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电网用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6:5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电网用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值)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在环境保护上,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争取实现适度排放的目标;在能源的输送和利用上分片布置,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在当前的能源使用中,各国都偏向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其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等,这之中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会受到极大限制,比如水力发电站需要设置在大型水体中,地热能则要建立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风力发电因其对风力的需求便需要设置在较为空旷的区域,只有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且可就近供电,符合分布式能源使用需求,但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虽然有着良好的防水性能,可在部分易出现极端天气的地区中,台风和冰雹等天气均容易对太阳能发电设备产生损坏,这样一来便会造成维修成本的提高,再者,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多是固定结构,若在极端天气出现前对其进行拆卸将会极为的费时费力,不利于快速回收以及重新投入使用,此外,正因为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多长期不进行移动,故此其表面上常常会积累大量的灰尘和杂质,这些污垢混合雨水后便会粘附在太阳能光伏板的表面影响其对太阳能的收集,会对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产生影响,另外,现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多是倾斜结构,并设置成朝向阳光较为充足的一方,这样虽然能充分的获取太阳能,但仍然只能对每天中同一时段内的阳光进行利用,还是有着极大的局限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电网用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网用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电网用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装置,包括固定座、升座和发电组件,所述固定座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座外壁上端套设有支撑座,所述固定座上方对称设有两个盖板,所述盖板可限位的拉开,所述盖板底面两侧对称固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固定座顶面相对于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内侧壁与限位槽内侧壁之间固设有拉伸弹簧,前后两个所述盖板内侧端之间呈中心对称结构固设有多个密封板,所述盖板底面相对于限位块内侧方的位置对称固设有两个导块,所述空腔侧壁相对于导块的位置开设有
块槽,所述空腔上部设有抬升座,所述空腔两侧内壁下部呈前后对称结构固设有两个挤压块,所述抬升座顶面与空腔底面均呈线性等间距结构开设有多个漏槽,所述抬升座内部前端嵌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贯穿抬升座内部延伸至前侧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空腔前壁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开设有边槽,所述边槽左壁相对于齿轮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齿柱,所述抬升座上方设有发电组件。
7.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台结构,所述盖板为u型结构,所述盖板内壁与固定座外壁滑动接触,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均为t型结果,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8.优选地,前后两侧的多个所述密封板呈交错排列结构设置,位于同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密封板间距大小与密封板厚度大小相等,所述导块底面呈内高外低的斜面结构设置,所述导块与块槽滑动配合。
9.优选地,所述抬升座为中字型结构,所述抬升座外壁与空腔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挤压块顶面呈内低外高的弧面结构设置,所述挤压块外壁与抬升座外壁滑动接触。
