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4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临床医学的探讨与实践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具体是在指术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临床工作的经验是:多数患者对于早期下床活动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差,主要原因是在这个时间内下床活动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包括:麻醉、手术创伤、术后暂禁食体力未完全恢复,需要家人及护士的帮助,同时又担心输液时下床活动会发生输液故障,需要拔针重新穿刺,患者下床活动既缺乏安全感又怕给他人带来麻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具体实施。综上所述,所以我设计了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包括伸缩支撑腿,所述伸缩支撑腿为通过若干个支部相连而成的支撑体,并其内端连接在同一个相同的点上,形成其支撑中心:所述伸缩支撑腿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连接有固定立杆并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固定立杆和固定支座之间安装有弹簧1,从而实现伸缩结构:所述固定立杆内设置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上旋转连接有输液挂钩:所述固定立杆的顶部设有伸缩调整旋钮:所述伸缩调整旋钮垂直安装于所述固定立杆的一侧,并从侧部顶住所述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中端连接有把手;所述延长杆上以拆卸式方式安装有方形把手;所述伸缩支撑腿的端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装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伸缩支撑腿的每一个支部均通过可伸缩的子母杆组成;所述子母杆为内有通孔的套管;所述母杆的内端为连接于所述固定立杆上,外端中套入所述子杆,并形成滑动机构;所述子杆位于母杆中一端上安装有弹簧2,并所述子杆上设置有限位其滑动位置的卡扣;所述卡扣为适配于所述母杆上开设的卡孔中。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万向轮的刹车装置上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穿过所述子母杆、固定支座、固定立杆连接在所述把手上;所述把手通过支点与固定立杆旋转连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控制其拉线的开关;当放开把手时,子母杆就打开,刹车装置就回弹,可以行走,当按下把手时子母杆回缩,同时自带刹车,万向轮被抱死。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延长杆的插入于所述固定立杆的部分外表为设置成螺纹型结构,从而通过所述伸缩调整旋钮来调整其伸缩高度。
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整体上呈现的结构可形成“支撑拐”,对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而言,支撑拐是其安全活动的前提保障,并且配有带刹车的万向轮来控制移动速度间接的保护了患者;并且可伸缩的结构患者按使用情况调
整高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该新型多种功能的实现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其在多种功能上的综合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更加广泛而有效的实施。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12.图中:1、伸缩支撑腿;2、固定立杆;3、延长杆;4、旋转基座;5、输液挂钩;6、伸缩调整旋钮;7、把手;8、方形把手;9、万向轮;10、固定支座;11、弹簧1;12、弹簧2;13、卡扣;14、拉线;15、刹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4.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包括伸缩支撑腿(1),所述伸缩支撑腿1为通过若干个支部相连而成的支撑体,并其内端连接在同一个相同的点上,形成其支撑中心:所述伸缩支撑腿1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10;所述固定支座10上连接有固定立杆2并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固定立杆2和固定支座10之间安装有弹簧111,从而实现伸缩结构:所述固定立杆2内设置有延长杆3;所述延长杆3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基座4:所述旋转基座4上旋转连接有输液挂钩5:所述固定立杆2的顶部设有伸缩调整旋钮6:所述伸缩调整旋钮6垂直安装于所述固定立杆2的一侧,并从侧部顶住所述延长杆3;所述延长杆3的中端连接有把手7;所述延长杆3上以拆卸式方式安装有方形把手8;所述伸缩支撑腿1的端部连接有万向轮9;所述万向轮9上安装有刹车装置15;所述伸缩支撑腿1的每一个支部均通过可伸缩的子母杆组成;所述子母杆为内有通孔的套管;所述母杆的内端为连接于所述固定立杆2上,外端中套入所述子杆,并形成滑动机构;所述子杆位于母杆中一端上安装有弹簧212,并所述子杆上设置有限位其滑动位置的卡扣13;所述卡扣13为适配于所述母杆上开设的卡孔中;所述万向轮9的刹车装置15上连接有拉线14;所述拉线14穿过所述子母杆、固定支座10、固定立杆2连接在所述把手7上;所述把手7通过支点与固定立杆2旋转连接;所述把手7上设置有控制其拉线的开关;当放开把手7时,子母杆就打开,刹车装置15就回弹,可以行走,当按下把手7时子母杆回缩,同时自带刹车,万向轮9被抱死;所述延长杆3的插入于所述固定立杆2的部分外表为设置成螺纹型结构,从而通过所述伸缩调整旋钮6来调整其伸缩高度。
15.所述本新型装置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新型整体上呈现的结构可形成“支撑拐”,对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而言,支撑拐是其安全活动的前提保障,并且配有带刹车的万向轮9来控制移动速度间接的保护了患者;并且可伸缩的结构患者按使用情况调整高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该新型多种功能的实现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其在多种功能上的综合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更加广泛而有效的实施。
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
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包括伸缩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腿(1)为通过若干个支部相连而成的支撑体,并其内端连接在同一个相同的点上,形成其支撑中心:所述伸缩支撑腿(1)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10);所述固定支座(10)上连接有固定立杆(2)并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固定立杆(2)和固定支座(10)之间安装有弹簧1(11),从而实现伸缩结构:所述固定立杆(2)内设置有延长杆(3);所述延长杆(3)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基座(4):所述旋转基座(4)上旋转连接有输液挂钩(5):所述固定立杆(2)的顶部设有伸缩调整旋钮(6):所述伸缩调整旋钮(6)垂直安装于所述固定立杆(2)的一侧,并从侧部顶住所述延长杆(3);所述延长杆(3)的中端连接有把手(7);所述延长杆(3)上以拆卸式方式安装有方形把手(8);所述伸缩支撑腿(1)的端部连接有万向轮(9);所述万向轮(9)上安装有刹车装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腿(1)的每一个支部均通过可伸缩的子母杆组成;所述子母杆为内有通孔的套管;所述母杆的内端为连接于所述固定立杆(2)上,外端中套入所述子杆,并形成滑动机构;所述子杆位于母杆中一端上安装有弹簧,并所述子杆上设置有限位其滑动位置的卡扣(13);所述卡扣(13)为适配于所述母杆上开设的卡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9)的刹车装置(15)上连接有拉线(14);所述拉线(14)穿过所述子母杆、固定支座(10)、固定立杆(2)连接在所述把手(7)上;所述把手(7)通过支点与固定立杆(2)旋转连接;所述把手(7)上设置有控制其拉线(14)的开关;当放开把手(7)时,子母杆就打开,刹车装置(15)就回弹,可以行走,当按下把手(7)时子母杆回缩,同时自带刹车,万向轮(9)被抱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3)的插入于所述固定立杆(2)的部分外表为设置成螺纹型结构,从而通过所述伸缩调整旋钮(6)来调整其伸缩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患者术后活动辅助装置,包括伸缩支撑腿,所述伸缩支撑腿为通过若干个支部相连而成的支撑体,并其内端连接在同一个相同的点上,形成其支撑中心:所述伸缩支撑腿上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连接有固定立杆并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固定立杆和固定支座之间安装有弹簧1,从而实现伸缩结构:所述固定立杆内设置有延长杆。该新型整体上呈现的结构可形成“支撑拐”,对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而言,支撑拐是其安全活动的前提保障,并且配有带刹车的万向轮来控制移动速度间接的保护了患者;并且可伸缩的结构患者按使用情况调整高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者按使用情况调整高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者按使用情况调整高度,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 徐利美 杜琪丹 谢丹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25
技术公布日:2022/3/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