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与流程

2022-03-13 22:42: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食品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绿茶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在中国已有悠久的饮用史,被誉为“国饮”。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功效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茶叶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
3.当然,绿茶在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其确实存在的功效之外,还在于其良好的口感滋味。绿茶的口感鲜爽,滋味醇厚,回味甘爽,其茶汤具有刺激性和收敛性,汤色翠绿清澈且透亮,香气馥郁且持久,饮用绿茶后满口生津,入喉爽滑且饱满,口齿留香。
4.就目前而言,绿茶等级的评价主要依靠感官品评的方式,例如“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ny/t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上述方法由感官品评人员根据其感觉及与标准样品对绿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进行评分,确定相应的等级。这类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评价出绿茶样品的具体等级,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感官品评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生理、心情、身体状态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客观的评价结果;(2)感官品评人员需要经过大量专业的培训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数据,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3)目前的口感评价基本属于正向的良好口感的评价,缺乏负向的不良口感的评价。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来测定绿茶不良口感等级,解决了目前绿茶行业中对于其口感评价单凭主观判断导致稳定性差、重复性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8.步骤一、将1g绿茶样品浸泡在5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绿茶浸出液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绿茶浸出液1中的铅、砷、铬元素的含量,以mg/kg为单位,分别记为j1,j2和j3;
9.步骤二、将1g绿茶样品制备成1ml丙酮检测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绿茶样品中的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的含量,,以mg/kg为单位,分别记为n1,n2和n3;
10.步骤三、将1g绿茶样品浸泡在5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绿茶浸出液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绿茶浸出液2中茶氨酸的含量,以g/kg为单位,记为ca;
11.步骤四、将1g绿茶样品浸泡在1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绿茶浸出液3,将
绿茶浸出液3加入到10ml 100μmol/l的dpph
·
溶液中,测定dpph
·
的清除率,记为k;
12.步骤五、按照公式1计算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值:
13.不良口感值
14.步骤六、不良口感值s小于0.5时,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等级为3级;不良口感值s大于等于0.5且小于1.0时,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等级为2级;不良口感值s大于等于1.0时,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等级为1级。
15.不良口感等级越大,不良口感越严重。
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目前食品领域中感官评价绿茶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和进步:
18.1、本方法技术方案通过正向的茶氨酸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负向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浓度进行拟合,得到负向不良口感等级,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不良口感评价的空白。
19.2、本方法技术方案采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来进行不良口感评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感官评价员的主观波动性,从而提高了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
2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
21.为更好地阐述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说明。
22.实施例1:
23.该实施例分别选取两种绿茶样品作为评价样品,分别记为样品a和样品b。
24.步骤一、分别将1g样品a和样品b浸泡在5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样品a和样品b浸出液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样品a和样品b浸出液1中的铅、砷、铬元素的含量,结果如表1所列;
25.步骤二、将1g样品a和样品b制备成1ml丙酮检测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绿茶样品中的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的含量,,以mg/kg为单位,,结果如表1所列;
26.步骤三、将1g样品a和样品b浸泡在5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样品a和样品b浸出液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a和样品b浸出液2中茶氨酸的含量,以g/kg为单位,,结果如表1所列;
27.步骤四、将1g样品a和样品b浸泡在1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样品a和样品b浸出液3,将样品a和样品b浸出液3加入到10ml 100μmol/l的dpph
·
溶液中,测定dpph
·
的清除率,,结果如表1所列;
28.步骤五、按照公式1计算样品a和样品b的不良口感值:
29.不良口感值
30.按照“不良口感值s小于0.5时,不良口感等级为3级;不良口感值s大于等于0.5且小于1.0时,不良口感等级为2级;不良口感值s大于等于1.0时,不良口感等级为1级”的标准评判样品a和样品b的不良口感等级,结果如表1所列。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品b比样品a的不良口感等级要低,说明其口感更加好。
31.表1样品a和样品b的不良口感评价结果
[0032][0033]
实施例2:
[0034]
步骤一、分别取4g样品a和样品b,用200ml的80℃的纯净水冲泡成茶汤;
[0035]
步骤二、选取8名感官品评人员,按照“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ny/t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中的方法,以0到100分的正向尺度,对步骤一中的茶汤进行滋味评价,结果如表2所列。
[0036]
表2样品a和样品b的感官评价结果
[0037][0038]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目前使用的感官品评方法得到的样品a和样品b的正向得分存在明显差异,意味着样品b比样品a的正向口感要好,与表1中的结果相呼应。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供良好的绿茶的不良口感评价结果。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