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辊筒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20:1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筒用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制辊过程中,辊筒在喷涂、检验或清洁时需要通过工装将辊筒支承起来并转动辊筒。现有的工装只适用于某一特定长度的辊筒,无法适应不同长度的辊筒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辊筒用工装,它能够支承不同长度的辊筒,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辊筒的使用需求。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筒用工装,它包括机架、左支撑装置、右支撑装置和横移驱动机构;其中,
5.所述左支撑装置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适于支撑辊筒的左端部;
6.所述右支撑装置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适于支撑所述辊筒的右端部;
7.所述横移驱动机构与所述右支撑装置相连并适于动作以驱动所述右支撑装置沿左右方向滑动到合适位置;
8.所述左支撑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左支撑轮,所述辊筒的左端部适于支承在相邻的两个左支撑轮之间;
9.所述右支撑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右支撑轮,所述辊筒的右端部适于支承在相邻的两个右支撑轮之间。
10.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左支撑装置和所述右支撑装置的具体结构,至少两个所述左支撑轮中包括左固定轮和至少一个左活动轮,所述左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左活动轮一一对应的左滑座;其中,
11.所述左固定轮旋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12.所述左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13.所述左活动轮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左滑座上;
14.至少两个所述右支撑轮中包括右固定轮和至少一个右活动轮,所述右支撑装置还包括调节座以及与所述右活动轮一一对应的右滑座;其中,
15.所述调节座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16.所述右固定轮旋转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
17.所述右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
18.所述右活动轮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右滑座上。
19.进一步,所述左固定轮位于所有所述左活动轮的前端,所述右固定轮位于所有所述右活动轮的前端;
20.或者是:所述左固定轮位于所有所述左活动轮的后端,所述右固定轮位于所有所述右活动轮的后端。
21.进一步,所述左支撑装置还包括左驱动机构,所述左驱动机构包括左丝杆和左手轮;
22.所述左丝杆旋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左滑座螺纹连接;
23.所述左手轮连接在所述左丝杆上并适于被旋转以带动所述左丝杆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左滑座及所述左活动轮移动;
24.所述右支撑装置还包括右驱动机构,所述右驱动机构包括右丝杆和右手轮;
25.所述右丝杆旋转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并与所述右滑座螺纹连接;
26.所述右手轮连接在所述右丝杆上并适于被旋转以带动所述右丝杆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右滑座及所述右活动轮移动。
27.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左丝杆和所述右丝杆的具体结构,
28.所述左丝杆上设有沿左丝杆的轴向依次排列、与所述左滑座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左滑座螺纹连接的左螺纹部;其中,
29.与最靠近左固定轮的左滑座螺纹连接的左螺纹部为左基准螺纹部,左基准螺纹部的螺距为p;
30.在所述左丝杆上相邻的两个左螺纹部中,远离左基准螺纹部的左螺纹部的螺距比靠近左基准螺纹部的左螺纹部的螺距大p;
31.所述右丝杆上设有沿右丝杆的轴向依次排列、与所述右滑座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右滑座螺纹连接的右螺纹部;其中,
32.与最靠近右固定轮的右滑座螺纹连接的右螺纹部为右基准螺纹部,右基准螺纹部的螺距为p;
33.在所述右丝杆上相邻的两个右螺纹部中,远离右基准螺纹部的右螺纹部的螺距比靠近右基准螺纹部的右螺纹部的螺距大p。
34.进一步为了使对应的左滑座和对应的右滑座对齐,所述左滑座与所述右滑座一一对应;
35.所述左滑座和所述右滑座中的任一个上设有标靶;
36.所述左滑座和所述右滑座中的另一个上连接有适于当对应的左滑座和对应的右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至相互对齐时射中对应的所述标靶的把心的激光器。
37.进一步为了驱动所述辊筒旋转,所述辊筒用工装还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左滑座对应的旋转驱动机构;其中,
38.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左滑座上的电机;
39.所述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连接在对应的左滑座上的左活动轮传动连接。
40.进一步为了锁定所述左滑座和所述右滑座,所述左滑座上螺纹连接有适于当所述左滑座滑动到位时被旋拧至抵住所述机架进而锁定所述左滑座的位置的左螺栓;
41.所述右滑座上螺纹连接有适于当所述右滑座滑动到位时被旋拧至抵住所述调节座进而锁定所述右滑座的位置的右螺栓。
