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2:5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岩溶隧道是指在岩溶地质地段进行隧道施工,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技术工程,为了保证建造施工完成后的岩溶隧道安全系数较高,一般需要通过加固装置对岩溶隧道内部进行加固。
3.现有的岩溶隧道加固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只能单纯的通过加固钢件对岩溶隧道进行加固,若岩溶隧道内部出现崩塌,普通的加固件防塌效果一般,也不能在一定的程度内提供反向缓冲支撑力阻止崩塌,且若加固件出现细微形变时,工作人员也不能及时发现,从而难以及时的进行加固维护。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两个横向移动件的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的两端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所述横向移动件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口,两个所述横向移动件分别与旋转主轴的两端螺纹连接,所述底架上设有条形横槽,两个所述横向移动件的下端分别延伸至条形横槽的两端,所述横向移动件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竖杆,两个所述限位竖杆之间设有纵向移动件,所述纵向移动件与两个限位竖杆滑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件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柱件;空气缓冲机构,所述底架的中端固定连接有中置柱,所述空气缓冲机构设于中置柱上。
7.优选的,所述空气缓冲机构包括中置密封管,所述中置密封管与中置柱滑动连接,所述中置密封管的中部设于换气口,所述换气口处设有螺纹旋转阀,所述中置密封管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撑柱,两个所述滑动撑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内置钢滑塞,两个所述内置钢滑塞均位于中置密封管的内部,两个所述内置钢滑塞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内置钢滑塞相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撑柱上均设有报警机构,两个所述滑动撑柱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钢撑杆,两个所述第二钢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横向移动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撑柱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四钢撑杆,两个所述第四钢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纵向移动件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滑框,所述滑框与相对应的滑动撑柱滑动连接,所述滑框上安装连接有第一感应触片,所述滑框的两端均设有小凸板,两个所述小凸板上均设有螺纹橡胶扣,所述滑动撑柱与中置密封管的滑口连接处安装有第二感应触片,所述中置柱的上端安装连接有电源,所述中置柱上固定连接有警鸣器。
9.优选的,所述电源通过电线与警鸣器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感应触片均通过电线与警鸣器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感应触片均通过电线与电源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件上固定连接有侧竖柱,所述纵向移动件通过自动调节机构与相对应的侧竖柱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自动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固定侧管板,两个所述固定侧管板上均滑动连接有斜头滑扣,两个所述斜头滑扣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斜头滑扣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侧管板相连接,所述侧竖柱的两侧侧边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板,两个所述齿条板的卡齿均为单向倾斜设计。
12.优选的,两个所述横向移动件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钢撑杆,两个所述纵向移动件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钢撑杆,所述第一钢撑杆的另一端与相近的第三钢撑杆的另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横向撑板。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通过直接拉动纵向移动件带动支撑立柱件上移,当移动至一定的高度时,两个斜头滑扣一端的直角面分别与相对应的齿条板的卡齿直角面相抵,即可便捷的实现将纵向移动件调整到一定的位置处后变为锁定状态,便于工作人员安装,也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岩溶隧道,适用性较强;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通过同侧的纵向移动件与横向移动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带动相对应的第一钢撑杆与第三钢撑杆共同推动横向撑板移动,即可实现在隧道出现崩塌时,能够将纵向的下坠力转化为横向的支撑力,防止侧壁持续坍塌,也能进行一定的缓冲;
