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盘条卷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2:4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输送下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盘条卷转运车。


背景技术:

2.线状金属在处理之后,一般呈杂乱的卷状放置,而在运输或成品销售前,需要将其整理成整齐的钢丝卷,并且进行捆扎打包。一些小型工厂采用人工的方式对盘条卷进行捆扎打包,由于人体的力量较小因而不能够保证将盘条卷捆扎打包的紧密扎实,此外采用人工捆扎打包的效率较低。
3.申请号为“202020561394.9”的钢丝卷打包装置中提出了通过钢丝卷送料小车将钢丝卷送至钢丝翻转收料装置中的收料架上,并通过压台机构对钢丝卷进行挤压的设备机构。但是在采用上述机构收集盘条卷 并对盘条卷进行挤压后,一般的做法是在挤压后在挤压工位和便于叉车或吊机拿取盘条卷的下料工位之间通过小车来运输钢丝卷,但是现有的小车无法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盘条卷,且在输送过程中盘条卷可能会出现向前倾倒或向后倾倒导致盘条卷散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输送不同长度的盘条卷,且在输送过程中可防止盘条卷向前倾倒或向后倾倒的盘条卷转运车。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盘条卷转运车,包括用于承载盘条卷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承载座于头尾两端分设有前限位机构和后限位机构,所述后限位机构包括移动限位件,所述移动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前限位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转动摆臂,所述两个转动摆臂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两个转动摆臂相连以驱动两个转动摆臂相互靠近或张开;所述两个转动摆臂相互张开时,所述两个转动摆臂之间形成可通过盘条卷的开口;所述两个转动摆臂相互靠近时,所述两个转动摆臂配合所述移动限位件于承载座上形成容纳盘条卷的容纳区域,所述移动限位件可沿承载座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在相应位置与承载座保持相对固定,以延长或缩短所述容纳区域的长度。
6.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后限位机构还包括两个插座组,两个插座组于所述承载座的宽度方向上分设于承载座的两侧,每个插座组均包括多个沿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插座,所述移动限位件为防倒杆,所述防倒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倒杆分别与两个插座组相对应,所述防倒杆可插入对应的插座组内的任一插座上以延长或缩短所述容纳区域的长度。
7.通过将防倒杆插入对应的插座内从而实现容纳区域长度的调节,方便快捷。
8.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分别与一个转动摆臂连接并驱动所连转动摆臂转动,使得两个转动摆臂相互靠近或张开。
9.通过两个气缸各自单独控制一个转动摆臂,避免出现两个转动摆臂转动角度不一致导致一侧的转动摆臂到位而另一侧的转动摆臂不到位的问题。
1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两个转动摆臂分设于所述承载座的左右两侧,且每个转动摆臂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纵向延伸部、横向延伸部和第二纵向延伸部,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的尾端与所述横向延伸部的头端连接,所述第二纵向延伸部的头端与所述横向延伸部的尾端连接,所述承载座与横向延伸部的尾端相铰接,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纵向延伸部相连,以驱动第二纵向延伸部绕承载座与横向延伸部铰接点转动,使得两个转动摆臂中的第一纵向延伸部靠近或张开。
11.两个转动摆臂分设于承载座的左右两侧,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纵向延伸部、横向延伸部和第二纵向延伸部,通过横向延伸部横向延伸,使得两个转动摆臂中的第一纵向延伸部张开时的间距开口更大,便于盘条卷的置入。
12.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与第二纵向延伸部的尾端相连,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纵向延伸部的长度。
13.由于驱动组件是与第二纵向延伸部连接的,第一纵向延伸部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纵向延伸部的长度,第一纵向延伸部与第二纵向延伸部偏转相同角度的情况下,第一纵向延伸部头端移动的距离要远大于第二纵向延伸部尾端移动的距离,那么第二纵向延伸部尾端移动的距离要求就会缩小,对驱动组件的行程要求也大大缩小。
