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1:23: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烹饪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立式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烹饪设备一般都具备对食材的蒸烤处理效果,为了方便用户来取放食材进行烹饪处理,现有的烹饪设备设置为长度较长且高度和宽度较短的矩形状结构,这样主要是方便用户来双手取放烹饪设备内盛装食材的烹饪架,但是,该结构的烹饪设备导致对用户室内厨房的面积占用空间大,存在用户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因高度相对较短导致在对食材进行蒸汽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蒸汽在较短的时间内碰触到烹饪设备的内部腔体的上壁形成冷凝水,使得蒸汽形成的冷凝水较多,整体对食材的处理效果被降低,同时对食材蒸烤的口感效果相对较差。
3.同时,现有的烹饪设备的结构不利用蒸汽和烘烤热量的集中,蒸汽和烘烤热量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快的移动传递效果,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传递效果相对较低,同时蒸汽和热量在水平方向上容易出现分散的现象,如果烹饪设备的长度较长导致在长度区域对食材的处理效果会较差,甚至会出现蒸烤盲区,出现食材蒸烤难以均匀的效果,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再者现有烹饪设备中对冷凝水的收集处理不方便用户来进行维护处理,同时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整体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烹饪设备,主要解决现有烹饪设备存在的占用空间大、冷凝水较多以及无法较好的适应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立式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给蒸汽的蒸汽供给模块,且所述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蒸汽供给模块电性相连;所述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给热量的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相连;所述设备主体内设置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设置有开口部;所述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烹饪空间且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二烹饪空间,设置所述第一烹饪空间形成有第一空间距离并设置所述第二烹饪空间形成有第二空间距离,所述第一空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空间距离。
7.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设置所述第一空间距离为所述第二空间距离的a倍,a大于等于1.05且小于等于2。
8.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腔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和所述第二烹饪空间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后侧延伸伸出的第三烹饪空间,并设置所述第三烹饪空间形成有第三空间距离,设置所述第三空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空间距离和/或所述第二空间距离。
9.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腔内设置有数量为两个及以上的烹饪架,当所述烹饪架设置有多个时设置多个所述烹饪架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呈间隙分布结构。
10.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设备主体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方向的两侧外壁之间形成第一主体距离,所述设备主体沿所述第二烹饪空间方向的两侧外壁之间形成第二主体距离;所述第一主体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体距离,或,设置所述第一主体距离为所述第二主体距离的b倍并设置b大于a。
11.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腔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方向的下侧外壁至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三主体距离,所述烹饪腔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方向的上侧外壁至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外壁之间形成有第四主体距离,设置所述第三主体距离大于所述第四主体距离,且所述第三主体距离内设置有蓄液部,所述蓄液部与所述蒸汽供给模块相连。
