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潜山圈闭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2022-03-13 18:0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潜山圈闭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最终场所,是各级别勘探评价对象中最具体、最实际的勘探对象,也是预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和勘探阶段重要的评价内容。圈闭评价既反映一个探区的勘探程度、勘探潜力,也反映勘探工作者对勘探目标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勘探部署的风险程度。圈闭评价对指导年度规划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3.近年来,受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性、勘探目标隐蔽性增强等因素影响,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油气勘探思路的转变,依托先进适用的勘探新技术、新方法,勘探目标类型也由构造圈闭向地层、岩性及复合圈闭转移。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潜山类型圈闭在未来储量增长中的作用将愈发显著。
4.根据调研和查询结果,国际上尚未建立潜山圈闭识别描述与评价方法。国内相关内容仅有石油天然气行业采用的技术及管理标准是sy/t5520— 2005《圈闭评价技术规范》,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企业标准《圈闭评价技术规范》(q/sh 0346—2016)。上述两项规范均涵盖了圈闭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内容,即圈闭识别描述、经济评价、优选决策、钻后评价等技术规范,以及圈闭成果管理。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企业标准《圈闭评价技术规范》(q/sh 0346—2016),更加突出了风险概率及经济评价,在原有《圈闭评价技术规范》(q/sh 0346—2010)基础上,增加了含油气概率赋值原则及其计算公式、三级圈闭资源量计算及计算参数合理性校验方法、圈闭经济评价内容、实施效果评估内容等,但缺乏对潜山圈闭识别描述与评价的细化深化。目前针对潜山圈闭存在不同盆地识别描述与评价技术不统一,成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圈闭识别难度大、落实程度低,直接制约了勘探部署的有效实施。
5.国外主要的圈闭识别、描述、评价、钻后反馈评价等技术要求主要零散见于国外盆地的地区性研究文章和研究报告中,但综合近期油气勘探发展的系统的圈闭评价较为少见。
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潜山圈闭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7.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潜山圈闭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规范了潜山圈闭识别描述关键点和操作流程,提高了潜山圈闭描述精度,潜山圈闭评价与管理水平,以及潜山圈闭钻探成功率,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应性广,可应
用于不同盆地潜山圈闭识别描述与评价,为潜山类型圈闭的高效勘探奠定基础。
9.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潜山圈闭识别方法,包括:
10.确定潜山圈闭识别重点;
11.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处理;
12.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进行潜山圈闭识别。
13.优选地,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包括:
14.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
15.分析构造发育特征;
16.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
17.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
18.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19.优选地,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包括:
20.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性;
21.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分层标准;
22.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
23.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
24.优选地,分析构造发育特征包括:
25.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
26.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开展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
27.优选地,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包括:
28.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
29.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
30.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31.优选地,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包括:
32.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在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
33.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
34.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进行储层物性预测;
35.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36.优选地,确定潜山圈闭边界包括:
37.通过构造发育特征、地层展布和储层发育情况的综合研究及叠合分析,结合邻区或相似区块同类型油藏含油高度分布范围,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38.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39.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潜山圈闭识别装置,包括:
40.识别重点确定模块,确定潜山圈闭识别重点;
41.分析处理模块,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处理;
42.识别模块,根据所述地震资料,进行潜山圈闭识别。
43.优选地,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包括:
44.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
45.分析构造发育特征;
46.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
47.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
48.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49.优选地,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包括:
50.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性;
51.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分层标准;
52.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
53.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
54.优选地,分析构造发育特征包括:
55.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
56.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开展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
57.优选地,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包括:
58.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
59.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
60.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61.优选地,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包括:
62.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在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
63.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
64.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进行储层物性预测;
