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3-09 02:0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智能终端交互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驾驶车辆的场景中,有多种需要用户和手机进行交互的情况,例如,当用户正在驾驶车辆时手机有电话接入,用户需要手动操作手机来确定拒接或者接听;在导航时,当安装在手机中的导航应用程序提示发现有另一条更通畅的路径并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更换时,也要用户用手点击给出反馈。当用户正在驾驶车辆时,手脱离方向盘为比较危险的驾驶行为。相关技术中,提出了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来避免用户用手操作,但当汽车在行驶特别是高速行驶时,胎噪、发动机噪声以及风噪等,会导致语音识别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提高用户对智能终端控制的便捷性,提升用户体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基于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进而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所述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采用对超声波信号进行检测生成相应的应答信息,超声波信号抗干扰性能良好,以供智能终端根据应答信息执行功能控制操作,提高控制的成功率,提升用户体验。
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8.图1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9.图2a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从智能头戴设备角度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0.图2b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从智能终端角度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1.图3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2.图4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3.图5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7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19.目前,在需要接入电话时,用户需要手动操作手机来确定拒接或者接听;在导航时,app询问有另一条更通畅的路径是否需要更换,也要用手去点击给出反馈。若在驾驶车辆的场景中,手脱离方向盘为比较危险的驾驶行为。
20.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基于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进而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采用对超声波信号进行检测生成相应的应答信息,超声波信号抗干扰性能良好,以供智能终端根据应答信息执行功能控制操作,提高控制的成功率,提升用户体验。
2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2.图1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备控制系统10包括智能终端10a和智能头戴设备10b。其中,智能终端10a和智能头戴设备10b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图1中所呈现的智能终端10a和智能头戴设备10b只是示例性说明,并不对其实现形式构成限定。
23.其中,智能终端10a和智能头戴设备10b可以采用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可选地,智能终端10a可以采用wifi、蓝牙、红外等通信方式与智能头戴设备10b建立通信连接,或者,智能终端10a通过移动网络与智能头戴设备10b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 (lte )、5g、5g-advanced、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
24.在本实施例中,对智能终端10a的类型不作限定,智能终端10a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音响和智能电视等。
25.在本实施例中,对智能头戴设备10b的类型不作限定,智能头戴设备10b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耳机,vr显示设备和ar眼镜等。
26.目前,用户可以使用语音应答交互的方式,对手机进行控制,但是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胎噪、发动机噪声以及风噪会导致语音识别难度很大。智能头戴设备10b也可以设置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识别用户的头部动作对智能终端10a进行控制。
27.本技术利用智能终端10a在获取交互请求后可以发出超声波信号的特点,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超声波信号,在用户头部动作时,智能头戴设备10b可以根据超声波信号的
相位变化,监测用户的头部动作;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则生成用于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10a,以供智能终端10a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智能终端10a和智能头戴设备10b均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
28.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终端10a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例如,智能终端10a在通话铃声响起时,通过喇叭发出超声波信号,节省成本。智能终端10a通常可发出振动频率18khz-24khz的超声波信号。对交互请求的类型不作限定,交互请求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通话请求和应用确认请求。
29.可选地,用户的头部动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几种:前后点头,左右点头,摇头,旋转头,仰头和低头。用户的头部动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几种:次数,幅度和时长。
30.可选地,超声波信号可以与交互请求后的音频同步发出,也可以在交互请求后的音频开始后发出;对超声波信号的持续时长不作限定,超声波信号的持续时长可以与交互请求后的音频的时长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31.例如,佩戴于用户头部的耳机接收手机在通话提示铃声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耳机根据超声波信号,监测与手机的通话功能控制关联的点头动作的次数,若监测到点头动作的次数为1次,则生成接通电话的应答信息,将接通电话的应答信息发送至手机,以供手机执行接通电话的操作;若监测到点头动作为3次,则生成挂断电话的应答信息,以供手机执行挂断电话的操作。
32.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终端10a开始发出超声波信号时,智能终端10a向智能头戴设备10b发出声波采集指令,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到声波采集指令,根据声波采集指令,接收超声波信号。例如,当手机来电话或者有导航等app确认请求时,手机会播放铃声或者请求音如“您是否需要切换新路线”,通常这些声音都在16khz以下,在手机发出这些声音的同时,利用16khz~24khz的声音频段,发射超声波信号;手机发射的超声波信号是与耳机协商好的特定超声波信号,优选地,超声波信号的频率为22khz单频信号。智能终端发出超声波时,发出声波采集指令,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到声波采集指令后,再接收超声波信号,智能头戴设备无需实时处于监测状态,降低设备功耗。
3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同一类型的不同设备,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的差异可以忽略;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同设备,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智能终端10a和智能头戴设备10b来讲,智能终端10a播放的声音数据和智能头戴设备10b采集的声音数据不能够对齐,因而,需要根据两种设备的时钟差异,调整智能头戴设备10b采集的数据,保证智能终端10a播放的声音数据和智能头戴设备10b采集的声音数据是对齐的。例如,智能终端10a播放1s的声音,智能头戴设备10b可能是1.01s的声音数据,对于48khz采样率来说,1s的声音数据有48000个采样点,1.01s的声音数据为48048个采样点。
34.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测量得到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后,将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存储至服务器或者其他计算机设备,在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智能终端在执行功能提示动作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之后,向服务器请求智能头戴设备10b和智能终端10a的晶振时钟,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智能头戴设备10b和智能终端10a的晶振时钟,计算两者之间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10a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其中,重采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35.重采样方式一,智能头戴设备10b按照智能终端10a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
的采样点数量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
36.重采样方式二,智能头戴设备10b按照智能终端10a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
