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2:5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河堤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河而建城镇注重对河边景观的开发,力争将城镇沿河两岸打造为一处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越来越多的行人前往河边休闲娱乐,就难免带来环保卫生问题,而且对于沿江风光带,垃圾散落江内,一来会带来清理的困难,二是清理环卫工下河清理垃圾会面临很多潜在的危险。
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观光防护堤岸无法自动收集散落在坡面上的垃圾等物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其具有堤岸在满足观光防护的同时能自动收集散落在坡面上的垃圾等物体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包括堤岸主体、第一坡体、第二坡体和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坡体设置在所述堤岸主体上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第一坡体由上至下逐渐朝向河道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坡体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堤岸主体的上、下两端平齐;所述第二坡体凸设于所述第一坡体靠近河道一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坡体的下部,所述第二坡体的上端高于河面设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储物件,所述第二坡体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所述储物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坡体上并位于所述导向面的下端。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坡体上端沿河道方向设有若干横截面呈齿形的齿形凸起,相邻的两个所述齿形凸起之间形成齿槽,所述齿槽两侧的两壁形成所述导向面,所述齿槽的底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储物件安装在所述容置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槽呈v形。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若干排水通道,各所述排水通道一端与各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坡体上靠近河道的一侧表面与河道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堤岸主体还包括堤顶,所述堤顶上设有观光区和防护体,所述观光区用于为游客提供观光平台,所述防护体位于所述观光区与河道之间且沿河道的方向延伸。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体为防护围栏或防护围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装置还设有若干牵引件,各所述牵引件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体上,另一端与各所述储物件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件为储物筐或储物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第一坡体设置在堤岸主体上靠近河道的一侧,第二坡体凸设于第一坡体靠近河道一侧的表面且位于第一坡体的下部,第二坡体设有倾斜的导向面,储物件固定于第二坡体上并位于导向面的下端,一部分散落在第一坡体表面的垃圾等物体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直接滚落至储物件内,另一部分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坡体滚落至导向面上,进而沿导向面落入位于导向面下端的储物件内,能够利用导向面和储物件等结构自动的收集散落在坡面的垃圾,避免垃圾等物体落入河道内,从而减少环境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可避免环卫人员因下入坡底收集散落到各处的垃圾而遇到生命危险。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9.附图标记:
20.1-堤岸主体;11-堤顶;111-观光区;112-防护体;
21.2-第一坡体;
22.3-第二坡体;31-导向面;32-齿形凸起;33-齿槽;34-容置槽;
23.4-收集装置;41-储物件;42-牵引件;43-固定环;
24.5-排水通道;51-排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27.参照图1至图2,一种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包括堤岸主体1、第一坡体2、第二坡体3和收集装置4,所述第一坡体2设置在所述堤岸主体1上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第一坡体2由上至下逐渐朝向河道的一侧倾斜,所述第一坡体2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堤岸主体1的上、下两端平齐;所述第二坡体3凸设于所述第一坡体2靠近河道一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坡体2的下部,第一坡体2、第二坡体3的坡面均设有护面结构,第一坡体2上未被第二坡体3覆盖的坡面可采用表面平整的护面结构覆盖,本实施例中采用若干实心六角块护面结构覆盖,保证散落在第一坡体2坡面的垃圾等物体能利用自身重力顺利滑落至储物件41内,第二坡体3的坡面可采用与第一坡体2上不同的护面结构,可营造出视觉差,增加护岸的景观特色。第二坡体3的厚度可优选为40-60mm,本实施例中第二坡体3的厚度为50mm,所述第二坡体3的上端高于河面设置;所述收集装置4包括储物件41,储物件41的侧壁和底部为镂
空结构,以便于排出储物件41内汇聚的雨水,所述储物件41为储物筐或储物袋。所述第二坡体3设有倾斜的导向面31,导向面31的横截面呈向内凹陷的弧形,所述储物件41固定于所述第二坡体3上并位于所述导向面31的下端,一部分散落在第一坡体2表面的垃圾等物体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直接滚落至储物件41内,另一部分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坡体2滚落至导向面31上,进而沿导向面31落入位于导向面31下端的储物件41内,能够利用导向面31和储物件41等结构自动的收集散落在坡面的垃圾,避免垃圾等物体落入河道内,从而减少环境维护人员的工作量,还可避免环卫人员因下入坡底收集散落到各处的垃圾而遇到生命危险。
28.具体地,所述第二坡体3上端沿河道方向设有若干横截面呈齿形的齿形凸起32,相邻的两个所述齿形凸起32之间形成齿槽33,所述齿槽33两侧的两壁形成所述导向面31,所述齿槽33的底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容置槽34,本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还包括若干排水通道5,各所述排水通道5一端与各所述容置槽34的槽底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坡体3上靠近河道的一侧表面与河道连通,各排水通道5与河道连通处设有排水出口51,各排水出口51位于河面上方,容置槽34内汇聚的雨水可通过排水通道5排出。所述储物件41安装在所述容置槽34内,导向面31的下端与容置槽34的槽口连接,容置槽34槽口的内壁与储物件41开口的外壁紧密连接,从而使得导向面31与储物件41的开口连接,有利于垃圾等物体顺利滚落至储物件41内,同时一方面可避免垃圾等物体落入容置槽34与储物件41之间而没有落入储物件41的内腔,有利于垃圾等物体的收集;另一方面可避免垃圾等物体落入容置槽34与储物件41之间进而进入容置槽34底部的排水通道5内导致排水通道5堵塞。
29.具体地,所述齿槽33呈v形,容置槽34位于齿槽33底部,大部分的散落的垃圾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坡体2滚落至导向面31上,进而沿导向面31落入位于导向面31下端的储物件41内,避免垃圾在向下滚落的过程中附着在第一坡体2的表面。
30.具体地,所述堤岸主体1还包括堤顶11,所述堤顶11上设有观光区111和防护体112,所述防护体112为防护围栏或防护围墙,所述观光区111用于为游客提供观光平台,观光区111设有观光道路,所述防护体112位于所述观光区111与河道之间且沿河道的方向延伸,可避免游客掉落至河道内。
31.具体地,所述收集装置4还设有若干牵引件42,防护体112上靠近河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环43,各所述牵引件42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体112上,即牵引件42的一端与防护体112外侧的固定环4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各所述储物件41固定连接,卫生管理人员站在防护体112旁远离河道的一侧,通过固定在固定环43上的牵引件42将储物件41提上岸,再将储物件41内的垃圾倒入垃圾收集桶或者其他收集器中运至垃圾处理厂,而将拉上来的储物件41清理完后,再利用牵引件42将储物件41放回至容置槽34内,一方面避免环卫人员因下入坡底收集垃圾而遇到生命危险,另一方面能够自动的收集散落在坡面的垃圾,从而减少环境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其中,牵引件42可以是绳、线或链。
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沿江观光带的护岸结构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