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及其方法与流程

2022-03-09 06:28: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感温电缆,又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感温电缆具有连续监测保护对象温度的能力。位于高处的电缆槽内敷设感温电缆时,感温电缆需要先穿满整个电缆槽并留足余量,然后工人将感温电缆散布正玄波“s”形进行布线,这就需要反复拖拽感温电缆。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0292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电缆敷设装置,包括绞磨机和电缆盘,电缆缠绕于电缆盘上,电缆盘的中心孔穿过支架上方的中心轴,中心轴通过传送带与驱动电机相连;电缆的一端与绞磨机上的牵引绳通过电缆网套相连,滚动滑轮通过滑轮固定绳套固定在电缆上,电缆的外部设有护管,在电缆上还设有抗弯连接器。
4.发明人认为该电缆敷设装置在电缆上设有护管以及抗弯连接器,抗弯连接器和护管使得电缆线无法弯折,无法将感温电缆散布呈“s”形进行布线,需要靠人工将感温电缆弯折呈“s”形,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人工敷设感温电缆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及其方法。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包括底座箱、安装于所述底座箱上侧的布线箱以及设置于所述布线箱下侧用于驱动所述底座箱移动的行走机构,所述布线箱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感温电缆往复滑出的往复机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布线箱内底面的电机、滑移设置于所述布线箱内部的滑块、固定于所述滑块底面用于夹持感温电缆的布线直杆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块侧面的滑动直杆,所述滑动直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通槽,所述电机顶端固定有旋转直杆,所述旋转直杆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固定有旋转圆柱,所述旋转圆柱顶端通过所述滑动通槽穿过所述旋转直杆且固定有限位圆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电机带动旋转直杆旋转,旋转直杆带动滑动直杆移动,滑动直杆带动布线直杆沿布线箱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以此实现布线直杆带动滑出的感温电缆进行往复运功。与此同时,行走机构带动布线箱移动,驱动机构带动感温电缆滑出,以此实现感温电缆散布呈“s”形,本技术改善了人工敷设感温电缆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布线箱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感温电缆滑出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布线箱内部的主动直杆、固定于所述主动直杆端部用于驱动感温电缆滑出的布线圆环、转动安装于所述布线箱内底面用于使得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直杆同步转动的连接直杆,所述布线箱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得感温电缆紧贴于所述布线圆环外周面的抵压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连接直杆转动,连接直杆带动主动直
杆转动,主动直杆带动布线圆环转动,再通过夹持机构将感温电缆夹持住即可驱动感温电缆滑出布线箱。
10.可选的,所述抵压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布线箱内侧壁的锁紧直板、滑移设置于所述锁紧直板的锁紧直杆、转动安装于所述锁紧直杆端部的固线圆环、固定于所述锁紧直板底面的锁紧弹簧以及固定于所述锁紧直杆底端的锁紧圆板,所述支撑直板顶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启闭的控制机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线圆环通过锁紧弹簧的形变力将感温电缆抵压于布线圆环表面,使得感温电缆与布线圆环外周面紧密贴合,以免布线圆环无法驱动感温电缆滑出布线箱。