37.在上述重采样方式一中,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到智能终端10a发送的声音数据后,对声音数据中的可听声信号进行滤除,得到超声波信号;智能头戴设备10b按照智能终端10a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例如,耳机在接收到声音数据后,首先进行高通滤波,滤除16khz以下的铃声或语音播报等声音,得到超声波信号以进行后续分析。耳机从服务器获取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到智能终端10a之间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按照手机1s的声音数据有48000个采样点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
38.在上述重采样方式二中,例如,耳机从服务器获取智能头戴设备10b接收到智能终端10a之间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按照手机1s的声音数据有48000个采样点对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
39.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根据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实际距离变化值;根据实际距离变化值,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40.在本实施例中,
41.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当前实际距离值;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若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统计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
42.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佩戴于用户头部的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在运动状态中的多个实际距离值。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可选地,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确定当前距离变化值;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当前实际距离值。
43.例如,当前距离变化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0044][0045]
其中,δd为距离变化量,δθ为相位变化量,l为波长;
[0046]
在得到当前距离变化值后,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当前实际距离值。
[0047]
同理,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稳态距离,稳态距离值为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在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距离值。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头部动作的属性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的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稳态距离值受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实时计算稳态距离值,以对稳态距离值进行更新。在用户的头部处于运动状态下,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超声波信号,监测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不对稳态距离值进行更新。
[0050]
可选地,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
离值之间差值大于等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运动状态;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之间差值小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本技术对设定距离差值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0051]
在用户的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稳态距离值更新,公式如下:
[0052][0053]
在用户的头部处于运动状态下,稳态距离值不更新,公式如下:
[0054][0055]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一种实现的方式为,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可选地,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查询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056]
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多个实际距离值;确定多个实际距离值中的峰值;统计峰值的个数,峰值的个数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其中,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可以确定头部动作类型。例如,根据多个实际距离值的变化规律,确定头部动作类型为点头动作,则统计点头动作的次数。
[0057]
其中,针对第一实际距离值,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是否为局部区间内的最大值;若是,则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是否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若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则第一实际距离值为峰值。其中,在一次头部动作中,会出现一个实际距离的峰值;因此,可以通过统计峰值的个数来确定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
[0058]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设定距离阈值不作限定,设定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在车辆驾驶场景中,摇头会改变用户视线,影响用户驾驶安全,因此,目标头部动作采用点头,而不采用摇头。
[0059]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将多个实际距离值和超声波信号的信道冲激响应信息输入已经训练完成的头部动作监测模型中,得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其中,头部动作监测模型可以集成于智能头戴设备10b中,智能头戴设备10b利用头部动作监测模型监测目标头部动作参数,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例如,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多个实际距离值,监测到点头动作3次,或者监测到在4秒内点头动作3次。
[0060]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智能头戴设备10b根据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查询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得到与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对应的应答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提前预设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例如,通话功能中,点头1次接通电话,点头3次挂断电话的应答信息;音乐播放功能中,点头1次播放音乐,摇头1次暂停音乐的应答信息。
[0061]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10b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后,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10a。智能终端10a在接收到智能头戴设备10b发送的应答信息后执行相应
的功能控制操作。例如,智能终端10a在接收到智能头戴设备10b发送的通话接通信息后,接通电话,并使用与其无线连接的智能头戴设备10b进行通话。
[0062]
除上述提供的设备控制系统10之外,本技术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本技术所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可依赖于上述设备控制系统10,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系统10。
[0063]
从智能头戴设备角度,图2a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方法包括:
[0064]
s211: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
[0065]
s212: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066]
s213: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067]
s214: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供智能终端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068]
从智能终端角度,图2b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b所示,该方法包括:
[0069]
s221:获取交互请求;
[0070]
s222:根据交互请求,发出超声波信号;
[0071]
s223:向智能头戴设备发送声波采集指令,以供智能头戴设备根据声波采集指令,采集超声波信号;
[0072]
s224:根据智能头戴设备返回的应答信息,执行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073]
在本实施例中,对智能终端的类型不作限定,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音响和智能电视等。
[0074]
在本实施例中,对智能头戴设备的类型不作限定,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耳机,vr显示设备和ar眼镜等。
[0075]
目前,用户可以使用语音应答交互的方式,对手机进行控制,但是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胎噪、发动机噪声以及风噪会导致语音识别难度很大。智能头戴设备也可以设置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识别用户的头部动作对智能终端进行控制。
[0076]
