡板组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堤坝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加强第一挡板组与第二挡板组的安装稳固性,所述第一挡板组与第二挡板组之间设置有支撑板。
14.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加强防洪装置的稳固性,所述第一挡板组和/或第二挡板组和/或第三挡板组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防洪系统,应用有多个如上述的防洪装置,各所述防洪装置并排紧密排布设置。
16.为实现各防洪装置之间的紧密安装,所述第二挡板组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另一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件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锁定件,相邻所述第二挡板组之间的安装件与安装槽形成安装适配并通过所述锁定件经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连接固定。
17.为确保各第二挡板组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
18.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第一挡板组与第二挡板组一体成型设置,可提高防洪装置的密封性能以及安装稳固性。
20.2、第二挡板组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挡板组连接,转动轴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挡板组固定连接,并且可通过转动轴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实现第三挡板组与第一挡板组的角度调节,进一步提高了防洪装置的安装稳固性。
21.3、第三挡板组设置有翻转件,使其在收纳时极为方便,更加便于运输、携带。
22.4、该防洪系统抗洪受力强、安装稳固、不容易变形。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洪系统中第二挡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洪系统中相邻第二挡板组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第一挡板组1、轴槽11、开口12、第一固定孔13、第一固定件14、第二固定孔15、第二固定件16、
29.第二挡板组2、安装槽21、第一安装孔22、安装件23、第二安装孔24、锁定件25、密封层26、第三安装孔27、
30.第三挡板组3、第三板件31、翻转件32、连接件33、
31.转动轴4、调节孔41、
32.支撑板5、加强筋6、堤坝7。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34.如图1-2所示,一种防洪装置,包括与堤坝7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组1,所述第一挡板组1向上延伸设置有与第一挡板组1呈一体设计的第二挡板组2,所述第一挡板组1的端部开设有轴槽11,所述轴槽11上设置有开口12和与开口12相对的第一固定孔13,所述第一固定孔1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4;所述轴槽11内设置有经所述开口12置入轴槽11内部的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3连通的调节孔41,所述第一固定件14经第一固定孔13与所述调节孔41连接固定;所述转动轴4连接有位于轴槽11外并与堤坝7相接的第三挡板组3。
35.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41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调节孔41沿所述转动轴4的周向布置。当需要调节第二挡板组2与第一挡板组1的角度时,先将第一固定件14从转动轴4上取下,根据需要调节的角度,转动转动轴4,使转动轴4上对应角度的调节孔41与第一固定孔13对应,然后再将第一固定件14经所述第一固定孔13与调节孔41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第三挡板组3与第一挡板组1的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件14为螺栓,调节孔41与第一固定孔13内均设置有与螺栓适配的螺纹孔。
36.所述第三挡板组3包括多个第三板件31,相邻所述第三板件31之间设置有沿轴槽11轴向设置的翻转件32,相邻所述第三板件31绕所述翻转件32翻转折叠。具体地,该翻转件32设置第三挡板组3的上方,当需要运输时,利用翻转件32将多个第三板件31进行翻转折叠,减少第三挡板组3的长度,方便运输。当需要防洪安装时,利用翻转件32将折叠在一起的第三板件31进行翻转打开,安装于堤坝7上。本实施例中,该翻转件32为合页结构。
37.为使第一挡板组1更好地安装在堤坝7上,所述第一挡板组1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15,所述第二固定孔15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6,所述第二固定件16经所述第二固定孔15与堤坝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6为铆钉。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挡板组3与堤坝7的连接稳固力,所述第三挡板组3朝向堤坝7延伸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33,所述第三挡板组3通过所述连接件33与堤坝7固定连接。具体地,该连接件33的自由端为尖头设计,在安装第三挡板组3时,直接将连接件33的自由端插入堤坝7。为进一步加强第一挡板组1与第二挡板组2的安装稳固性,所述第一挡板组1与第二挡板组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第一挡板组1、第二挡板组2、第三挡板组3上均设置有多个加强筋6。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防洪系统,应用有多个如上述的防洪装置,各所述防洪装置并排紧密排布设置。如图3-4所示,为实现各防洪装置之间的紧密
安装,所述第二挡板组2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21,另一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安装件23;所述安装槽21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所述安装件23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24,所述第一安装孔22内设置有锁定件25,相邻所述第二挡板组2之间的安装件23与安装槽21形成安装适配并通过所述锁定件25经所述第一安装孔22与第二安装孔24连接固定。
39.为确保各第二挡板组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所述安装槽21内设置有密封层26,所述密封层26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4连通的第三安装孔27。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