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8 22:28: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热管理系统包括换热器和膨胀阀,换热器和膨胀阀以管路连接的方式实现连通,换热器和膨胀阀的占用空间较多,管路也会造成制冷剂的热量损失,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以有利于热管理装置结构小型化。
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阀芯、连接块和换热芯体,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连接,定义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上方;
5.所述换热芯体具有第一孔道,所述连接块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成形于所述连接块的底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通口朝向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热管理装置具有阀腔和阀口,形成所述阀腔的壁包括所述连接块的内壁,所述阀芯能够在所述阀腔内动作进而调节所述阀口的开度,所述阀芯打开所述阀口时,所述阀腔通过所述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6.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孔道的轴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块固定,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孔道,所述第一连接体具有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阀腔连通。
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热管理装置包第一连接体、节流单元以及换热芯体,第一连接体与连接块固定,并且第一连通通道与节流单元的阀腔连通,阀芯打开阀口后,节流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连通口与换热芯体的第一孔道连通,这样热管理装置结构相对紧凑,以有利小型化。
附图说明
8.图1是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2是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图1中热管理装置的局部爆炸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图1中热管理装置的局部爆炸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热管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图5沿c-c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图6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8是图6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9是图1中节流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10是图5沿c-c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11是图5沿c-c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12是图11中换热芯体板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热管理装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家用热管理系统或商用热管理系统等其他热管理系统,下面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装置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21.请参阅图1-图9,热管理装置1000包括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堆叠的板片、第一板体1140和第二板体1210,沿板片的堆叠方向,这些板片位于第一板体1140和第二板体1210之间。具体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换热部1100、连接板体1400以及第二换热部1200,定义第二换热部位于第一换热部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板体1140是第一换热部1100的一部分,第二板体1210是第二换热部1200的一部分,第一换热部1100还包括顶板,第一换热部1100的若干板片自第一板体1140堆叠至顶板,第一换热部1100的底板与第一板体1140焊接固定。第二换热部1200包括底板,第二换热部1200的若干板片自其底板堆叠至第二板体1210。至少部分连接板体1400位于第一换热部1100的顶板和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之间,并与第一换热部1100的顶板和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焊接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1000也可以不设置顶板和底板,连接板体1400直接与第一换热部1100的板片、第二换热部1200的板片焊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介绍,定义第二换热部1200位于第一换热部1100的上方。当然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板体,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板体1140、第二板体1210,以及沿板片的堆叠方向,位于第一板体1140和第二板体1210之间的多个堆叠的板片,沿板片的堆叠方向,这些板片位于第一板体1140和第二板体1210之间,若干板片自第一板体1140堆叠至第二板体1210。
