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6:1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油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


背景技术:

2.真空油炸机是一种常见的真空油炸设备,常用于果蔬脆片的加工。通过对蔬果片进行加热、油炸、储油、脱油、脱水、过滤一体化操作,在真空下连续性完成,使得产品含油量低,产品处于负压状态,在这种相对缺氧的条件下进行食品加工,可以减轻甚至避免氧化作用所带来的危害。
3.在使用真空油炸机进行取料时,需要将盖子打开,然后取出机内的滤筒,再取出滤筒内的油炸产品,但是一般采用人工升降滤筒的方式进行操作,工作量较大,容易被油液溅射受伤,使用安全性有待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包括底座、气缸、横杆、真空油炸机、盖子、盖板、风机、固定柱、滤筒、支杆;
6.所述气缸和真空油炸机均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气缸对称分布在真空油炸机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之间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与真空油炸机固定连接;
7.所述盖子安装在真空油炸机的顶端开口处,所述盖子的底端套装有盖板,两个所述气缸的推送端均朝上且分别与盖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在盖板的上表面且对称分布在盖子的两侧;
8.所述固定柱对称安装在盖子的底部,所述滤筒设置在两个固定柱之间,所述滤筒的两侧顶部均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固定柱插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杆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固定柱正面靠近滤筒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杆相连通的插口,所述支杆远离滤筒的一端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插口插入到插槽内,且滑块与插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插槽的横截面为凸字形,凸口朝向滤筒且设置为开口,所述滑块、支杆均与插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出风管延伸至盖板的下方,且出风管的底端朝向滤筒的一侧呈弯折设计。
12.优选的,所述滤筒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滤油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气缸带动盖板和盖子上升,使得盖子带动固定柱和滤筒上升至真空油炸机的上方,既方便滤油,也便于将滤筒从真空油炸机中取出,自动升降的方式,省时省力,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人工升降而导致油液溅射受伤,
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风机对滤筒进行风冷散热,可以对滤筒和其内的油炸产品进行散热,便于后续操作,通过滤筒带动支杆上升,使得支杆带动滑块上升至插槽的最高处,再从插口内抽出,实现滤筒的取下,便于油炸产品的取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为实际使用带来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子的上升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气缸;3、横杆;4、真空油炸机;5、盖子;6、盖板;7、风机;8、固定柱;9、滤筒;10、支杆;11、插口;12、插槽;1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1.请参阅图1-2,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包括底座1、气缸2、横杆3、真空油炸机4、盖子5、盖板6、风机7、固定柱8、滤筒9、支杆10;
22.气缸2和真空油炸机4均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气缸2对称分布在真空油炸机4的两侧,两个气缸2之间安装有横杆3,横杆3与真空油炸机4固定连接;
23.盖子5安装在真空油炸机4的顶端开口处,盖子5的底端套装有盖板6,两个气缸2的推送端均朝上且分别与盖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风机7安装在盖板6的上表面且对称分布在盖子5的两侧;
24.固定柱8对称安装在盖子5的底部,滤筒9设置在两个固定柱8之间,滤筒9的两侧顶部均安装有支杆10,支杆1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固定柱8插接。
25.两个固定柱8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杆10相适配的插槽12,固定柱8正面靠近滤筒9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杆10相连通的插口11,支杆10远离滤筒9的一端安装有滑块13,滑块13通过插口11插入到插槽12内,且滑块13与插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在取出滤筒9时,需要将滤筒9上抬,使得滤筒9带动支杆10上升至插槽12的最高处,此时可以将支杆10和滑块13从插口11处向外取出,即可完成滤筒9的卸下。
26.插槽12的横截面为凸字形,凸口朝向滤筒9且设置为开口,滑块13、支杆10均与插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凸字形的设计,能够提高支杆10位于固定柱8内的稳定性,方便滤筒9的升降拆装。
27.风机7的出风管延伸至盖板6的下方,且出风管的底端朝向滤筒9的一侧呈弯折设计,可以对滤筒9进行吹风散热。
28.滤筒9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滤油孔,便于对油进行过滤。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气缸2带动盖板6和盖子5上升,使得盖子5带动固定柱8和滤筒9上升至真空油炸机4的上方,既方便滤油,也便于将滤筒9从真空油炸机4中取出,自动升降的方式,省时省力,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人工升降而导致油液溅射受伤,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风机7对滤筒9进行风冷散热,可以对滤筒9和其内的油炸产品进行散热,便于后续操作,通过滤筒9带动支杆10上升,使得支杆10带动滑块13上升至插槽12的最高处,再从插口11内抽出,实现滤筒9的取下,便于油炸产品的取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为实际使用带来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于推广。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气缸(2)、横杆(3)、真空油炸机(4)、盖子(5)、盖板(6)、风机(7)、固定柱(8)、滤筒(9)、支杆(10);所述气缸(2)和真空油炸机(4)均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气缸(2)对称分布在真空油炸机(4)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2)之间安装有横杆(3),所述横杆(3)与真空油炸机(4)固定连接;所述盖子(5)安装在真空油炸机(4)的顶端开口处,所述盖子(5)的底端套装有盖板(6),两个所述气缸(2)的推送端均朝上且分别与盖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风机(7)安装在盖板(6)的上表面且对称分布在盖子(5)的两侧;所述固定柱(8)对称安装在盖子(5)的底部,所述滤筒(9)设置在两个固定柱(8)之间,所述滤筒(9)的两侧顶部均安装有支杆(10),所述支杆(10)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固定柱(8)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柱(8)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与支杆(10)相适配的插槽(12),所述固定柱(8)正面靠近滤筒(9)的一侧设置有与支杆(10)相连通的插口(11),所述支杆(10)远离滤筒(9)的一端安装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通过插口(11)插入到插槽(12)内,且滑块(13)与插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2)的横截面为凸字形,凸口朝向滤筒(9)且设置为开口,所述滑块(13)、支杆(10)均与插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的出风管延伸至盖板(6)的下方,且出风管的底端朝向滤筒(9)的一侧呈弯折设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9)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滤油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油炸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升降的真空油炸机,包括底座、气缸、横杆、真空油炸机、盖子、盖板、风机、固定柱、滤筒、支杆;所述气缸和真空油炸机均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气缸对称分布在真空油炸机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之间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与真空油炸机固定连接;所述盖子安装在真空油炸机的顶端开口处,所述盖子的底端套装有盖板,两个所述气缸的推送端均朝上且分别与盖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既方便滤油,也便于将滤筒从真空油炸机中取出,自动升降的方式,省时省力,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人工升降而导致油液溅射受伤,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火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城县鑫荣真空油炸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4
技术公布日:2022/3/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