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摆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5:2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轮毂摆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摆正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智能化自动化快速发展,乘用车总装车间新增对车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标定工艺,前提是需要将车辆摆正后再做标定,以提高标定的精度。车辆的摆正即对车轮进行摆正,使得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能够与方向盘的转动高精度配合。现有技术解决的方案为借用总装车间检测线四轮定位设备已有的车辆摆正功能,在此工位增加标靶(传感器标定用),然后再进行标定工作。但是在现有检测线额外新增车辆传感器标定,硬件部分需要新增设置,挤压该工位空间,不利于后续四轮定位设备硬件升级。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在总装车间之前便能够对车辆进行有效摆正,从而利于车辆传感器标定工艺的实施的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摆正装置,可在总装车间之前便能够对车辆进行有效摆正,从而利于车辆传感器标定工艺的实施。
5.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摆正装置,包括前摆正机构和后摆正机构;
6.所述前摆正机构包括前摆正框架、前摆正驱动、两块前摆正推板以及前摆正盖板,所述前摆正驱动设置在所述前摆正框架内部,所述前摆正驱动包括第一马达以及多条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马达设置在所述前摆正框架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的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一马达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转动;所述前摆正框架内还固定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马达左右对称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同步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链接的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两块前摆正推板连接,以使得所述前摆正推板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同步带一同沿着所述第一导轨运动;所述前摆正盖板设置在所述前摆正框架上,并将所述前摆正驱动和两块前摆正推板固定在所述前摆正框架内;所述前摆正盖板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前摆正推板相配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左右两侧设有开口,两块前摆正推板能够分别从两个开口滑出所述第一凸台,所述前摆正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前轮支撑组件,所述前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车辆的两个前轮;
7.所述后摆正机构包括后摆正框架、后摆正驱动、两块后摆正推板以及后摆正盖板,所述后摆正驱动设置在所述后摆正框架内部,所述后摆正驱动包括第二马达以及多条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马达设置在所述后摆正框架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的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二马达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同步带转动;所述后摆正框架内还固定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马达左右对称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同步带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链接的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两块后摆正推板连接,以使得所述后摆正推板能够随着所述第二同步带一同沿着所述第二导轨运动;所述后摆正盖板设置在所述
后摆正框架上,并将所述后摆正驱动和两块后摆正推板固定在所述后摆正框架内;所述后摆正盖板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后摆正推板相配合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左右两侧设有开口,两块后摆正推板能够分别从两个开口滑出所述第二凸台,所述后摆正盖板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后轮支撑组件,所述后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车辆的两个后轮。
8.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第一同步带的数量为四条,其中两条第一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的左端并平行分布在所述前摆正框架的前后两侧;另外两条第一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的右端并平行分布在所述前摆正框架的前后两侧;
9.所述第一导轨的数量为四条,且四条第一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带相互对应。
10.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两块前摆正推板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块前摆正推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连接。
11.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前摆正盖板上位于所述前轮支撑组件的前后两侧还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导轨相互平行。
12.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前轮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多根第一辊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前摆正框架内,多根第一辊轮呈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辊轮的转动方向均与所述前摆正推板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辊轮整体形成v型结构,以使得车辆的前轮嵌入至所述第一辊轮形成的v型结构内。