12.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锁紧直板顶面的微动开关以及固定于所述锁紧直杆周侧的按压凸块,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温电缆用完时,布线圆环与固线圆环之间没有了感温电缆,锁紧直杆通过锁紧弹簧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直至按压凸块按压微动开关,微动开关控制电机关闭,此时该设备停止运作。
14.可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箱底部的周侧的稳定直杆、固定于所述稳定直杆两端的定向车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箱顶面的限位套筒、转动安装于所述布线箱底面用于使得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电机同步转动的限位直杆、同轴固定于所述稳定直杆周侧的第一锥齿轮以及同轴固定于所述限位套筒底端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限位套筒内周面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限位直杆随着所述限位套筒转动而转动的限位机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终端通过直通气管给升降气囊充气,升降气囊带动升降直杆沿升降套筒长度方向滑移,升降直杆带动布线箱沿升降套筒长度方向滑移,以此实现升降装置调节布线箱的高度。
16.可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箱底部的周侧的稳定直杆、固定于所述稳定直杆两端的定向车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箱顶面的限位套筒、转动安装于所述布线箱底面用于使得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电机同步转动的限位直杆、同轴固定于所述稳定直杆周侧的第一锥齿轮以及同轴固定于所述限位套筒底端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限位套筒内周面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限位直杆随着所述限位套筒转动而转动的限位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带动限位直杆转动,限位直杆通过限位机构带动限位套筒转动,限位套筒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稳定直杆转动,稳定直杆带动定向车轮转动,以此实现电机驱动底座箱移动。
18.可选的,所述限位直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限位套筒内周面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块位于限位凹槽内侧,以此实现限位直杆沿着限位套筒长度方向滑移的同时,限位套筒随着限位直杆的转动而转动。
20.可选的,所述布线箱底面穿设有限位圆管,所述限位圆管一端固定于所述布线箱内部,所述限位圆管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布线直杆底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圆管为感温电缆进行导向,防止感温电缆在布线箱
内部聚集,导致感温电缆无法滑出布线箱。
2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感温电缆敷设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感温电缆敷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设备放置至指定位置;s2:充气终端给升降气囊充气,升降气囊带动升降直杆沿升降套筒长度方向滑移,以此实现升降直杆调节布线箱至合适高度;s3:将感温电缆穿设于布线圆环与固线圆环之间,然后电机启动,电机带动布线圆环转动,布线圆环带动感温电缆移动,感温电缆通过限位圆管穿出布线箱;s4:电机驱动定向车轮转动;s5:电机带动布线直杆往复运动,布线直杆带动滑出的感温电缆进行往复运功;s6:感温电缆用完时,布线圆环与固线圆环之间没有了感温电缆,锁紧直杆通过锁紧弹簧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直至按压凸块按压微动开关;s7:微动开关控制电机关闭,此时该设备停止运作。