10.优选地,上下两侧的多个所述漏槽呈一一对应结构设置,所述齿轮后壁与抬升座前壁滑动接触,所述齿轮前壁与边槽前壁滑动接触,所述齿轮与齿柱啮合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转板,所述转板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转板两侧外壁中部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壁套设有支柱,所述固定轴与支柱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柱下端分别与抬升座两侧端部顶面连接固定。
12.优选地,所述转板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为尖端朝向上方的等腰三棱柱结构,所述挤压板顶面前后两侧分别与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导块底面挤压配合,所述挤压板底面两侧与抬升座顶面之间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杆,所述转板后侧下方对称设有两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结构设置。
13.优选地,所述液压杆下端与抬升座顶面后部铰接,所述液压杆上端铰接有滑动座,所述转板底面相对于滑动座的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座与滑动槽均为t型结构,所述滑动座与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转板顶面中部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主体,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的宽度大小小于两个所述挤压板间距大小,所述转板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滚筒。
14.优选地,所述滚筒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均匀固设有多个刷头,所述刷头为横截面呈矩形的弧形结构,纵向相邻的多个所述刷头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多个所述刷头外侧端与太阳能电池板主体顶面摩擦接触,所述滚筒中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通过卷簧套设在两个转轴座内,所述转轴座为l型结构,所述转轴座下端固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下部呈外小内大的圆台结构设置,所述导杆底面与挤压块底面挤压配合。
15.优选地,所述导杆内侧端固设有固定块,所述转板侧壁相对于导杆与固定块的位置开设有杆槽,所述杆槽为内大外小的t型结构,所述固定块与导杆分别与杆槽内外两端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块内侧端与杆槽内侧壁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杆槽顶面相对于转轴座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底槽,所述转轴座下部与底槽滑动配合。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8.1.本发明设有设有发电组件,通过发电组件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合理的收集太阳能,而且在液压杆的设置下,可以通过操纵其进行伸缩来改变滑动座的位置进而使得滑动
座经过挤压滑动槽来使得转板发生角度的变化,这样一来便能令本装置可灵活的适应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照射角度,极大的增强了本装置能够收集到的太阳能的总量,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9.2.本发明设有导杆、挤压块以及滚筒和刷头,在工作人员操纵抬升座以及发电组件没入空腔的过程中,在挤压块顶面对导杆底面的挤压效果下滚筒会被沿着转板上方向内侧方带动,随之由滚筒外壁的多个刷头便能起到对太阳能电池板主体表面的清洁工作,既避免产生污垢粘附太多影响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对太阳能的收集效率,也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主体的清洁难度,一举双得。
20.3.本发明设有盖板、密封板、导块以及挤压板,通过挤压板顶面对位于同侧的两个导块底面的挤压可使得发电组件在升出空腔时能轻而易举的把两个盖板顶开,另一方面,当恶劣天气中需要收起发电组件时,失去了挤压板与固定杆阻挡效果的盖板又会在拉伸弹簧的回弹力下合拢并经由多个密封板密封空腔开口端,密封全过程以及对太阳能电池板主体表面的清洁流程均可通过电动机带动齿轮转动一项操作完成,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操作难度,设计巧妙,使用便捷度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盖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抬升座剖视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的转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的液压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标号说明:1、固定座;2、空腔;3、支撑座;4、盖板;5、限位块;6、限位槽;601、拉伸弹簧;7、密封板;8、导块;9、块槽;10、抬升座;11、挤压块;12、漏槽;13、电动机;14、齿轮;15、边槽;16、齿柱;17、发电组件;18、转板;19、固定轴;20、支柱;21、挤压板;22、固定杆;23、液压杆;24、滑动座;25、滑动槽;26、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7、滚筒;28、刷头;29、转轴;30、转轴座;31、导杆;32、固定块;33、杆槽;34、压缩弹簧;35、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31.