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混合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7: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混合发动机。


背景技术:

2.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以汽油发动机为基础动力,而电动机为辅助动力。通常这类车型所搭载的电动机功率都比较小以至于仅靠电力无法带动车身重量起步,在起步过程中都需要汽油发动机的介入。
3.现汽车混合发动机在运行时,因为发动机长时间的工作,容易产生高温以及震动,发动机在狭小的发动机舱内,温度不易快速降低,发动机长时间的维持高温,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发动机震动时,容易发出较大噪音,而针对发动机进行降噪的方式大多是在引擎盖内面设置隔音棉,防噪效果较普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动机在狭小的发动机舱内,温度不易快速降低,发动机长时间的维持高温,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混合发动机。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汽车混合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发动机顶部;
6.所述外壳顶部设有遮覆顶盖,且遮覆顶盖内底壁均匀设有若干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套轴、连接轴、减震弹簧和连接件,且套轴均匀固定于遮覆顶盖内顶壁,所述连接轴由下往上插接于套轴底部,且减震弹簧呈竖直固定于连接轴顶部与套轴内部之间,所述连接件固定于连接轴底端,且连接件底部通过oci高温胶与外壳粘接;
7.所述遮覆顶盖套接于外壳顶部,且遮覆顶盖内部开设有气流槽,所述遮覆顶盖外壁一侧嵌入安装有风冷机,所述风冷机靠近遮覆顶盖的一侧设有与气流槽内部相通的出风口,所述遮覆顶盖内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气流槽相通的释气孔,且释气孔均朝向于外壳外壁。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承托底座,且承托底座内壁嵌接有贴近于发动机的主隔音棉,通过主隔音棉可增强隔音效果。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气孔均匀排布于外壳外壁且朝向于外壳外表面,通过释气孔可将冷风排出,针对遮覆顶盖进行降温。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气孔位于套轴与遮覆顶盖连接位置的侧边,且套轴内壁开设有两道直槽,所述连接轴外壁设有两处凸出位置,且连接轴的凸出位置对应于套轴内壁的直槽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接轴的凸出位置与直槽之间凹凸对应,连接轴与套轴凹凸对应处可提高连接轴移动时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遮覆顶盖顶部嵌入有一层副隔音棉。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承托底座环绕框住发动机底部,通过主隔音棉可降低发动机所产生的噪音,发动机运行产生震动时,通过减震弹簧能够对连接轴进行减震,加上连接轴与套轴的凹凸对应处可限制连接轴进行纵向的活动,让减震弹簧纵向受震,呈竖直向排布的减震弹簧纵向减震力良好,能够抵消震动力,针对外壳起到减震效果,从而降低发动机产生的噪音,通过多组减震组件对外壳进行减震缓冲,还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稳定;
14.通过风冷机可排出冷气流于气流槽中,且气流从多个释气孔扩散至外壳顶部,对发动机进行大面积的降温,避免发动机长期维持于高温状态而影响到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与遮覆顶盖结构拆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遮覆顶盖结构内部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轴结构内部示意图。
19.图1-图4中:发动机1、外壳101、承托底座2、主隔音棉201、遮覆顶盖3、气流槽301、释气孔302、风冷机4、副隔音棉5、套轴6、连接轴601、减震弹簧602、连接件60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4,一种汽车混合发动机,包括发动机1和外壳101,所述外壳101安装于发动机1顶部;所述发动机1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承托底座2,且承托底座2内壁嵌接有贴近于发动机1的主隔音棉201;
22.具体的,将发动机1整体安装入汽车的发动机舱内,且承托底座2也随发动机1一并安装入发动机舱,通过螺栓将承托底座2与汽车的发动机舱安装,承托底座2环绕框住发动机1底部,能够提高发动机1与发动机舱安装的稳定性,且主隔音棉201贴近于发动机1,发动机1后期在运行时,通过主隔音棉201可降低发动机1所产生的噪音;
23.所述外壳101顶部设有遮覆顶盖3,且遮覆顶盖3内底壁均匀设有若干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套轴6、连接轴601、减震弹簧602和连接件603,且套轴6均匀固定于遮覆顶盖3内顶壁,所述连接轴601由下往上插接于套轴6底部,且减震弹簧602呈竖直固定于连接轴601顶部与套轴6内部之间,所述连接件603固定于连接轴601底端,且连接件603底部通过oci高温胶与外壳101粘接;所述释气孔302位于套轴6与遮覆顶盖3连接位置的侧边,且套轴6内壁开设有两道直槽,所述连接轴601外壁设有两处凸出位置,且连接轴601的凸出位置对应于套轴6内壁的直槽并与其滑动连接;
24.发动机1安装于发动机舱内部时,可通过螺栓将遮覆顶盖3一并紧固于发动机1内;
25.进一步的,因为连接轴601的凸出位置与直槽之间凹凸对应,且直槽底端并不贯通出套轴6底部,所以连接轴601的凸出位置与直槽之间会始终保持连接,连接轴601无法脱离
于套轴6,连接轴601通过连接件603与外壳101连接,遮覆顶盖3则间接通过套轴6、连接轴601和连接件603与外壳101连接;
26.发动机1运行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从连接件603间接传导至连接轴601,通过减震弹簧602能够对连接轴601进行减震,加上连接轴601与套轴6的凹凸对应处可限制连接轴601进行纵向的活动,让减震弹簧602纵向受震,呈竖直向排布的减震弹簧602纵向减震力良好,能够抵消震动力,针对外壳101起到减震效果,从而降低发动机1产生的噪音,通过多组减震组件对外壳101进行减震缓冲,还能够提高发动机1的稳定;
27.所述遮覆顶盖3套接于外壳101顶部,且遮覆顶盖3内部开设有气流槽301,所述遮覆顶盖3外壁一侧嵌入安装有风冷机4,所述风冷机4靠近遮覆顶盖3的一侧设有与气流槽301内部相通的出风口;
28.所述遮覆顶盖3内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气流槽301相通的释气孔302,所述释气孔302均匀排布于外壳101外壁且朝向于外壳101外表面;
29.通过风冷机4可排出冷气流于气流槽301中,且气流从多个释气孔302扩散至外壳101顶部,对发动机1进行大面积的降温,避免发动机1长期维持于高温状态而影响到运行性能;
30.所述遮覆顶盖3顶部嵌入有一层副隔音棉5;通过副隔音棉5可进一步的起到降噪效果,配合引擎盖内面的隔音棉一同使用,减低发动机1的噪音;
31.发动机1的材质为全铝,遮覆顶盖3、套轴6、连接轴601和连接件603的材质均与发动机1的材质一致,全铝材质的降热效果较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