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升降式装卸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7:54: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升降式装卸机。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倡导绿色出行,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汽车电池,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因此在回收拆解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其他工具进行搬运,通常是采取升降式装卸机和人工配合装卸,但是现有的升降式装卸机在使用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现有的升降式装卸机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4.1.当升降式拆卸机抵触电池组时,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工具由一周进行拆卸,当电池组中端区域也需要拆卸时,操作便捷性便不足的问题;
5.2.同时不同大小的电池组进行拆卸时,升降式装卸机便存在使用适应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装卸机,提升了操作人员使用升降式拆卸机时的中端区域装卸便捷性,提高了升降式装卸机面对不同大小的电池组时的使用适应性。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升降式装卸机,包括支撑板、一类外撑板、二类外撑板、底板和站立板,所述底板左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升降座,所述底板右端两侧均设有第二升降座,所述第一升降座均通过液压腔活动连接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座均通过液压腔活动连接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顶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端一周设有u型槽,所述底板顶部一周通过螺栓连接辅液压缸,所述辅液压缸两端均通过液压腔活动连接站立液压杆,所述站立液压杆顶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站立板。
10.所述底板靠近中端处通过螺栓连接主液压缸,所述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底部均通过管路连接主液压缸。
11.所述底板底部外壁一周拐角处均通过活动轴承连接有移动轮,所述支撑板顶部外壁一周均匀粘接有防滑垫。
12.所述支撑板左端内壁两侧均设有伸缩腔,所述支撑板右端内壁两侧均设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杆。
13.所述一类外撑板右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所述二类外撑板左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
14.优选的,所述一类外撑板顶部外壁一周粘接有防滑垫,所述二类外撑板顶部外壁
一周粘接有防滑垫。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装卸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种升降式装卸机,通过设有支撑板和站立板,当装卸机运行时,主液压缸会得电运行,可以通过吸附空气增压,并通过管路传输至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内部,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内液压油增压后便可以驱使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上升,通过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的上升便可以带动支撑板支撑电池组底部,此时因为支撑板中端一周设有u型槽,操作人员可以由u型槽范围内进行便捷拆装,同时操作人员底部可以站立与站立板表面,辅液压缸得电运行后,可以通过吸附空气增压,内部液压油增压后便可以驱使站立液压杆上升,通过站立液压杆上升便可以带动站立板上升,通过可调操作高度也均可以保持操作人员便捷拆装,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配合运作,所以提升了操作人员使用升降式拆卸机时的中端区域装卸便捷性;
18.(2)、该种升降式装卸机,通过设有支撑板、一类外撑板和二类外撑板,当支撑板区域面对不同大小的电池组时,因为支撑板左端内壁两侧均设有伸缩腔,右端内壁两侧也均设有伸缩腔,伸缩腔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一类外撑板右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二类外撑板左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所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一类外撑板和二类外撑板移动,一类外撑板和二类外撑板均可以在伸缩杆的支撑下进行外伸或收缩调整,通过相关结构零部件相互配合运作,所以提高了升降式装卸机面对不同大小的电池组时的使用适应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前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座区域俯视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端升降及伸缩区域剖面结构图。
