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5:38: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目前反应釜的主要结构包括釜体、搅拌装置、夹套和蒸汽加热装置,釜体外设置有用于支撑釜体的支撑架,搅拌装置设置于釜体上,搅拌装置包括用于搅拌的搅拌轴、若干设置于搅拌轴上的叶轮和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电机。搅拌轴设置于釜体内,若干叶轮均匀设置在搅拌轴的外壁上,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釜体的顶壁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釜体顶壁与搅拌轴固定相连。釜体顶壁上还开设有排气口和进料口,排气口与外界相通,进料口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釜盖。夹套设置于釜体外,夹套内装有水,夹套上还开设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与蒸汽加热装置相连。
3.当需要使用反应釜进行反应时,先将液体物料通过管道泵入反应釜内,随后通过进料口将固体物料逐渐加入反应釜内,加料完毕后,关闭釜盖,启动电机,搅拌轴即开始转动,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混合,若反应需要升温时,则启动蒸汽加热装置,将蒸汽通入夹套内,对夹套内的水进行加热,夹套对反应釜进行加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反应釜在加料过程中,物料不可避免地会粘附在釜体的内侧壁上,同时,在反应过程中,若物料的溶解速度较慢,物料会漂浮在反应液的表面,随着搅拌装置的搅拌,物料会逐渐聚集在釜体内侧壁上,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物料的损失,导致反应不完全和物料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釜体内侧壁上物料的粘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所述釜体的顶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和排气口,所述反应釜还包括有淋洗装置,所述淋洗装置包括用于存放溶剂的溶剂存放箱、用于将溶剂喷出的喷淋组件和用于将溶剂泵入喷淋组件的压力泵,所述溶剂存放箱设置于釜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压力泵设置于溶剂存放箱上,所述喷淋组件设置于釜体顶壁上,所述溶剂存放箱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溶剂存放箱和喷淋组件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溶剂存放箱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组件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还设有第一阀门;
8.所述喷淋组件包括穿设于釜体顶壁的中空转动轴、喷淋头、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釜体顶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键连接,所述中空转动轴与釜体顶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中空转动轴位于釜体外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中空转动轴内沿中空转动轴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溶剂通孔,所述连接管与中空转动轴转动相连,且所述连接管与溶剂通孔相通,所述喷淋头固定连接于中空转动轴位于釜体内的一端,所述喷淋头与溶剂
通孔相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组件设置于釜体内,压力泵将溶剂存放箱内的溶剂泵入喷淋组件,喷淋组件即向釜体的内侧壁喷出溶剂,将粘附在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溶解,从而减少物料的损失。喷淋组件的设置可减少物料粘附在釜体内侧壁上的可能性。
10.当需要让喷淋组件旋转喷射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中空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喷淋头的旋转喷射功能。喷淋头旋转喷射可增加喷淋头所覆盖的范围,提高喷淋头的喷淋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喷淋头为半球形,所述喷淋头内开设有球形入液腔,所述溶剂通孔与球形入液腔相通,所述喷淋头呈半球形的外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喷孔,若干所述喷孔均与球形入液腔相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头设为半球形可增加喷淋头的覆盖范围,提高喷淋头的喷淋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喷孔靠近球形入液腔的一端的孔道直径大于所述喷孔靠近喷淋头的曲面侧壁的一端的孔道直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孔靠近球形入液腔的一端的孔道直径大于所述喷孔靠近喷淋头的曲面侧壁的一端的孔道直径,可使从喷孔中喷出的溶剂对釜体内侧壁上施加的压力增强,进一步提高喷淋头的喷淋效果。
15.可选的,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沿进料口的周向延伸有进料通道。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在倾倒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垂直从进料通道向下掉落,从而粘附在釜体的内侧壁上,进料通道的设计可增加物料进入釜体内后与釜体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物料在倾倒过程中在釜体内侧壁上的粘附。