本技术利用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后可以发出超声波信号的特点,智能头戴设备接收超声波信号,在用户头部动作时,智能头戴设备可以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监测用户的头部动作;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则生成用于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供智能终端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智能终端和智能头戴设备均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
[0077]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终端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例如,智能终端在通话铃声响起时,通过喇叭发出超声波信号,节省成本。智能终端通常可发出振动频率18khz-24khz的超声波信号。对交互请求的类型不作限定,交互请求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通话请求和应用确认请求。
[0078]
可选地,用户的头部动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几种:前后点头,左右点头,摇头,旋转头,仰头和低头。用户的头部动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几种:次数,幅度和时长。
[0079]
可选地,超声波信号可以与交互请求后的音频同步发出,也可以在交互请求后的音频开始后发出;对超声波信号的持续时长不作限定,超声波信号的持续时长可以与交互
请求后的音频的时长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0080]
例如,佩戴于用户头部的耳机接收手机在通话提示铃声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耳机根据超声波信号,监测与手机的通话功能控制关联的点头动作的次数,若监测到点头动作的次数为1次,则生成接通电话的应答信息,将接通电话的应答信息发送至手机,以供手机执行接通电话的操作;若监测到点头动作为3次,则生成挂断电话的应答信息,以供手机执行挂断电话的操作。
[0081]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开始发出超声波信号时,智能终端向智能头戴设备发出声波采集指令,智能头戴设备接收到声波采集指令,根据声波采集指令,接收超声波信号。例如,当手机来电话或者有导航等app确认请求时,手机会播放铃声或者请求音如“您是否需要切换新路线”,通常这些声音都在16khz以下,在手机发出这些声音的同时,利用16khz~24khz的声音频段,发射超声波信号;手机发射的超声波信号是与耳机协商好的特定超声波信号,优选地,超声波信号的频率为22khz单频信号。智能终端发出超声波时,发出声波采集指令,智能头戴设备接收到声波采集指令后,再接收超声波信号,智能头戴设备无需实时处于监测状态,降低设备功耗。
[0082]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同一类型的不同设备,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的差异可以忽略;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同设备,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会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智能终端和智能头戴设备来讲,智能终端播放的声音数据和智能头戴设备采集的声音数据不能够对齐,因而,需要根据两种设备的时钟差异,调整智能头戴设备采集的数据,保证智能终端播放的声音数据和智能头戴设备采集的声音数据是对齐的。例如,智能终端播放1s的声音,智能头戴设备可能是1.01s的声音数据,对于48khz采样率来说,1s的声音数据有48000个采样点,1.01s的声音数据为48048个采样点。
[0083]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测量得到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后,将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的晶振时钟存储至服务器或者其他计算机设备,在智能头戴设备接收智能终端在执行功能提示动作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之后,向服务器请求智能头戴设备和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智能头戴设备根据智能头戴设备和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计算两者之间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其中,重采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0084]
重采样方式一,智能头戴设备按照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
[0085]
重采样方式二,智能头戴设备按照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
[0086]
在上述重采样方式一中,智能头戴设备接收到智能终端发送的声音数据后,对声音数据中的可听声信号进行滤除,得到超声波信号;智能头戴设备按照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例如,耳机在接收到声音数据后,首先进行高通滤波,滤除16khz以下的铃声或语音播报等声音,得到超声波信号以进行后续分析。耳机从服务器获取智能头戴设备接收到智能终端之间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按照手机1s的声音数据有48000个采样点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
[0087]
在上述重采样方式二中,例如,耳机从服务器获取智能头戴设备接收到智能终端之间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按照手机1s的声音数据有48000个采样点对声音数据进行重采
样操作。
[0088]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根据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实际距离变化值;根据实际距离变化值,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089]
在本实施例中,
[0090]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当前实际距离值;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若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统计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
[0091]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佩戴于用户头部的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在运动状态中的多个实际距离值。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可选地,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确定当前距离变化值;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当前实际距离值。
[0092]
例如,当前距离变化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0093][0094]
其中,δd为距离变化量,δθ为相位变化量,l为波长;
[0095]
在得到当前距离变化值后,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当前实际距离值。
[0096]
同理,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稳态距离,稳态距离值为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在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距离值。
[0097]
需要说明的是,头部动作的属性
[0098]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的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稳态距离值受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实时计算稳态距离值,以对稳态距离值进行更新。在用户的头部处于运动状态下,智能头戴设备根据超声波信号,监测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不对稳态距离值进行更新。
[0099]
可选地,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之间差值大于等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运动状态;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之间差值小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本技术对设定距离差值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0100]
在用户的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稳态距离值更新,公式如下:
[0101][0102]
在用户的头部处于运动状态下,稳态距离值不更新,公式如下:
[0103][0104]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一种实现的方式为,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可选地,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查询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05]
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多个实际距离值;确定多个实际距离值中的峰值;统计峰值的个数,峰值的个数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其中,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可以确定头部动作类型。例如,根据多个实际距离值的变化规律,确定头部动作类型为点头动作,则统计点头动作的次数。
[0106]
其中,针对第一实际距离值,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是否为局部区间内的最大值;若是,则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是否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若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则第一实际距离值为峰值。其中,在一次头部动作中,会出现一个实际距离的峰值;因此,可以通过统计峰值的个数来确定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