一种智能电网用分布式能源发电管理装置,包括固定座1、升座10和发电组件17,固定座1顶面中部开设有空腔2,固定座1外壁上端套设有支撑座3,固定座1上方对称设有两个盖板4,盖板4底面两侧对称固设有两个限位块5,固定座1顶面相对于限位块5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6,限位块5内侧壁与限位槽6内侧壁之间固设有拉伸弹簧601,前后两个盖板4内侧端之间呈中心对称结构固设有多个密封板7,盖板4底面相对于限位块5内侧方的位置对称固设有两个导块8,空腔2侧壁相对于导块8的位置开设有块槽9,空腔2上部设有抬升座10,空腔2两侧内壁下部呈前后对称结构固设有两个挤压块11,抬升座10顶面与空腔2底面均呈
线性等间距结构开设有多个漏槽12,抬升座10内部前端嵌设有电动机13,电动机13输出端贯穿抬升座10内部延伸至前侧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14,空腔2前壁相对于齿轮14的位置开设有边槽15,边槽15左壁相对于齿轮14的位置呈线性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齿柱16,抬升座10上方设有发电组件17。
32.具体的,支撑座3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台结构,盖板4为u型结构,盖板4内壁与固定座1外壁滑动接触,限位块5与限位槽6均为t型结果,限位块5与限位槽6滑动配合,工作人员可将本装置设置在可接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并将本装置的固定座1下部埋设在土壤中,在支撑座3的上小下大梯台型结构下能使得固定座1上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让本装置在雨季不会产生沉陷的问题。
33.进一步的,前后两侧的多个密封板7呈交错排列结构设置,位于同侧的相邻两个密封板7间距大小与密封板7厚度大小相等,当挤压板21的上部缓缓没入空腔2中的同时,失去了挤压板21与固定杆22抵挡的两个盖板4便会在拉伸弹簧601的收缩力下沿着限位块5与限位槽6滑动配合方向向内侧方并拢,待发电组件17完全没入空腔2后,两侧的多个密封板7便会相互与对侧的空隙插接,配合盖板4的u型结构便可对空腔2的开口端产生迷宫式密封结构,保障了发电组件17收入空腔2后空腔2的密封性,导块8底面呈内高外低的斜面结构设置,导块8与块槽9滑动配合,当天气转晴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重新升起时,在挤压板21对导块8的挤压下便可重新将两个盖板4分开,另一方面,导杆31也会在压缩弹簧34的回弹力下带动滚筒27移动至侧边,以防滚筒27遮挡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收集太阳能。。
34.更进一步的,抬升座10为中字型结构,抬升座10外壁与空腔2内壁滑动接触,挤压块11顶面呈内低外高的弧面结构设置,挤压块11外壁与抬升座10外壁滑动接触。
35.再进一步的,上下两侧的多个漏槽12呈一一对应结构设置,齿轮14后壁与抬升座10前壁滑动接触,齿轮14前壁与边槽15前壁滑动接触,齿轮14与齿柱16啮合连接,当恶劣天气到来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电动机13带动齿轮14转动将本装置沿着边槽15内部转动,随之在齿轮14与齿柱16啮合连接关系下抬升座10便会带动其上的发电组件17向空腔2内部降落。
36.再进一步的,发电组件17包括转板18,转板18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结构设置,转板18两侧外壁中部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轴19,固定轴19外壁套设有支柱20,固定轴19与支柱20转动连接,两个支柱20下端分别与抬升座10两侧端部顶面连接固定。
37.值得介绍的是,转板18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挤压板21,挤压板21为尖端朝向上方的等腰三棱柱结构,挤压板21顶面前后两侧分别与位于同侧的两个导块8底面挤压配合,挤压板21底面两侧与抬升座10顶面之间对称固设有两个固定杆22,转板18后侧下方对称设有两个液压杆23,液压杆23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结构设置。
38.值得说明的是,液压杆23下端与抬升座10顶面后部铰接,液压杆23上端铰接有滑动座24,转板18底面相对于滑动座24的位置开设有滑动槽25,滑动座24与滑动槽25均为t型结构,滑动座24与滑动槽25滑动配合,转板18顶面中部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在天气晴朗时,工作人员可将发电组件17升出空腔2以此收集太阳能,在太阳直射的角度随着时间缓缓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液压杆23的收缩来控制滑动座24的位置,以此使得滑动座24经由滑动槽25来迫使转板18发生角度的改变,进而令转板18顶面固设有的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可以灵活的适应太阳光的直射方向,提高太阳能的每日收集量,太阳能电池