12.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蓄液部上设置有形成独立盛放空间的集液部,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上设置有集液通道,所述集液部通过所述集液通道与所述烹饪腔形成相连通的结构。
13.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盖组件,所述盖组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开口部的外侧来形成对所述开口部的可开闭结构;所述盖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相连安装有第一面板,所述第二安装部上相连安装有第二面板。
14.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设置所述盖组件相对所述设备主体旋转的角度为e,e大于等于0度小于90度,所述盖组件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盖组件上向下流动的冷凝水的接液部。
15.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外表面至少设置有弧形部,所述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端面上安装有呈软性结构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外侧部与所述弧形部设置为相接触的结构。
16.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蒸汽供给模块包括发热件和蒸发腔,所述蒸发腔设置为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底壁上呈向下凹陷的结构,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蒸发腔的外侧来对所述蒸发腔进行加热。
17.前述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烹饪腔沿所述第三烹饪空间方向的后侧壁的外侧位置上,且所述烹饪腔沿所述第三烹饪空间方向的后侧壁的外侧位置上还设置有气流器,所述气流器与所述烹饪腔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来用于气流的通过。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方案的烹饪设备设置烹饪腔,烹饪腔的整体结构可以实现盛放更多的食材,且有利于来对食材进行分类后的分层隔离来进行蒸烤处理,能够更好的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
20.本方案的烹饪设备设置第一烹饪空间的第一空间距离大于第二烹饪空间的第二空间距离的结构使得烹饪设备在工作中能够增加蒸汽的移动路径,进而可以有效防止蒸汽过早接触烹饪腔的上部内壁出现产生较多的冷凝水的问题,有利于降低产生冷凝水的量,提升蒸汽的加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对食材处理的口感。
21.本方案的本方案的烹饪设备设置第一烹饪空间的第一空间距离大于第二烹饪空间的第二空间距离的结构使得有利于蒸汽的集中,同时有利于对加热模块提供的热量进行
集中,可以有效的防止蒸汽和热量在第二烹饪空间上过度分散,实现蒸汽和热量集中向上移动传递的效果,进而整体上来提升对食材的蒸烤处理效果,提升蒸烤的均匀性。
22.本方案的设备主体上的第一主体距离大于第二主体距离的结构使得烹饪设备对室内厨房的占用面积小,同时烹饪设备能够更好的适应厨房内的案板结构来进行放置,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23.本方案设置烹饪腔内第三烹饪空间的第三空间距离大于第一空间距离和/或所述第二空间距离的结构使得烹饪腔能形成较为狭长的腔体结构来有利于对蒸汽和热量进行集中向上进行移动传递,同时烹饪设备能够更好的适应用户的厨房使用环境,实现占位面积小,方便用户使用。
24.本方案的盖组件的结构有利于来对盖组件内壁上的冷凝水进行有效收集,冷凝水在倾斜下利用重力流动来进行收集,提升对冷凝水的收集效果,同时有利于用户来对冷凝水进行维护处理。
附图说明
25.图1为烹饪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为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27.图3为烹饪设备的前侧示意图;
28.图4为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烹饪设备的前侧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30.图6为烹饪设备的侧部示意及盖组件旋转的示意图;
31.图7为烹饪设备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盖组件的后侧立体示意图;
33.图9为盖组件的前侧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34.图10为盖组件的前侧立体示意图;
