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5:1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服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外套的门襟处都缝合有拉链,通过拉链的开合,便于人们将外套穿着于身上,起到挡风保暖的效果。
3.相关技术中,外套的外表面缝合固定有挡风条,挡风条位于拉链的一侧。挡风条用于覆盖拉链的间隙,以降低风通过拉链的间隙进入外套内的风险,挡风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拉链的长度。挡风条的表面固定有魔术贴或按扣,外套的外表面也固定有魔术贴或按扣,通过魔术贴或按扣,固定挡风条覆盖拉链的状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外套穿着于身上,将挡风条覆盖拉链的状态固定后,人们转动头部的过程中,下巴易与挡风条的边角刮蹭,造成下巴出现血色划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人们转动头部过程中下巴与挡风条刮蹭出现血色划痕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包括用于覆盖外套拉链间隙的挡风条本体和用于固定所述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状态的可拆卸连接部件;所述挡风条本体的侧壁开设有卸力口,所述卸力口位于外套在胸口以上的区域;所述挡风条本体具有与外套外表面连接的固定侧;所述卸力口从所述固定侧延伸至所述挡风条本体远离所述固定侧的一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将外套穿着于身上,闭合拉链,将挡风条本体翻转覆盖拉链后,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将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的状态固定,降低外界的风从拉链的缝隙进入外套内。由于卸力口的设置,使得挡风条本体被分割,削弱挡风条本体的一体性,当人们转动头部,下巴触碰到挡风条本体的边角时,位于外套胸口以上区域的挡风条本体,在下巴的移动过程中跟随外套表面的舒展而移动,降低一体性的挡风条本体阻碍下巴移动路径的风险,降低挡风条本体边角刮蹭下巴的风险,从而改善人们转动头部过程中下巴与挡风条刮蹭出现血色划痕的问题,使外套兼顾防风和穿着舒适性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挡风条本体固定设置有将所述卸力口覆盖的弹性调节部;所述挡风条本体以所述卸力口为界线划分为活动段和固定段;所述弹性调节部用于连接所述活动段和所述固定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弹性调节部覆盖卸力口,降低外界的风经过卸力口和拉链的间隙进入外套内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翻转挡风条本体时,通过弹性调节部将活动段和固定段连接,因此能同时翻转活动段和固定段,减少后续多次翻转活动段和固定段的次数,提高固定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的状态的效率。
11.可选的,所述可拆卸连接部件包括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固定设置
于所述挡风条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磁条固定设置于外套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磁条供所述第二磁条吸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引入,不仅实现固定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的状态的效果,而且在头部转动过程中,下巴触碰到挡风条本体时,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之间还能相对滑动,使挡风条本体能跟随下巴的移动而移动,进一步降低挡风条本体刮蹭下巴的风险。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条和所述第二磁条均设置有多段;多段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沿拉链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卸力口位于相邻所述第一磁条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整条的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设置,多段的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挡风条本体和外套外表面之间的吸合力下降,进一步降低挡风条本体阻挡下巴移动路径的风险,改善挡风条本体边角刮蹭下巴的问题,同时便于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安装。
15.可选的,所述可拆卸连接部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外套外表面的第一纽扣;所述挡风条本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扣眼;所述扣眼供所述第一纽扣穿过。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纽扣和扣眼的设置,不仅实现固定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的状态的效果,同时在下巴刮蹭到挡风条本体边角时,位于外套胸口以上区域的挡风条本体,能够跟随下巴的移动而移动,降低挡风条本体边角刮蹭下巴的风险。
17.可选的,外套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纽扣;所述固定侧位于所述第一纽扣和所述第二纽扣之间;所述扣眼供所述第二纽扣穿过,以固定所述挡风条本体在外套外表面的状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纽扣穿过扣眼固定挡风条本体后,降低随意翻动的挡风条本体阻挡人们观察拉动拉链的手部视线的风险,同时无需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时,通过第二纽扣和扣眼的连接,降低随意翻动的挡风条本体影响外套整体的美观性的风险。
19.可选的,外套外表面的领口处设置有包角;所述包角用于供所述挡风条本体的边角塞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角的引入,降低挡风条本体的边角与下巴接触的风险,进一步改善挡风条本体边角刮蹭下巴的问题。