16.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通过同侧的纵向移动件与横向移动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带动相对应的第二钢撑杆与第四钢撑杆共同推动滑动撑柱相对于中置密封管移动,利用挤压空气能够对一定的横向支撑力进行缓冲卸力,从而能够保证隧道的牢固程度。
1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通过滑动撑柱相对于中置密封管出现移动,使第一感应触片移动至与相近的第二感应触片相抵,即可实现电源对警鸣器通电,从而能够及时的通知工作人员此处需要进行加固维护,为隧道加固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的空气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的报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底架;11、旋转主轴;12、中置柱;2、横向移动件;21、限位竖杆;22、侧竖柱;23、第一钢撑杆;24、第二钢撑杆;3、纵向移动件;31、支撑立柱件;32、第三钢撑杆;33、第四钢撑杆;4、自动调节机构;41、固定侧管板;42、斜头滑扣;43、第一弹簧;44、齿条板;5、横向撑板;6、空气缓冲机构;61、中置密封管;62、换气口;63、螺纹旋转阀;64、滑动撑柱;65、内置钢滑塞;66、第二弹簧;67、报警机构;671、滑框;672、第一感应触片;673、螺纹橡胶扣;
674、第二感应触片;675、电源;676、警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上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两个横向移动件2的旋转主轴11,旋转主轴11的两端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两个横向移动件2上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口,两个横向移动件2分别与旋转主轴11的两端螺纹连接,底架1上设有条形横槽,两个横向移动件2的下端分别延伸至条形横槽的两端,横向移动件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竖杆21,两个限位竖杆21之间设有纵向移动件3,纵向移动件3与两个限位竖杆21滑动连接,纵向移动件3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立柱件31;空气缓冲机构6,底架1的中端固定连接有中置柱12,空气缓冲机构6设于中置柱12上。
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空气缓冲机构6包括中置密封管61,中置密封管61与中置柱12滑动连接,中置密封管61的中部设于换气口62,换气口62处设有螺纹旋转阀63,中置密封管61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撑柱64,两个滑动撑柱6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内置钢滑塞65,两个内置钢滑塞65均位于中置密封管61的内部,两个内置钢滑塞65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弹簧66,多个第二弹簧6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内置钢滑塞65相连接,两个滑动撑柱64上均设有报警机构67,两个滑动撑柱64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钢撑杆24,两个第二钢撑杆2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横向移动件2转动连接,两个滑动撑柱64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四钢撑杆33,两个第四钢撑杆3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纵向移动件3转动连接。
26.需要说明的是:同侧的纵向移动件3与横向移动件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带动第二钢撑杆24与第四钢撑杆33同时转动,也推动相近一侧的滑动撑柱64移动,两个滑动撑柱64同时移动,带动两个内置钢滑塞65在中置密封管61内部相对移动靠近,对中置密封管61内部的空气进行挤压,当空气挤压至一定程度时,能够对一定的横向支撑力进行缓冲卸力,从而能够保证隧道的牢固程度。
27.参考图4所示,报警机构67包括滑框671,滑框671与相对应的滑动撑柱64滑动连接,滑框671上安装连接有第一感应触片672,滑框671的两端均设有小凸板,两个小凸板上均设有螺纹橡胶扣673,滑动撑柱64与中置密封管61的滑口连接处安装有第二感应触片674,中置柱12的上端安装连接有电源675,中置柱12上固定连接有警鸣器676;电源675通过电线与警鸣器676电性连接,两个第一感应触片672均通过电线与警鸣器676相连接,两个第二感应触片674均通过电线与电源675相连接。
28.需要说明的是:若隧道出现崩塌或者有一定的崩塌趋势,滑动撑柱64即会相对于中置密封管61出现移动,滑框671带动第一感应触片672移动至与相近的第二感应触片674相抵,电源675会对警鸣器676通电,警鸣器676工作;
29.第一感应触片672移动至与相近的第二感应触片674相抵,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通路,即电源675、警鸣器676、第一感应触片672与第二感应触片674之间的电通路。