35.图11为盖组件的后侧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烹饪设备,100-设备主体,1001-第一主体距离,1002-第二主体距离,1003-第三主体距离,1004-第四主体距离,1005-弧形部,1006-第一端面,1007-对接部,101-蒸汽供给模块,1011-蒸发腔,102-加热模块,1021-加热件,103-烹饪腔,1031-第一烹饪空间,10311-第一空间距离,1032-第二烹饪空间,10321-第二空间距离,1033-第三烹饪空间,10331-第三空间距离,1034-开口部,1035-集液通道,104-烹饪架,105-蓄液部,1051-集液部,1052-接液部,106-盖组件,1060-支架,1061-第一安装部,1062-第二安装部,1063-第一面板,1064-第二面板,107-气流器,108-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8.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1,如图1至图11构成所示,烹饪设备1主要用于对食材的烹饪处理,具体地主要食材进行蒸烤处理。
39.本方案的一种立式烹饪设备1,烹饪设备1包括设备主体100,所述设备主体100上
设置有用于供给蒸汽的蒸汽供给模块101,且所述设备主体100上还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蒸汽供给模块101电性相连;所述设备主体100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给热量的加热模块102,所述加热模块102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相连;蒸汽供给模块101主要来提供蒸汽用于对食材进行蒸处理,加热模块102用于提供热量来对食材进行烘烤处理,控制模块控制蒸汽供给模块101和加热模块102的启动工作或停止工作,实现烹饪设备1对食材的蒸烤烹饪处理。
40.具体地,针对设备主体100内盛放食材进行烹饪的结构部分,在所述设备主体100内设置有烹饪腔103,所述烹饪腔103设置有开口部1034,开口部1034设置为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前侧方向呈敞开结构,用户可以通过开口部1034来将食材放置到烹饪腔103内;所述烹饪腔103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一烹饪空间1031且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二烹饪空间1032,设置所述第一烹饪空间1031形成有第一空间距离10311并设置所述第二烹饪空间1032形成有第二空间距离10321,所述第一空间距离10311大于所述第二空间距离10321的结构使得烹饪设备1在工作中能够使得烹饪腔103内形成来增加蒸汽的移动路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防止蒸汽过早接触烹饪腔103的上部内壁出现产生较多的冷凝水的问题,有利于降低产生冷凝水的量,提升蒸汽的加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对食材处理的口感。
41.本方案的本方案的烹饪设备1设置第一烹饪空间1031的第一空间距离10311大于第二烹饪空间1032的第二空间距离10321的结构使得有利于蒸汽的集中,同时有利于对加热模块102提供的热量进行集中,可以有效的防止蒸汽和热量在第二烹饪空间1032上过度分散,实现蒸汽和热量集中向上移动传递的效果,进而整体上来提升对食材的蒸烤处理效果,提升蒸烤的均匀性。
42.本方案中,设置所述第一空间距离10311为所述第二空间距离10321的a倍,a大于等于1.05且小于等于2,这样使得烹饪腔103能够形成有一定比例的距离差,使得烹饪腔103能够在第一烹饪空间1031的方向上更好的形成相对较为狭长的腔体结构来形成对蒸汽和热量集中向上移动引导,同时可以降低冷凝水的产生,有效防止蒸汽过早接触烹饪腔103的上部内壁出现产生较多的冷凝水的问题,
43.优选地,设置a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5时,此时烹饪腔103的结构能够更好的来实现蒸汽和热量的引导集中向上,能够更好的降低蒸汽和热量的分散,同时能够更好的降低冷凝水的产生,对食材的烹饪效果较好。
44.本方案中,所述烹饪腔103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1031和所述第二烹饪空间1032朝向所述设备主体100的后侧延伸伸出的第三烹饪空间1033,并设置所述第三烹饪空间1033形成有第三空间距离10331,设置所述第三空间距离10331大于所述第一空间距离10311和/或所述第二空间距离10321,使得烹饪腔103能形成较为狭长的腔体结构来有利于对蒸汽和热量进行集中向上进行移动传递,同时烹饪设备1能够更好的适应用户的厨房使用环境,实现占位面积小,方便用户使用。
45.优选的,第三空间距离10331大于第一空间距离10311且大于第二空间距离10321,这样能够使得烹饪腔103来进行更好的对蒸汽和热量进行集中引导,整体上提升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46.本方案中,第一烹饪空间1031、第二烹饪空间1032和第三烹饪空间1033共同构成本方案中的烹饪腔103,实现烹饪腔103来盛放食材进行烹饪处理。
47.为了方便用户来对食材进行分类进行分层烹饪,本方案在所述烹饪腔103内设置有数量为两个及以上的烹饪架104,当所述烹饪架104设置有多个时设置多个所述烹饪架104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1031呈间隙分布结构,烹饪架104用于盛放食材来进行放置到烹饪腔103内进行烹饪处理,基于本方案的第一空间距离10311大于第二空间距离10321可以实现分布多层烹饪架104,在确保烹饪设备1占位面积小的前提下使得烹饪腔103能够盛放更多的食材。