21.可选的,所述包角的内壁和所述挡风条本体的表面分别安装有魔术贴的子母部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人们移动过程中挡风条的边角移出包角外的风险,提高挡风条本体与包角的连接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由于卸力口的设置,使得挡风条本体被分割,削弱挡风条本体的一体性,当人们转动头部,下巴触碰到挡风条本体的边角时,位于外套胸口以上区域的挡风条本体,在下巴的移动过程中跟随外套表面的舒展而移动,降低一体性的挡风条本体阻碍下巴移动路径的风险,降低挡风条本体边角刮蹭下巴的风险,从而改善人们转动头部过程中下巴与挡风条刮蹭出现血色划痕的问题,使外套兼顾防风和穿着舒适性的效果;
25.通过弹性调节部,一方面,弹性调节部覆盖卸力口,降低外界的风经过卸力口和拉
链的间隙进入外套内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翻转挡风条本体时,通过弹性调节部将活动段和固定段连接,因此能同时翻转活动段和固定段,减少后续多次翻转活动段和固定段的次数,提高固定挡风条本体覆盖拉链的状态的效率;
26.包角的引入,降低挡风条本体的边角与下巴接触的风险,进一步改善挡风条本体边角刮蹭下巴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挡风条本体;11、卸力口;12、活动段;13、固定段;14、固定侧;15、活动侧;16、扣眼;2、可拆卸连接部件;21、子贴;22、母贴;23、第一磁条;24、第二磁条;25、第一纽扣;3、弹性调节部;4、第二纽扣;5、包角。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外套的门襟处都缝合有拉链,通过拉链的开合,便于人们将外套穿着于身上。外套的外表面缝合固定有挡风条,用于覆盖拉链,以降低外界的风透过拉链的间隙进入外套内的风险。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以在外套穿着于身上,转动头部时,改善下巴刮蹭挡风条边角出现血色划痕的问题。
35.实施例1:
36.参照图1,一种外套门襟拉链的挡风结构包括用于覆盖外套拉链间隙的挡风条本体1和用于固定挡风条本体1覆盖拉链状态的可拆卸连接部件2,挡风条本体1缝合固定于外套的外表面,挡风条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卸力口11,挡风条本体1以卸力口11为界线划分为活动段12和固定段13,活动段12位于外套在胸口以上的区域。通过卸力口11,削弱挡风条本体1的一体性,当人们转动头部,下巴触碰到挡风条本体1的边角时,活动段12在下巴的移动过程中,跟随外套表面的舒展而移动,降低一体性的挡风条本体1阻碍下巴移动路径的风险,从而改善人们转动头部过程中下巴与挡风条刮蹭出现血色划痕的问题。
37.参照图1,具体地,将挡风条本体1固定于外套外表面的一侧定义为固定侧14,将挡风条本体1远离固定侧14的一侧定义为活动侧15。卸力口11从固定侧14延伸至活动侧15,且卸力口11从固定侧14至活动侧15的口径逐渐增大,卸力口11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可以是梯形。
38.参照图1,挡风条本体1缝合固定有弹性调节部3,弹性调节部3用于覆盖卸力口11,弹性调节部3可以是收紧带,也可以是橡胶布。弹性调节部3的两端分别被活动段12和固定段13包覆,借此设计,在翻转挡风条本体1时,能同时翻转活动段12和固定段13,减少后续多次翻转活动段12和固定段13的次数,提高固定挡风条本体1覆盖拉链的状态的效率。
39.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部件2为魔术贴的子母部件,具体地,挡风条
本体1的表面缝合固定有多段魔术贴的子贴21,卸力口11位于相邻子贴21之间。外套的外表面缝合固定有多段魔术贴的母贴22,外套门襟拉链位于母贴22和固定侧14之间,多段母贴22一一对应于多段子贴21。多段子贴21和多段母贴22均沿外套门襟拉链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4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人们将外套穿着于身上,闭合拉链,将挡风条本体1翻转并覆盖拉链后,通过子贴21和母贴22,将挡风条本体1覆盖拉链的状态固定,降低外界的风从拉链的缝隙进入外套内。当人们转动头部,下巴触碰到挡风条本体1的边角时,位于外套胸口以上区域的挡风条本体1,在下巴的移动过程中跟随外套表面的舒展而移动,改善人们转动头部过程中下巴与挡风条刮蹭出现血色划痕的问题,使外套兼顾防风和穿着舒适性的效果。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拆卸连接部件2包括多段第一磁条23和多段第二磁条24,第一磁条23粘接固定于挡风条本体1的表面,卸力口11位于相邻第一磁条23之间。第二磁条24粘接固定于外套的外表面,第一磁条23供第二磁条24吸合,多段第一磁条23一一对应于多段第二磁条24。多段第一磁条23和第二磁条24均沿外套门襟拉链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43.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头部转动过程中,下巴触碰到挡风条本体1时,第一磁条23和第二磁条24之间不仅能吸合,还能相对滑动,使挡风条本体1能跟随下巴的移动而移动,进一步降低挡风条本体1刮蹭下巴的风险。
44.实施例3:
45.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拆卸连接部件2包括多颗缝合固定于外套外表面的第一纽扣25,多个挡风条本体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扣眼16,扣眼16供第一纽扣25穿过,多颗第一纽扣25和多个扣眼16均沿外套门襟拉链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46.参照图3,外套的外表面缝合固定多颗第二纽扣4,多颗第二纽扣4的数量、形状大小以及排布方式同第一纽扣25,固定侧14位于第一纽扣25和第二纽扣4之间,设计第二纽扣4的目的在于,在第二纽扣4穿过扣眼16固定挡风条本体1后,降低随意翻动的挡风条本体1阻挡人们观察拉动拉链的手部视线的风险,同时降低随意翻动的挡风条本体1影响外套整体的美观性的风险。
47.实施例4:
48.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套外表面的领口处缝合固定有包角5,包角5的形状为三角形,包角5用于供挡风条本体1的边角塞入。包角5的内壁和挡风条本体1的表面分别缝合固定有魔术贴的子母部件。设计包角5的意义在于:降低挡风条本体1的边角与下巴接触的风险,从而改善挡风条本体1边角刮蹭下巴的问题。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