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旧房屋加固改造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2:4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旧房改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旧房改造包括老旧房改造和烂尾楼再建,现在烂尾楼比较多,烂尾楼是未完成建筑,即已经通过土地使用和规划程序,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工程停工的工程。遇到烂尾楼重新建设需要注意以下技术问题,柱钢筋外露部分锈蚀严重,个别柱因为钢筋锈蚀裂纹,这些是否需要原设计单位前来查看,出具方案,需要那些部门作那些鉴定,钢筋是否送检测做试验,混凝土是否回弹。现有的旧房屋加固改造施工工艺是:旧房屋改造前需要先对建筑构造进行加固,在加固前,先确保所加固的范围附近已没有需要拆除的墙体等可能发生振动的情况,然后对梁板进行加固。根据图纸尺寸、楼层层高设置活动脚手架做为施工操作平台。一般会将脚手架连为一整体,以增加施工平台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采用碳纤维加固,截面加大灌浆料施工,采用钻孔、注胶和钢筋植入的植筋施工工艺,粘钢施工。
3.在旧房改造再建施工中,梁柱等承重构件难以加固,以及改造后的建筑结构难以符合设计强度要求是一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旧房屋加固改造施工工艺,本发明旧房改造再建施工中,梁柱等承重构件加固,以及改造后的建筑结构难以符合设计强度要求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旧房屋加固改造施工工艺,针对二十至二十六年未投入使用的旧楼改造工程的施工工艺,旧房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既有建筑墙体四周的悬挑钢结构拆除;按照原建筑外轮廓在既有建筑墙体外侧周围套建钢筋混凝土外筒;钢筋混凝土外筒重新设置基础,且与既有建筑重新构成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之后将既有建筑与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连接;在既有建筑与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之间的间隙中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6.进一步地,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量为5cm,当沉降量达到标准后完成沉降过程。
7.进一步地,对于地面上的建筑,有建筑与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之间有80-150mm间隙。
8.进一步地,将既有建筑与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连接,包括:新建梁与既有梁之间的连接、新建梁与既有墙之间的连接和新建墙与既有墙之间的连接。
9.进一步地,对于新建梁和既有梁之间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新建梁上部预留有钢筋;待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将预留的钢筋与原窗下带连梁箍筋焊接。
10.进一步地,将预留的钢筋与原窗下带连梁箍筋焊接包括:将原窗下带连梁的混凝
土保护层凿除,漏出既有梁的原有钢筋;将新建梁上预留的钢筋朝向既有梁的方向弯折,并与既有梁上方的原有钢筋相焊接。
11.进一步地:对于新建梁与既有墙之间的连接,包括:新建梁上预埋10mm厚的钢板;待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在既有墙内植筋,植筋位于既有墙内的一段与垂直方向呈60
°
角;将植筋的外端弯折,并与新建梁上预埋的钢板相焊接。
12.进一步地,新建梁上预埋的钢板位于新建梁与新建结构板顶之间,并且预埋的钢板的长度与既有墙的宽度相同。
13.进一步地,对于新建墙与既有墙之间的连接,包括:在既有墙上进行植筋,将植筋的另一端与预埋角钢的一边相焊接,并在预埋角钢的另一边上焊接固定钢筋,以将相邻的两个预埋角钢固定在一起;待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将预埋角钢与新建墙的水平钢筋或箍筋焊接,使得水平钢筋或箍筋和植筋的一端均焊接在预埋角钢的同一边上,并且分别位于预埋角钢一边的内外两侧。
14.进一步地,预埋角钢和固定钢筋位于新建墙与既有墙之间。
15.本发明在在既有结构四周套建钢筋混凝土外筒,同时拆除原房屋的悬挑钢结构和混凝土构件,新梁及楼板采用置筋结构设计与原建筑结构相连接。本发明改造后的梁柱等构件强度符合要求,新建的梁柱楼板与原建筑通过植筋结构稳定的连接在一起,确保改造后的建筑结构难以符合设计强度要求,改造后建筑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6.图1是既有结构混凝土构件拆除处理的顶板拆除图;图2是本发明中建筑模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新建梁与既有梁相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新建梁与既有墙相连接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图4中的预埋的钢板的连接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中新建墙与既有墙相连接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图4中的钢筋连接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中对剪力墙原有洞口部分封堵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中对剪力墙原有洞口完全封堵的示意图;图10是地下二层千斤顶的布置图;图11是示出了图10中千斤顶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18.本实例设计的是工程为26年未投入使用的烂尾楼改造工程的技术方案。本次使用功能改造内容:将办公改造为上部公寓,一层至三层为商服。