[0107]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设定距离阈值不作限定,设定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在车辆驾驶场景中,摇头会改变用户视线,影响用户驾驶安全,因此,目标头部动作采用点头,而不采用摇头。
[0108]
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将多个实际距离值和超声波信号的信道冲激响应信息输入已经训练完成的头部动作监测模型中,得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其中,头部动作监测模型可以集成于智能头戴设备中,智能头戴设备利用头部动作监测模型监测目标头部动作参数,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例如,智能头戴设备根据多个实际距离值,监测到点头动作3次,或者监测到在4秒内点头动作3次。
[0109]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智能头戴设备根据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查询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得到与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对应的应答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提前预设目标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例如,通话功能中,点头1次接通电话,点头3次挂断电话的应答信息;音乐播放功能中,点头1次播放音乐,摇头1次暂停音乐的应答信息。
[0110]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戴设备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后,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在接收到智能头戴设备发送的应答信息后执行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例如,智能终端在接收到智能头戴设备发送的通话接通信息后,接通电话,并使用与其无线连接的智能头戴设备进行通话。
[0111]
图3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0112]
s301: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后时发出超声波信号;
[0113]
s302:智能头戴设备接收超声波信号;
[0114]
s303: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115]
s304: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16]
s305: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
[0117]
s306:智能终端接收应答信息,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118]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的执行步骤以及有意效果,均可参见前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0119]
图4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0120]
s401:手机执行通话响铃提示时发出超声波信号;
[0121]
s402:耳机接收超声波信号;
[0122]
s403:耳机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123]
s404: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24]
s405: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手机;
[0125]
s406:手机接收应答信息,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通话控制操作。
[0126]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的执行步骤以及有意效果,均可参见前述各实施例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0127]
图5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控制装置50包括:接收模块51、确定模块52、生成模块53和发送模块54。
[0128]
其中,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
[0129]
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130]
生成模块53,用于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31]
发送模块54,用于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供智能终端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132]
可选地,接收模块51在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之前,还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在发出超声波信号时发出的声波采集指令;根据声波采集指令,采集超声波信号。
[0133]
可选地,接收模块51在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之后,还用于:获取与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其中,声音数据包括超声波信号。
[0134]
可选地,接收模块51在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时,用于:按照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
[0135]
可选地,声音数据还包括可听声信号,接收模块51在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之前,还可用于:滤除可听声信号。
[0136]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时,用于:根据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实际距离变化值;根据实际距离变化值,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137]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根据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实际距离变化值之前,还用于: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当前实际距离值;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若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统计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
[0138]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当前实际距离值时,用于: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确定当前距离变化值;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当前实际距离值。
[0139]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时,用于: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40]
可选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生成模块53在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时,用于: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查询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41]
可选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确定模块52在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时,用于: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多个实际距离值;确定多个实际距离值中的峰值;统计峰值的个数,峰值的个数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
[0142]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确定多个实际距离值中的峰值时,用于:针对第一实际距离值,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是否为局部区间内的最大值;若是,则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是否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若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则第一实际距离值为峰值。
[0143]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时,用于:将多个实际距离值和超声波信号的信道冲激响应信息输入已经训练完成的头部动作监测模型中,得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
[0144]
可选地,确定模块52在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时,用于: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的差值大于等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稳态距离值为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在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距离值;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的差值小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静止状态,更新稳态距离值。
[0145]
图6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控制装置6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设备控制装置60包括:获取模块61、发出模块62、发送模块63和执行模块64。
[0146]
其中,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交互请求;
[0147]
发出模块62,用于根据交互请求,发出超声波信号;
[0148]
发送模块63,用于向智能头戴设备发送声波采集指令,以供智能头戴设备根据声波采集指令,采集超声波信号;
[0149]
