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4:0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眼科手术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大部分眼科手术中,术者需要采用开睑器撑开眼睑以暴露结膜,暴露手术视野,便于进行手术操作。目前常见的开睑器是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勾部和支撑杆构成,使用时将两个勾部分别勾住上下眼睑以将眼睑向两侧撑开,开睑器的另一端需放置于眼睑结膜面或眼角处皮肤。手术视野消毒常规是眼科手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进行眼睑皮肤及眼睫毛消毒,然后对眼睑以及周围皮肤贴膜,贴膜完成后用剪刀剪开对应睑裂位置处的膜,再用开睑器通过剪开的缝隙将眼睑撑开,再进行眼表消毒的过程。
3.现有的开睑器存在佩戴舒适度不佳、对睫毛的遮挡效果欠佳、容易遮挡术野影响手术操作等问题。即使是现有的遮睫式的开睑器,也存在只能遮挡中央睫毛无法覆盖两侧睫毛的问题;而且,现有的遮睫式开睑器,一般采用板状结构,与眼睑结膜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患者的不舒适度;此外,在术野消毒常规中,需要独立地使用多个器械,包含多个步骤,导致手术准备工作较为繁琐、费时,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出错,如在剪开睑裂位的贴膜时存在划伤角膜、剪断睫毛等风险。
4.目前,眼内手术均需要保持光滑的、相对湿润的角膜表面,需要助手进行不间断的眼表点水。助手不正确、不及时的点水操作会对术野的暴露、术中眼内的成像带来不良影响;由主刀医师进行点水操作能解决这一问题,但眼内手术往往需要主刀两手配合,通过手部动作切换眼表点水和眼内操作势必会给手术时间、术者手术舒适度等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将对眼周的贴膜过程和撑眼睑过程通过一体化的装置进行结合,省去了先贴膜-再剪开-再撑开眼睑的过程,简化操作步骤,且通过一体化设置在开睑装置上的膜达到遮挡睫毛的效果,并相对于现有技术对遮睫效果进一步优化。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包括开睑组件、手术隔离膜和眼表处理组件,所述开睑组件包括用于撑开上眼睑的第一开睑架和用于撑开下眼睑的第二开睑架,所述第一开睑架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上眼睑的第一勾部,所述第二开睑架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下眼睑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开睑架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睑架的两端部,所述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结构相同但相互背向设置,所述开睑组件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之间距离的调节结构,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之间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空窗区;所述手术隔离膜完全覆盖所述空窗区之外并由所述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边缘继续向外延伸若干长度,同时所述手术隔离膜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具有如下有益
效果:
9.一、将手术隔离膜固定贴附于开睑组件上,并在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之间的空窗区留出缺口,可以将贴膜和开睑过程进行结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经历贴膜-剪膜-再撑开眼睑的繁琐过程,也有利于降低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避免剪膜时划伤角膜。
10.二、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在两端部连接,且可以调节相对距离,施术者可以根据手术需要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眼睑的撑开程度;此外,采用本结构的开睑组件,勾部两侧的支撑结构是对称的,使得勾部两侧受力平衡,相对于现有的开睑器,本方案能够使勾部更加稳定地定位在中间位置,避免手术时开睑器向侧边滑脱,影响手术操作。
11.三、眼表处理组件也一体化设置于本方案的开睑装置中,可以直接外接负压设备、注液设备等以对眼表进行清洗、消毒和引流,从而保持良好的眼表环境,优化手术视野,无需花费时间、人力去寻找和拿取独立的注射器、引流管等相关器械,从而简化手术步骤,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优选的,手术隔离膜由所述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边缘继续朝内延伸若干长度形成辅助遮睫部,延伸至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手术隔离膜可以对眼镜中部的睫毛进行遮挡,而辅助遮睫部可以对两边的睫毛进行遮挡,相对于现有开睑器具有更好的遮睫效果,避免两侧睫毛影响手术视野。
13.优选的,辅助遮睫部内表面边缘设有吸水胶垫,在开睑后,吸水胶垫可以贴附在眼表或眼睑边缘,既可以阻碍睫毛外露,又可以对眼表上的积液进行吸收,有利于净化眼表环境。
14.优选的,第一开睑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第二开睑架的两端相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半圆杆、第二半圆杆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弧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半圆杆与所述第一开睑架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半圆杆与所述第二开睑架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一半圆杆与第二半圆杆的平面相向设置,所述调节螺母同时与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半圆杆与第二半圆杆仅在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半圆杆与第二半圆呈“v”型设置。
15.只需通过旋转调节螺母便可以调节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v”型张开程度,从而调节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间距,达到调整眼睑撑开程度的目的;上述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两端配合连接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呈“v”型设置的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可以分别与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一体化连接,结构更加更合理,即实现了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两端连接并在中部留出空窗区,又达到了可调节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间距的效果;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旋钮调节撑开程度的方式,是以缓慢且稳定的速率逐渐打开和关闭,不会出现打开过快或瞬间打开过度的情况,调节更加精准,也避免对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
16.优选的,眼表处理组件包括有引流机构、送液机构和共同外延管,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管和输出管路,所述送液机构包括输送通道和输入管路,所述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一体化设置于所述共同外延管中但二者管路相对独立,通过引流机构可以吸出眼表积液,通过送液机构可以向眼表输送清洗液或药液,通过一体化的外延管进行液体的输送,避免多个管路对手术环境造成阻碍,避免多个管路互相缠绕。