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电机驱动该设备向前移动,与此同时,电机带动电机带动布线圆环转动,布线圆环带动感温电缆移动,感温电缆通过限位圆管穿出布线箱,与此同时,电机带动布线直杆往复运动,布线直杆带动滑出的感温电缆进行往复运功,实现了感温电缆散布呈正玄波“s”形,本技术改善了人工敷设感温电缆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电机启动,电机带动旋转直杆旋转,旋转直杆带动滑动直杆移动,滑动直杆带动布线直杆沿布线箱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以此实现布线直杆带动滑出的感温电缆进行往复运功。与此同时,行走机构带动布线箱移动,驱动机构带动感温电缆滑出,以此实现感温电缆散布呈“s”形,本技术改善了人工敷设感温电缆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25.2.感温电缆用完时,布线圆环与固线圆环之间没有了感温电缆,锁紧直杆通过锁紧弹簧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直至按压凸块按压微动开关,微动开关控制电机关闭,此时该设备停止运作。
26.3.充气终端通过直通气管给升降气囊充气,升降气囊带动升降直杆沿升降套筒长度方向滑移,升降直杆带动布线箱沿升降套筒长度方向滑移,以此实现升降装置调节布线箱的高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a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布线箱的剖面示意图。
32.图6是图5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34.图8是图7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1、底座箱;12、布线箱;13、升降装置;14、升降套筒;15、升降气囊;16、直通气管;17、充气终端;18、升降直杆;19、直通孔一;20、空腔一;21、移动装置;22、直通孔二;23、滚动轴承;24、稳定直杆;25、定向车轮;26、直通孔四;27、安装轴承一;28、限位套筒;29、限位圆环一;30、驱动箱;31、空腔二;32、直通孔三;33、第一锥齿轮;34、直通孔五;
35、第二锥齿轮;36、限位直杆;37、限位凹槽;38、限位凸块;39、空腔三;40、电机;41、驱动直杆;42、限位滚轮一;43、直通孔六;44、安装轴承二;45、限位圆环二;46、限位滚轮二;47、限位皮带;48、布线通槽;49、滑块;50、直通孔七;51、布线直杆;52、滑动直杆;53、滑动通槽;54、旋转直杆;55、旋转圆柱;56、限位圆板;57、驱动滚轮一;58、驱动圆槽;59、安装轴承三;60、连接直杆;61、驱动滚轮二;62、驱动皮带;63、蜗杆;64、支撑直板;65、直通孔八;66、主动直杆;67、限位圆环三;68、蜗轮;69、布线圆环;70、锁紧直板;71、直通方槽;72、锁紧直杆;73、从动直杆;74、固线圆环;75、限位圆环四;76、半圆通槽;77、锁紧弹簧;78、锁紧圆板;79、微动开关;80、按压凸块;81、放置直板;82、放置圆杆;83、放置通槽;85、限位圆管;86、滑轨直杆;87、直通孔九;88、限定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及其方法。参照图1和图2所示,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及其方法包括底座箱11以及安装于底座箱11上方的布线箱12,底座箱11顶面设置有用于调节布线箱12高度的升降装置13。升降装置13包括垂直固定于底座箱11顶面的升降套筒14、固定于升降套筒14内底面的升降气囊15、固定于升降气囊15周侧的直通气管16、固定于布线箱12底面的升降直杆18以及固定于底座箱11顶面的充气终端17。升降直杆18穿设于升降套筒14内侧,升降直杆18底端与升降气囊15顶端固定连接,升降套筒14底部的周侧开设有直通孔一19,直通孔一19与升降套筒14内侧相连通。直通气管16内侧与升降气囊15内侧相连通,直通气管16远离升降气囊15的端部通过直通孔一19穿过升降套筒14,且直通气管16远离升降气囊15的端部与充气终端17的充气口相连通。充气终端17通过直通气管16给升降气囊15充气,升降气囊15带动升降直杆18沿升降套筒14长度方向滑移,升降直杆18带动布线箱12沿升降套筒14长度方向滑移,以此实现升降装置13调节布线箱12的高度。
38.参照图1和图2,底座箱11内部开设有空腔一20,布线箱1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底座箱11移动的移动装置21,移动装置21在布线箱12的下方设置有两组。移动装置21包括开设于底座箱11侧面的直通孔二22,直通孔二22沿底座箱11宽度方向开设并贯穿底座箱11前后两个侧面,且直通孔二22与空腔一20相连通。移动装置21还包括滚动轴承23、稳定直杆24以及定向车轮25。滚动轴承23通过直通孔二22在底座箱11前后两个侧面均安装有一个,滚动轴承23外圈固定于底座箱11侧面。稳定直杆24通过直通孔二22穿设于底座箱11内部。稳定直杆24端部穿过滚动轴承23内侧,且稳定直杆24周侧与滚动轴承23内圈固定连接。稳定直杆24的两端均位于底座箱11外侧,且稳定直杆24两端均同轴固定有定向车轮25。