65.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66.优选地,确定潜山圈闭边界包括:
67.通过构造发育特征、地层展布和储层发育情况的综合研究及叠合分析,结合邻区或相似区块同类型油藏含油高度分布范围,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68.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69.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
70.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所述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
71.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
72.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7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74.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75.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潜山圈闭识别装置的框图。
76.附图标记说明:
77.201、识别重点确定模块;202、分析处理模块;203、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78.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79.本发明提供一种潜山圈闭识别方法,包括:
80.确定潜山圈闭识别重点。
81.具体地,潜山圈闭识别重点为储层预测及不整合面识别。在勘探早期无地震资料下,关键技术为重磁异常增强处理技术、电法分离处理技术、重磁电联合技术等。在勘探中后期有地震资料的情况下,关键技术为构造演化分析、地震相干、瞬时相位等技术。
82.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处理。
83.具体地,分析地震资料对断层、潜山顶面和内幕成像效果,判断地震资料的适应性。利用资料采集、处理及应用效果,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分类。对成像效果差的资料进行目标处理,提高断层、不整合面和潜山内幕反射层的成像质量。
84.根据地震资料,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在一个示例中,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包括: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分析构造发育特征;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85.在一个示例中,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包括: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性;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分层标准;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
86.具体地,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性。并结合古生物等资料,应用岩电特点确定分层标准,建立分层标准,比如大套泥岩发育段可作为标志层等。用录井、测井等资料,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综合区域地层发育规律、地震资料和钻井等,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通过地层准确划分后,才能开展构造研究。
87.在一个示例中,分析构造发育特征包括: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开展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
88.具体地,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并开展研究区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研究潜山的形成机制。
89.在一个示例中,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包括: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90.具体地,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91.在一个示例中,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包括: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在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进行储层物性预测;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92.具体地,利用野外露头、录井、测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
93.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结合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
94.储层物性预测:根据岩性组合及地震响应特征等,选择针对性的地震属性参数组合,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
95.有效储层预测: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96.在一个示例中,确定潜山圈闭边界包括:通过构造发育特征、地层展布和储层发育情况的综合研究及叠合分析,结合邻区或相似区块同类型油藏含油高度分布范围,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9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潜山圈闭识别装置,包括:
98.识别重点确定模块,确定潜山圈闭识别重点。
99.具体地,潜山圈闭识别重点为储层预测及不整合面识别。在勘探早期无地震资料下,关键技术为重磁异常增强处理技术、电法分离处理技术、重磁电联合技术等。在勘探中后期有地震资料的情况下,关键技术为构造演化分析、地震相干、瞬时相位等技术。
100.分析处理模块,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处理。
101.具体地,分析地震资料对断层、潜山顶面和内幕成像效果,判断地震资料的适应性。利用资料采集、处理及应用效果,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分类。对成像效果差的资料进行目标处理,提高断层、不整合面和潜山内幕反射层的成像质量。
102.识别模块,根据地震资料,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在一个示例中,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包括: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分析构造发育特征;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103.在一个示例中,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包括: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性;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分层标准;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
104.具体地,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
性。并结合古生物等资料,应用岩电特点确定分层标准,建立分层标准,比如大套泥岩发育段可作为标志层等。用录井、测井等资料,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综合区域地层发育规律、地震资料和钻井等,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通过地层准确划分后,才能开展构造研究。
105.在一个示例中,分析构造发育特征包括: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开展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
106.具体地,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并开展研究区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研究潜山的形成机制。
107.在一个示例中,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包括: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108.具体地,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109.在一个示例中,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包括: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在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进行储层物性预测;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110.具体地,利用野外露头、录井、测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