17.优选的,共同外延管连接至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所形成的共同端部,所述引
流管由固定部和自由部构成,所述固定部内嵌设于第一半圆杆或第二半圆杆中且连通至所述共同外延管中的输出管路,所述自由部采用柔性材料且脱离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设置,引流管的自由部可以由施术者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引流管吸引口处于合适位置,对眼表中不同位置的积液进行引出,同时避免对术野造成阻碍。
18.优选的,自由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部设有吸引球,所述吸引球表面设有多个吸水孔,由于引流管质量较轻,其管口收到液体流动的干扰容易摆动和移位,通过吸引球可以防止引流管端部摆动和移位,吸施术者可以随意将吸引球放置在各处引流位置且吸引球保持稳定。
19.优选的,共同外延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所形成的共同端部,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于第一开睑架中且穿过所述第一半圆杆连通至共同外延管中的输入管路,所述第二通道内设于第二开睑架中且穿过所述第二半圆杆连通至共同外延管中的输入管路,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上均设有多个出液孔。
20.将用于输送冲洗液或药液的通道设置于第一开睑架和第二开睑架中,避免了外置管路占用空间、阻碍手术视野的问题,勾部勾住眼睑后,勾部的位置正处于可用于冲洗和上药的合适位置,通过设于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多个出液孔,冲洗液或药液以弥散的方式覆盖眼表,只需将外延管中的输入管路连接注液设备即可,操作简单,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23.图3为本实施例中开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施例中眼表处理组件及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和图6为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开睑组件;10、第一开睑架;100、第一勾部;1000、出液孔;11、第二开睑架;110、第二勾部;12、调节结构;120、第一半圆杆;121、第二半圆杆;122、调节螺母;13、空窗区;2、手术隔离膜;20、辅助遮睫部;200、吸水胶垫;3、眼表处理组件;30、共同外延管;300、输出管路;301、输入管路;31、引流管;310、固定部;311、自由部;312、吸引球;32、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28.如图1至图6所示的手术环境优化开睑装置,包括开睑组件1、手术隔离膜2和眼表处理组件3,开睑组件1包括第一开睑架10、第二开睑架11和调节结构12,第一开睑架10用于撑开上眼睑,第二开睑架11用于撑开下眼睑,调节结构12用于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的间距。
29.第一开睑架10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上眼睑的第一勾部100,第二开睑架11中部设有用于勾住下眼睑的第二勾部110,第一勾部100由第一开睑架10一体化弯折形成,第二勾部110由第二开睑架11一体化弯折形成,第一开睑架10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调节结构12连接第
二开睑架11的两端部,第一勾部100与第二勾部110结构相同但相互背向设置,即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以相反的方向勾住眼睑,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之间形成用于手术操作的空窗区13。
30.手术隔离膜2完全覆盖空窗区13之外并由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边缘继续向外延伸10-20cm,同时手术隔离膜2延伸至覆盖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同时手术隔离膜2由第一开睑架10和第二开睑架11边缘继续朝内延伸若干1-3cm形成辅助遮睫部20,第一开睑架10上的辅助遮睫部20与覆盖第一勾部100的手术隔离膜2平滑过渡并一体化连接,第二开睑架11上的辅助遮睫部20与覆盖第二勾部110的手术隔离膜2平滑过渡并一体化连接,覆盖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的手术隔离膜2可以对眼睛中部的睫毛进行遮挡,辅助遮睫部20可以对两边的睫毛进行遮挡。
31.辅助遮睫部20内表面边缘还设有吸水胶垫200,吸水胶垫200采用亲肤的多孔硅胶材料,在开睑后,吸水胶垫200可以贴附在眼表或眼睑边缘,既可以阻碍睫毛外露,又可以对眼表上的积液进行吸收,有利于净化眼表环境。
32.调节结构12包括第一半圆杆120、第二半圆杆121和调节螺母122,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的弧面均设有外螺纹,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均设置于手术隔离膜2的外表面,第一开睑架10由手术隔离膜2的内表面穿出并与第一半圆杆120一体化成型,第二开睑架11由手术隔离膜2的内表面穿出并与第二半圆杆121一体化成型,第一半圆杆120与第二半圆杆121的平面相向设置,调节螺母122同时与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螺纹连接,第一半圆杆120与第二半圆杆121仅在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半圆杆120与第二半圆呈“v”型设置,当调节螺母122位于第一半圆杆120与第二半圆杆121的共同端部时,第一半圆杆120与第二半圆杆121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此时第一勾部100距离第二勾部110最远,旋转调节螺母122可使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同时内收并相互紧贴,调节“v”型张开程度,从而调节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的间距,达到调整眼睑撑开程度的目的。
33.眼表处理组件3包括有引流机构、送液机构和共同外延管30,引流机构包括引流管31和输出管路300,送液机构包括输送通道和输入管路301,输出管路300和输入管路301一体化设置于共同外延管30中但二者管路相对独立,共同外延管30连接至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所形成的共同端部。
34.引流管31由固定部310和自由部311构成,固定部310内嵌设于第一半圆杆120或第二半圆杆121中且连通至共同外延管30中的输出管路300,自由部311采用柔性材料且脱离第一半圆杆120和第二半圆杆121设置,自由部311远离固定部310的一端部设有吸引球312,吸引球312表面设有多个吸水孔,吸引球312可以由施术者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引流管31的吸引端处于合适位置,对眼表中不同位置的积液进行引出,同时避免对术野造成阻碍。
35.输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32和第二通道33,第一通道32内设于第一开睑架10中且穿过第一半圆杆120连通至共同外延管30中的输入管路301,第二通道33内设于第二开睑架11中且穿过第二半圆杆121连通至共同外延管30中的输入管路301,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上均设有多个出液孔1000,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勾住上下眼睑后,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的位置正处于眼表上可用于冲洗和上药的合适位置,通过设于第一勾部100和第二勾部110的多个出液孔1000,冲洗液或药液以弥散的方式覆盖眼表。
36.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