42.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横移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横移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横移丝杆以及与所述横移丝杆对应的横移螺母;其中,
43.所述横移螺母连接在所述右支撑装置上;
44.所述横移丝杆旋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横移螺母螺纹连接。
45.进一步,所述横移丝杆和所述横移螺母一一对应并分别设有两个;
46.其中一个所述横移螺母连接在所述右支撑装置的前端部;
47.另一个所述横移螺母连接在所述右支撑装置的后端部;
48.两个所述横移丝杆之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49.至少一个所述横移丝杆上连接有调节手轮。
5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所述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右支撑装置沿左右方向滑动,进而调节所述左支撑装置和右支撑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辊筒。具体的,所述左支撑轮和所述右支撑轮分别设有4个,因此能够同时支承3个辊筒,辊筒的左端部支承在两个左支撑轮上,辊筒的右端部支承在两个右支撑轮上,进而便于对辊筒进行检验、清洁和喷涂等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辊筒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55.如图1~3所示,一种辊筒用工装,它包括机架1、左支撑装置100、右支撑装置200和横移驱动机构300;其中,
56.所述左支撑装置100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并适于支撑辊筒的左端部;
57.所述右支撑装置200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并适于支撑所述辊筒的右端部;
58.所述横移驱动机构300与所述右支撑装置200相连并适于动作以驱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沿左右方向滑动到合适位置;
59.所述左支撑装置100中包括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左支撑轮2,所述辊筒的左端部适于支承在相邻的两个左支撑轮2之间;
60.所述右支撑装置200中包括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右支撑轮3,所述辊筒的右端部适于支承在相邻的两个右支撑轮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横移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沿左右方向滑动,进而调节所述左支撑装置100和右支撑装置200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辊筒。具体的,所述左支撑轮2和所述右支撑轮3分别设有4个,因此能够同时支承3个辊筒,辊筒的左端部支承在两个左支撑轮2上,辊筒的右端部支承在两个右支撑轮3上,进而便于对辊筒进行检验、清洁和喷涂等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61.如图1~3所示,至少两个所述左支撑轮2中包括左固定轮4和至少一个左活动轮5,所述左支撑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左活动轮5一一对应的左滑座6;其中,
62.所述左固定轮4旋转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
63.所述左滑座6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
64.所述左活动轮5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左滑座6上;
65.至少两个所述右支撑轮3中包括右固定轮7和至少一个右活动轮8,所述右支撑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调节座9以及与所述右活动轮8一一对应的右滑座10;其中,
66.所述调节座9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
67.所述右固定轮7旋转连接在所述调节座9上;
68.所述右滑座10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座9上;
69.所述右活动轮8旋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右滑座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固定轮4设有1个,所述左活动轮5设有3个,所述右固定轮7设有1个,所述右活动轮8设有3个。
70.如图1~3所示,所述左固定轮4位于所有所述左活动轮5的前端或后端,所述右固定轮7位于所有所述右活动轮8的前端或后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固定轮4位于所有所述左活动轮5的后端,所述右固定轮7位于所有所述右活动轮8的后端。
71.如图1~3所示,所述左支撑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左驱动机构,所述左驱动机构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左丝杆11和左手轮12;
72.所述左丝杆11旋转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并与所述左滑座6螺纹连接;
73.所述左手轮12连接在所述左丝杆11上并适于被旋转以带动所述左丝杆1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左滑座6及所述左活动轮5移动;
74.所述右支撑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右驱动机构,所述右驱动机构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右丝杆13和右手轮14;