执行模块64,用于根据智能头戴设备返回的应答信息,执行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150]
图7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智能头戴设备包括:存储器701和处理器702。另外,该智能头戴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703、通信组件704和显示屏705等必要组件。
[0151]
存储器7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智能头戴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智能头戴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
[0152]
存储器7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0153]
通信组件704,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0154]
处理器702,可执行存储器70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将应答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以供智能终端执行与应答信息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155]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之前,还用于:
[0156]
接收智能终端在发出超声波信号时发出的声波采集指令;
[0157]
根据声波采集指令,采集超声波信号。
[0158]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接收智能终端在获取交互请求时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之后,还可用于:
[0159]
获取与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差异数据;
[0160]
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其中,声音数据包括超声波信号。
[0161]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时,用于:
[0162]
按照智能终端的晶振时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采样点数量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重采样操作。
[0163]
可选地,声音数据还包括可听声信号,处理器702在根据晶振时钟差异数据,对智能终端发出的声音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之前,还可用于:
[0164]
滤除可听声信号。
[0165]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根据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时,用于:
[0166]
根据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实际距离变化值;
[0167]
根据实际距离变化值,确定用户的头部动作。
[0168]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根据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确定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实际距离变化值之前,还可用于:
[0169]
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当前实际距离值;
[0170]
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
[0171]
若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统计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
[0172]
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设定时间段内超声波信号的相位变化。
[0173]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当前实际距离值时,用于:
[0174]
根据超声波信号的当前相位,确定当前距离变化值;
[0175]
根据当前距离变化值,利用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计算当前实际距离值。
[0176]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时,用于:
[0177]
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
[0178]
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79]
可选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处理器702在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时,用于:
[0180]
根据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查询头部动作的次数与应答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用户对交互请求的应答信息。
[0181]
可选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处理器702在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时,用于:
[0182]
根据设定时间段内的超声波信号的相位,计算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多个实际距离值;确定多个实际距离值中的峰值;
[0183]
统计峰值的个数,峰值的个数为用户的头部动作的次数。
[0184]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确定多个实际距离值中的峰值时,用于:
[0185]
针对第一实际距离值,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是否为局部区间内的最大值;
[0186]
若是,则判断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是否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若第一实际距离值两侧的实际距离值均存在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实际距离值,则第一实际距离值为峰值。
[0187]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确定设定时间段内的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时,用于:
[0188]
将多个实际距离值和超声波信号的信道冲激响应信息输入已经训练完成的头部动作监测模型中,得到用户的头部动作的属性信息。
[0189]
可选地,处理器702在根据当前实际距离值,确定头部的运动状态时,用于:
[0190]
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的差值大于等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稳态距离值为智能头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在头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距离值;
[0191]
若当前实际距离值和稳态距离值的差值小于设定距离差值,则头部处于静止状态,更新稳态距离值。
[0192]
图8为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801和处理器802。另外,该智能终端还包括电源组件803、通信组件804和显示屏805等必要组件。
[0193]
存储器8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智能终端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智能终端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
[0194]
存储器8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0195]
通信组件804,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0196]
处理器802,可执行存储器80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用于:获取交互请求;根据交互请求,发出超声波信号;向智能头戴设备发送声波采集指令,以供智能头戴设备根据声波采集指令,采集超声波信号;根据智能头戴设备返回的应答信息,执行相应的功能控制操作。
[0197]
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图2a和图2b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
[0198]
相应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图2a和图2b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
[0199]
上述图7和图8中的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0200]
上述图7和图8中的电源组件,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0201]
上述图8中的显示屏包括屏幕,其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0202]
还可以包括音频组件。
[0203]
音频组件,可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音频组件所在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经由通信组件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0204]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205]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206]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
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207]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208]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0209]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0210]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02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212]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