23.图中:支撑板-1、u型槽-2、伸缩杆-3、一类外撑板-4、二类外撑板-5、底板-6、主液压缸-7、辅液压缸-8、站立液压杆-9、站立板-10、第一升降座-11、第一升降杆-12、第二升降座-13、第二升降杆-14、移动轮-15、伸缩腔-16、防滑垫-17。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式装卸机,包括支撑板1、一类外撑板4、二类外撑板5、底板6和站立板10,所述底板6左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升降座11,所述底板6右端两侧均设有第二升降座13,均对称设有可以保持驱动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升降座11均通过液压腔活动连接第一升降杆12,所述第二升降座13均通过液压腔活动连接第二升降杆14,所述第一升降杆12和第二升降杆14顶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1,双
升降杆形成四处支撑点可以保持连接支撑板1后的稳定强度,所述支撑板1中端一周设有u型槽2,中端u型槽2设计可以保持操作人员的操作便捷空间,所述底板6顶部一周通过螺栓连接辅液压缸8,所述辅液压缸8两端均通过液压腔活动连接站立液压杆9,所述站立液压杆9顶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站立板10,辅液压缸8得电运行后,可以通过吸附空气增压,内部液压油增压后便可以驱使站立液压杆9上升,通过站立液压杆9上升便可以带动站立板10上升,通过可调操作高度也均可以保持操作人员便捷拆装。
26.所述底板6靠近中端处通过螺栓连接主液压缸7,所述第一升降座11和第二升降座13底部均通过管路连接主液压缸7,便于保持主液压缸7运行后驱动力的稳定输入,主液压缸7可以通过吸附空气增压,通过管路传输至第一升降座11和第二升降座13内部,第一升降座11和第二升降座13内液压油增压后便可以驱使第一升降杆12和第二升降杆14上升。
27.所述底板6底部外壁一周拐角处均通过活动轴承连接有移动轮15,所述支撑板1顶部外壁一周均匀粘接有防滑垫17,对称分布的移动轮15可以保持装卸机整体移动需求,大面积设有的防滑垫17可以保持支撑板1的防滑性需求。
28.所述支撑板1左端内壁两侧均设有伸缩腔16,所述支撑板1右端内壁两侧均设有伸缩腔16,所述伸缩腔16均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两端均设有双伸缩腔16,可以共同提供四处伸缩区域便于伸缩杆3的稳定设置。
29.所述一类外撑板4右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3,所述二类外撑板5左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3,一类外撑板4与二类外撑板5均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杆3,可以便于拆卸调整和更换。
30.所述一类外撑板4顶部外壁一周粘接有防滑垫17,所述二类外撑板4顶部外壁一周粘接有防滑垫17,外撑板区域均设有防滑垫17,可以保持外撑板区域防滑性。
31.工作原理:当装卸机运行时,主液压缸7会得电运行,可以通过吸附空气增压,并通过管路传输至第一升降座11和第二升降座13内部,第一升降座11和第二升降座13内液压油增压后便可以驱使第一升降杆12和第二升降杆14上升,通过第一升降杆12和第二升降杆14的上升便可以带动支撑板1支撑电池组底部,此时因为支撑板1中端一周设有u型槽2,操作人员可以由u型槽2范围内进行便捷拆装,同时操作人员底部可以站立与站立板10表面,辅液压缸8得电运行后,可以通过吸附空气增压,内部液压油增压后便可以驱使站立液压杆9上升,通过站立液压杆9上升便可以带动站立板10上升,可调操作人员的操作高度,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一类外撑板4和二类外撑板5移动,一类外撑板4和二类外撑板5均可以在伸缩杆3的支撑下进行外伸或收缩调整,对称分布的移动轮15可以保持装卸机整体移动需求,大面积设有的防滑垫17可以保持支撑板1的防滑性需求,外撑板区域均设有防滑垫17,可以保持外撑板区域防滑性。
3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1、u型槽-2、伸缩杆-3、一类外撑板-4、二类外撑板-5、底板-6、主液压缸-7、辅液压缸-8、站立液压杆-9、站立板-10、第一升降座-11、第一升降杆-12、第二升降座-13、第二升降杆-14、移动轮-15、伸缩腔-16、防滑垫-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1.现有的升降式装卸机存在当升降式拆卸机抵触电池组时,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工具由一周进行拆卸,当电池组中端区域也需要拆卸时,操作便捷性便不足的问题,2.现有的升降式装卸机存在同时不同大小的电池组进行
拆卸时,升降式装卸机便存在使用适应局限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提升了操作人员使用升降式拆卸机时的中端区域装卸便捷性,提高了升降式装卸机面对不同大小的电池组时的使用适应性。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