13.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第二同步带的数量为四条,其中两条第二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的左端并平行分布在所述后摆正框架的前后两侧;另外两条第一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的右端并平行分布在所述后摆正框架的前后两侧;
14.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为四条,且四条第二导轨分别与所述第二同步带相互对应。
15.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两块后摆正推板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块前摆正推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16.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后摆正盖板上位于所述前轮支撑组件的前后两侧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平行。
17.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前轮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多根第二辊轮,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后摆正框架内,多根第二辊轮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二辊轮的转动方向均与所述后摆正推板的滑动方向相同。
18.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摆正装置,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接油盘和第二接油盘。
19.本发明所公开的车辆摆正装置可在总装车间之前便能够对车辆进行有效摆正,从而利于车辆传感器标定工艺的实施。通过前、后摆正驱动左右同步运动,从而分别通过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带动前、后摆正推板运动,利用前、后摆正推板接触四个轮胎内测,推动四个轮胎同时沿着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同步向外侧滑动,以达到车辆摆正的目的。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
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1.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2.图1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前摆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前摆正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后摆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后摆正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1-前摆正框架;102-第一同步带;103-前摆正推板;104-第一导轨;105-前摆正盖板;106-第一凸台;107-第一支撑板;108-第一辊轮;109-缓冲板;110-第一接油盘;111-第一把手;112-第一限位板;113-第一连接板;114-第一支撑脚;115-第一滑块;116-第一滑槽;
28.201-后摆正框架;202-第二同步带;203-后摆正推板;204-第二导轨;205-后摆正盖板;206-第二凸台;207-第二支撑板;208-第二辊轮;209-第二连接板;210-第二接油盘;211-第二把手;212-第二限位板;213-第二滑块;214-第二支撑脚;215-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4.根据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摆正装置,包括前摆正机构和后摆正机构。
35.前摆正机构包括前摆正框架101、前摆正驱动、两块前摆正推板103以及前摆正盖板105,前摆正驱动设置在前摆正框架101内部,前摆正驱动包括第一马达(图中未标示)以及多条第一同步带102,第一马达设置在前摆正框架101内部的中间部位,第一同步带102设置在第一马达的左右两端,且第一马达能够带动第一同步带102转动;前摆正框架101内还固定有相对于第一马达左右对称的第一导轨104,第一同步带102上设有与第一导轨104滑动链接的第一滑块115,且第一滑块115分别与两块前摆正推板103连接,以使得前摆正推板103能够随着第一同步带102一同沿着第一导轨104运动;前摆正盖板105设置在前摆正框架
101上,并将前摆正驱动和两块前摆正推板103固定在前摆正框架101内;前摆正盖板105的中间部位设有与前摆正推板103相配合的第一凸台106,第一凸台106的左右两侧设有开口,两块前摆正推板103能够分别从两个开口滑出第一凸台106,前摆正盖板105位于第一凸台106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前轮支撑组件,前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车辆的两个前轮,
36.后摆正机构包括后摆正框架201、后摆正驱动、两块后摆正推板203以及后摆正盖板205,后摆正驱动设置在后摆正框架201内部,后摆正驱动包括第二马达(图中未标示)以及多条第二同步带202,第二马达设置在后摆正框架201内部的中间部位,第二同步带202设置在第二马达的左右两端,且第二马达能够带动第二同步带202转动;后摆正框架201内还固定有相对于第二马达左右对称的第二导轨204,第二同步带202上设有与第二导轨204滑动链接的第二滑块213,且第二滑块213分别与两块后摆正推板203连接,以使得后摆正推板203能够随着第二同步带202一同沿着第二导轨204运动;后摆正盖板205设置在后摆正框架201上,并将后摆正驱动和两块后摆正推板203固定在后摆正框架201内;后摆正盖板205的中间部位设有与后摆正推板203相配合的第二凸台206,第二凸台206的左右两侧设有开口,两块后摆正推板203能够分别从两个开口滑出第二凸台206,后摆正盖板205位于第二凸台206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后轮支撑组件,后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车辆的两个后轮。
37.在实施时,本发明用于乘用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标定工位的汽车摆正装置,车辆由驾驶员顺着由后往前的方向,开入到摆正装置上,其中车辆将双前轮卡入前轮支撑组件内,后轮落入后轮支撑组件上,驾驶员熄火下车。驾驶员操作电气系统,通过前、后摆正驱动左右同步运动,从而分别通过第一同步带102和第二同步带202推动动前、后摆正推板203分别沿着第一导轨104和第二导轨204运动,利用前、后摆正推板203接触四个轮胎内测,推动四个轮胎同时沿着第一辊轮108和第二辊轮208同步向外侧滑动,以达到车辆摆正的目的。
