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5:1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


背景技术:

2.复合悬架通常有以扭力梁为基础的扭力梁式悬架、以多连杆为基础多连杆悬架,以及以拖曳臂为基础的拖曳臂悬架。现有的拖曳臂悬架,大多采用了横向推力杆来控制车轴与车身之间的侧向运动,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在悬架纵臂上,一端连接到车身上。当轮跳带动悬架运动时,横向推力杆会以车身接结点为圆心,做曲线运动。由于横向推力杆限制的横运动是不完整的,曲线运动使得后悬架运动不对称,因此拖曳臂悬架在车辆转向时,整车的舒适性、操稳性能会随转向角度曾大变得恶劣;在簧下质量冲击下车身有横摆趋势,在极端的复合工况可能会出现严重过度转向、甩尾影响行车安全;曲线运动使用得后轴的横向窜动无法避免,会导致轮胎磨损,同时也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地面附着力影响整车操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能够对轮胎磨损优化,同时提升整车的侧倾控制、操稳性能和悬架的协调性。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包括:
6.左纵臂和右纵臂,左纵臂的前端与车身左侧铰接,左纵臂的后端与后桥左端连接;右纵臂的前端与车身右侧铰接,右纵臂的后端与后桥右端连接;
7.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连接臂,连接臂的中部与连接件铰接,连接件与车身底部固定连接;
8.左横连杆和右横连杆,左横连杆的一端与后桥左端铰接,左横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右横连杆的一端与后桥右端铰接,右横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
9.左减震机构和右减震机构,左减震机构的下端与后桥左端连接,左减震机构的上端与车身底部左侧连接;右减震机构的下端与后桥右端连接,右减震机构的上端与车身底部右侧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左减震机构和所述右减震机构均包括减震弹簧和减震器。
11.可选地,后桥的左右两端设有弹簧下座,车身底部两侧设有弹簧上座,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弹簧下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与弹簧上座固定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弹簧上座或所述弹簧下座上设有缓冲块。
13.可选地,后桥的两端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支架,车身底部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减震器的上端与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第一安装支架铰接。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向后桥下方延伸,所述减震器的下端与第一安装支架
的下端铰接。
15.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车身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车身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中部与连接件的中部铰接。
16.可选地,后桥的两端底部均设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左纵臂和所述右纵臂的后端各设有两个第二衬套,第二衬套与第二安装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17.可选地,后桥的两端均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轴,所述左横连杆和所述右横连杆远离连接臂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轴铰接。
18.可选地,后桥的中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后桥的驱动轴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瓦特连杆(即左横拉杆、右横拉杆和连接臂的整体)与车身连接的方式,使得左右轮做平行跳动时,悬架上下跳动过程中车轴的中心在横向上不变,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后轴的横向运动;在单轮跳动时,左横拉杆和右横拉杆通过连接臂相互作用、抑制,也改善了后轴轮荷转移,悬架运动中仍能较好地利用底面附着力;能够对轮胎磨损优化,同时提升整车的侧倾控制、操稳性能和悬架的协调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24.图标:1-左纵臂,101-第一衬套,102-第二衬套,2-右纵臂,3-连接臂,4-左横连杆,401-第三衬套,402-u型座,5-右横连杆,6-左减震机构,601-减震弹簧,602-弹簧下座,603-弹簧上座,604-缓冲块,605-减震器,7-右减震机构,8-车身,9-后桥,901-第一安装支架,902-第二安装支架,903-支撑轴,10-连接件,11-驱动机构,1101-驱动电机,1102-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3所示,一种整体桥式瓦特连杆复合悬架,包括左纵臂1、右纵臂2、连接臂3、左横连杆4、右横连杆5、左减震机构6和右减震机构7。