22.第一换热部1100和第二换热部1200均包括多个堆叠的板片,第一换热部1100和第二换热部1200的板片结构可以相同,板片结构也可以不同,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下面以结构相同为例进行介绍。在第一换热部1100中,相邻的板片堆叠后形成第一板间流道和第二板间流道,除最靠近第一板体1140和第一换热部的顶板的两片板片外,其余板片的一侧为第一板间流道,另一侧为第二板间流道,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板片结构相同,为了便于描述,相邻的两个板片一个定义为第一板片另一个定义为第二板片,如第一板片及与该板片相邻的两片第二板片的其中之一形成第一板间流道,与另一第二板片则形成第二板间流道,第一板间流道和第二板间流道相对不连通。第一板间通道的流体和位于第二板间通道的流体能够热交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间流道和第二板间流道相对不连通指在第一换热部1100内部不连通,热管理装置1000成为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后,则可能存在连通的情况。这里所述的第一板体1140、第二板体1210、连接板体1400的主体部分的厚度比板片的主体部分的厚度大,这样具有增强热管理装置机械强度的作用,当然,第一板体1140、第二板体1210、连接板体1400的主体部分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板片的厚度。第一板体1140和第二板体1210靠近板片的一侧也可以与制冷剂或冷却液接触。
23.热管理装置1000具有制冷剂流道、冷却液流道、第一入口1001、第一出口1002、第二入口1006、第二出口1005、冷却液入口1003和冷却液出口1004,第一入口1001、第二入口1006是制冷剂流道的入口,第一出口1002、第二出口1005为制冷剂流道的出口;冷却液流道连通冷却液入口1003和冷却液出口1004。其中,冷却液入口1003和冷却液出口1004和冷却液流道成形于第二换热部1200,第一入口1001成形于连接板体1400,第一出口1002、第二入口1006、第二出口1005成形于与第一板体1140固定的第一连通块1600。沿板片的堆叠方向,冷却液入口1003和冷却液出口1004位于热管理装置1000的一侧,第一出口1002、第二入口1006、第二出口1005位于热管理装置1000的相对另一侧。第二入口1006、第二出口1005位于第一连通块1600的同一壁,这样方便热管理装置与其他部件连接。第二入口1006、第二出口1005也可以成形于与第一板体1140固定连接的接管或者第一板体1140本身,冷却液入口1003和冷却液出口1004可以成形于与第二板体1210固定的接管或块状结构或者第二板体1210本身。
24.请参阅图3、图4及图6,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成形于第一换热部1100,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一板间流道是第一流道的一部分,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二板间流道是第二流道的一部分。第一换热部1100至少具有第五孔道1160、第二孔道1120、第三孔道1130和第四孔道1150,以上孔道沿第一换热部的板片堆叠方向延伸。第一流道包括第五孔道1160、位于板片之间的第一板间通道以及第二孔道1120,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一板间通道连通第五孔道1160、第二孔道1120。在本实施方式,成形于连接板体1400的第一入口1001与第五孔道1160连通,制冷剂由第一入口1001进入第五孔道1160,而后进入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一板间通道,与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二板间通道的制冷剂热交换后,再进入第二孔道1120,第二孔道1120在第一换热部1100的顶板具有开口,制冷剂由第一换热部1100的顶板的开口离开第一换热部1100而进入第二换热部1200;第二孔道1120在第一板体1140也具有开口,制冷剂也可以由第一板体1140的该开口进入第一连通块1600的通道而由第二出口1005离开第一换热部1100。第二流道包括第三孔道1130、位于板片之间的第二板间通道以及第四孔道1150,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二板间通道连通第三孔道1130和第四孔道1150。第二入口1006与第三孔道1130连通,第二流道的制冷剂由第三孔道1130进入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二板间通道与第一板间通道的制冷剂热交换后,而后进入第四孔道1150,第四孔道1150的制冷剂由第一出口1002排出热管理装置。
25.第一连通块1600与第一板体1140焊接固定,热管理装置还具有第二连通通道1610,形成第二连通通道1610的壁包括第一连通块1600的壁和第一板体1140的壁,第二连通通道1610连通第一出口1002,第二连通通道1610连通第四孔道1150,第四孔道1150的制冷剂由第二连通通道1610、第一出口1002排出热管理装置。第一连通块1600具有连通第二入口1006与第三孔道1130的连接通道,第一连通块1600也具有连通第二出口1005与第二孔道1120的连接通道,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出口1002、第二出口1005和第二入口1006均成形于第一连通块1600的外壁。
26.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一板间流道是第三流道的一部分,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二板间流道是冷却液流道的一部分。第二换热部1200至少包括第一孔道1240、第六孔道1230、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其中,第一孔道1240、第六孔道1230为第三流道的一部分,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为冷却液流道的一部分。第三流道包括第一孔道1240、第六孔道1230,位于第二换
热部1200的第一板间流道,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一板间通道连通第一孔道1240和第六孔道1230。冷却液流道包括第七孔道、位于第二换热部1200第二板间通道以及第八孔道,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二板间通道连通第七孔道和第八孔道。在本实施方式,冷却液入口1003与第七孔道连通,冷却液出口1004与第八孔道连通,冷却液由冷却液入口1003进入第七孔道,而后进入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二板间通道,并与第三流道的制冷剂热交换,再进入第八孔道由冷却液出口1004排出热管理装置。