14.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上与移动限位件正对的一面板面设置有凸台。
15.因为转动摆臂在推料时会产生轴向弯矩,通过在第一纵向延伸部上与移动限位件正对的一面板面设置有凸台增加轴向接触长度,使得转动摆臂的结构更加稳定。
16.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转动摆臂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段与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与第二加强段相连,所述第一加强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延伸部的板面上并沿第一纵向延伸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段设置于所述横向延伸部上并沿横向延伸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加强板提高转动摆臂的结构强度。
17.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平台以及两块承载支撑件,所述两块承载支撑件分设于承载平台的左右两端,且两块承载支撑件均沿承载平台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承载支撑件均沿承载平台的宽度方向具有内侧与外侧,且两个承载支撑件的上端面均沿外侧至内侧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承载斜面。
18.由于两个承载支撑件的上端面均沿内侧至外侧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承载斜面,承载座的截面为u型,对盘条卷的左右两侧也形成一定的限位,且由于两个承载支撑件的上端面均沿内侧至外侧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对盘条卷的放置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19.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底盘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承载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座垂直升降。
2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带动底盘行走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底部的车轮以及驱动车轮滚动的动力总成。
21.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前限位机构和后限位机构对承载座上的盘条卷进行限位,避免盘条卷向前倾倒或向后倾倒。
22.且前限位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转动摆臂,驱动组件与所述两个转动摆臂相连以驱动两个转动摆臂相互靠近或张开,通过驱动两个转动摆臂相对张开形成可通过盘条卷的开口,便于盘条卷置入承载座上,避免转动摆臂与盘条卷发生干涉。
23.同时,后限位机构中的移动限位件可沿承载座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对移动限位件与转动摆臂之间形成的容纳区域进行长度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盘条卷。
附图说明
24.图1为盘条卷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个视角下的盘条卷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盘条卷转运车的侧视图;图5为两个转动摆臂相互张开时盘条卷转运车的侧视图;图6为两个转动摆臂相互靠近时盘条卷转运车的侧视图;图7为盘条下料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盘条下料系统的示意图。
25.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安装座,2-翻转座,3-收料架,4-驱动件,5-移动导轨,6-盘条卷转运车,7-底盘,8-承载座,9-车轮,10-转动电机,11-后限位机构,12-防倒杆,13-插座,14-前限位机构,15-驱动气缸,16-转动摆臂,17-第一纵向延伸部,18-横向延伸部,19-第二纵向延伸部,20-升降油缸,21-导向柱,22-承载平台,23-承载支撑件,24-承载斜面,25-凸台,26-加强板,27-第一加强段,28-第二加强段,29-下料装置,30-容纳区域,31-开口,32-盘条卷。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请参阅图1-9,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盘条卷转运车,其为盘条下料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件,下面将对盘条下料系统展开具体描述。