48.本方案中,所述设备主体100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1031方向的两侧外壁之间形成第一主体距离1001,可以理解为设备主体100的顶壁到底壁之间的高度,所述设备主体100沿所述第二烹饪空间1032方向的两侧外壁之间形成第二主体距离1002,可以理解为设备主体100的左侧壁到右侧壁之间的宽度;所述第一主体距离1001大于所述第二主体距离1002,使得设备主体100的外形能够形成高度大于宽度的结构,实现烹饪设备1占用面积小,烹饪设备1能够更好的适应厨房内的案板结构来进行放置,同时有利于来对设备主体100的内部结构进行有效的布局设计,或,设置所述第一主体距离1001为所述第二主体距离1002的b倍并设置b大于a,使得设备主体100的外形能够形成高度大于宽度的结构并形成有较大的距离差,这样能够更好的来对设备主体100内的结构进行部分,使得设备主体100的结构不过多的占用室内的面积,烹饪设备1能够更好的适应厨房内的案板结构来进行放置,极大的提升烹饪设备1对用户厨房环境的适用性。
49.其中,通过设置b大于a来使得设备主体100的第一主体距离1001能够形成较大的空间距离来方便对手设备主体100内部的器件进行合理的排布放置,同时形成在第一主体距离1001上除烹饪腔103的第一烹饪空间1031的区域之外的区域能够来进行合理的布置相关结构器件,同时可以确保烹饪设备1的外形结构下占位面积小,方便用户使用。
50.本方案中,所述烹饪腔103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1031方向的下侧外壁至所述设备主体100的底部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三主体距离1003,可以理解为在竖直方向烹饪腔103的外底壁到设备主体100的外底壁之间的高度,所述烹饪腔103沿所述第一烹饪空间1031方向的上侧外壁至所述设备主体100的顶部外壁之间形成有第四主体距离1004,可以理解为在竖直方向烹饪腔103的外顶壁到设备主体100的外顶壁之间的高度,通过设置所述第三主体距离1003大于所述第四主体距离1004这样有利于利用第三主体距离1003的距离空间内来进行有效的结构分布设计,且所述第三主体距离1003内设置有蓄液部105,所述蓄液部105与所述蒸汽供给模块101相连,通过将蓄液部105设置在第三主体距离1003内方便用户来对蓄液部105进行维护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户的使用强度。
51.可选地,蓄液部105设置为箱体结构,并设置为可拆卸安装与设备主体100上,方便用户来对蓄液部105进行安装和取放使用,方便进行维护处理。
52.针对蓄液部105的结构部分,本方案的所述蓄液部105上设置有形成独立盛放空间的集液部1051,所述烹饪腔103的底壁上设置有集液通道1035,所述集液部1051通过所述集液通道1035与所述烹饪腔103形成相连通的结构,通过集液通道1035来实现对烹饪腔103内的冷凝水进行排放,冷凝水在烹饪腔103内形成后向下流动进入到集液通道1035内,然后通过集液通道1035进入到集液部1051内实现收集,集液通道1035与集液部1051之间可以通过管道连接,方便用户来对冷凝水进行处理。
53.可选地,集液部1051相对蓄液部105设置为独立的盛放空间,防止蓄液部105内的
清水与集液部1051的冷凝水混合,蓄液部105的清水可以独立来供给到蒸汽供给模块101上来进行产生蒸汽,冷凝水收集后可以独立的来进行维护处理。
54.本方案针对开口部1034的开闭结构部分,主要在所述设备主体100上设置有盖组件106,所述盖组件106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开口部1034的外侧来形成对所述开口部1034的可开闭结构,盖组件106旋转可以实现打开或关闭开口部1034,进而方便用户来通过开口部1034进行盛放食材到烹饪腔103内,方便用户来安装取放烹饪架104。
55.具体地,盖组件106的结构部分,所述盖组件106包括支架1060,所述支架106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061和第二安装部1062,所述第一安装部1061上相连安装有第一面板1063,所述第二安装部1062上相连安装有第二面板1064,通过设置支架1060来实现对第一面板1063和第二面板1064的安装结构,实现一个支架1060即可对第一面板1063和第二面板1064的安装效果,整体结构更简单,组装的成本更低。
56.可选地,第一面板1063和第二面板1064可以进行粘结安装到支架1060上,有利于提升盖组件106整体组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7.可选地,盖组件106的下部与设备主体100之间设置铰链结构来实现盖组件106的可旋转效果,进而实现对开口部1034的可开闭效果。
58.本方案的盖组件106安装在设备主体100上的结构部分,设置所述盖组件106相对所述设备主体100旋转的角度为e,e大于等于0度小于90度,当e为0度时则盖组件106实现对开口部1034的关闭效果,当需要打开开口部1034来进行烹饪操作时此时可以对盖组件106施加力来使得盖组件106进行旋转,当盖组件106完全旋转到位时,因e小于90度会使得盖组件106不会处于水平状态,即为使得盖组件106始终会处于倾斜结构的状态,即可使得第一面板1063也处于倾斜的结构状态,这样使得在第一面板1063上形成的冷凝水会沿第一面板1063进行向下流动,进而方便对冷凝水进行有效的收集,防止冷凝水滴落到设备主体100的外侧或盖组件106的外侧,为了实现对冷凝水的有效收集,本方案在所述盖组件106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盖组件106上向下流动的冷凝水的接液部1052,接液部1052呈凹陷结构来实现对第一面板1063上流下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59.可选地,接液部1052设置为独立的腔体结构来对冷凝水进行有效的收集。
