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吹胀板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4:0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胀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为空调领域中常用的换热设备。换热器中的流道优选采用同程方式布置,使得换热器的各处的温度基本一致。
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多层“回”字形来布置流道,结构复杂,同程效果不佳。
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布置、同程效果好的吹胀板换热器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布置、同程效果好的吹胀板换热器。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吹胀板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板和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主板上的流道;
7.所述流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至少两条中间管道;
8.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平行,每条所述中间管道都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且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中间管道平行布置。
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管道为直管。
1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至少一个u形弯管;
11.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
1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通过第一弧形弯管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
1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二弧形弯管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管道超前所述第二管道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l1;
14.所述中间管道中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的距离为l2;
15.其中,l1=l2。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吹胀板换热器还包括有第一管头和第二管头,所述第一管头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头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1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头和所述第二管头处于所述换热器主板的同一侧;
18.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头连接。
1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管道的直径,所述第一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管道的直
径。
2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中间管道分别与所述换热器主板一体成型。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通过吹胀的方式成型,方便加工制造。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其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平行,连接在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之间的任意两条中间管道平行,各条中间管道、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组成的流道基本同程,同程效果好,可以提高吹胀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作用可互换,当第一管道为输入管时,第二管道为输出管;当第二管道为输入管时,第一管道为输出管;无论第一管道作为输入管还是输出管,都具有同程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流道设置在换热器主板中的示意图;
27.图3为第一管头、第二管头及流道的连接示意图;
28.图4为一种结构的中间管道的示意图;
29.图5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有两条中间管道的示意图;
30.图6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有三条中间管道的示意图;
31.图7为第一连接管与第一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弯管的示意图;
32.图8为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弯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板1和设置在换热器主板1上的流道2。
35.流道2包括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连接在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之间的至少两条中间管道23。
36.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平行,每条中间管道23都连接在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之间,且任意相邻的两条中间管道23平行布置。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其由内外两层金属板加工而成,内外两层金属板之间通过吹胀形成流道,其换热面积大、壳体薄、换热效果好。吹胀工艺为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在此不再详述。
38.该吹胀板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板1和设置在换热器主板1上的流道2。流道2可以形成在换热器主板1中,也可以朝向换热器主板1的一侧表面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换热器主
板1的相对两侧的表面上。流道2用于介质或工质流动。
39.流道2包括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至少两条中间管道23。每条中间管道23都连接在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之间。其中,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平行布置,至少两条中间管道23间隔布置在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之间,任意相邻的两条中间管道23平行布置。
40.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其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平行,连接在第一管道21及第二管道22之间的任意两条中间管道23平行,各条中间管道23、第一管道21及第二管道22组成的流道2基本同程,同程效果好,可以提高吹胀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平行表示两根管道大致平行,并不代表绝对平行。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的作用可互换,当第一管道21为输入管时,第二管道22为输出管;当第二管道22为输入管时,第一管道21为输出管。无论第一管道21作为输入管还是输出管,都具有同程效果。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管道23为直管,方便将中间管道23连接在第一管道21和第二管道22之间。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中间管道23包括第一连接管231、第二连接管232和连接在第一连接管231与第二连接管232之间的至少一个u形弯管233。
45.第一连接管231与第一管道21连接,第二连接管232与第二管道22连接。
46.本实施例中,中间管道23呈弯曲状,其包括平直的第一连接管231和第二连接管232。第一连接管231和第二连接管23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u形弯管233。第一连接管231朝向第一管道21延伸,并与第一管道21连接。第二连接管232朝向第二管道22延伸,并与第二管道22连接。
47.如此布置,延长了工质或介质在中间管道23中的流通路径,可以减少第一管道21及第二管道22之间的中间管道23的数量,方便组装。
48.本实施例中,两条相邻的弯曲状的中间管道23平行布置。每条中间管道23的第一连接管231与第二连接管232相互平行。
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管231通过第一弧形弯管234与第一管道21连接。第一弧形弯管234为一段圆弧形的弯管,其连接在第一连接管231与第一管道21之间,使得第一连接管231与第一管道21的连接处圆滑过渡,利于介质或工质快速流动。
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管232通过第二弧形弯管235与第二管道22连接。第二弧形弯管235为一段圆弧形的弯管,其连接在第二连接管232与第二管道22之间,使得第二连接管232与第二管道22的连接处圆滑过渡,利于介质或工质快速流动。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6所示,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的长度相等,且第一管道21超前第二管道22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l1。
52.中间管道23中的第二连接管232与第一连接管231之间的距离为l2。
53.其中,l1=l2。
54.也即是,第一管道21的前端伸出于第二管道22的前端的前侧,第一管道21的后端处于第二管道22的后端的前侧,第一管道21与第二管道22的长度相等,两者前后交错布置。第一管道21的前端与第二管道2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管道21的后端与第二管道22
的后端之间的距离也为l1。
55.中间管道23在前后方向的距离为l2,也即是,第二连接管232与第一连接管231之间的距离为l2。
56.而l1=l2,则连接时,最后端的中间管道23的第二连接管232与第二管道22的后端连接,最前端的中间管道23的第一连接管231与第一管道21的前端连接,既实现了流道同程,又使得整体结构比较平整。
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吹胀板换热器还包括有第一管头3和第二管头4,第一管头3与第一管道21连接,第二管头4与第二管道22连通。
58.第一管头3、第二管头4可与空调系统中的管路连接,方便将吹胀板换热器应用到空调系统中。
59.第二管头4可与第二管道22直接连接,此时,第一管头3与第二管头4处于换热器主板1的相对两端。
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6所示,第一管头3和第二管头4处于换热器主板1的同一侧。第二管道22通过第三管道24与第二管头4连接。
61.本实施例中,第三管道24连接在第二管道22与第二管头4之间,并将第一管头3和第二管头4布置在换热器主板1的同一端,方便与空调系统的管路连接。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管道24的直径大于第二管道22的直径,第二管道22的直径大于中间管道23的直径,第一管道21的直径大于中间管道23的直径。
63.本实施例中,第三管道24的直径大于第二管道22的直径,第二管道22及第一管道21的直径分别大于中间管道23的直径,直径大的第二管道22或第一管道21可以供给足够的工质或介质,可确保每条中间管道23中都会有工质或介质流通,避免出现工质或介质仅从某几条中间管道23流通的现象。
64.当第一管道21为输入管时,工质或介质经第一管道21,流入各中间管道23,再汇入第二管道22,最后从第三管道24流出。
65.当第二管道22为输入管时,工质或介质先经第三管道24流入第二管道22,之后流入各中间管道23,再汇入第一管道21流出。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中间管道23分别与换热器主板1一体成型。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中间管道23以吹胀的方式形成在换热器主板1上,方便加工成型,结构强度高。
6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通过吹胀的方式成型,方便加工制造。
6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其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平行,连接在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之间的任意两条中间管道平行,各条中间管道、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组成的流道基本同程,同程效果好,可以提高吹胀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吹胀板换热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作用可互换,当第一管道为输入管时,第二管道为输出管;当第二管道为输入管时,第一管道为输出管;无论第一管道作为输入管还是输出管,都具有同程效果。
70.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7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