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冰面止滑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0:17: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冰面止滑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2.在寒冷的冬季,雨雪天气后路面上都会结上一层薄薄的水膜,导致路面湿滑,降低鞋底与路面的摩擦力,行人在行走时容易滑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涉及了防滑鞋,主要通过在鞋底设置深槽来增强鞋底的防滑效果,但是由于水膜会附着于鞋底和地面上,造成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光滑湿润,继而影响防滑鞋的防滑效果。
3.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面止滑鞋底,能够切断水膜,吸收残余水分,使得地面干燥,提升抓地力。
5.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具有较好的冰面防滑效果,有效避免穿着者在冬季的路面上行走时滑倒。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冰面止滑鞋底,其中,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包括多个止滑凸块,所述止滑凸块具有若干个第一止滑部,所述第一止滑部包括若干个左右延伸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之间具有伸出鞋底本体的切膜凸台。
8.进一步的,所述切膜凸台包括竖直设置的抵顶部,所述抵顶部的下表面与地面抵顶,所述抵顶部的下表面的后端具有切破水膜的切膜边角。
9.进一步的,所述切膜凸台还包括倾斜连接部,所述倾斜连接部的上端与鞋底本体连接,所述倾斜连接部的下端与抵顶部连接,所述倾斜连接部由上至下逐渐向鞋底本体的前端倾斜,所述储水槽包括上下设置并相互连通的倾斜槽部以及竖直槽部。
10.进一步的,同一所述第一止滑部内的切膜凸台的高度不同。
11.进一步的,同一第一止滑部内位于后方的切膜凸台的高度高于位于前方的切膜凸台的高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滑部具有三个储水槽以及两个切膜凸台,所述切膜凸台包括设在前端的第一切膜凸台,和设在后端的第二切膜凸台,所述第二切膜凸台的高度高于第一切膜凸台的高度。
13.进一步的,所述止滑凸块还具有与第一止滑部间隔设置的第二止滑部,所述第二止滑部包括若干个吸水孔,所述吸水孔内设有破膜钉,所述破膜钉的上端与鞋底本体连接且下端伸出吸水孔。
14.进一步的,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连接层以及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上端与连接层的下端连接,所述止滑凸块设置在防滑层上,所述吸水孔上下贯穿防滑层,所述破膜钉的上端与连接层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层的上表面具有粘合部和设置在吸水孔的上开口处的分离部,所述粘合部通过胶水与连接层的下表面粘合,所述分离部与连接层的下表面贴合或者分离。
16.一种基于上述冰面止滑鞋底的鞋,其中,还包括设置在鞋底本体上的鞋帮,所述鞋帮与鞋底本体连接形成鞋腔。
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一种冰面止滑鞋底及鞋,穿着者在行走时,位于后方的第一止滑部的切膜凸台先与地面接触,使切膜凸台的下端与地面的粗糙表面之间产生压力冲击,从而切断水膜。之后第一止滑部与地面完全接触,储水槽将水膜内的残余水分吸收,使得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干燥,并且储水槽具有一定吸附地面的效果,从而提升抓地能力,大大提高了鞋底在低温地面上行走时的止滑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鞋底未与地面接触时的结构剖面图。
20.图3为本发明鞋底切断水膜并吸水时的结构剖面图。
21.图4为本发明鞋底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23.如图1-4所示,一种冰面止滑鞋底,其中,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1上包括多个止滑凸块11,止滑凸块11具有若干个前后设置的第一止滑部22,第一止滑部22包括若干个左右横向延伸的储水槽221,储水槽221之间具有伸出鞋底本体1的切膜凸台222。
24.采用上述结构后,穿着者在行走时,位于后方的第一止滑部22的切膜凸台222先与地面接触,使切膜凸台222的下端与地面的粗糙表面之间产生压力冲击,从而切断水膜。之后第二止滑部21与地面完全接触,切膜凸台222与地面抵顶缩回止滑凸块11内,储水槽221将水膜内的残余水分吸收,使得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干燥,并且储水槽221具有一定吸附地面的效果,从而提升抓地能力,大大提高了鞋底在低温地面上行走时的止滑效果。
