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8:20: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液监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医用输液常用液体报警器监控输液,该液体报警器夹持在输液管道上,能实时检测输液管内液体变化,当发现管道内无液体时,间接发出提示报警音,同时,红灯闪光,人为提醒护理人员更换液体或进行处理。
3.然而,现有的液体报警器存在如下不足:(1)仍需人为按动呼叫器来呼叫医护;(2)无法及时响应高效沟通,医患需求存在空档期。(3)医护工作繁杂、紧急、错误率高;(4)技术落后无智能端链接,情况多变;(5)功能单一,应用场景局限。
4.此外,目前存在的液位传感器有:(1)机械浮球式液位传感器,可漂浮于液面之上并沿测量导管上下移动,随电子单元转换成4-20ma或其他电子标准信号输出;(2)静压式液位传感器,是利用安装于底部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液体静压力的测量原理工作;(3)光电折射式测量,通过光电传感器内部发出光源由光敏三极管调节电压大小进行测量;(4)声波液位检测仪,其原理为震动频率穿过液体体积发生改变判断液体体积;(5)电容微波原理,液体接触所提供信号的检测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分别存在成本过高、需直接接触药液、零件体积过大,原理复杂不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医疗监护区域对病人输液过程的随时随地监控,还实现了医疗监护区域对监控装置的网络化、系统化管理。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包括输液信息管理单元和智能监控单元;所述输液信息管理单元包括第一无线信息分机、第二无线信息分机、监控pc主机、监控屏、云服务器、移动终端;
7.所述智能监控单元的信号传输端与第一无线信息分机的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信息分机与第二无线信息分机无线通讯;所述第二无线信息分机的信号传输端与监控pc主机的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监控pc主机的信号传输端与监控屏的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监控屏的信号传输端与云服务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云服务器的信号传输端与移动终端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控单元包括微处理器、滴速监测传感器、屏幕显示模块、信息交换模块;
9.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传输端分别与滴速监测传感器、屏幕显示模块、信息交换模块的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信息交换模块的信号传输端与输液信息管理单元的第一无线信息分机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输液信息管理单元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信号传输端与云
服务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输液信息管理单元还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所述云服务器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生成的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线信息分机、第二无线信息分机均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
1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穿戴设备、智慧屏或者电脑推车。
1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控单元还包括声光告警模块,所述声光告警模块的信号传输端与微处理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控单元还包括石墨烯加热膜组,所述石墨烯加热膜组的信号传输端与微处理器的信号传输端连接。
16.再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控单元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滴速监测传感器、屏幕显示模块、信息交换模块、声光告警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石墨烯加热膜组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滴速监测传感器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9.其一,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可以智能控制,简化输液过程医护工作步骤,降低投入医护人员数量,符合当前疫情不聚集错排班的要求,接管直到医护人为处理前,并且实时显示输液过程预设指标,可实时检测局域网多台设备状态,输液完毕可远程提醒换药。
20.其二,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设计有石墨烯加热膜组,可以实现药液加热:低室温或特殊环境时。输液过程使用石墨烯发热膜快速安全地为药水升温,提升治疗体验,减轻了伤患手脚冰凉情况,提升了急救输液安全性。
21.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可以将所有患者相关数据都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病区各个环节间的信息互通,床头、病房门口、护士站前,患者相关信息如输液情况,一屏尽览,同时还能实时收集来自患者主动或者被动信息,第一时间给医护人员发警示提醒。
附图说明
22.图1为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中输液信息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中智能监控单元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输液信息管理单元1、智能监控单元2、第一无线信息分机3、第二无线信息分机4、监控pc主机5、监控屏6、云服务器7、移动终端8、摄像头9、路由器交换机10、微处理器11、滴速监测传感器12、屏幕显示模块13、信息交换模块14、声光告警模块15、石墨烯加热膜组16、电源管理模块17。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案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26.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包括输液信息管理单元1和智能监控单元2;