19.如图1-5所示,旧房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本次改造技术方案是将既有建筑墙体四周的悬挑钢结构拆除,按照原建筑外轮廓在既有建筑墙体外侧周围套建钢筋混凝土外筒2,钢筋混凝土外筒2重新设置基础,且与既有建筑1重新构成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实现结构体系再造。
20.对于地下一层和地面上的建筑,既有建筑1与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2之间有80-150mm间隙,优选100mm间隙。如图2所示,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2施工时,建筑模板2-1采用对拉螺栓2-2连接,采用最减少空间的施工工艺亦需要模板12mm,模板外侧加固钢筋20mm,钢筋外端连接大雁、小燕(40mm螺母)固定,模板加固总需要80mm间隙,加上工人手操作空间,设计既有建筑与新建筒80-150mm间距仅能满足双人协作操作的要求空间。
21.对于地下的建筑,在浇注钢筋混凝土外筒时,在既有建筑1外表面粘贴塑料布1-1,防止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与既有建筑粘连。
22.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量为5cm,沉降过程中采用自动检测设备每5分钟监测一次沉降量,每七天出一次检测报告,当沉降量达到标准后完成沉降过程。
23.施工期间,新设钢筋混凝土外筒2与既有建筑1断开,不做连接处理,待新设外筒沉降完成后,再将其与既有建筑进行相应连接。新增外筒基础的施工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保证既有建筑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
24.沉降后的钢筋混凝土外筒与既有建筑1之间的连接包括钢筋结构的焊接连接,进而实现固定。对于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新建梁3和既有梁4,采用以下方式连接:新建梁3上部预留有钢筋3-1,其埋设深度为300mm;施工外筒时该钢筋预留不与原结构连梁钢筋连接,待新增的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将预留的钢筋3-1与原窗下带连梁箍筋焊接。具体操作为,将原窗下带连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凿除,漏出既有梁4的原有钢筋4-1;将预留的钢筋3-1朝向既有梁4的方向弯折,并与既有梁4上方的原有钢筋4-1相焊接。
25.其中,既有梁4的原有钢筋4-1选取原窗下带的连梁箍筋,将连梁箍筋截断后两侧各留10d(d为原有钢筋4-1的直径),互焊之后与新建梁3的钢筋3-1相焊接。
26.如图4所示,对于新建梁5和既有墙6,新建梁5的一侧与新建梁5相连,另一侧与新建结构板顶5-2相连,新建梁5和既有墙6之间采用以下方式连接:新建梁5上预埋10mm厚的钢板5-1,其位于新建梁5与新建结构板顶5-2之间,钢板5-1的长度与既有墙6的宽度相同;待新增的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在既有墙6内植筋6-1,植筋位于既有墙6内的一段与垂直方向呈60
°
角;将植筋6-1的外端弯折,并与预埋的钢板5-1相焊接,并将焊接后的钢筋表面采用水泥砂浆覆盖。
27.其中,如图5所示,在新建梁5与新建结构板顶5-2之间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板5-1,其之间的距离为100mm,两个结构钢板之间塞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钢筋板5-3,其与钢板5-1相垂直,并且焊接点与钢板5-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00mm。
28.如图6、图7所示,对于新建墙7和既有墙8,采用以下方式连接:既有墙8上进行植筋8-1,并在既有墙上凿出马牙槎,其中植筋深度h=20d (d为钢筋直径),植筋孔内注满植筋胶;将植筋8-1的另一端与预埋角钢8-2的一端相焊接,使得相邻的两根钢筋上焊接的预埋角钢8-2的另一端朝向彼此,并在该另一端上焊接固定钢筋8-3,以将相邻的两个预埋角钢固定在一起,其中,预埋角钢8-2和固定钢筋8-3位于既有建筑1与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2之间;待新增的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将预埋角钢8-2与新建墙7的水平钢筋或箍筋7-1焊接,使得水平钢筋或箍筋7-1和植筋8-1的一端均焊接在预埋角钢8-2的同一边上,并且分别位于预埋角钢8-2的一边的内外两侧。
29.在沉降后的钢筋混凝土外筒与既有建筑1连接后,在既有建筑1与新建钢筋混凝土
外筒2之间的间隙中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该灌浆料2-5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p.o42.5普硅水泥400,20-40目细砂200,10-20目中砂200,6-8目细砂200,直径8-15mm豆石200,胶晶50,水125,上述原料混合即制成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30.如图8所示,一些剪力墙原有洞口9需要部分封堵,以缩小洞口的情况;进行封堵时,对洞口处的原墙面保护层进行凿除,对新旧墙体结合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在洞口处新设两根竖直钢筋9-1,其直径同原墙体竖向钢筋,并且上下两端均植入墙体内,其中,竖直钢筋9-1距离洞口边缘大于250mm;在竖直钢筋9-1与洞口边缘之间设置u型钢筋9-2,u型钢筋9-2的两端与原墙体的水平钢筋9-3相焊接,u型钢筋9-2的底部与竖直钢筋9-1相焊接,其中,u型钢筋9-2的直径及间距与原墙体的水平钢筋相同;在竖直钢筋9-1和u型钢筋9-2的位置灌注浆料,以部分封堵原洞口。