38.待车辆摆正,标定完成后,驾驶员再次操作电气系统,通过前、后摆正驱动左右同步反向运动,前、后摆正推板203脱离四个轮胎内测,收回到相对应的第一凸台106和第二凸台206内,驾驶室上车将车开走。
39.进一步地,第一同步带102的数量为四条,其中两条第一同步带102设置在第一马达的左端并平行分布在前摆正框架101的前后两侧;另外两条第一同步带102设置在第一马达的右端并平行分布在前摆正框架101的前后两侧;第一导轨104的数量为四条,且四条第一导轨104分别与第一同步带102相互对应。在实施时,通过两条第一同步带102和两条第一导轨104对前摆正推板103的移动进行导向限制,能够避免前摆正推板103自身倾斜的情况发生。
40.再进一步地,两块前摆正推板103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块前摆正推板10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13,第一连接板113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滑块115连接。第一同步带102与第一滑块115连接,第一导轨104对第一滑块115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从而对还与第一滑块115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3及前摆正推板103进行导向限位。
41.再进一步地,前摆正盖板105上位于前轮支撑组件的前后两侧还设有第一滑槽116,第一连接板113位于第一滑槽116内,且第一滑槽116与第一导轨104相互平行。在实施时,第一连接板113沿着第一滑槽116移动,结合上第一导轨104,能够对前摆正推板103的移动方向进行稳定地限制,避免了前摆正推板103倾斜所导致对前轮的摆正效果不佳。
42.进一步地,前轮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107以及多根第一辊轮108,第一支撑板
107固定在前摆正框架101内,多根第一辊轮108呈前后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7上,且第一辊轮108的转动方向均与前摆正推板103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一辊轮108整体形成v型结构,以使得车辆的前轮嵌入至第一辊轮108形成的v型结构内。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辊轮108均分成两排平行排列的形式,且两排第一辊轮108形成v形结构,当车辆的前轮进入前摆正机构时,其前轮的轮廓正好位于v形结构内,从而实现了前摆正机构对车辆的基本定位,便于前摆正推板103对前轮进行更好地摆正。
43.再进一步地,前摆正盖板105上还设有缓冲板109,所述缓冲板109设置在所述第一辊轮108最高的位置处。在实施时,由于第一辊轮108倾斜式设置,车辆在进入时,车轮首先会与第一辊轮108的最高处触碰,为了对第一辊轮108进行有效的保护,缓冲板109倾斜设置,将第一辊轮108的端部掩藏在缓冲板109的下方,从而避免了前轮与第一辊轮108的端部的接触。
44.进一步地,第二同步带202的数量为四条,其中两条第二同步带202设置在第二马达的左端并平行分布在后摆正框架201的前后两侧;另外两条第二同步带202设置在第二马达的右端并平行分布在后摆正框架201的前后两侧;第二导轨204的数量为四条,且四条第二导轨204分别与第二同步带202相互对应。在实施时,通过两条第二同步带202和两条第二导轨204对后摆正推板203的移动进行导向限制,能够避免后摆正推板203自身倾斜的情况发生。
45.再进一步地,两块后摆正推板203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块前摆正推板10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板209,第二连接板209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滑块213连接。第二同步带202与第二滑块213连接,第二导轨204对第二滑块213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从而对还与第二滑块213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09及后摆正推板203进行导向限位。
46.再进一步地,后摆正盖板205上位于前轮支撑组件的前后两侧还设有第二滑槽215,第二连接板209位于第二滑槽215内,且第二滑槽215与第二导轨204相互平行。在实施时,第二连接板209沿着第二滑槽215移动,结合上第二导轨204,能够对后摆正推板203的移动方向进行稳定地限制,避免了后摆正推板203倾斜所导致对后轮的摆正效果不佳。
47.进一步地,前轮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207以及多根第二辊轮208,第二支撑板207固定在后摆正框架201内,多根第二辊轮208排列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07上,且第二辊轮208的转动方向均与后摆正推板203的滑动方向相同。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辊轮208平行设置在支撑板上,由于车辆的前轮已经被前轮支撑组件定位,因此后轮不需要再次定位,只需要将第二辊轮208平行设置,从而便于后轮摆正时,第二辊轮208能够转动即可;并且由于第二辊轮208平行放置,后轮支撑组件中不需要如同缓冲板的结构来规避后轮对第二辊轮208的挤压。
48.再进一步地,第二辊轮208均等分成多排设置,由于车辆的长度不同,本发明中的前摆正机构和后摆正机构虽然能够根据车辆的长度来调节两者之间的位置,但是经常性的调节会比较麻烦,本发明适当增加后摆正框架201以及后摆正盖板205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二辊轮208可以设置多组,即使车辆的长度不同,也能够保证后轮始终位于第二辊轮208上。
49.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06和第二凸台206上还分别设有第一接油盘110和第二接油盘210。第一接油盘110和第二接油盘210用于接车辆的油滴。
50.再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06和第二凸台206的两侧边还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板112和
第二限位板212,第一限位板112和第二限位板212分别用于对第一接油盘110和第二接油盘210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车辆进入前摆正机构和后摆正机构时的震动导致第一接油盘110和第二接油盘210移位。
51.进一步地,第一凸台106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把手111,第二凸台206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把手211,第一把手111和第二把手211便于操作人员分别打开前摆正盖板105和后摆正盖板205,从而利于对内部结构进行检修。
52.进一步地,前摆正框架101和后摆正框架201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支撑脚114和第二支撑脚214,以便于对前摆正机构和后摆正机构进行有效支撑。
53.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