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5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


背景技术:

2.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排水系统常占有较大的投资比例,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是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此我国出台了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旨在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3.在进行城市排水设计的过程中,下水道的井盖作为主要排水工具之一,其起到主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在道路积水时,井盖部分的孔型结构方便对积水进行快速的排流。
4.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下水道井盖为多孔结构,为了保障设备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正常的排水,井盖的孔径较大,使得雨水和积水中携带的杂质可直接流入下水道的内部,长时间积累的下水道杂质易导致下水道堵塞,严重会影响城市主要排水。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解决了井盖的防堵塞功能性有待提高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外限流槽和内释放槽,所述外限流槽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导流孔,用于正常的排水;过滤盘,所述过滤盘的表面固定于所述盖板的内侧,用于对排流的水源进行过滤;遮挡罩,所述遮挡罩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过滤盘的顶部,所述遮挡罩上开设有支撑滑孔,用于提供浮动的空间;浮圈,所述浮圈活动安装于所述遮挡罩的外侧,并且浮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联动杆,用于提供浮力的来源;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联动杆的顶端,用于控制内释放槽的开合。
8.优选的,所述外限流槽环形分布在升降板的外侧,用于对井盖的初步排水。
9.优选的,所述遮挡罩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内壁固定连接,用于保障遮挡罩安装后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联动杆的表面与所述支撑滑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用于浮圈升降调控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表面与所述内释放槽的表面相适配,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与所述盖板的顶部抵接。
12.优选的,所述外限流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输入端位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水平面之上。
13.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遮挡轴,用于对升降板开启后的遮挡。
14.优选的,所述遮挡轴的表面与所述限位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用于升降板正常的升降调节。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通过在内释放槽的外侧设置外限流槽,方便在雨水量小时正常的排水,并且外限流槽能够对雨水冲刷的杂物进行收集,而不会掉入井盖的下方,配合过滤盘的使用能够避免杂物进入井盖的内部后造成下水道的堵塞,增强井盖整体的防堵塞功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三维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所示的遮挡罩的三维图;
20.图4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1.图中标号:
22.1、盖板,11、外限流槽,111、第一导流孔,112、第二导流孔,12、内释放槽,13、限位滑槽;
23.2、过滤盘;
24.3、遮挡罩,31、支撑滑孔;
25.4、浮圈,41、联动杆;
26.5、升降板;
27.6、遮挡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三维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遮挡罩的三维图;图4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30.实施例1:
31.一种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上开设有外限流槽11和内释放槽12,所述外限流槽11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导流孔111,用于正常的排水;过滤盘2,所述过滤盘2的表面固定于所述盖板1的内侧,用于对排流的水源进行过滤;遮挡罩3,所述遮挡罩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过滤盘2的顶部,所述遮挡罩3上开设有支撑滑孔31,用于提供浮动的空间;浮圈4,所述浮圈4活动安装于所述遮挡罩3的外侧,并且浮圈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联动杆41,用于提供浮力的来源;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联动杆41的顶端,用于控制内释放槽12的开合。
32.通过在内释放槽12的外侧设置外限流槽11,方便在雨水量小时正常的排水,并且外限流槽11能够对雨水冲刷的杂物进行收集,而不会掉入井盖的下方,配合过滤盘2的使用能够避免杂物进入井盖的内部后造成下水道的堵塞,增强井盖整体的防堵塞功能。
33.遮挡罩3将盖板1的内侧分隔成外侧排水区域和内侧排水区域,外侧排水区域与第一导流孔111的内部连通,方便正常排水;
34.内侧排水区域的内部与内释放槽12的内部连通,用于升降板5开启后的快速排水;
35.排水时水源必须经过过滤盘2的表面,方便对排水水源的过滤,避免杂物进入下水道的内部。
36.过滤盘2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使用的需求选择固定安装或活动安装。
37.浮圈4位于外侧排水区域的内部,当外侧排水区域内部的水源排流量小于水源注入量时,外侧排水区域内部开始积水,积水量逐渐增加时,浮圈4受积水影响向上浮动,浮圈4收浮力向上时通过联动杆41带动升降板5向上开启,当升降板5向上开启时脱离对内释放槽12的遮挡,使得内释放槽12开启,井盖上方的水源能够通过内释放槽12的内部进入内侧排水区域进行快速的排水,避免路面积水的现象发生。
38.所述外限流槽11环形分布在升降板5的外侧,用于对井盖的初步排水。
39.初步排水及从外侧排水区域进行排水,适用雨水量小的环境下使用,减少盖板1开口的尺寸,避免杂质的流入。
40.所述遮挡罩3的顶部与所述盖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用于保障遮挡罩3安装后的稳定性。
41.遮挡罩3能够为外侧排水区域的积水提供保障,当雨水量较大时能够实现外侧排水区域的快速积水,以推动浮圈4向上浮动而快速开启升降板5.
42.所述联动杆41的表面与所述支撑滑孔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用于浮圈4升降调控的稳定性。
43.联动杆41方便连接升降板5和浮圈4,同时方便对升降板5进行限位,避免非专业人员拔出升降板5。
44.所述升降板5的表面与所述内释放槽12的表面相适配,所述升降板5的底部与所述盖板1的顶部抵接。
45.所述外限流槽1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导流孔112,所述第二导流孔112输入端位于所述升降板5的顶部水平面之上。
46.第二导流孔112配合第一导流孔111使用,第二导流孔112为l形导孔,方便在第一导流孔111上方杂质堆积后的引流,能够为外侧排水空间提供正常的水源流入。
47.可升降调节的升降板5能够在非工作状态下对内释放槽12进行遮挡和防护,有效的避免主要的排水区域发生遮挡和堵塞现象。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的工作原理如下:
49.当外侧排水区域内部的水源排流量小于水源注入量时,外侧排水区域内部开始积水;
50.积水量逐渐增加时,浮圈4受积水影响向上浮动,浮圈4收浮力向上时通过联动杆41带动升降板5向上开启;
51.当升降板5向上开启时脱离对内释放槽12的遮挡,使得内释放槽12开启,井盖上方的水源能够通过内释放槽12的内部进入内侧排水区域进行快速的排水,避免路面积水的现象发生。
5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堵塞机构的井盖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53.通过在内释放槽12的外侧设置外限流槽11,方便在雨水量小时正常的排水,并且外限流槽11能够对雨水冲刷的杂物进行收集,而不会掉入井盖的下方,配合过滤盘2的使用能够避免杂物进入井盖的内部后造成下水道的堵塞,增强井盖整体的防堵塞功能。
54.实施例2:
55.所述盖板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滑槽13,所述升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遮挡轴6,用于对升降板5开启后的遮挡。
56.升降板5的底部与盖板1的连接处设置有可伸缩调节的遮挡轴6,升降板5在向上抬起后能够同步带动遮挡轴6向上抬起,使得遮挡轴6能够对升降板5开启状态下对排水水源进行过滤,保障排水的同时避免井盖的主要排水区域进入大量的杂质而导致内侧的过滤盘2发生堵塞。
57.所述遮挡轴6的表面与所述限位滑槽1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用于升降板5正常的升降调节。
58.遮挡轴6通过与限位滑槽13的滑动为升降板5的升降调节提供限位和支撑的作用,保障升降板5升降调节的稳定性,
59.有益效果:
60.遮挡轴6能够对升降板5开启状态下对排水水源进行过滤,保障排水的同时避免井盖的主要排水区域进入大量的杂质而导致内侧的过滤盘2发生堵塞。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