31.如图9所示,一些剪力墙原有洞口10需要完全封堵;进行封堵时,对洞口处的原墙面保护层进行凿除,对新旧墙体结合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在洞口处等间距地新设竖直钢筋10-1和水平钢筋10-2,其直径同原墙体竖向钢筋,并且与原墙体的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10-3相焊接;在竖直钢筋10-1和水平钢筋10-2的位置灌注浆料,以完全封堵原洞口如图10、图11所示,在施工时,在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2的下方采用千斤顶支撑11,其对称地设置在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2的四周的底部;千斤顶支撑11采用100t的螺旋千斤顶11-1。千斤顶支撑1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顶盖11-2和底座11-3,其为开口的立方体结构,并且底座11-3的侧壁位于顶盖11-2中,并且与顶盖11-2的侧壁相接触;待新建钢筋混凝土外筒沉降完成后,将顶盖11-2和底座11-3相焊接,然后取出千斤顶。
32.一、本发明改造后的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按c类建筑抗震设防处理,后续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二、本发明改造后的建筑的自然条件:1.抗震设防烈度:7度。
33.三、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在结构重要部位的框架柱及梁的纵向钢筋,应优先选用机械接头,接头等级应采用i级;构件受力钢筋直径》25毫米时,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接头等级应采用ii级;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4.接头位置及接头数量: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在规定的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和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在接头处的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注:1.当梁与柱边相平时,梁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增大使梁钢筋置于柱钢筋内侧。
35.2.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加\u 00824@200双向钢筋网。
36.四、本发明改造后的建筑的主要结构施工技术要求:1.化学植筋1.1基本要求1.1.1钻孔植筋必须由具有加固资质的专业单位来承担,植筋施工时必须保证施工质量,植筋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锚栓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检测。
37.1.1.2植入混凝土构件时应先用钢筋探测器探明原有钢筋位置,然后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钻孔位置,调整后的钻孔位置距离构件边缘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00mm,当有纵向钢筋时不应小于75mm。钻孔时不能损伤原有结构中的钢筋。
38.1.1.3植筋胶粘剂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关于锚固胶粘剂50年长期性能的要求,并提供耐湿热老化能力和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的测试报告。
39.1.1.4植筋胶必须只能是改性环氧,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严禁在施工现场掺入,特别在承重结构中其它不饱和聚酯、改性乙烯基酯类禁止使用。
40.1.1.5混凝土植筋区域的结构或构件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要求,并提供240分钟耐火测试下的粘结强度承载值。
41.1.1.6植筋胶必须具有高温、焊接、腐蚀条件下的拉拔测试认证报告,抗震设防区应提供地震荷载下的性能测试报告。
42.1.1.7植筋胶必须通过毒性实验。完全固化的植筋胶,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无毒卫生等级的要求。
43.1.2技术要点1.2.1钻孔直径与所植钢筋直径之间的对应关系应根据结构胶产品说明书相关条文确定。
44.1.2.2钻孔深度除图纸注明外,按15d控制(注:d-植筋直径)。
45.1.2.3钻孔应采用专用电锤,其角度需满足图纸要求,特别要满足垂直度和深度要求。
46.1.2.4钻孔后用压缩空气吹净孔内尘渣,用水钻时,应将孔内积水烘干后方可注胶,灌注的胶液应充实饱满。
47.1.2.5钢筋表面应预先处理,使用砂纸或电动钢刷出去植入部分的锈蚀层,使用工业丙酮或乙醇才是去油渍和污物。
48.1.2.6钢筋植入时间控制在胶粘剂可操作时间内(依产品说明书,环境温度和胶粘剂对钢筋的粘润程度确定),在操作条件下胶粘剂应当很容易的粘附到植入的钢筋表面。
49.1.2.7植入过程应符合工法要求,边转边插到达到规定深度,排除气泡。