27.连接板体1400包括第一通孔1410和第二通孔1420,第一通孔1410和第二通孔1420贯穿连接板体1400,并且在连接板体1400的上壁和连接板体1400的下壁分别具有开口,第二通孔1420连通第六孔道1230和第四孔道1150,也即第二通孔1420连通第三流道和第二流道。具体地,第六孔道1230在第二换热部的底板所形成的口至少部分朝向第二通孔1420并与第二通孔1420连通。第四孔道1150在第一换热部的顶板所形成口至少部分朝向第二通孔1420并与第二通孔连通,这样,第四孔道1150通过第二通孔1420与第六孔道123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六孔道1230在第二换热部的底板所形成的口和第四孔道1150在第一换热部的顶板相错设置,第二通孔1420呈狭长延伸,这样有利于制冷剂在第二通孔1420处的流通更顺畅,当然,第六孔道1230在第二换热部的底板所形成的口和第四孔道1150在第一换热部1100的顶板所形成的口也可以相对设置。第三流道的制冷剂与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在第二换热部1200热交换之后经第二通孔1420进入第四孔道1150,而后由第一出口1002排出热管理装置。
28.第一通孔1410与第二孔道1120连通,具体地,第二孔道1120在第一换热部的顶板形成的口至少部分面向第一通孔1410,且与第一通孔1410连通。当然,第一换热部的顶板和连接板体1400的相应位置之间密封设置,以防止制冷剂从第一换热部1100和连接板体1400的连接处泄露,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和连接板体1400的相应位置之间密封设置,以防止制冷剂从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和连接板体1400连接处泄露。
29.请参阅图6-图9,热管理装置包括驱动部1300、连接块1310、阀芯1320、阀口部1350,定义连接块位于换热芯体的上方,连接块1310与第二板体1210固定,具体地,连接块1310的底壁与第二板体1210的上壁直接或者间接固定,连接块可以为一体结构,连接块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分体结构固定或者限位连接;第一孔道1240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上壁具有第一孔道口1241,连接块1310具有第一连通口13113,第一连通口13113成形于连接块1310的底壁,至少部分第一连通口13113朝向第一孔道口1241,第一连通口13113与第一孔道口1241连通。连接块1310具有第一容纳腔,热管理装置具有阀腔1360,第一容纳腔在连接块1310的侧壁具有口,其中,沿第一孔道1240的轴向,连接块1310的侧壁位于连接块1310的上壁和底壁之间,部分驱动部1300位于第一容纳腔,阀口部1350与驱动部1300固定或者为连接块1310的一部分,阀口部1350成形有阀口1351。在本实施例,形成阀腔1360的壁包括连接块1310的内壁、阀座1370的壁以及阀口部1350的壁,阀芯1320为阀针,驱动部1300能够驱动阀针在阀腔1360内相对阀口部1350动作,进而调节阀口1351的开度以及打开和关闭阀口1351。
30.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包括主体部1530、第一连接部1510和第二连接部1520,沿第一孔道1240的轴向,第一连接部1510位于主体部153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520位于主体部1530的另一侧,第一连接部1510与连接块13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
1520与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固定连接,主体部1530位于第一孔道1240,或者说,第一孔道1240容纳主体部1530,第一连接体具有第一连通通道1501,第一连通通道1501与阀腔1360连通。这里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连接块固定不仅包括第一连接体与连接块分体设置,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也包括连接块与第一连接体为一体结构的情形。在本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体成形为管体1500,管体1500具有管体腔,管体腔为第一连通通道1501,连接块1310具有第一通道1311,第一通道1311包括第一子通道13111和凹腔13112,凹腔13112在连接块1310的底壁形成上述第一连通口13113,至少部分第一连通口13113具有朝向第一孔道口1241,凹腔13112与第一孔道1240连通,沿阀芯1320的动作方向,阀腔1360位于阀口1351的一侧,至少部分第一子通道13111位于阀口1351的另一侧,在阀芯1320打开阀口1351时,阀腔1360通过阀口1351与第一子通道13111连通。连接块1310包括凹部1315,凹部1315形成上述凹腔13112,第一子通道13111在凹部1315的底壁具有开口,第一子通道13111与凹腔13112连通,凹腔13112的内径大于第一子通道13111的内径。连接块1310包括第一配合部1313,第一配合部1313与第一连接部15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510与第一配合部1313在连接处密封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1313具有第一孔13130,第一孔13130在凹部1315的底壁具有口,第一孔13130容纳第一连接部1510,第一连接部1510成形于管体的外侧壁;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1313也可以位于管体腔,第一配合部1313与管体1500的内壁密封固定,这时第一孔13130连通第一连通通道1501,第一连通通道连通阀腔1360。连接块1310还包括第二通道1312,第二通道1312在形成阀腔1360的壁具有通道口,第二通道1312与阀腔1360连通,第二通道1312具有朝向第一连通通道1501的口,管体腔与第二通道1312连通。连接块1310设置凹部1315,不仅可以减轻连接块1310的重量,而且由于凹腔13112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1311的内径,节流后的制冷剂由第一通道1311、凹腔13112进入第一孔道1240时的流阻降低。