25.优选的,切膜凸台222包括竖直设置的抵顶部2221,抵顶部2221的下表面与地面抵顶,抵顶部2221的下表面的后端具有切破水膜的切膜边角2222,切膜边角2222为抵顶部2221的下表面和后侧面的连接边角,并且切膜边角2222为直角。采用此结构,鞋底刚与地面接触时,鞋底的下表面与地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因此抵顶部2221也相对地面倾斜,此时抵顶部2221的切膜边角2222正对水膜并率先与水膜接触施压切断水膜。并且通过切膜边角2222抵顶水膜能够增强水膜受到的压强,方便抵顶部2221切断水膜。
26.优选的,切膜凸台222还包括倾斜连接部2223,倾斜连接部2223的上端与鞋底本体1连接,倾斜连接部2223的下端与抵顶部2221连接,倾斜连接部2223由上至下逐渐向鞋底本体1的前端倾斜。由于倾斜连接部2223倾斜设置,抵顶部2221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抵顶后向上移动,倾斜连接部2223的前端向上偏转,使抵顶部2221更加容易缩回鞋底本体1内。
27.优选的,储水槽221包括上下设置并相互连通的倾斜槽部2211以及竖直槽部2212,
所述止滑凸块11还具有封堵储水槽221两侧的封堵部23,所述封堵部23设置在储水槽221的两端从而对储水槽221进行封堵。采用此结构,储水槽221的下端开口与地面接触,当切膜凸台222与地面接触切破水膜并缩回鞋底本体1内时,由于倾斜连接部2223的前端向上偏转并带动切膜凸台222向前移动,使位于切膜凸台222后方的储水槽221的体积不断变大,从而将止滑凸块11与地面的接触面之间的多余水分吸入竖直槽部2212内,大大提高了储水槽221的吸水能力。
28.更优选的,第一止滑部22至少有两个储水槽221。采用此结构,使得第一止滑部22至少有一个切膜凸台222
29.更优选的,同一所述第一止滑部内21的切膜凸台222的高度不同,更具体的,同一第一止滑部22内位于后方的切膜凸台222的高度高于位于前方的切膜凸台222的高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滑部22具有三个储水槽221以及两个切膜凸台222,切膜凸台222包括设在前端的第一切膜凸台2224,和设在后端的第二切膜凸台2225,第二切膜凸台2225的高度高于第一切膜凸台2224的高度。采用此结构,由于人在行走时后脚跟先于地面接触,因此第二切膜凸台2225能够先对水膜进行切割,当第二切膜凸台2225缩回鞋底本体1的过程中,再由第一切膜凸台2224对水膜进行切割,从而实现对水膜的多次切割,提高水膜的切断效率。
30.更优选的,当地面水分较多且温度较低时,水膜的厚度会加厚,单由切膜凸台222可能无法快速切断水膜,为了能够提高水膜的切断效率,止滑凸块11还具有与第一止滑部22间隔设置的第二止滑部21,所述第二止滑部21包括若干个吸水孔211,吸水孔211内设有破膜钉212,破膜钉212的上端与鞋底本体1连接且下端伸出吸水孔211,破膜钉212的下端具有破膜尖端能够刺破较厚的水膜,并且鞋底的下表面分部多个破膜钉212能够增加鞋底下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提高鞋底的冰面止滑效果。
31.优选的,鞋底本体1包括上下设置的连接层12以及防滑层13,防滑层13的上端与连接层12的下端连接,止滑凸块11设置在防滑层13上,吸水孔211上下贯穿防滑层13,破膜钉212的上端与连接层12连接。采用此结构,生产时,现将破膜钉212与连接层12连接,再将连接层12与防滑层13连接,方便鞋底生产制造。
32.优选的,连接层12与防滑层13采用胶水粘合连接。并且防滑层13的上表面具有粘合部131和设置在吸水孔211的上开口处的分离部132,所述粘合部131通过胶水与连接层12的下表面粘合,分离部132上不设置胶水,因此破膜钉212伸出吸水孔211时,分离部132与连接层12的下表面贴合;破膜钉212缩回吸水孔211内时,分离部132与连接层12分离。采用此结构,如图3所示,为连接层12提供了一定变形余量,使得破膜钉212与地面接触抵顶后向上移动时,连接层12与破膜钉212的连接处能够与防滑层13的上表面分离并向上拱起,方便破膜钉212缩回吸水孔211内;并且由于连接层12向上拱起,增大了吸水孔211的体积,因此能够提供吸力将水分吸入吸水孔211内,进一步提高了鞋底的止滑效果。
33.优选的,破膜钉212的上端具有嵌于连接层12内的固定凸台2121,连接层12与破膜钉212采用嵌件注塑工艺连接成型。采用此结构,方便连接层12生产制造,并且能够使破膜钉212与连接层12连接更加牢固。
34.优选的,连接层1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方便破膜钉212缩回吸水孔211内;防滑层1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方便切膜凸台222切膜和
复位。
35.优选的,止滑凸块11之间具有弯折槽3,弯折槽3横向设置,并且弯折槽3的两端延伸至鞋底本体1的外侧面。采用此结构,使鞋底方便弯折并与地面形成夹角,使切膜边角2222能够更容易与水膜抵顶并切断水膜。
36.一种基于上述冰面止滑鞋底的鞋,其中,还包括设置在鞋底本体1上的鞋帮4,鞋帮4与鞋底本体1连接形成鞋腔。
37.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