板主体26的宽度大小小于两个挤压板21间距大小,转板18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滚筒27。
39.值得注意的是,滚筒27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均匀固设有多个刷头28,刷头28为横截面呈矩形的弧形结构,纵向相邻的多个刷头28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多个刷头28外侧端与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顶面摩擦接触,滚筒27中部贯穿设有转轴29,转轴29两端通过卷簧套设在两个转轴座30内,转轴座30为l型结构,转轴座30下端固设有导杆31,导杆31下部呈外小内大的圆台结构设置,导杆31底面与挤压块11底面挤压配合。
40.除此以外,导杆31内侧端固设有固定块32,转板18侧壁相对于导杆31与固定块32的位置开设有杆槽33,杆槽33为内大外小的t型结构,固定块32与导杆31分别与杆槽33内外两端滑动配合,固定块32内侧端与杆槽33内侧壁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34,杆槽33顶面相对于转轴座30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底槽35,转轴座30下部与底槽35滑动配合,下降过程中,位于转板18两侧杆槽33中的导杆31底面会先与挤压块11的顶面接触,随之在挤压块11顶面的弧面结构对导杆31底面半圆台外壁的挤压下,导杆31便沿着杆槽33缓缓向内侧方移动,经由固定块32与杆槽33内侧端滑动配合能限制导杆31便会发生向上的偏移,接着转轴座30也会滑入底槽35内部,随着同侧两个转轴座30的移动滚筒27与转轴29也会向中部靠拢,此刻滚筒27外壁的多个刷头28便会与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顶面产生摩擦接触关系,其上的污垢泥渍以及嵌在缝隙间的污浊物均会被刷头28刷出,被刷下的杂物则会沿着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斜面滑落在抬升座10上并沿着抬升座10与空腔2底面的贯穿槽落入固定座1下方的土壤里,而且滚筒27外壁纵向相邻的多个刷头28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这样一来不论滚筒27是向内侧方移动还是向外移动均有刷头28可对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产生刮动或清刷效果。
41.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可将本装置设置在可接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并将本装置的固定座1下部埋设在土壤中,在支撑座3的上小下大梯台型结构下能使得固定座1上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让本装置在雨季不会产生沉陷的问题,在天气晴朗时,工作人员可将发电组件17升出空腔2以此收集太阳能,在太阳直射的角度随着时间缓缓变化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液压杆23的收缩来控制滑动座24的位置,以此使得滑动座24经由滑动槽25来迫使转板18发生角度的改变,进而令转板18顶面固设有的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可以灵活的适应太阳光的直射方向,提高太阳能的每日收集量,当恶劣天气到来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电动机13带动齿轮14转动将本装置沿着边槽15内部转动,随之在齿轮14与齿柱16啮合连接关系下抬升座10便会带动其上的发电组件17向空腔2内部降落,下降过程中,位于转板18两侧杆槽33中的导杆31底面会先与挤压块11的顶面接触,随之在挤压块11顶面的弧面结构对导杆31底面半圆台外壁的挤压下,导杆31便沿着杆槽33缓缓向内侧方移动,经由固定块32与杆槽33内侧端滑动配合能限制导杆31便会发生向上的偏移,接着转轴座30也会滑入底槽35内部,随着同侧两个转轴座30的移动滚筒27与转轴29也会向中部靠拢,此刻由于卷簧的作用,滚筒27外壁的多个刷头28便会与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顶面产生摩擦接触关系,其上的污垢泥渍以及嵌在缝隙间的污浊物均会被刷头28刷出,被刷下的杂物则会沿着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斜面滑落在抬升座10上并沿着抬升座10与空腔2底面的贯穿槽落入固定座1下方的土壤里,当遇到不好清理的污垢,卷簧的缓冲作用,能够使得滚筒27顺利前进,而且滚筒27外壁纵向相邻的多个刷头28呈中心对称结构设置,这样一来不论滚筒27是向内侧方移动还是向外移动均有刷头28可对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产生刮动或清刷效果,之后当挤压板21的上部缓缓没入空腔2中的同时,失去了挤压板21与固定杆22抵挡的两个盖板4便会在
拉伸弹簧601的收缩力下沿着限位块5与限位槽6滑动配合方向向内侧方并拢,待发电组件17完全没入空腔2后,两侧的多个密封板7便会相互与对侧的空隙插接,配合盖板4的u型结构便可对空腔2的开口端产生迷宫式密封结构,保障了发电组件17收入空腔2后空腔2的密封性,另外,当天气转晴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重新升起时,在挤压板21对导块8的挤压下便可重新将两个盖板4分开,另一方面,导杆31也会在压缩弹簧34的回弹力下带动滚筒27移动至侧边,以防滚筒27遮挡太阳能电池板主体26收集太阳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