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20:41: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2.供热用换热装置分为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由一个壳体和包含许多管子的管束所构成,冷和热流体之间通过管壁进行换热,在介质流进管束之前,通过过滤结构过滤介质,避免杂质堵塞管束;
3.现有的供热用换热装置换热面有待扩大,从而换热效率有待提高,介质过滤结构易堵塞,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供热用换热装置换热面有待扩大,从而换热效率有待提高,介质过滤结构易堵塞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包括:
6.换热外壳,所述换热外壳的左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一输送管;
7.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盘绕在换热外壳的内部;
8.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固定在换热外壳的底端;
9.第一处理壳,所述第一处理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过渡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处理壳的左下端固定有第二输送管;
10.马达,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第一处理壳的下表面,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有清理结构;
11.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处理壳的内部;
12.第二处理壳,所述第二处理壳安装在换热外壳的顶端,所述第二处理壳的顶端固定有第三输送管。
13.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呈螺旋状结构,且散热管的内部等间距倾斜固定有散热翅片,所述过渡板与散热管相连通。
14.优选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转杆和清扫板,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安装有清扫板。
15.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过滤板的下表面与清扫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利用螺旋状结构的散热管和等间距设置的散热翅片扩大换热面,提高换热效果,过滤介质,且对过滤结构进行清理,避免堵塞,并且方便更换过滤结构;
17.1.设置有散热管和散热翅片,螺旋状结构的散热管盘绕在换热外壳的内部,且散热管的内部等间距倾斜固定有散热翅片,利用螺旋状结构的散热管和等间距设置的散热翅片扩大换热面,提高换热效果;
18.2.设置有转杆、清扫板和过滤板,利用过滤板过滤介质,避免介质内部的杂质堵塞散热管,马达带动由转杆和清扫板构成的清理结构处理过滤板,避免过滤板被杂质堵塞,提高过滤效果;
19.3.设置有过渡板、第一处理壳和过滤板,过渡板与第一处理壳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过滤板与第一处理壳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方便拆装过滤板,更换过滤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扫板与过滤板连接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与第一处理壳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管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换热外壳;2、第一输送管;3、散热管;4、散热翅片;5、过渡板;6、第一处理壳;7、第二输送管;8、马达;9、转杆;10、清扫板;11、过滤板;12、第二处理壳;13、第三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外壳1、第一输送管2、散热管3、散热翅片4、过渡板5、第一处理壳6、第二输送管7、马达8、转杆9、清扫板10、过滤板11、第二处理壳12和第三输送管13,需要被换热的介质通过图1中的第二输送管7流向第一处理壳6,利用第一处理壳6内部安装的过滤板11过滤需要被换热的介质,杂质留在过滤板11的下表面,当需要清理过滤板11的底端时,打开马达8,马达8输出端与清理结构内部的转杆9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转杆9的顶端连接有清扫板10,马达8通过转杆9带动清扫板10旋转,过滤板11的下表面与清扫板10顶端的毛刷贴合,随着清扫板10的旋转清理过滤板11,避免过滤板11被堵塞;
27.如图1和图4所示,过渡板5的内部开设有与散热管3对应的孔洞,过渡板5与散热管3相连通,需要被换热的介质通过过渡板5流向散热管3,由于散热管3呈螺旋状结构,散热管3的内部等间距倾斜固定有散热翅片4,利用螺旋状结构的散热管3和等间距设置的散热翅片4扩大换热面,提高换热效果;
28.进行交换的介质通过第一输送管2在换热外壳1内流通,需要被换热的介质通过第二处理壳12顶端的第三输送管13流出;
29.当需要更换过滤板11时,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处理壳6与过渡板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第一处理壳6,从过渡板5的底端取下第一处理壳6,然后由于第一处理壳6
与过滤板1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弯折过滤板11,将过滤板11从第一处理壳6上取下,以上便完成该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0.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外壳(1),所述换热外壳(1)的左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一输送管(2);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盘绕在换热外壳(1)的内部;过渡板(5),所述过渡板(5)固定在换热外壳(1)的底端;第一处理壳(6),所述第一处理壳(6)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过渡板(5)的底端,所述第一处理壳(6)的左下端固定有第二输送管(7);马达(8),所述马达(8)固定安装在第一处理壳(6)的下表面,所述马达(8)的输出端固定有清理结构;过滤板(11),所述过滤板(11)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处理壳(6)的内部;第二处理壳(12),所述第二处理壳(12)安装在换热外壳(1)的顶端,所述第二处理壳(12)的顶端固定有第三输送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3)呈螺旋状结构,且散热管(3)的内部等间距倾斜固定有散热翅片(4),所述过渡板(5)与散热管(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包括转杆(9)和清扫板(10),所述马达(8)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顶端安装有清扫板(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1)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过滤板(11)的下表面与清扫板(10)的上表面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外壳,所述换热外壳的左端一体式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盘绕在换热外壳的内部;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固定在换热外壳的底端;第一处理壳,所述第一处理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过渡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处理壳的左下端固定有第二输送管;马达,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第一处理壳的下表面;过滤板,所述过滤板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处理壳的内部;第二处理壳。该增加换热面的供热用换热装置,利用螺旋状结构的散热管和等间距设置的散热翅片扩大换热面,提高换热效果,过滤介质,且对过滤结构进行清理,避免堵塞,并且方便更换过滤结构。并且方便更换过滤结构。并且方便更换过滤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周妍 曹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妍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3/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