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3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冻除湿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除湿机,专业上叫冷冻除湿机,冷冻除湿机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物理现象,就是常温和相对高湿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却铜管翅片冷形成水滴的一个液化过程,简单说就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的一个过程,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滴了,所以空气中的含水量就下降了,空气中含水量下降了,空气就变得干燥了,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除湿机就是一个提供气态水转化成液态水的装置,所以专业上叫冷冻除湿机。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原材料都需要进行冷藏或者冷冻处理,以保证原材料不变质,延长使用时间,而现有的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除湿,无法去除冰霜,难以保证冷冻效果,导致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5.2、现有的冷冻装置在使用时,因需冷冻大量的食品原材料,装置需要进行长期的运行,长期运行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多的热量会影响装置内部一些制冷元件的使用寿命,导致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一种除湿能力,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原材料都需要进行冷藏或者冷冻处理,以保证原材料不变质,延长使用时间,而现有的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除湿,无法去除冰霜,难以保证冷冻效果,导致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因需冷冻大量的食品原材料,装置需要进行长期的运行,长期运行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多的热量会影响装置内部一些制冷元件的使用寿命,导致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降低的问题,以达到为装置提供散热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包括冷冻装置主体,所述冷冻装置主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键,所述冷冻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冷冻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冷冻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吸热装置。
9.所述除湿装置包括有除湿装置主体和蒸发室,所述蒸发室设置在除湿装置主体的内部。
10.所述吸热装置包括有吸热装置套壳和吸热芯板,所述吸热芯板固定安装在吸热装置套壳的内腔顶部。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除湿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蒸发室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室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软管。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软管的下方设置有冷却铜管,所述冷却铜管的两端与除湿装置主体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铜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固定安装在除湿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部。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热芯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却块,所述冷却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分子集热板。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分子集热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吸热装置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下方设置有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的下方设置有风扇。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蒸发室的内部设置有高温铜管和翅片,所述高温铜管的一端与蒸发室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翅片设置在高温铜管的下方,所述翅片的下方设置有蒸汽板。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采用风机、进风管、蒸发室、软管、冷却铜管和冷凝器之间的配合,通过吸热芯板把装置内的潮湿空气,经过进风管进入蒸发室内,利用高温铜管和翅片将其液化成水滴后,再通过蒸汽板,然后通过软管排出,然后配合冷却铜管和冷凝器对排出后的空气升温至常温,通过出风口处排出,以便在冷冻过程中进行除湿,避免了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原材料都需要进行冷藏或者冷冻处理,以保证原材料不变质,延长使用时间,而现有的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进行除湿,无法去除冰霜,难以保证冷冻效果,导致了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冷冻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采用吸热芯板、冷却块、冷却管、高分子集热板、支撑件、吸热组件和风扇之间的配合,通过装置的进风口,将冷冻装置表面所产生的热量吸入到装置内,通过吸热芯板对热量散发的热气进行吸取,配合冷却块和冷却管进行冷却,利用高分子集热板将热量集中的吸收,然后再通过吸热组件把热量彻底吸收并转化为冷气,利用风扇进行排放,以便使冷冻装置有效进行散热,避免了因需冷冻大量的食品原材料,装置需要进行长期的运行,长期运行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多的热量会影响装置内部一些制冷元件的使用寿命,导致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除湿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吸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蒸发室的剖面示意图。
23.图中:1、冷冻装置主体;11、支撑腿;12、显示屏;121、控制按键;
24.2、除湿装置;21、风机;22、进风管;23、蒸发室;231、高温铜管;232、翅片;233、蒸汽
板;24、软管;25、冷却铜管;26、冷凝器;
25.3、吸热装置;31、吸热芯板;32、冷却块;33、冷却管;34、高分子集热板;35、支撑件;36、吸热组件;3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包括冷冻装置主体1,冷冻装置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12,显示屏1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键121,冷冻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1,冷冻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除湿装置2,冷冻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吸热装置3,除湿装置2包括有除湿装置主体和蒸发室23,蒸发室23设置在除湿装置主体的内部,吸热装置3包括有吸热装置套壳和吸热芯板31,吸热芯板31固定安装在吸热装置套壳的内腔顶部,除湿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机21,风机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管22,进风管22的一端与蒸发室23的进风口固定连接,蒸发室23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软管24,软管24的下方设置有冷却铜管25,冷却铜管25的两端与除湿装置主体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冷却铜管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器26,冷凝器26固定安装在除湿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部。
2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风机21、进风管22、蒸发室23、软管24、冷却铜管25和冷凝器26之间的配合,通过吸热芯板31把装置内的潮湿空气,经过进风管22进入蒸发室23内,然后通过软管24排出,然后配合冷却铜管25和冷凝器26对排出后的空气升温至常温,通过出风口处排出,以便在冷冻过程中进行除湿,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冷冻效果。
30.实施例2
31.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吸热芯板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却块32,冷却块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却管33,冷却管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高分子集热板34,高分子集热板3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件35,支撑件35的一端与吸热装置套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件35的下方设置有吸热组件36,吸热组件36的下方设置有风扇37。
3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吸热芯板31、冷却块32、冷却管33、高分子集热板34、支撑件35、吸热组件36和风扇37之间的配合,通过装置的进风口,将冷冻装置表面所产生的热量吸入到装置内,通过吸热芯板31对热量散发的热气进行吸取,配合冷却块32和冷却管33进行冷却,利用高分子集热板34将热量集中的吸收,然后再通过吸热组件36把热量彻底吸收并转化为冷气,利用风扇37进行排放,以便使冷冻装置有效进行散热,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33.实施例3
34.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蒸发室23的内部设置有高温铜管231和翅片232,高温铜管231的一端与蒸发室23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翅片232设置在高温铜管231的下方,翅片232的下方设置有蒸汽板233。
3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高温铜管231、翅片232和蒸汽板233之间的配合,通过把吸进来的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利用高温铜管231和翅片232将其液化成水滴后,再通过蒸汽板
233,然后通过软管24排出,以便使冷冻装置的潮湿空气有效的进行除湿,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冷冻效果。
36.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新型食品用除湿冷冻装置的工作原理。
37.如图1-4所示,首先冷冻装置在使用时,内部所产生的潮湿空气通过吸热芯板31把装置内的潮湿空气,经过进风管22进入蒸发室23内,通过把吸进来的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利用高温铜管231和翅片232将其液化成水滴后,再通过蒸汽板233,然后通过软管24排出,被蒸发室23处理后的空气然后配合冷却铜管25和冷凝器26对排出后的干燥后的空气升温至常温,通过出风口处排出,以便在冷冻过程中进行除湿,同时通过吸热芯板31对热量散发的热气进行吸取,热气经过冷却块32和冷却管33的配合进行冷却,把热量集中的吸收在高分子集热板34上,然后再通过吸热组件36把热量彻底吸收并转化为冷气,利用风扇37进行排放,以便使冷冻装置有效进行散热,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38.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