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4:5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


背景技术:

2.消防阀门用来开启或者关闭消防用水,在出现火灾时,消防阀门需要快速打开,保证消防用水能够快速喷向火灾处,才能最快的起到灭火的效果,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目前的消防阀门大都为旋扭式的,需要旋转把手多圈才能够保证消防用水的喷出,阀门的开启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阀体、进水管、出水管、开合单元、螺丝和橡胶圈;所述阀体的内部安装有挡水板、滑杆和弹簧,所述阀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对称开设有圆形开口,且在圆形开口的一周处附近均匀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进水管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阀体的前侧面圆形开口处,所述进水管与阀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阀体的后侧面圆形开口处,所述出水管与阀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开合单元安装在阀体上。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处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进水管位于另一端处固定套接有进水安装座,所述进水安装座上的安装孔与阀体前侧面的螺纹孔相对应,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正好可以穿过阀体的前侧面圆形开口位于阀体内,所述螺丝将进水安装座与阀体前侧面紧密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上套接有橡胶圈,且橡胶圈位于进水安装座与阀体之间,通过法兰盘将进水管与外部水利管道相连通,通过进水安装座和橡胶圈将进水管和阀体紧密连接,防止漏水。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的直径相同,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处固定安装有消防快接头,所述出水管位于另一端上固定套接有出水安装座,所述出水安装座与进水安装座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阀体的后侧面圆形开口位于阀体内,所述螺丝将出水安装座与阀体前侧面紧密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上套接有橡胶圈,且橡胶圈位于出水安装座与阀体之间,通过消防快接头能够将出水管和外部消防水管相连通,通过进水安装座和橡胶圈将进水管和阀体紧密连接,防止漏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有两个,两个滑杆的下端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阀体内部下表面的左右两边上,所述滑杆的上端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片,所述挡水板的上部左右两端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滑杆上,所述挡水板的下部中心上开设有圆形开口,所述挡水板下部的圆形开口直径略小于出水管的直径,所述挡水板的前后两侧面分别紧密贴紧进水管的另一端和出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弹簧套接在滑杆上,且位于阀体内部下表面和挡水板上部左右两端之间,通过挡水板来使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快速连通或封闭,通过滑杆来导向挡水板的活动方向,通过弹簧来顶起挡水板,使其复
位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合单元包含提手、卡块、活动轴和卡扣,所述活动轴的下端转动安装在挡水板顶端的中心上,所述活动轴的上端活动穿过阀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手,所述卡扣固定安装在阀体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活动轴的左右两侧,所述卡块固定安装在活动轴上,且位于提手下方阀体上表面的上方,所述卡块与卡扣相互配合,通过提手来提起或按下活动轴,通过卡扣和卡块来固定住活动轴,从而固定住挡水板。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盘将进水管与外部水利管道相连通,通过进水安装座和橡胶圈将进水管和阀体紧密连接,防止漏水,通过消防快接头能够将出水管和外部消防水管相连通,通过进水安装座和橡胶圈将进水管和阀体紧密连接,防止漏水,通过挡水板来使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快速连通或封闭,通过滑杆来导向挡水板的活动方向,通过弹簧来顶起挡水板,使其复位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提手来提起或按下活动轴,通过卡扣和卡块来固定住活动轴,从而固定住挡水板,本实用新型中可分离式结构的阀体、进水管和出水管能够根据需求更改不同尺寸。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阀体、101-挡水板、102-滑杆、103-弹簧、2-进水管、201-法兰盘、202-进水安装座、3-出水管、301-消防快接头、302-出水安装座、4-开合单元、41-提手、42-卡块、43-活动轴、44-卡扣、5-螺丝、6-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15.实施例1