39.参照图3和图4,底座箱11顶面开设有直通孔四26,底座箱11通过直通孔四26安装有安装轴承一27,安装轴承一27外圈固定于底座箱11顶面。底座箱11通过直通孔四26穿设有限位套筒28,限位套筒28底端穿过安装轴承一27,限位套筒28周侧与安装轴承一27内圈固定连接。底座箱11内外两侧的顶面均抵接有限位圆环一29,限位套筒28底端穿过两个限位圆环一29,且两个限位圆环一29均固定于限位套筒28周侧,以此实现限位套筒28转动安装于底座箱11。底座箱11内部的侧壁固定有驱动箱30,驱动箱30内部开设有空腔二31,驱动箱30沿自身宽度方向开设有贯穿自身左右两个侧面的直通孔三32,直通孔三32与空腔二31相连通。其中一个稳定直杆24通过直通孔三32穿过驱动箱30,且该稳定直杆24同轴固定有
第一锥齿轮33,第一锥齿轮33位于驱动箱30内侧。驱动箱30顶面开设有直通孔五34,直通孔五34与空腔二31相连通,限位套筒28底端通过直通孔五34穿设于驱动箱30内部并同轴固定有第二锥齿轮35,第一锥齿轮33与第二锥齿轮35相啮合。限位套筒28顶端穿设有限位直杆36,限位直杆36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自身外周面的限位凹槽37,限位套筒28内周面固定有限位凸块38,限位凸块38位于限位凹槽37内侧,以此实现限位直杆36沿着限位套筒28长度方向滑移的同时,限位套筒28随着限位直杆36的转动而转动。
40.参照图5和图6,布线箱12内部开设有空腔三39,布线箱12顶面开设有开口,布线箱12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0,电机40输出轴同轴固定有驱动直杆41,驱动直杆41周侧同轴固定有限位滚轮一42。布线箱12底面开设有直通孔六43,直通孔六43与空腔三39相连通,布线箱12通过直通孔五34安装有安装轴承二44,安装轴承二44外圈固定于布线箱12底面。限位直杆36顶端通过直通孔五34穿设于布线箱12内部且穿过安装轴承二44,限位直杆36周侧与安装轴承二44内圈固定连接。布线箱12内外两侧的顶面均抵接有限位圆环二45,限位直杆36底端穿过两个限位圆环二45,且两个限位圆环二45均固定于限位直杆36周侧,以此实现限位直杆36转动安装于布线箱12。限位直杆36顶端同轴固定有限位滚轮二46,限位滚轮一42与限位滚轮二46外周面套设有限位皮带47。驱动电机40转动,电机40带动驱动直杆41转动,驱动直杆41带动限位滚轮一42转动,限位滚轮一42通过限位皮带47带动限位滚轮二46转动,限位滚轮二46带动限位直杆36转动。
41.参照图5和图6,布线箱12底面开设有布线通槽48,布线通槽48为沿布线箱12开设的横截面呈长条形的通槽结构,布线通槽48与空腔三39相连通。布线箱12内部滑移设置有滑块49,滑块49开设有贯穿自身前后两个侧面的直通孔七50,直通孔七50开设有两个,滑块49通过直通孔七50穿设有滑轨直杆86,滑轨直杆86端部固定连接于布线箱12内部的侧面,以此实现滑块49沿滑轨直杆86长度方向滑移。滑块49底面垂直固定有布线直杆51,布线直杆51底端通过布线通槽48穿过布线箱12,且布线直杆51底端位于布线箱12外侧。滑块49侧面固定有滑动直杆52,且滑动直杆52在自身顶面位置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通槽53。电机40顶端垂直固定有旋转直杆54,旋转直杆54远离电机40的端部垂直固定有旋转圆柱55,旋转圆柱55顶端通过滑动圆槽穿过旋转直杆54且固定有限位圆板56,限位圆板56与旋转直杆54顶面相抵接。驱动电机40转动,电机40带动旋转直杆54旋转,旋转直杆54带动滑动直杆52移动,滑动直杆52带动滑块49沿滑轨直杆86长度方向滑移,滑块49带动布线直杆51沿布线箱12宽度方向往复运动。
42.参照图6和图7,驱动直杆41周侧同轴固定有驱动滚轮一57。布线箱12内部的底面开设有驱动圆槽58,布线箱12通过驱动圆槽58安装有安装轴承三59,安装轴承三59外圈固定于驱动圆槽58内侧壁,安装轴承三59内圈同轴固定有连接直杆60,以此实现连接直杆60转动安装于布线箱12内部的底面。连接直杆60周侧同轴固定有驱动滚轮二61,驱动滚轮一57与驱动滚轮二61的外周面套设有驱动皮带62。
43.参照图6和图8,布线箱12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直板64,支撑直板64开设有贯穿自身前后两个侧面的直通孔八65,支撑直板64通过直通孔八65穿设有主动直杆66,支撑直板64前后两个侧面均抵接有限位圆环三67,两个限位圆环三67均同轴固定于主动直杆66周侧,以此实现主动直杆66转动安装于支撑直板64。主动直杆66靠近连接直杆60的端部同轴固定有蜗轮68,连接直杆60顶端同轴固定有蜗杆63,蜗轮68与蜗杆63相啮合,主动直杆
66远离连接直杆60的端部同轴固定有布线圆环69。驱动电机40转动,电机40驱动滚轮一57转动,驱动滚轮一57通过驱动皮带62带动驱动滚轮二61转动,驱动滚轮二61带动连接直杆60转动,连接直杆60带动蜗杆63转动,蜗杆63带动蜗轮68转动,蜗轮68带动布线圆环69转动,以此实现电机40带动布线圆环69转动。
