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与流程

2022-03-16 00:4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深度学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2.稀疏微波信号处理作为一种最新的微波技术,其将稀疏信号处理引入微波技术中,相较于传统微波技术,具有更低的数据率和系统复杂度,使其成为了近几年微波技术中的研究热点。
3.ista(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 algorithm)是一种经典的稀疏信号处理算法,主要解决的是最小化l2范数的问题,但ista需要在测试过程中不断的人为调节参数,以及不同的回波信号就要设置不同的参数,工作量大,需要进行不断的调节。于是在ista的基础上出现了lista(learned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 algorithm)就是应用深度学习来训练ista中应该人为设定的参数,但对于雷达信号而言,lista需要训练的矩阵过于庞大,对硬件的需求成本高,不太好应用于sar稀疏成像算法方面。alista就是在lista的基础上将权重矩阵进行固定的最新研究,其极大的降低了需要训练参数的数目和系统复杂度。但该算法提出之初,仅仅对该算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验证,并没有深入该算法的应用领域。
4.现有的技术中,中国发明专利cn108375769a公开了“一种结合sar成像和isar成像的雷达成像方法”,公开日为2018年08月07日,包括:成像准备,确定各次sar成像和isar成像的相关参数;成像测试,按照确定的参数进行测试;结合成像,以各次sar成像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sar成像和isar成像,获取满足要求的雷达成像结果;该发明中,综合sar成像便于进行目标-背景分离、isar成像孔径角较大的优势,使得在一般外场条件下可以获取目标高分辨力雷达图像,并可以在避免固定位置的干扰目标对成像结果造成影响,同时获得高于普通sar成像的分辨率,但是无法分析迭代,无法利用深度学习来学习权重矩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传统稀疏成像算法系统复杂度较高,成像速度较慢;普通ista算法需要人为设置参数,调试过程复杂,人力成本大;lista算法虽然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来学习权重矩阵,但只适用于小型矩阵,并不适用于sar成像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
6.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根据数据集生成观测矩阵;
9.s2:根据观测矩阵生成初始雷达信号;
10.s3:,引入alista算法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将初始雷达信号进行预处理,输入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集进行训练;
11.s4:对初始雷达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输入训练好的深度学习网络的测试集;
12.s5:采用nmse算法来评估测试集的初始雷达信号输出的图像结果。
13.上述方案中,将观测矩阵生成的初始雷达信号输入深度学习网络,在深度学习网络引入alista算法,来进一步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同时提升成像效果,之后将稀疏雷达信号进行训练,生成输出图像,最后采用nmse算法进行评估。
14.优选的,在步骤s1中,采用mstar数据集的图像数据,根据雷达信号的特性,将图像展开,生成一个具有方位向和距离向的观测矩阵。
15.优选的,采用mstar数据集的t72图像数据,其图像数据的大小为(128,128),根据雷达数据的特性,将图像展开为(128*128,1)的数据,生成一个方位向采样点数为401,距离向采样点数为126的观测矩阵。
16.优选的,所述mstar数据集的图像数据为t72图像数据。
17.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观测矩阵的大小为(401*126,128*128),利用该观测矩阵,生成大小为(401*126,1)的初始雷达信号。
18.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表达式为损失函数为loss=||x
pred-x
label
||2,学习率为0.01。
19.优选的,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表达式通过alista算法改写:
20.将alista算法引入sar成像,将sar成像看作矩阵形式的模型:s=ψx n,ψ为观测矩阵,s再通过稀疏矩阵θ稀疏后的sar信号变成:s
*
=θs n0=θψx n0,其归类为最优化问题:令φ=θψ,alista算法改写成
21.优选的,所述深度学习网络利用python的tensorflow框架构建。
22.优选的,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层数为n∈(1,14)。
23.优选的,在步骤s5中,所述nmse算法为优选的,在步骤s5中,所述nmse算法为表示测试集输出的成像结果,x
*
表示测试集图像真实值,e表示求期望。
24.上述方案中,首先,稀疏信号处理主要研究的问题可以近似看作是:s=dx n,s表示稀疏信号,d表示稀疏矩阵。为了得到x的近似解x,比较经典的是利用最优化算法来解决以下问题:
[0025][0026]
而求解该问题的算法中最经典的就是ista算法,其通过不断迭代来逼近最理想的x,第k次迭代的公式为:
[0027][0028]
l》λ
max
(d
t
d),λ
max
(a)表示a的最大特征值,h
θ
(x)表示软收缩阈值函数:
[0029]hθ
(x)=sign(x)*max(|x|-θ,0)
[0030]
a*b表示矩阵的点乘操作。当(γ为定义的一个数)时,ista结束迭代,此时的输出x
k 1
可以近似于样本图像信息x
*

[0031]
为了引入深度学习来避免人为设置参数,我们令
[0032]
上式可改写为:
[0033][0034]
令上式变成:
[0035][0036]