30.参考图1和图2所示,横向移动件2上固定连接有侧竖柱22,纵向移动件3通过自动调节机构4与相对应的侧竖柱22相连接;自动调节机构4包括两个固定侧管板41,两个固定侧管板41上均滑动连接有斜头滑扣42,两个斜头滑扣42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43,两个第一弹簧43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斜头滑扣42相连接,两个第一弹簧4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侧
管板41相连接,侧竖柱22的两侧侧边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板44,两个齿条板44的卡齿均为单向倾斜设计。
31.需要说明的是:拉动纵向移动件3,使纵向移动件3相对于侧竖柱22上移,两个固定侧管板41随之移动,使两个斜头滑扣42上移,当两个斜头滑扣42一端的楔形面分别与相对应的齿条板44的卡齿斜面相抵时,此时两个斜头滑扣42相对于两个固定侧管板41滑动,带动两个第一弹簧43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斜头滑扣42持续重复上述动作,能够保证纵向移动件3顺利上移;
32.当停止拉动纵向移动件3,此时两个斜头滑扣42一端的直角面分别与相对应的齿条板44的卡齿直角面相抵,使两个斜头滑扣42不能相对于两个固定侧管板41滑动,纵向移动件3不可反向移动,即可便捷的实现将纵向移动件3调整到一定的位置处后变为锁定状态。
33.参考图1所示,两个横向移动件2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钢撑杆32,两个纵向移动件3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钢撑杆23,第一钢撑杆23的另一端与相近的第三钢撑杆32的另一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横向撑板5。
34.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纵向移动件3上移可使同侧的纵向移动件3与横向移动件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带动第一钢撑杆23与第三钢撑杆32同时转动,推动横向撑板5移动,当隧道出现崩塌时,若两个支撑立柱件31发生形变移动,可同时将纵向的力通过两个横向撑板5转化为横向的支撑力,防止侧壁持续坍塌。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的加固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加固装置放置在需要加固的位置,转动旋转主轴11,带动两个横向移动件2相对于底架1上的条形横槽稳定滑动,两个横向移动件2移动至靠近隧道两侧侧壁处,此时拉动纵向移动件3,使纵向移动件3相对于两个限位竖杆21稳定上移,纵向移动件3带动支撑立柱件31上移,纵向移动件3同时相对于侧竖柱22上移,纵向移动件3带动两个固定侧管板41的移动,使两个斜头滑扣42随之上移,当两个斜头滑扣42一端的楔形面分别与相对应的齿条板44的卡齿斜面相抵时,此时两个斜头滑扣42相对于两个固定侧管板41滑动,带动两个第一弹簧43发生弹性形变,故纵向移动件3上移的过程中,两个斜头滑扣42间歇性自动移动,保证纵向移动件3能够顺利上移;当移动至一定的高度,即快要接近隧道上顶端时,停止拉动纵向移动件3,此时两个斜头滑扣42一端的直角面分别与相对应的齿条板44的卡齿直角面相抵,使两个斜头滑扣42不能相对于两个固定侧管板41滑动,故两个斜头滑扣42停留在固定位置处,此时实现纵向移动件3不可反向移动,即可便捷的实现将纵向移动件3调整到一定的位置处后变为锁定状态。
36.由于两个纵向移动件3上移至一定的位置,同侧的纵向移动件3与横向移动件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带动相对应的第一钢撑杆23、第二钢撑杆24、第三钢撑杆32与第四钢撑杆33均发生转动,其中第一钢撑杆23与第三钢撑杆32同时转动,推动横向撑板5移动,而第二钢撑杆24与第四钢撑杆33同时转动也推动相近一侧的滑动撑柱64移动,由于初始状态中置密封管61中端的螺纹换气口62为打开的状态,故两个纵向移动件3同时变化,可带动两个滑动撑柱64同时相对于中置密封管61滑动,带动两个内置钢滑塞65在中置密封管61内部滑动至一定的位置。
37.上述为预调试过程,后续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两个支撑立柱件31的顶端与隧道
的顶壁相抵,而左右两端的两个横向撑板5也与隧道的侧壁相抵即可,此时转动螺纹旋转阀63,使螺纹换气口62为关闭的状态,中置密封管61为密封状态,当隧道出现崩塌时,若两个支撑立柱件31发生形变移动,可同时将纵向的力通过两个横向撑板5转化为横向的支撑力,防止侧壁持续坍塌,且两个滑动撑柱64也同时移动,带动两个内置钢滑塞65在中置密封管61内部相对移动靠近,对中置密封管61内部的空气进行挤压,当空气挤压至一定程度时,能够对一定的横向支撑力进行缓冲卸力,从而能够保证隧道的牢固程度。
38.调试完成后,滑动滑框671,可将滑框671移动至靠近滑动撑柱64与中置密封管61的滑口处,同时转动牢固螺纹橡胶扣673,使两个螺纹橡胶扣673一端的橡胶皮垫均与滑动撑柱64的侧壁相抵,保证滑框671位置固定,若隧道出现崩塌或者有一定的崩塌趋势,滑动撑柱64即会相对于中置密封管61出现移动,滑动撑柱64带动滑框671一端,使第一感应触片672移动至与相近的第二感应触片674相抵,此时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通路,即电源675、警鸣器676、第一感应触片672与第二感应触片674之间的电通路,电源675会对警鸣器676通电,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此处需要进行加固维护,为隧道加固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