26.后桥9的中部设有驱动机构11,驱动机构11包括驱动电机1101和减速器1102,本实施例的减速器1102为二级减速器1102驱动电机1101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1102与后桥9的驱动轴连接。即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电动车,通过驱动电机1101经减速器1102减速后带动后桥9的驱动轴转动,实现车辆的后驱。
27.左纵臂1的前端与车身8左侧铰接,左纵臂1的后端与后桥9左端连接;右纵臂2的前端与车身8右侧铰接,右纵臂2的后端与后桥9右端连接。具体地,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前端均设有第一衬套101,车身8底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与第一衬套101通过
螺栓连接,螺栓从第一衬套101中心穿过,左纵臂1和右纵臂2均可绕该螺栓的中心转动。左纵臂1和右纵臂2的后端各设有两个第二衬套102,后桥9的两端底部均设有第二安装支架902,第二衬套102与第二安装支架902也通过螺栓连接,使得左纵臂1和右纵臂2后端与后桥9固定。
28.连接臂3沿车身8高度方向布置,连接臂3的中部与连接件10铰接,连接件10与车身8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的一端与车身8左侧固定连接,连接件10的另一端与车身8右侧固定连接,连接臂3的中部与连接件10的中部铰接,即本实施例为一根横向布置的杆(容易理解的是,杆状的连接件10可根据车身8底板做适应性弯折),杆连接车身8两侧,可保证连接强度,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例中,连接件10也可以是块状(例如矩形块、三角块),块状的连接件10直接从与连接臂3铰接处向上延伸与车身8底部固定连接。
29.左横连杆4的一端与后桥9左端铰接,左横连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臂3的一端铰接;右横连杆5的一端与后桥9右端铰接,右横连杆5的另一端与连接臂3的另一端铰接。具体地,后桥9的两端均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轴903,左横连杆4和右横连杆5远离连接臂3的一端设有第三衬套401,第三衬套401可转动地套在对应的支撑轴903上。左横连杆4和右横连杆5靠近连接臂3的一端均设有u型座402,连接臂3的端部置于u型座402中,并通过螺栓连接,左横连杆4和右横连杆5均可与连接臂3的对应端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30.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使用了瓦特连杆(即左横拉杆、右横拉杆和连接臂3的整体)与车身8连接的方式,使得左右轮做平行跳动时,悬架上下跳动过程中车轴的中心在横向上不变,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后轴的横向运动;在单轮跳动时,左横拉杆和右横拉杆通过连接臂3相互作用、抑制,也改善了后轴轮荷转移,悬架运动中仍能较好地利用底面附着力;能够对轮胎磨损优化,同时提升整车的侧倾控制、操稳性能和悬架的协调性。
31.左减震机构6和右减震机构7,左减震机构6的下端与后桥9左端连接,左减震机构6的上端与车身8底部左侧连接;右减震机构7的下端与后桥9右端连接,右减震机构7的上端与车身8底部右侧连接。具体地,左减震机构6和右减震机构7均包括减震弹簧601和减震器605。
32.减震弹簧601的安装如下,后桥9的左右两端设有弹簧下座602,车身8底部两侧设有弹簧上座603,减震弹簧601的下端与弹簧下座602固定连接,减震弹簧601的上端与弹簧上座603固定连接,左右轮跳动时,通过减震弹簧601起到减震作用。本实施例中弹簧上座603设有缓冲块604,缓冲块604可为橡胶材质,当跳动较大时,缓冲块604与弹簧下座602相抵,起到缓冲作用。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缓冲块604也可设置在弹簧下座602上。
33.减震器605的安装如下,后桥9的两端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支架901,车身8底部两侧设有第一安装座,减震器605的上端与第一安装座铰接,减震器605的下端与第一安装支架901铰接,左右轮跳动时,减震器605和减震弹簧601同时其作用,为车辆提供良好的减震。
34.本实施中,第一安装支架901向后桥9下方延伸,减震器605的下端与第一安装支架901的下端铰接,如此设置可缩短后桥9与车身8底部之间的距离,节省安装空间。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