此时即为常见的alista算法。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8]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将观测矩阵生成的初始雷达信号输入深度学习网络,在深度学习网络引入alista算法,来进一步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同时提升成像效果,之后将稀疏雷达信号进行训练,生成输出图像,最后采用nmse算法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0039]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0040]
图2为本发明的alisa算法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图;
[0041]
图3为本发明的alista算法、ista算法与显示的成像效果图;
[0042]
图4为本发明的alista算法和ista算法的成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44]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0045]
实施例1
[0046]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7]
s1:根据数据集生成观测矩阵;
[0048]
s2:根据观测矩阵生成初始雷达信号;
[0049]
s3:,引入alista算法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将初始雷达信号进行预处理,输入深度学习网络的训练集进行训练;
[0050]
s4:对初始雷达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输入训练好的深度学习网络的测试集;
[0051]
s5:采用nmse算法来评估测试集的初始雷达信号输出的图像结果。
[0052]
上述方案中,将观测矩阵生成的初始雷达信号输入深度学习网络,在深度学习网络引入alista算法,来进一步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同时提升成像效果,之后将稀疏雷达信号进行训练,生成输出图像,最后采用nmse算法进行评估。
[0053]
优选的,在步骤s1中,采用mstar数据集的图像数据,根据雷达信号的特性,将图像展开,生成一个具有方位向和距离向的观测矩阵。
[0054]
优选的,采用mstar数据集的t72图像数据,其图像数据的大小为(128,128),根据雷达数据的特性,将图像展开为(128*128,1)的数据,生成一个方位向采样点数为401,距离
向采样点数为126的观测矩阵。
[0055]
优选的,所述mstar数据集的图像数据为t72图像数据。
[0056]
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观测矩阵的大小为(401*126,128*128),利用该观测矩阵,生成大小为(401*126,1)的初始雷达信号。
[0057]
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表达式为损失函数为loss=||x
pred-x
label
||2,学习率为0.01。
[0058]
优选的,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表达式通过alista算法改写:
[0059]
将alista算法引入sar成像,将sar成像看作矩阵形式的模型:s=ψx n,ψ为观测矩阵,s再通过稀疏矩阵θ稀疏后的sar信号变成:s
*
=θs n0=θψx n0,其归类为最优化问题:令φ=θψ,alista算法改写成
[0060]
优选的,所述深度学习网络利用python的tensorflow框架构建。
[0061]
优选的,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层数为n∈(1,14)。
[0062]
优选的,在步骤s5中,所述nmse算法为优选的,在步骤s5中,所述nmse算法为表示测试集输出的成像结果,x
*
表示测试集图像真实值,e表示求期望。
[0063]
实施例2
[0064]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alista的sar成像方法,将观测矩阵生成的初始雷达信号输入深度学习网络,在深度学习网络引入alista算法,来进一步降低系统复杂度的同时提升成像效果,之后将稀疏雷达信号进行训练,生成输出图像,最后采用nmse算法进行评估,采用mstar数据集的图像数据,根据雷达信号的特性,将图像展开,生成一个具有方位向和距离向的观测矩阵φ;采用mstar数据集的t72图像数据,其图像数据的大小为(128,128),根据雷达数据的特性,将图像展开为(128*128,1)的数据,生成一个方位向采样点数为401,距离向采样点数为126的观测矩阵φ;所述mstar数据集的图像数据为t72图像数据;所述观测矩阵φ的大小为(401*126,128*128),利用该观测矩阵φ,生成大小为(401*126,1)的初始雷达信号。
[0065]
所述sar成像模型中:
[0066]
初始雷达信号表示为s=ψx n,ψ为初始矩阵,n为噪声,s为初始雷达信号,x为真实值;
[0067]
稀疏雷达信号表示为s
*
=θs n0=θψx n0,s*为稀疏雷达信号,θ为稀疏矩阵,n0为稀疏之后的噪声。
[0068]
层数为n∈(1,14)的alista的深度学习网络,表达式为
[0069]
实施例3
[0070]
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mstar数据集中的t72进行测试,通过将alista算法和ista算法进行对比,对比图如图3所示,可以很明显的看出alista算法成像结果相较于ista算法而言更接近真实值,成像效果更好。
[0071]
将成像结果与真实值采用计算nmse的公式来进一步的对比,
[0072][0073]
表示测试集输出的成像结果,x
*
表示测试集图像真实值,e表示求期望。
[0074]
如图4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层数n从1层慢慢增加到14层,alista算法的nmse的值下降的更多,而nmse的值越小,代表成像结果与真实值越接近,即alista和ista在相同层数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
[0075]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