17.可选的,所述釜体外还设有溶剂回收装置,所述溶剂回收装置包括溶剂回收箱和用于将溶剂存放箱内的溶剂导入的溶剂回收箱内的溶剂回收管,所述溶剂回收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溶剂存放箱上,所述溶剂回收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溶剂回收箱上,所述溶剂回收管上还设置有第二阀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溶剂存放箱中的溶剂多余,需要排出时,只需将第一阀门关闭,开启第二阀门,同时启动压力泵,即可将溶剂存放箱中的溶剂压入溶剂回收箱中。溶剂回收装置的设置可对溶剂存放箱内的溶剂进行回收,降低了成本。
19.可选的,所述釜体顶壁的排气口处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连通排气口的第一连通管、用于吸收釜体内的废气的酸液箱和碱液箱、用于连通第一连通管和酸液箱的第二连通管以及用于连通第一连通管和碱液箱的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控制废气走向的三通阀门,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釜体顶壁上,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三通阀门上;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三通阀门上,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酸液箱的侧壁上;所述第三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三通阀门上,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碱液箱的侧壁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气呈酸性时,控制三通阀门连通第一连通管与第三连通管,此时废气即可进入碱液箱内被吸收;当废气呈碱性时,控制三通阀门连通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此时废气即可进入酸液箱内被吸收。通过废气处理装置可对反应釜内溢
出的废气进行吸收,避免废气直接排入外界造成大气污染。
21.可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压强报警组件,所述压强报警组件包括用于示警的警示灯、用于控制警示灯开关的控制按钮、设置于第一连通管上的弹簧和与弹簧固定相连的滑动块,所述警示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通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控制按钮固定连接于滑动槽的底壁上,所述弹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控制按钮的两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的底壁上,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在弹簧的另一端,且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釜内气压过高时,滑动块会在气体的作用下被推向控制按钮,当滑动块滑至滑动槽的底壁时会触动控制按钮,从而触发警示灯向工作人员报警;当釜体内气压恢复正常时,弹簧会将滑动块复位,警示灯停止示警。压强报警组件的设置可减少因釜内压力过大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
23.可选的,所述搅拌装置上设有若干刀片,所述刀片的尖端均朝向釜体的底壁。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釜内反应完成需要倒料时,产物会从溶剂中析出,可能堵塞底阀。刀片可将釜底沉积的产物搅碎,从而减少底阀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喷淋装置可将釜体内壁上粘附的物料进行冲洗,减少了物料的损失;
27.2.进料通道的设计可增加物料进入釜体后与釜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物料在釜体内壁上的粘附;
28.3.压强报警组件的设置可通过对第一连通管内的压强判断反应釜内的压强,当压强高到一定程度时,触发警示灯向工作人员示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的剖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中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中喷淋头的剖视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废气处理装置与反应釜的连接关系;
34.图6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釜体;2、搅拌装置;21、搅拌轴;22、叶轮;23、第一电机;3、淋洗装置;31、喷淋组件;311、喷淋头;312、中空转动轴;313、第二电机;314、第一齿轮;315、第二齿轮;32、连接管;33、溶剂存放箱;34、压力泵;4、溶剂回收装置;41、溶剂回收箱;42、溶剂回收管;5、废气处理装置;51、第一连通管;52、第二连通管;53、第三连通管;54、酸液箱;55、碱液箱;6、压强报警组件;61、警示灯;62、控制按钮;63、弹簧;64、滑动块;71、第一阀门;72、第二阀门;73、三通阀门;74、刀片;75、进料通道;76、支撑架;81、进料口;82、排气口;83、球形入液腔;84、喷孔;85、滑动槽;86、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参照图1和图2,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装置2、淋洗装置3、溶剂回收装置4和废气处理装置5,釜体1的下方设置有三根用于支撑釜体1的支撑架76。搅拌装置2安装在釜体1上,淋洗装置3设置于搅拌装置2的一侧,溶剂回收装置4设置于淋洗装置3远离搅拌装置2的一侧,釜体1的顶壁上还开设有进料口81和排气口82,进料口81和排气口82均位于搅拌装置2远离淋洗装置3的一侧。废气处理装置5设置于釜体1的排气口82处。釜体1的内侧壁上沿进料口81周向设置有进料通道75,进料通道75固定连接在釜体1的内侧壁上,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进料通道75不应设置的过长,否则会干扰到搅拌装置2的正常运行。
