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4:5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2.全身麻醉下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日益纯熟,很多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的难题得以解决,受到呼吸内镜医生的青睐。硬质气管镜为空心不锈钢管,以专业手法置入气管内后,外端侧口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模式下要求保证病患氧合充分,二氧化碳排出顺畅。人体声门大小个体差异性大,硬质气管镜置入后二者存在一定空隙,机械通气时很大一部分气量会从此空隙逃逸,通气效率因此减低,甚至造成通气失败。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咽喉腔里填塞生理盐水纱布,此做法易造成咽喉腔因过度压迫而术后咽痛不适,或填塞手法不当导致出血;如填塞欠佳,泄漏量大,造成麻醉机通气指标失真,误导麻醉医生设置不当的机械通气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气囊和充气管;所述内套管的两端开口,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周、且两端封闭,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充气通道;所述充气管连接在靠近外套管的外端的位置、且与充气通道连通;所述气囊套设在外套管的外周、且与充气通道连通。
6.进一步,所述气囊包括咽腔气囊,该咽腔气囊套设在外套管的外周、且对应咽喉腔位置,所述外套管的外壁设有连通咽腔气囊与充气通道的第一气孔。
7.进一步,所述气囊还包括食管气囊,该食管气囊套设在外套管的外周、且对应食管位置,所述外套管的外壁设有连通食管气囊与充气通道的第二气孔。
8.进一步,还包括充气阀,该充气阀安装在充气管上。
9.进一步,所述充气阀为气压指示充气阀,该充气阀由充气管向充气通道单向导通。
10.进一步,还包括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包括引导内芯以及固定在所述引导内芯一端的握持套圈,所述引导内芯插入所述内套管内,所述握持套圈位于内套管的外端外。
11.进一步,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均为硅胶材质。
12.进一步,所述内套管的内径为1.5mm,外径为2.5mm,所述外套管的内径为 3.5mm,外径为5mm。
13.进一步,所述气囊材质为聚氨酯,其厚度为0.01~0.05mm。
14.进一步,所述咽腔气囊的直径大于所述食管气囊的直径。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内套管1、充气阀2、咽腔气囊3、外套管4、食管气囊5、充气通道6、第一气孔7、第二气孔8、引导内芯9、握持套圈10、充气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21.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4.参见图1~图3,本技术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机械通气封堵装置,包括内套管 1、外套管4、气囊和充气管11;所述内套管1的两端开口,所述外套管4套设在所述内套管1外周、且两端封闭,所述内套管1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4的内壁之间形成充气通道6;所述充气管11连接在靠近外套管4的外端的位置、且与充气通道6连通;所述气囊套设在外套管4的外周、且与充气通道6连通。
25.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套管1和外套管4互相嵌套,在外套管4与内套管1之间形成充气通道6,外套管4的外端位置设置与充气通道6连通的充气管11,外套管4的外周设置与充气通道6连通的气囊;使用时,可将本装置插入患者食管内,通过充气管11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膨胀隆起,封堵食管上段和咽喉腔,防止气体自硬质支气管镜与声门之间的间隙逃逸。
26.具体的,外套管4和内套管1均采用硅胶材质,内套管的内径为1.5mm,外径为2.5mm,外套管的内径为3.5mm,外径为5mm。内套管1的两端均开口,外套管4的长度比内套管1的长度短20mm,内套管1的两端均封闭,内套管1 套设在外套管4的外周,在内套管1与外套管4之间形成充气通道6;外套管4 的两端均伸出内套管1的两端,伸出尺寸为10mm。
27.气囊包括咽腔气囊3,该咽腔气囊3套设在外套管4的外周、且对应咽喉腔位置,外
套管4的外壁设有连通咽腔气囊3与充气通道6的第一气孔7。
28.使用时,将咽腔气囊3置于患者咽喉腔内,通过充气管11向咽腔气囊3 内充气,烟枪气囊膨胀封闭硬质支气管镜与咽喉腔之间的空隙,可防止硬质支气管镜生门处通气逃逸的问题。
29.气囊还包括食管气囊5,该食管气囊5套设在外套管4的外周、且对应食管位置,外套管4的外壁设有连通食管气囊5与充气通道6的第二气孔8。
30.使用时,将食管气囊5置于患者食管内,通过充气管11向食管气囊5内充气,食管气囊5膨胀封闭食管,可防止机械通气时部分气体经食道进入胃,防止胃胀气。
31.本技术通过设置咽腔气囊3和食管气囊5,可分别对咽喉腔和食管进行封堵,封堵效果好,气囊可通过充气改变大小,可适合各种体型、不同咽喉腔大小的病人,适应症较广。
32.食管气囊5和咽腔气囊3间隔设置,食管气囊5位于外套管4的内端,二者间隔距离为50~60mm。气囊材质为聚氨酯,厚度为0.01~0.05mm,其最大充其量可达250ml。常规充气量为100~150ml。咽腔气囊3和食管气囊5膨起后呈椭圆形,咽腔气囊3最大圆周直径达50~80mm,长轴长度为30~50mm;食管气囊5 最大圆周直径15~30mm,长轴长度为10~20mm。气囊可注入大容量空气,形变范围大,囊内气压低,适合封堵不同大小食管、咽喉腔。气囊壁薄,延展性能好,充盈后注气对食管、咽喉腔组织挤压张力小,损伤风险大幅降低。
33.经测试:普通气管导管充气套囊充气10ml左右,囊内气压达到22~36cmh2o。本发明创造,注气100~200ml左右,囊内气压为22~26cmh20,具有高容低压的特性。置于食管、咽喉腔后注气充盈可满足不同病例封堵需求,封堵效果好,损伤小。
34.为了便于为气囊充气,还包括充气阀2,该充气阀2安装在充气管11上。充气阀2为气压指示充气阀2,该充气阀2由充气管11向充气通道6单向导通。
35.为了便于将本装置插入食管,还包括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包括引导内芯 9以及固定在所述引导内芯9一端的握持套圈10,引导内芯9插入内套管1内,握持套圈10位于内套管1的外端外。
36.具体的,引导内芯9为直径为1~1.2mm的不锈钢实心钢棒,握持套圈10 为直径为20mm、厚度为2mm的钢圈。引导内芯9的总长度比内套管1的长度短 10~15mm。
37.使用时,将引导内芯9插入内套管1内,再将本装置插入食管内,增加本装置应力,引导套管经咽喉腔进入食道,到达气囊预定位置后抽出引导内芯9,气压指示充气阀2注气后即可封闭咽喉腔和食道。
38.本技术装置使用流程如下:
39.s1、麻醉诱导,面罩加压给氧气,去氮给氧,置入硬质支气管镜,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40.s2、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本装置,当气囊到达预定位置后,抽出引导内芯9,退出纤维支气管镜,气压指示充气阀2注入空气,气囊(咽腔气囊3和食管气囊5)膨胀隆起,封闭咽喉腔和食道。
41.s3、呼吸内镜医师行相应诊疗操作。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
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