29.一种盘条下料系统,包括安装座1,如图8和图9所示,安装座1上转动设置有翻转座2,翻转座2上安装有用于堆放盘条卷32的收料架3。同时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驱动件4,该驱动件4与翻转座2连接以驱动翻转座2相对于安装座1转动,使得收料架3于竖直状态与水平状态进行切换。在本方案中,该驱动件4为推拉气缸,其具体安装方式及连接结构可参考cn201911123588.9的一种用于钢丝卷翻转上料的装置中推拉油缸与安装座1及翻转座2的连接结构,此非本实施例中的发明重点故不做过多的描述。
30.安装座1的一侧(即为收料架3的一侧)设置有移动导轨5,在本方案中移动导轨5为直线移动导轨,且该移动导轨5沿于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上料工位与下料工位。当收料架
3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收料架3位于上料工位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收料架3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收料架3处于大致水平,可以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些许的夹角。
31.同时,移动导轨5上可移动设置有盘条卷转运车6。在本实施例中,盘条卷转运车6包括底盘7且底盘7上设有用于带动底盘7行走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7底部的车轮9以及驱动车轮9滚动的动力总成。具体的,如图2所示,动力总成为转动电机10,转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连有转动轴,上述车轮9套设于转动轴以供转动电机10驱动旋转,车轮9搭于上述移动导轨5上,从而使得盘条卷转运车6可沿移动导轨5于上料工位于下料工位之间往返进给。
32.且盘条卷转运车6中的底盘7上还设置有承载座8。请参阅图4,承载座8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承载座8于头尾两端分设有前限位机构14和后限位机构11,前限位机构14和后限位机构11于承载座8上形成有可容纳盘条卷32的容纳区域30。其中后限位机构11包括移动限位件,移动限位件设置于承载座8上,且移动限位件可沿承载座8的长度方向移动。
33.在盘条卷转运车6移动之前,先测量收料架3上盘条卷32的长度。移动移动限位件至相应位置并使得移动限位件与承载座8保持相对固定,以延长或缩短容纳区域30的长度,使得容纳区域30的长度与盘条卷32的长度相适配。
3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后限位机构11还包括两个插座组,两个插座组于所述承载座8的宽度方向上分设于承载座8的两侧,每个插座组均包括多个沿承载座8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插座13,在本方案中插座13为头端设有开口31的套筒。移动限位件为防倒杆12,所述防倒杆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倒杆12分别与两个插座组相对应,防倒杆12可插入对应的插座组内的插座13上以延长或缩短容纳区域30的长度,使得容纳区域30的长度与盘条卷32的长度相适配。
35.同时,底盘7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底盘7通过该升降机构与承载座8连接,用于驱动承载座8垂直升降。在盘条卷转运车6移动之前,还要先测量收料架3上盘条卷32的径宽。根据盘条卷32的径宽升降机构驱动承载座8垂直下降以与盘条卷32于竖直方向上错开,避免盘条转动车在移动时与盘条卷32发生干涉。具体的,如图4所示,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4以及若干导向组件,升降驱动件4为一升降油缸20,升降油缸20安装在底盘7上并驱动承载座8升降,导向组件为套设有风琴套的导向柱21,共有四根,导向柱21配置为使承载座8能稳定地垂直升降,底盘7上设有与相应数量的导向孔(未图示),导向柱21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中且导向柱21的上端与承载座8固定连接。
36.前限位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两个转动摆臂16,两个转动摆臂16设置于承载座8上,驱动组件与两个转动摆臂16相连以驱动两个转动摆臂16相互靠近或张开。调节容纳区域30的长度后,驱动组件驱动两个转动摆臂16相互张开时,使得两个转动摆臂16之间形成可通过盘条卷32的开口31。
37.具体的,请参阅图1,本方案中驱动组件为两个驱动气缸15,两个驱动气缸15分别与一个转动摆臂16连接并驱动所连转动摆臂16转动。通过两个驱动气缸15各自单独控制一个转动摆臂16,避免出现两个转动摆臂16转动角度不一致导致一侧的转动摆臂16到位而另一侧的转动摆臂16不到位的问题。
38.在本方案中,两个转动摆臂16分设于所述承载座8的左右两侧,且如图3所示,每个
转动摆臂16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纵向延伸部17、横向延伸部18和第二纵向延伸部19。其中第一纵向延伸部17的尾端与横向延伸部18的头端连接,第二纵向延伸部19的头端与所述横向延伸部18的尾端连接,承载座8与横向延伸部18的尾端相铰接,上述驱动气缸15则与第二纵向延伸部19相连。两个驱动气缸15分别驱动各自所连转动摆臂16的第二纵向延伸部19绕承载座8与横向延伸部18铰接点转动,使得两个转动摆臂16中的第一纵向延伸部17相互张开形成上述可通过盘条卷32的开口31。