44.参照图8,布线箱12内部的侧面固定有锁紧直板70,锁紧直板70顶面开设有直通方槽71,直通方槽71为横截面呈矩形的通槽结构。锁紧直板70通过直通方槽71穿设有锁紧直杆72,锁紧直杆72为形状呈长方体的杆状结构,以此实现锁紧直杆72沿竖直方向滑移的同时,锁紧直杆72不易相对于锁紧直板70发生转动。锁紧直杆72顶部周侧垂直固定有从动直杆73,从动直杆73远离锁紧直杆72的端部穿设有固线圆环74,固线圆环74前后两个侧面均抵接有限位圆环四75,两个限位圆环四75均同轴固定于锁紧直杆72周侧,以此实现固线圆环74转动安装于锁紧直杆72。固线圆环74位于布线圆环69的正上方,布线圆环69与固线圆环74均沿着自身轴心为圆心环向开设有贯穿自身外周面的半圆通槽76,半圆通槽76为纵截面呈半圆形的通槽结构。锁紧直板70底面固定连接有锁紧弹簧77,锁紧直杆72底端穿过锁紧弹簧77并固定连接有锁紧圆板78,锁紧弹簧77与锁紧圆板78顶面固定连接。锁紧直板70顶面固定连接有微动开关79,微动开关79与电机40电连接,锁紧直杆72周侧固定连接有按压凸块80,按压凸块80位于微动开关79正上方。
45.参照图6和图8,布线箱12外部的侧面固定有放置直板81,放置直板81顶面垂直固定有放置圆杆82,布线箱12靠近放置直板81的侧面开设有放置通槽83,感温电缆通过放置直板81环绕布设于放置圆杆82周侧。感温电缆端部通过放置通槽83穿设于布线箱12内部,然后感温电缆穿设于布线圆环69与固线圆环74之间,驱动电机40转动,电机40带动布线圆环69转动,布线圆环69带动感温电缆移动。布线箱12底面开设有直通孔九87,布线箱12通过直通孔九87穿设有限位圆管85,布线箱12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定直板88,且限位圆管85一端固定于限定直板88端部,限位圆管85另一端固定于布线直杆51底端。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感温电缆敷设设备及其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先将该设备移动至指定位置,充气终端17通过直通气管16给升降气囊15充气,升降气囊15带动升降直杆18沿升降套筒14长度方向滑移,升降直杆18带动布线箱12沿升降套筒14长度方向滑移,以此调节布线箱12至合适高度。将感温电缆端部通过放置通槽83穿设于布线箱12内部,感温电缆穿设于布线圆环69与固线圆环74之间,再将感温电缆穿设于限位圆管85内侧,直至通过限位圆管85穿出布线箱12。驱动电机40转动,电机40带动布线圆环69转动,布线圆环69带动感温电缆移动,感温电缆通过限位圆管85穿出布线箱12。与此同时,电机40带动旋转直杆54旋转,旋转直杆54带动滑动直杆52移动,滑动直杆52带动滑块49沿滑轨直杆86长度方向滑移,滑块49带动布线直杆51沿布线箱12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布线直杆51带动滑出的感温电缆进行往复运功,以此实现感温电缆散布呈正玄波“s”形。与此同时,电机40带动驱动直杆41转动,驱动直杆41带动限位滚轮一42转动,限位滚轮一42通过限位皮带47带动限位滚轮二46转动,限位滚轮二46带动限位直杆36转动,以此实现电机40驱动定向车轮25转动。感温电缆用完时,布线圆环69与固线圆环74之间没有了感温电缆,锁紧直杆72通过锁紧弹簧77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直至按压凸块80按压微动开关79,微动开关79控制电机40关闭,此时该设备停止运作。
47.一种感温电缆敷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该设备移动至指定位置,充气终端17通过直通气管16给升降气囊15充气,升降气囊15带动升降直杆18沿升降套筒14长度方向滑移,升降直杆18带动布线箱12沿升降套筒14长度方向滑移,以此调节布线箱12至合适高度;s2、将感温电缆端部通过放置通槽83穿设于布线箱12内部,感温电缆穿设于布线圆环69与固线圆环74之间,再将感温电缆穿设于限位圆管85内侧,直至通过限位圆管85穿出布线箱12;s3、电机40启动,电机40带动布线圆环69转动,布线圆环69带动感温电缆移动,感温电缆通过限位圆管85穿出布线箱12;s4、电机40带动旋转直杆54旋转,旋转直杆54带动滑动直杆52移动,滑动直杆52带动滑块49沿滑轨直杆86长度方向滑移,滑块49带动布线直杆51沿布线箱12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布线直杆51带动滑出的感温电缆进行往复运功,以此实现感温电缆散布呈正玄波“s”形;s5、电机40带动驱动直杆41转动,驱动直杆41带动限位滚轮一42转动,限位滚轮一42通过限位皮带47带动限位滚轮二46转动,限位滚轮二46带动限位直杆36转动,以此实现电机40驱动定向车轮25转动;s6、感温电缆用完时,布线圆环69与固线圆环74之间没有了感温电缆,锁紧直杆72通过锁紧弹簧77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直至按压凸块80按压微动开关79;s7、微动开关79控制电机40关闭,此时该设备停止运作。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