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5: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雾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2.油雾润滑技术是利用压缩风的能量,将液态的润滑油雾化成1um-3um的小颗粒,悬浮在压缩风中形成一种混合体(油雾),在自身的压力能下,经过传输管线,输送到各个需要的部位,提供润滑的一种新的润滑方式。
3.虽然油雾润滑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耗油量较小、有较好的散热作用,能提高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但与油气润滑相比就相形见绌。油雾必须用大口径的管道输送,一般为21/2”,而且输送距离通常为30米,最大也不能超过80米;油雾量的调节也很困难,而且油的粘度变化对油的雾化能力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油温。在油雾润滑排出的气体中,含有部分悬浮的微小油粒,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因此对于大量采用油雾润滑的场所,还必须增设通风设施,因此,需用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包括固定箱、密封罐,其中:
6.所述固定箱内部设置油箱,所述油箱底部连接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设置气动泵及控制器,所述电磁阀左侧连接两根出油管,且所述出油管左侧连接设置密封罐。
7.优选的,所述油箱顶部设置滤芯穿过固定箱顶部,所述油箱上下四个拐角处设置固定块通过用螺母对固定箱固定,所述油箱表面设置油量刻度方便对油箱内部余量监控。
8.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左侧设置俩个控制阀门,每个所述控制阀门连接控制一个出油管。
9.优选的,所述密封罐为双层结构,所述密封罐内部设置内罐,且所述密封罐底部设置三根固定桩,且所述固定桩呈三角状,所述固定桩底部连接设置万向轮,所述密封罐顶部连接设置罐顶,所述罐顶为可拆卸罐顶。
10.优选的,所述出油管穿过密封罐与内罐连接,所述内罐顶部呈半球状,且所述内罐顶部连接设置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圆周阵列连接设置若干个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连接设置气压表及单控阀,所述气压表连接流量控制计,且每个所述连接管端口处连接设置万向节。
11.优选的,所述密封罐与内罐间设置为保温层,且所述保温层内部填充设置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聚苯乙烯树脂材料。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具有以下益处:
13.1、通过在出油管连接设置密封罐及内罐,使得产品可以通过将油雾暂时性的储存在内罐中,通过再次的控制实现产品对油雾的远距离传输。
14.2、通过在内罐顶部连接设置若干个连接管,使得产品对油雾的分流使用,使得产品可以通是对多个零部件进行润滑,通过将每个连接管连接设置气压表、流量控制计及单控阀门,实现对单个连接管的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罐顶部示意图。
18.图中:1-固定箱,11-油箱,12-电磁阀,13-气动泵,14-控制器,15-出油管,16-控制阀门,2-密封罐,21-固定桩,22-保温层,23-内罐,231-罐顶,24-连接头,25-连接管,26-气压表,27-单控阀,28-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中所示的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包括固定箱 1、密封罐2,其中:
21.所述固定箱1内部设置油箱11,所述油箱11底部连接设置电磁阀12,所述电磁阀12连接设置气动泵13及控制器14,所述电磁阀12左侧连接两根出油管 15,且所述出油管15左侧连接设置密封罐2。
22.具体的,所述油箱11顶部设置滤芯穿过固定箱1顶部,所述油箱11上下四个拐角处设置固定块通过用螺母对固定箱1固定,通过再油箱11表面设置油量刻度方便对油箱11内部余量监控。
23.具体的,通过在固定箱11左侧设置俩个控制阀门16,每个所述控制阀门 16连接控制一个出油管15,使得产品可以通过控制阀门16单独对出油管15进行控制,防止单独的出油管15损坏导致产品无法使用。
24.具体的,通过将密封罐2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密封罐2内部设置内罐23,增加产品的安全性及密闭性,且通过在密封罐2底部设置三根固定桩21,便于产品的稳定,且所述固定桩21呈三角状,所述固定桩21底部连接设置万向轮,便于产品的移动,通过再密封罐2顶部连接设置罐顶231,且所述罐顶231为可拆卸罐顶231,使得产品可以通过拆卸罐顶231对产品内部进行检测及保温层 22的材料更换。
25.具体的,所述出油管15穿过密封罐2与内罐23连接,所述内罐23顶部呈半球状,且所述内罐23顶部连接设置连接头24,通过再连接头24呈圆周阵列连接设置若干个连接管25,使得产品对油雾的分流使用,使得产品可以同时对多个零部件进行润滑,通过将每个所述连接管25连接设置气压表26及单控阀 27,所述气压表26连接流量控制计,使得产品实现每个连接管25的单独控制,且每个所述连接管25端口处连接设置万向节28。
26.具体的,通过将密封罐2与内罐23间设置为保温层22,且所述保温层22内部填充设
置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聚苯乙烯树脂材料,使得产品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对油雾的影响。
27.工作原理:该油雾分流润滑系统通过设置连接设置密封罐2及在密封罐2 设置若干个连接管25实现对油雾的远距离传输及单独分流控制。
28.油雾通过电磁阀12、气动泵13及控制器14,经过出油管15向外部释放,油雾经过控制阀门16进入固定箱1,经过固定箱1进入内罐231,在内罐231顶部通过连接头24进入连接管25中,通过再连接管25连接设置气压表26、流量控制计实现对每个连接管25内部的流量实现定量控制,且每个连接管25均连接设置单控阀27实现对阀门的单独控制。
29.出油管15设置为两根,当其中一根出油管15出现问题时,通过控制阀门 16对产品进行维护,通过将密封罐2与内罐23间设置为保温层22,且所述保温层22内部填充设置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聚苯乙烯树脂材料,使得产品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对油雾的影响。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包括固定箱(1)、密封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1)内部设置油箱(11)、电磁阀(12)、气动泵(13)及控制器(14),且所述固定箱(1)左侧设置密封罐(2);所述密封罐(2)底部设置固定桩(21),所述密封罐(2)为双层结构,所述密封罐(2)内部设置内罐(23),所述内罐(23)顶部呈半球型,且所述内罐(23)顶部连接设置连接头(24),所述连接头(24)连接设置连接管(25),所述连接管(25)连接气压表(26)及单控阀(27),所述连接管(25)端口连接设置万向节(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12)左侧设置一对出油管(15),所述固定箱(1)左侧外部连接设置控制阀门(16),且所述控制阀门(16)控制连接出油管(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15)与密封罐(2)底部连接,且所述出油管(15)向上延伸连接内罐(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罐(2)与内罐(23)间设置保温层(22),且所述保温层(22)内部填充设置保温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罐(2)顶部设置罐顶(231),所述罐顶(231)为可拆卸罐顶(231),且所述罐顶(231)位于连接管(25)下方,所述连接管(25)设置为若干个且与连接头(24)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头(24)均对于设置气压表(26)、单控阀(27)及万向节(28),且所述气压表(26)连接设置流量控制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1)底部连接电磁阀(12)、气动泵(13),且所述气动泵(13)与控制器(14)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雾分流润滑系统,包括固定箱、密封罐,其中:所述固定箱内部设置油箱,所述油箱底部连接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设置气动泵及控制器,所述电磁阀左侧连接两根出油管,且所述出油管左侧连接设置密封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罐顶部连接设置若干个连接管,使得产品对油雾的分流使用,使得产品可以通是对多个零部件进行润滑,通过将每个连接管连接设置气压表、流量控制计及单控阀门,实现对单个连接管的控制,通过在出油管连接设置密封罐及内罐,使得产品可以通过将油雾暂时性的储存在内罐中,通过再次的控制实现产品对油雾的远距离传输。油雾的远距离传输。油雾的远距离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刘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赛洛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