39.由于两个转动摆臂16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依次分为第一纵向延伸部17、横向延伸部18和第二纵向延伸部19,通过横向延伸部18横向延伸,使得转动摆臂16整体构成一种z字形结构,使得两个转动摆臂16中的第一纵向延伸部17张开时的开口31更大,从而便于盘条卷32的置入。
40.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与第二纵向延伸部19的尾端相连,第一纵向延伸部17的长度长于第二纵向延伸部19的长度。由于驱动气缸15是与第二纵向延伸部19连接的,第一纵向延伸部17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纵向延伸部19的长度,第一纵向延伸部17与第二纵向延伸部19偏转相同角度的情况下,第一纵向延伸部17头端移动的距离要远大于第二纵向延伸部19尾端移动的距离,那么第二纵向延伸部19尾端移动的距离要求就会缩小,对驱动气缸15的行程要求也大大缩小。
41.而当两个转动摆臂16之间形成可通过盘条卷32的开口31后,盘条卷转运车6移动至上料工位。此时如图5所示,盘条卷32穿过上述开口31。随后升降机构驱动承载座8上次使得盘条卷32位于承载座8上的容纳区域30内。驱动气缸15驱动转动摆臂16反向转动,如图6所示,两个转动摆臂16中的第一纵向延伸部17相互靠近遮挡上述开口31。盘条卷转运车6反向移动,第一纵向延伸部17与盘条卷32的端面相抵并带动盘条卷32从收料架3上脱出卸下。
42.为了更好地承托盘条卷32,承载座8包括承载平台22以及两块承载支撑件23,两块承载支撑件23分设于承载平台22的左右两端,且两块承载支撑件23均沿承载平台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承载支撑件23均沿承载平台22的宽度方向具有内侧与外侧,且两个承载支撑件23的上端面均沿外侧至内侧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承载斜面24。由于两个承载支撑件23的上端面均沿内侧至外侧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形成承载斜面24,承载座8的截面为u型,对盘条卷32的左右两侧也形成一定的限位。且由于两个承载支撑件23的上端面均沿内侧至外侧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对盘条卷32的放置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当盘条卷32与承载座8发生宽度方向上的些许错位,盘条卷32可以通过承载斜面24自动回滚至承载座8的中心位置。
43.且在本方案中,如图3所示,第一纵向延伸部17上与移动限位件正对的一面板面还设置有凸台25,因为转动摆臂16在推料时会产生轴向弯矩,通过在第一纵向延伸部17上与移动限位件正对的一面板面设置有凸台25增加轴向接触长度,使得转动摆臂16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转动摆臂16上设置有加强板26,通过加强版进一步提高转动摆臂16的结构强度。而在本方案中为了与转动摆臂16的形状相适配,加强板26包括第一加强段27与第二加强段28,第一加强段27与第二加强段28相连。其中第一加强段27设置于第一纵向延伸部17的板面上并沿第一纵向延伸部17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段28设置于横向延伸部18上并沿横向延伸部18的长度方向延伸。
44.盘条下料系统还包括下料装置29,盘条卷转运车6载着盘条卷32移动至下料工位时,下料装置29提取承载座8上的盘条卷32完成下料。在本方案中下料装置29为吊机,当然
的,也可以是叉车等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下料装置29。
45.基于上述盘条卷下料系统,本实施例中同时提出一种盘条卷下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吊机将置有盘条卷32的收料架3移动至翻转座2上,并使收料架3与翻转座2保持固定,所述翻转座2的一侧设置有移动导轨5,且于移动导轨5上预设有上料工位与下料工位,且上料工位与下料工位处于同一直线上,安装座1上的驱动件4驱动翻转座2翻转以带动收料架3转至大致水平位置,使得所述收料架3位于上料工位上方,且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的间隔方向与位于水平位置时的收料架3的长度方向一致;s2、a),预先测量盘条卷32的长度,移动后限位机构11使得后限位机构11与前限位机构14之间的间距与盘条卷32的长度相适配;b),驱动两个转动摆臂16相互张开使得两个转动摆臂16之间形成可通过盘条卷32的开口31;c),所述盘条卷转运车6移动至上料工位,使得盘条卷32穿过开口31位于承载座8上方;d),驱动两个转动摆臂16相互靠近以遮挡所述开口31,并配合后限位机构11于盘条卷转运车6上形成容纳盘条卷32的容纳区域30,所述盘条卷转运车6反向移动卸下收料架3上的盘条卷32。
46.s3、所述盘条卷转运车6移动至下料工位,控制下料装置29提取盘条卷转运车6上的盘条卷32;s4、重复上述s1-s3,实现盘条卷32的批量下料。
47.其中s2中c)的具体步骤为:预先测量盘条卷32的径宽,根据盘条卷32的径宽驱动承载座8垂直下降与盘条卷32于竖直方向上错开,所述盘条卷转运车6在移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至上料工位,使得盘条卷32穿过开口31位于承载座8上方,驱动承载座8垂直上升以承托盘条卷32。
48.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