75.所述右丝杆13旋转连接在所述调节座9上并与所述右滑座10螺纹连接;
76.所述右手轮14连接在所述右丝杆13上并适于被旋转以带动所述右丝杆13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右滑座10及所述右活动轮8移动。
77.如图1~3所示,所述左丝杆11上设有沿左丝杆11的轴向依次排列、与所述左滑座6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左滑座6螺纹连接的左螺纹部15;其中,
78.与最靠近左固定轮4的左滑座6螺纹连接的左螺纹部15为左基准螺纹部16,左基准螺纹部16的螺距为p;
79.在所述左丝杆11上相邻的两个左螺纹部15中,远离左基准螺纹部16的左螺纹部15的螺距比靠近左基准螺纹部16的左螺纹部15的螺距大p;具体的,所述左活动轮5设有3个,沿远离所述左固定轮4的方向3个所述左活动轮5分别为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初始时刻,所述左固定轮4与所述第一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轮与第二轮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轮与第三轮之间的距离均为l,当转动所述左丝杆n圈时,所述固定轮的位置不变,所述第一轮移动距离为np,则所述第二轮移动2np,所述第二轮移动3np,此时所述左固定轮4与所述第一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轮与第二轮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轮与第三轮之间的距离均为l np;通过以上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辊筒。
80.所述右丝杆13上设有沿右丝杆13的轴向依次排列、与所述右滑座10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右滑座10螺纹连接的右螺纹部17;其中,
81.与最靠近右固定轮7的右滑座10螺纹连接的右螺纹部17为右基准螺纹部18,右基准螺纹部18的螺距为p;
82.在所述右丝杆13上相邻的两个右螺纹部17中,远离右基准螺纹部18的右螺纹部17的螺距比靠近右基准螺纹部18的右螺纹部17的螺距大p;具体的,所述右丝杆13的设计与所述左丝杆11相同,作用也相同。
83.如图1~3所示,所述左滑座6与所述右滑座10一一对应;
84.所述左滑座6和所述右滑座10中的任一个上设有标靶19;
85.所述左滑座6和所述右滑座10中的另一个上连接有适于当对应的左滑座6和对应的右滑座10沿前后方向滑动至相互对齐时射中对应的所述标靶19的把心的激光器,进而能够使对应的左滑座6和对应的右滑座10相互对齐,进而使对应的左支撑轮2和对应的右支撑轮3对齐,使用非常方便。
86.如图1~3所示,所述辊筒用工装还可以包括与至少部分所述左滑座6对应的旋转驱动机构;其中,
87.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左滑座6上的电机20;
88.所述电机20通过第一传动机构21与连接在对应的左滑座6上的左活动轮5传动连接,以便所述电机20动作以驱动对应的所述左活动轮5旋转,进而带动承载于所述左活动轮5上的辊筒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1可以但不限于是链传动机构。
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滑座6上螺纹连接有适于当所述左滑座6滑动到位时被旋拧至抵住所述机架1进而锁定所述左滑座6的位置的左螺栓;
90.所述右滑座10上螺纹连接有适于当所述右滑座10滑动到位时被旋拧至抵住所述调节座9进而锁定所述右滑座10的位置的右螺栓。
91.如图1~3所示,所述横移驱动机构300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它包括至少一个横移丝杆22以及与所述横移丝杆22对应的横移螺母23;其中,
92.所述横移螺母23连接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上;
93.所述横移丝杆22旋转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并与所述横移螺母23螺纹连接,以便通过转动所述横移丝杆22以带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移螺母23连接在所述调节座9上。
9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移丝杆22和所述横移螺母23一一对应并分别设有两个;
95.其中一个所述横移螺母23连接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的前端部;
96.另一个所述横移螺母23连接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的后端部;
97.两个所述横移丝杆22之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4传动连接;
98.至少一个所述横移丝杆22上连接有调节手轮25;具体的,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手轮25以带动其中一个横移丝杆22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4带动另一个所述横移丝杆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4可以但不限于是链传动机构。
9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00.通过所述横移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右支撑装置200沿左右方向滑动,进而调节所述左支撑装置100和右支撑装置200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辊筒。具体的,所述左支撑轮2和所述右支撑轮3分别设有4个,因此能够同时支承3个辊筒,辊筒的左端部支承在两个左支撑轮2上,辊筒的右端部支承在两个右支撑轮3上,进而便于对辊筒进行检验、清洁和喷涂等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10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