31.请参阅图8,第二连接部1520与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固定,具体地,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隔板1280,第一隔板1280成形于第二换热部1200的底板,第一隔板1280包括第二配合部1281,第二配合部1281所围的区域包括第二孔,至少部分第二连接部1520位于第二孔,第二配合部1281与第二连接部1520固定连接,第二配合部1281与第二连接部1520的连接处密封设置,第一连通通道1501在第二连接部所形成的口位于第一通孔,进而第一通孔1410与管体腔连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隔板1280包括朝向第一通孔1410的翻边,第一隔板1280的翻边所围区域为第二孔或者第二孔的一部分,第二配合部成形于第一隔板的翻边的内壁,第二连接部1520位于第二孔,第二连接部1520成形于管体的外壁。第一连通通道1501在第二连接部1520所形成的口位于第一通孔1410,管体腔与第一通孔连通。当然,第一隔板的翻边也可以位于管体腔,这时,第二连接部1520是管体1500内壁的一部分,第二配合部是第一隔板翻边的外壁。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隔板的翻边也可以位于第一孔道,不再详细描述。另外,第二配合部1281也可以成形于连接板体1400,具体地,第二配合部1281为第二通孔的孔壁。
32.在热管理装置的一个应用场景中,第一入口1001与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热管理装置的第一出口1002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冷凝器释放热量后,相对低温高压的制冷剂由第一入口进入热管理装置1000的制冷剂流道,也即第一换热部1100的第一流道,而后经第一通孔1410进入第一连通通道1501、第二通道1312、阀腔1360,制冷剂在
阀口1351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通道1311,而后进入第一孔道1240,也即第三流道,制冷剂在第三流道吸收冷却液的热量,降低冷却液的温度,而后进入第六孔道1230,第三流道的制冷剂经连接板体1400的第二通孔1420进入第四孔道1150,而后由第一出口1002排出热管理装置1000,可以知道,第二换热部的制冷剂通过第四孔道1150排出热管理装置,并未在第一换热部1100参与换热。由第二出口1005排出的制冷剂经节流蒸发后进入第二入口1006,第二入口1006的制冷剂进入第三孔道1130而后由第四孔道1150排出热管理装置1000,第二流道的制冷剂与第一流道的制冷剂能够在第一换热部1100热交换,进一步降低了第一流道内的制冷剂温度,提高第二流道内制冷的温度,有利于降低液态制冷剂的含量。热管理装置1000包括两个换热部分,两个换热部分通过连接板体1400固定,第一换热部1100为制冷剂-制冷剂换热,第二换热部1200为制冷剂-冷却液换热,第一换热部1100的制冷剂通过管体1500进入阀腔,管体1500内置于换热芯体,连接块与第二板体1210固定,节流后的制冷剂在第二换热部1200与冷却液热交换,降低冷却液的温度,管体1500内置于第二换热部1200之后,相对减少了热管理装置沿板片堆叠方向的长度。的管体1500内置于换热芯体,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热管理装置1000的体积,还能够有效降低外界对管体1500的损害,以利于提高热管理装置的寿命。
33.请参阅图11及图12,图11及图12仅是该实施方式的示意,并不一定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结构,仅方便显示换热芯体与连接块的连接关系。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一板片包括第一孔口1204和至少一个第二孔口1205,形成第一孔口1204的壁包括第二翻边1290,第二翻边1290自第二换热部1200的第一板片的主体部分朝向连接块折翻,多个第一板片堆叠,第二翻边1290插入与其相邻上侧的第二翻边内,并且相邻两个翻边之间密封设置,多个板片的第二翻边1290的内壁形成第一连通通道1501的壁,与连接块1310相邻的第二翻边1290部分位于第一孔,这样第一连通通道1501与阀腔1360连通,第一连接部成形于与连接块1310相邻的第二翻边1290。在本实施方式,沿第一孔道1240的径向,第一孔口1204的外侧分布有四个第二孔口1205,而第二孔口1205形成第一孔道1240。在其他实施方式,每个板片内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孔口1205。凹腔13112在连接块底壁的开口至少部分面向第二孔口1205,进而实现阀腔1360与第一孔道1240的连通。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1313也可以插入第二翻边1290的内壁且密封固定。可以知道,在第二换热部1200的板片中,最靠近第一换热部的板片包括第一孔口而不包括第二孔口。
34.请参阅图10,第一容纳腔在连接块1310的上壁具有口,部分驱动部1300位于第一容纳腔,第二通道1312包括第一子部13121和第二子部13122,第一子部13121比第二子部13122靠近阀腔1360,第一子部13121在形成阀腔1360的壁具有开口,第一子部13121相对阀芯1320的动作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子部13122具有朝向第一连通通道1501的开口,第二子部13122与第一孔道1240同轴或者平行。第一配合部1313相对凹部的底壁凸向第一孔道,至少部分第一配合部位于凹腔13112,第一配合部1313所形成的第一孔在连接块1310的底壁具有口。
35.在本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1000包括第二换热部1200,这时第一板体1140与换热芯体的底板焊接固定,第一隔板1280成形于第一板体1140,第一隔板1280的翻边朝向第一孔道1240凸出,第一入口1001成形于第二连接部1520,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入口1001也可以成形于的第一板体1140或者成形于与第一板体1140固定连接接管或者连接块,制冷剂由
第一入口1001进入第一连通通道1501、阀腔1360,节流后进入第一孔道1240,而后在换热芯体进行热交换,最后由第一出口1002排出热管理装置,第一出口成形于第一板体1140。
3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连接块1310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通道1312,第一配合部1313所形成的第一孔在形成阀腔的壁具有开口,第一连接部1510与第一配合部1313固定且密封设置。
37.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连接块1310也可以不包括凹部,第一通道1311在连接块1310的底壁具有朝向第一孔道的口,节流后的制冷剂可以由第一子通道13111直接进入第一孔道1240,同样地,第一配合部1313所形成第一孔在连接块1310的底壁具有口,这样连接块1310的加工相对简单。
38.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