50.1.2.8植筋胶粘剂须采用专用胶枪自孔底开始注胶,边注边向外移动胶枪,适量后将钢筋向内推入,推入过程中须缓慢沿一个方向转动,严禁左右无序转动。
51.1.2.9钢筋推入长度满足要求后,以胶少许溢出孔外为正好,缺损时需用胶枪补胶,并将孔口抹平。
52.1.2.10钢筋植入后应及时调整定位,定位后不得再有扰动。
53.1.2.11水平方向植筋时,在钢筋定位后必要时应采用适当的材料封闭孔口,防止胶黏剂流出降低饱满度。
54.1.2.12植筋施工完成后,应按照降粘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到达规定养护时间后才能是钢筋承受荷载。
55.1.2.13当植筋的另一端需做焊接施工时,应选用可焊胶结剂,并在施焊时采取冷却措施。
56.1.2.1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化学植筋)工程质量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的现场非破坏
性检验,检验选取适当位置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0.1%%%计算,且不少于3根。
57.1.2.15非破坏性检验,荷载检验值应取0.9asfyk.试验时的加载应采用分级加载,每级为预期荷载的10%%%,加载的速度和持荷时间需满足《《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要求。
58.五.新旧混凝土结合面5.1新旧混凝土结合面除图中规定的结合面特性处理外。
59.5.2旧混凝土应凿毛,梁柱深6mm,板深4mm,1点/100mm2。
60.5.3应去除尘土,碎块以及浮灰。
61.5.4浇注混凝土前,旧混凝土应先润湿,但不得有游离水。
62.5.5应按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如刷水泥素浆等。
63.六.加固施工的其他要求1.本工程按常温设计未考虑冬季及雨季施工。当冬季及雨季施工时,必须按照现行国家规范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64.2.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65.3.材料代换时需经过换算,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66.4.现浇板上部受力钢筋,要采用措施保证其位置准确,特别对于悬挑结构,如阳台,挑檐雨篷,悬挑板等的受力主钢筋尤为重要,对于上述悬挑构件,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支撑。
67.5.施工中应注意混凝土浇捣密实,所有混凝土工程均应加强养护工作.以免产生干缩裂缝。
68.6.混凝土所掺外加剂应符合有关规定。在建筑物外墙贴挂饰面砖时,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强度实验。
69.7.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及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记录。
70.8.施工单位应认真阅读全部设计文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及时组织施工交底。
71.9.本图标注构件的集合尺寸为原构件设计的理论尺寸,施工时应以现场实际尺寸为准。
72.10.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加固及拆除施工,确保结构安全。
73.11.本加固工程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及相应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施工。
74.12.本加固工程中使用的外露钢材均应按相应规范要求做防锈和防火处理。
75.13.屋面保温防水,外立面,设备等在施工后原样恢复,且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规定。
76.14.在加固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原结构或相关构件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或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会同设计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后方能继续施工。
77.15.对于可能出现倾斜,开裂或倒塌等不安全因素的结构部位,在加固施工前应采取临时的可靠措施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78.16.未经设计许可或技术鉴定不得改变结构使用用途。
79.17.施工前应与建筑图及其他施工图纸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80.18.本图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并批准后方可施工。
81.19.本图未提及的水,暖,电,消防,防火等要求应由甲方或其他设计图纸另行规定。
82.20.未尽事宜均应按照相应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83.七、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1、对梁、柱加固的施工,包括增大截面等内容,由下至上施工。
84.2、对板下梁、封板梁及所需封堵原洞口楼板的施工,由下至上施工。
85.3、在需要位置拆除原楼板的施工,必须在封边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原楼板,由上至下施工。
8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