输液信息管理单元1包括第一无线信息分机3、第二无线信息分机4、监控pc主机5、监控屏6、云服务器7、移动终端8、摄像头9、路由器交换机10;智能监控单元2的信号传输端与第一无线信息分机3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第一无线信息分机3与第二无线信息分机4无线通讯;第二无线信息分机4的信号传输端与监控pc主机5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监控pc主机5的信号传输端与监控屏6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监控屏6的信号传输端与云服务器7的信号传输端连接,摄像头9的信号传输端与云服务器7的信号传输端连接,云服务器7与移动终端8之间通过路由器交换机10生成的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信息分机3、第二无线信息分机4均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移动终端8包括穿戴设备、智慧屏或者电脑推车。路由器交换机10采用认证5g路由器和交换机作为基础硬件搭建。云服务器7采用mec云服务及医疗内网云服务器,利用mec云服务及医疗内网联网平台,实时监控记录输液数据,并且包含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多场景对应信息。通过移动终端app界面显示智能监控装置传输的信息,达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一个稳定可靠、覆盖全面、效率实用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27.如图2所示,智能监控单元2包括微处理器11、滴速监测传感器12、屏幕显示模块13、信息交换模块14、声光告警模块15、石墨烯加热膜组16、电源管理模块17;微处理器11的信号传输端分别与滴速监测传感器12、屏幕显示模块13、信息交换模块14、声光告警模块15、石墨烯加热膜组16的信号传输端连接,信息交换模块14的信号传输端与输液信息管理单元1的第一无线信息分机3的信号传输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17的电源输出端与微处理器11、滴速监测传感器12、屏幕显示模块13、信息交换模块14、声光告警模块15、电源管理模块17、石墨烯加热膜组16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滴速监测传感器12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
28.上述技术方案中,微处理器用于预设输液滴速、药液实际体积和输液下线数据和加热温度;信息交换模块用于连接上述输液信息管理系统,传输数据;滴速监测传感器连接微处理器,用于完成对药液滴速检测与计算;屏幕显示模块连接微处理器,显示病人信息和输液数据;声光告警模块连接微处理器,用于根据预设指数进行声光报警;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微处理器、信息交换模块、滴速监测传感器、屏幕显示模块、声光告警模块以提供电源电压,石墨烯加热膜组连接输液管和微处理器,以微处理器预设的温度开始加热输液管流过的药液。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无线信息分机放置在值班护士房,第一无线信息分机放置在所需病房区域中,第一无线信息分机连接输液智能监控装置的微处理器,第二无线信息分机连接监控pc主机,第一无线信息分机和第二无线信息分机为mec云服务器无线通信模块分别拥有2.4ghz无线接收和发射模块,因为mec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基于iee802.15.4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具有省电、带防火墙、容量大、时延短的优点,因此能建立覆盖医院的云无线网络,完成一个覆盖病房区域的无线网络,输液智能监控装置发出的所有信息能通过网络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计算同时发送到专项移动终端,同时移动终端或pc监控主机也可以向输液智能监控装置发送状态控制指令,实现监控pc主机或移动终端对输液智能监控装置的操作或信息采集。
30.以下对输液石墨烯加热膜组原理说明:石墨烯电热膜是一种复合材料的产品,供电方式分为ac和dc两类,在纤维表面采用混合石墨烯的高分子树脂作为涂层,质地柔软,耐210度高温,滴水不影响通电,可重复利用。所以能多次均匀加热药液。理论上讲,热量传递
有三种基础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根据国家标准gb8623-88的规定,辐射转换效率大于50%,而传导和对流方式传递能量之和小于50%的产品才能达标,目前石墨烯电热膜在要求的使用温度下均能达到热量辐射产品的规定,并且转换率能达到大于70%。微处理器连接石墨烯加热膜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微电流加热药液。
31.以下对输液监控的原理和过程进行说明:滴速检测模块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来检测滴速,即,在莫菲氏管上端处放置红外光电传感器,其中,红外光电传感器中的发光二极管会发出红外光,光线透过莫菲氏管照射到光敏三极管,光敏三极管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当莫菲氏管中没有液滴通过时,光线衰减小,光电三极管输出比较强的光电流;当莫菲氏管中有液滴通过时,由于液滴对光线吸收和散射作用,照射到光敏三极管的光信号比较弱输出比较弱的光流,将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通过检测输出端电压的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有无液滴通过。根据临床医学的有关知识,可算出病人输液液滴滴速,再结合输液初始相关参数即可对整个输液过程进行智能监控。微处理器模块通过驱动滴速控制模块的微型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莫菲氏管胶管的松或紧,以预设的病人输液滴速为基准,实现滴速的自动调控。
3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为全新项目开发,借用现有pc端管理平台,移动端的设计将以轻量化,社区化,通用化等为主,辅助pc端完成多场景任务,加强多场景工作处理效率。由监控pc主机建立连接并从数据库中录入的病人的个人病因信息、用药说明和输液计划等做提炼显示,该信息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查询以及根据输液智能监控装置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提示,到了用药时间,可以提前推送值班护士人员做准备。当有输液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会显示警告同时显示地址信息,并发出高鸣警报声,输液智能监护装置也会发出声光报警。移动终端与固定装置同时协作,使值班护士能更及时到达异常现场进行相关处理工作。
3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符合医疗要求并能适应多种医院场景需求,采用云服务器连接上位监控装置和下位移动终端,无需布线,安装便捷,采集记录。不仅实现了医疗监护区域对病人输液过程的随时随地监控,还实现了医疗监护区域对监控装置的网络化、系统化管理。
34.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在输液过程实时监控,紧急情况能自动处理的集中式解决方案,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输液方式的基础上,添加对应的智能产品,达到现代化医院标准,信息化管理。
3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首先整合云服务器信息交换模块,实时与监控pc主机电脑和移动终端链接,信息通过智能端接收显示,无论是在医院输液、户外输液、家庭输液都能通过与该场景中的智能设备链接实现监控,例如医院的流媒体屏幕、输液患者的手机等,联动智能手机,情况实时推送保障安全。
36.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综合无线物联网平台实时回传给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输液监控系统根据引擎采集到的数据,提供实时可视化的统一监控界面,使得护士站的医护人员可实时掌握输液进度,输液结束时及时通报护士,减少护士工作量,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其余未详细说明的为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