111.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结合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
112.储层物性预测:根据岩性组合及地震响应特征等,选择针对性的地震属性参数组合,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
113.有效储层预测: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114.在一个示例中,确定潜山圈闭边界包括:通过构造发育特征、地层展布和储层发育情况的综合研究及叠合分析,结合邻区或相似区块同类型油藏含油高度分布范围,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1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处理器,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
1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
117.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以下给出四个具体应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118.实施例1
1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120.如图1所示,该潜山圈闭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01,确定潜山圈闭识别重点;步骤102,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处理;步骤103,根据地震资料,进行潜山圈闭识别。
121.根据地层界面与地震反射的标定对应关系,将古生界顶不整合面对应的地震反射界面定义为tg,将下古生界顶面对应的反射界面定义为tg1,将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界面反射定义为tg2(大致相当于太古界顶面反射界面)。从地层结构上分析,覆盖在古生界之上的地层有中生界、沙三段、沙一段及东营组。东营组直接覆盖在古生界或太古界潜山之上时,受上下岩层速度差异影响,形成强的单峰强反射界面,界面连续性好易于追踪。沙一段在潜山高部位残留厚度仅几十米,常发育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砂岩及砂岩互层的特殊岩性段,在地震上为强反射,受相消作用影响,潜山顶面的反射强度减弱。中生界及沙三段覆盖时也常常表现出相消作用,使得潜山顶界面出现双峰,或反射轴反射强度减弱,甚至表现为空白反射,导致潜山顶面不整合标定难度较大。
122.通过对济阳凹陷古生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水平地层中tg1至tg2的时间厚度为400ms。因此可以通过地层结构及波组特征,综合判定反射界面,进而通过对合成记录的拉伸完成不整合面的准确标定。
123.裂缝为太古界主要储层储集空间,影响太古界裂缝发育程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断层,断裂带往往是破裂带,断裂带与裂缝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该区处于埕南、埕东、孤西断层转换处,内幕发育多条次级老断层,应力比较集中,在断裂交汇处易形成破碎带,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好。另外,裂缝发育深度与断层规模有关,断层断距越大,沿断层面产生的剪切力、张应力(或压应力)越大,因此受断层应力场影响的岩层也就越厚,即裂缝的垂向发育深度也越大;二是构造应力场,对于构造裂缝来讲,在岩性基本相同的地层中,其发育程度受控于构造应力场,在构造应力场高值区,构造裂缝也相对发育。从该区太古界储层预测平面图分析,储层物性发育段沿主要断层发育,呈北西向展布。构造应力场控制了裂缝产状以及宏观分布。相干分析切片可以大致反映构造应力场形成的裂缝发育集中带。从预测结果来看,太古界从上到下、从顶面到内幕,储层发育范围越来越小。在埕南与孤西断层交汇处、埕南与埕东断层交汇处、靠近埕南断层附近都是太古界裂缝性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西段太古界也存在一近北西向展布的构造裂缝发育带。
124.实施例2
125.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潜山圈闭识别装置的框图。
126.如图2所示,该潜山圈闭识别装置,包括:
127.识别重点确定模块201,确定潜山圈闭识别重点;
128.分析处理模块202,对地震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及处理;
129.识别模块203,根据地震资料,进行潜山圈闭识别。
130.作为可选方案,进行潜山圈闭识别包括:
131.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
132.分析构造发育特征;
133.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
134.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
135.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136.作为可选方案,分析残留地层展布特征,划分地层包括:
137.通过岩电特征分析,建立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确定地层发育的岩性;
138.通过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建立分层标准;
139.在单井地层划分基础上,建立反映研究区地层结构关系的连井地层对比剖面;
140.根据地层划分结果,预测各组段残留地层分布特征。
141.作为可选方案,分析构造发育特征包括:
142.开展区域构造演化机制研究,分析各期次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
143.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开展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建立研究区构造解释模式。
144.作为可选方案,识别针对潜山地层圈闭的不整合面包括:
145.通过地质资料进行不整合面地质识别;
146.根据不整合面上下的测井响应的突变特征,选取测井曲线进行不整合面测井识别;
147.通过地震时频分析进行不整合面地震识别。
148.作为可选方案,预测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包括:
149.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类型,在岩石与对应电性曲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储层的岩电特征划分标准,分析储层发育段,确定主要目的层;
150.在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地质研究,建立敏感属性与储层特征的关系,预测有效储层分布特征;
151.开展裂缝、孔洞分布预测,进行储层物性预测;
152.结合邻区探井资料,在敏感属性分析基础上,预测有效储层分布。
153.作为可选方案,确定潜山圈闭边界包括:
154.通过构造发育特征、地层展布和储层发育情况的综合研究及叠合分析,结合邻区或相似区块同类型油藏含油高度分布范围,确定潜山圈闭边界。
155.实施例3
156.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处理器,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潜山圈闭识别方法。
15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158.该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地,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该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等。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
159.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该计算机可读指令。
16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为了解决如何获得良好用户体验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诸如通信总线、接口等公知的结构,这些公知的结构也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161.有关本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162.实施例4
16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潜山圈闭识别方法。
16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的本公开各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165.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存储介质(例如:cd-rom 和dvd)、磁光存储介质(例如:mo)、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带或移动硬盘)、具有内置的可重写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媒体(例如:存储卡)和具有内置rom的媒体(例如:rom盒)。
16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的目的仅为了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并不意在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于所给出的任何示例。
167.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