38.具体的,参照图2,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3和设置于釜体1内的搅拌轴21。第一电机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釜体1的顶壁上,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穿过釜体1的顶壁与搅拌轴21固定相连,搅拌轴21的周外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6片叶轮22。搅拌轴21靠近釜体1底壁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三个刀片74,且每个刀片74的尖端均朝向釜体1的底壁。
39.参照图1和图2,淋洗装置3包括溶剂存放箱33、压力泵34和喷淋组件31。溶剂存放箱33固定连接在釜体1远离废气处理装置5的一侧侧壁上,压力泵34固定连接在溶剂存放箱33的侧壁上,且压力泵34与溶剂存放箱33内部相连通。溶剂存放箱33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2,连接管32与溶剂存放箱33的内部相连通,连接管32的另一端与喷淋组件31固定相连,连接管32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71。开启第一阀门71,启动压力泵34,即可将溶剂存放箱33内的溶剂通过连接管32泵入喷淋组件31中。
40.参照图2和图3,喷淋组件31包括第二电机313、第一齿轮314、第二齿轮315、中空转动轴312和喷淋头311。第二电机313固定连接在釜体的顶壁上,第二电机313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14键连接。中空转动轴312穿设于釜体1顶壁,第二齿轮315与中空转动轴312位于釜体1外的一端键连接,第二齿轮315与第一齿轮314啮合。中空转动轴312与釜体1的顶壁通过密封轴承转动相连。中空转动轴312内沿中空转动轴31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溶剂通孔,连接管32伸入溶剂通孔内,且连接管32与溶剂通孔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转动相连。喷淋头311固定连接于中空转动轴312位于釜体1内的一端上。
41.参照图3和图4,喷淋头311为半球形,喷淋头311内开设有球形入液腔83,球形入液腔83与溶剂通孔相通。喷淋头311呈半球形的外侧壁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喷孔84,每个喷孔84均与球形入液腔83相通,且喷孔84靠近球形入液腔83的一端的孔道直径比喷孔84远离球形入液腔83的一端的孔道直径小。
42.参照图2,釜体1靠近淋洗装置3的一侧还设置有溶剂回收装置4,溶剂回收装置4包括放置于地面86上的溶剂回收箱41和用于连通溶剂回收箱41与溶剂存放箱33的溶剂回收管42。溶剂回收管42的一端与溶剂回收箱41的顶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溶剂存放箱33靠近地面86的一侧侧壁固定相连,溶剂回收管42靠近溶剂存放箱33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阀门72。当溶剂存放箱33内的溶剂有剩余时,关闭第一阀门71,开启第二阀门72,溶剂存放箱33内残余的溶剂即可在重力作用下从溶剂存放箱33内流入溶剂回收箱41内。
43.参照图2和图5,废气处理装置5包括与排气口82相通的第一连通管51、放置于地面86上的酸液箱54、放置于地面86上的碱液箱55、与酸液箱54相通的第二连通管52和与碱液箱55相通的第三连通管53。第一连通管51的一端与釜体1顶壁的排气口82相连通,第一连通管51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门73分别与第二连通管52和第三连通管53固定相连。第二连通管
52远离三通阀门73的一端与酸液箱54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三连通管53远离三通阀门73的一端与碱液箱55的顶壁固定连接。当废气呈酸性时,控制三通阀门73,将第一连通管51与第三连通管53相通,废气即可进入碱液箱55内被吸收;当废气呈碱性时,控制三通阀门73,将第一连通管51与第二连通管52相通,废气即可进入酸液箱54内被吸收。
44.参照图5和图6,第一连通管51上还设置有压强报警组件6,压强报警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连通管51的外壁上的警示灯61、用于控制警示灯61开关的控制按钮62、设置于第一连通管内壁上的弹簧63和固定连接于弹簧的一端的滑动块64。第一连通管51的管道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85,控制按钮62固定连接在滑动槽85的底壁上,控制按钮62与警示灯61电连接。弹簧6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弹簧分别位于控制按钮62的两侧,弹簧6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槽85的底壁上,弹簧63的另一端与滑动块64固定相连,且滑动块64滑动连接在滑动槽85内。当第一连通管51内的压强过大时,气体会推动滑动块64向控制按钮62的方向滑动,当滑动块64滑至控制按钮62处时,控制按钮62被按下,从而触发警示灯61向工作人员示警;当第一连通管51内的压强恢复正常时,弹簧63会将滑动块64复位。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颜料生产的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冲洗釜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时,只需将第一阀门71打开,关闭第二阀门72,此时再开启压力泵34,压力泵34会将溶剂存放箱33通过连通管泵入中空转动轴312内,溶剂从中空转动轴312流向喷淋头311,最后从喷孔84喷出,从而对釜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进行冲洗;当需要增加喷淋头311的喷洒范围时,启动第二电机313,第二电机313会驱动第一齿轮314转动,第一齿轮314带动第二齿轮315转动,第二齿轮315带动中空转动轴312转动,中空转动轴312带动喷淋头311转动,从而可增加喷淋头311的喷洒范围。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