1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阀体1、进水管2、出水管3、开合单元4、螺丝5和橡胶圈6;所述阀体1的内部安装有挡水板101、滑杆102和弹簧103,所述阀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对称开设有圆形开口,且在圆形开口的一周处附近均匀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进水管2通过螺丝5固定安装在阀体1的前侧面圆形开口处,所述进水管2与阀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管3通过螺丝5固定安装在阀体1的后侧面圆形开口处,所述出水管3与阀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开合单元4安装在阀体1上。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处固定安装有法兰盘201,所述进水管2位于另一端处固定套接有进水安装座202,所述进水安装座202上的安装孔与阀体1前侧面的螺纹孔相对应,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正好可以穿过阀体1的前侧面圆形开口位于阀体1内,所述螺丝5将进水安装座202与阀体1前侧面紧密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2上套接有橡胶圈6,且橡胶圈6位于进水安装座202与阀体1之间,通过法兰盘201将进水管2与外部水利管道相连通,通过进水安装座202和橡胶圈6将进水管2和
阀体1紧密连接,防止漏水,将法兰盘201与外部水利管道的法兰盘通过螺丝螺母相连接,使进水管2与外部水利管道相连通。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3的直径与进水管2的直径相同,所述出水管3的一端处固定安装有消防快接头301,所述出水管3位于另一端上固定套接有出水安装座302,所述出水安装座302与进水安装座202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出水管3的另一端穿过阀体1的后侧面圆形开口位于阀体1内,所述螺丝5将出水安装座302与阀体1前侧面紧密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3上套接有橡胶圈6,且橡胶圈6位于出水安装座302与阀体1之间,通过消防快接头301能够将出水管3和外部消防水管相连通,通过进水安装座202和橡胶圈6将进水管2和阀体1紧密连接,防止漏水,通过消防快接头301使出水管3与外部消防水管相通。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102有两个,两个滑杆102的下端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阀体1内部下表面的左右两边上,所述滑杆102的上端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片,所述挡水板101的上部左右两端分别活动套接在两个滑杆102上,所述挡水板101的下部中心上开设有圆形开口,所述挡水板101下部的圆形开口直径略小于出水管3的直径,所述挡水板101的前后两侧面分别紧密贴紧进水管2的另一端和出水管3的另一端,所述弹簧103套接在滑杆102上,且位于阀体1内部下表面和挡水板101上部左右两端之间,通过挡水板101来使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快速连通或封闭,通过滑杆102来导向挡水板101的活动方向,通过弹簧103来顶起挡水板101,使其复位连通进水管2和出水管3,按压挡水板101,挡水板101通过滑杆102向下滑动,弹簧103压缩,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被闭合,松开挡水板101上的力,弹簧104复位顶起挡水板101,挡水板101下部的圆形开口到达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进水管2和出水管3被连通。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快开消防阀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合单元4包含提手41、卡块42、活动轴43和卡扣44,所述活动轴43的下端转动安装在挡水板101顶端的中心上,所述活动轴43的上端活动穿过阀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提手41,所述卡扣44固定安装在阀体1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活动轴43的左右两侧,所述卡块42固定安装在活动轴43上,且位于提手41下方阀体1上表面的上方,所述卡块42与卡扣44相互配合,通过提手41来提起或按下活动轴43,通过卡扣44和卡块42来固定住活动轴43,从而固定住挡水板101,抓住提手41向下按压,转动活动轴43,卡块42进入到卡扣44内,挡水板101闭合住进水管2和出水管3,转动活动轴43,卡块42离开卡扣44内,活动轴43被抬起,挡水板101连通进水管2和出水管3。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法兰盘201与外部水利管道的法兰盘通过螺丝螺母相连接,使进水管2与外部水利管道相连通,抓住提手41向下按压,转动活动轴43,卡块42进入到卡扣44内,挡水板101通过滑杆102向下滑动,弹簧103压缩,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被闭合,通过消防快接头301使出水管3与外部消防水管相通,转动活动轴43,卡块42离开卡扣44内,弹簧104复位顶起挡水板101,挡水板101下部的圆形开口到达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进水管2和出水管3被连通,活动轴43被抬起,消防用水从进水管2通过挡水板101和出水管3最终从外部消防水管喷出。
22.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23.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
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