60.可选地,可以将接液部1052设置为与集液部1051一体的结构来进行收集冷凝水,方便用户来对冷凝水集中进行处理。
61.其中,本方案可以将蓄液部105、集液部1051、接液部1052设置为一体结构来方便用户进行维护,如设置为一体结构的水箱,水箱上分为蓄液部105,蓄液部105盛放干净的清水,集液部1051和接液部1052可以设置为一体的腔体结构来分布收集冷凝水,用户只需要来对水箱进行维护处理即可,方便来进行加清水的时候倾倒处理冷凝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62.本方案中,所述设备主体100的上部外表面至少设置有弧形部1005,弧形部1005结构主要为所述设备主体100的外观的一部分,设备主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一端面1006,第一端面1006主要用于与盖组件106之间来形成限位及贴合结构,所述第一端面1006位于所述开口部1034的外侧,第一端面1006呈环形结构来对开口部1034进行包绕,为了提升盖组件106稳定地来对开口部1034进行开闭的效果,本方案在所述第一端面1006上安装有呈软性结构的对接部1007,所述对接部1007的外侧部与所述弧形部1005设置为相接触的结构,对
接部1007实现盖组件106在对开口部1034进行关闭的时候起到缓冲的效果,防止盖组件106的第一面板1063直接硬性撞击第一端面1006导致出现不安全的问题。
63.同时,本方案的对接部1007在盖组件106对开口部1034进行关闭时使得对接部1007的上部能够形成设备主体100的外观的一部分,可以来提升外观的美观度,防止出现漏缝导致影响烹饪设备1的外观美观的问题。
64.可选地,盖组件106与第一端面1006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主要用于进行密封,使得盖组件106对开口部1034形成关闭结构时能同时形成对开口部1034的密封效果,防止泄露蒸汽和热量。
65.本方案中,蒸汽供给模块101来进行加热提供热量实现对食材的蒸汽烹饪功能结构部分,所述蒸汽供给模块101包括发热件和蒸发腔1011,发热件可以设置为发热盘结构,所述蒸发腔1011设置为位于所述烹饪腔103的底壁上呈向下凹陷的结构,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蒸发腔1011的外侧来对所述蒸发腔1011进行加热,用户对蓄水部加水,蓄水部内的水被移送到蒸发腔1011内,可以在蓄水部与蒸发腔1011之间设置水泵来进行移送水到蒸发腔1011内,控制模块控制发热件启动加热实现对蒸发腔1011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形成蒸汽,实现对食材的蒸汽烹饪效果。
66.其中,蒸发腔1011设置为位于烹饪腔103的底壁上来形成凹陷结构,可以为凹槽结构,这样来使得蒸发腔1011内能够盛放一定量的水,实现蒸汽供给模块101来提供蒸汽的功能。
67.可选地,发热件安装在蒸发腔1011的底部来实现对蒸发腔1011进行加热的效果,这样有利于提升水受热产生的蒸汽较多。
68.本方案中,加热模块102来进行加热提供对食材的烤功能的结构部分,所述加热模块102包括加热件1021,加热件1021可以设置为管状结构的加热管或盘状结构的加热盘,所述加热件1021位于所述烹饪腔103沿所述第三烹饪空间1033方向的后侧壁的外侧位置上,即为加热件1021位于烹饪腔103的后侧壁的外侧位置来对烹饪腔103的后侧壁进行加热进而实现对烹饪腔103提供热量来进行烘烤,且所述烹饪腔103沿所述第三烹饪空间1033方向的后侧壁的外侧位置上还设置有气流器107,所述气流器107与所述烹饪腔103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108来用于气流的通过,加热件1021加热来产生热量,气流器107工作来产生气流,实现气流来带动热量的均匀化,且可以实现快速将热量进行移送到烹饪腔103内。
69.可选地,气流通道108设置为多个,将气流通道108设置过孔结构,过孔使得烹饪腔103与加热件1021相连通来对热量进行移送。
70.可选地,气流器107可以设置为风机,风机工作实现带动气流移动来将加热件1021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108进入到烹饪腔103内,有利于实现对烹饪腔103内的热量进行搅动均匀化,同时有利于来将蒸汽进行吹散开,整体上提升对食材的均匀蒸烤效果。
71.可见,本方案的烹饪设备1可以实现对食材的蒸烤功能,烹饪设备1能够刚好的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烹饪设备1能够更好的适应用户的厨房使用环境,实现占位面积小,方便用户使用。
72.工作原理:本方案的烹饪设备1主要用于来对食材进行蒸烤处理,通过设置蒸汽供给模块101来提供蒸汽实现对食材的蒸处理和设置加热模块102来提供热量实现对食材的烤处理,实现烹饪设备1的蒸烤功能,本方案的烹饪设备1的内设置烹饪腔103,烹饪腔103内
的第一烹饪空间1031、第二烹饪空间1032、第三烹饪空间1033的结构使得烹饪腔103内有利于降低冷凝水的产生,并使得烹饪设备1对室内厨房的占用面积效果,同时实现能够对蒸汽和热量进行集中向上移动传递,整体上来提升对食材的蒸烤处理效果,同时通过设置蓄液部105、盖组件106的结构等来实现对冷凝水的有效收集且同时方便用户来对冷凝水进行集中维护处理,极大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7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