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动恒温储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47: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恒温储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热水器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种必需家用电器。
3.现有技术的热水器包括储水内胆及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直接对所述出水内胆内的水加热。
4.在加热时,靠近所述加热器的水被所述加热器直接加热,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及温度不均匀。
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恒温储水装置以解决上述局部温度过高及温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局部温度过高及温度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温度分布均匀、自动保持恒温、节约能源且适用范围广泛的自动恒温储水装置。
7.一种自动恒温储水装置,包括储水容器、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及第二出水管,所述储水容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部及顶部,所述第一进水管临近所述底部设置,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设置,用于提供第一温度的水,所述第一出水管临近所述底部,且与所第一进水管间隔设置,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设置,用于输出第二温度的水,所述第二进水管临近所述顶部设置,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设置,用于提供第三温度的水,所述第二出水管临近所述顶部,且与所述第二进水管间隔,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设置,用于输出第四温度的水。
8.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泵,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循环泵的抽水方向为将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输出。
9.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储水容器内,监测水温,发送温度信号至所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进行工作。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保温件、第二保温件及第三保温件,所述第一保温件包覆所述储水容器外侧表面,所述第二保温件包覆所述第二进水管外侧表面,所述第三保温件包覆所述第二出水管外侧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储水容器还包括第一进水口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及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储水容器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储水容器还包括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及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储水容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储水容器还包括第二进水口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及所
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储水容器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出水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管。
16.进一步地,还包括依序连接的冷水管、混水阀、花洒软管及花洒喷头,所述混水阀同时与所述冷水管及所述第二出水管另一端连接。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系统通过两次加热循环,进行二次加热,且在循环过程中,充分水体内部的热交换,使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温分布均匀;
18.且,所述第二进水管及第二出水管临近所述顶部设置,当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被大量使用时,由所述第二进水管提供的所述第三温度的水来不及与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充分混合,即会从所述第二出水管排出,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水温不会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自动恒温储水装置与热交换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恒温储水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揭示的一种自动恒温储水装置与热交换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自动恒温储水装置与热交换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与所述热交换机30连通设置。所述热交换机30包括自来水进水管31,所述自来水自所述自来水进水管31进入所述热交换机30,所述热交换机30用于加热所述自来水,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与所述热交换机30进行水循环,向外界提供设定温度的水。
24.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包括储水容器11、循环系统13、保温系统15及出水系统17。所述储水容器11同时与所述循环系统13及所述出水系统17连接。
25.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恒温储水装置的部分剖视图。所述储水容器11包括底部111、顶部112、第一进水口114、第一出水口115、第二进水口117及第二出水口118。所述底部111与所述顶部1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水口114及所述第一出水口115临近所述底部111,且设于所述储水容器11相对两侧。所述第二进水口117及第二出水口118临近所述顶部112,且设于所述储水容器11相对两侧。
26.所述循环系统13用于为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与所述热交换机30进行水循环。所述循环系统13包括第一进水管131、第一出水管132、第二进水管134、第二出水管135、温度传感器137及循环泵139。所述循环泵139设于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32,所述循环泵139的抽水方向为将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输出至所述热交换机30。
27.所述第一进水管131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114与所述热交换机30,连通所述储水容器11与所述热交换机30。所述第一出水管132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115与所述热交换机30,连通所述储水容器11与所述热交换机30。所述第二进水管134同时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117与所述热交换机30,连通所述储水容器11与所述热交换机30。所述第二出水管135同时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18及所述出水系统17连接,连通所述储水容器11及所述出水系统。
28.所述温度传感器137设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18,监测水温,发送发送温度信号至所述循环泵139,所述循环泵139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137的温度信号进行工作。当所述温度传感器137监测到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所述循环泵139将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抽至所述热交换机30。用户可自行调节所述设定温度。
29.具体而言,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工作时:
30.所述自来水自所述自来水进水管31进入所述热交换机30;
31.所述热交换机30对所述自来水进行预热,产生第一温度的水;
32.所述第一温度的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管131及所述第一进水口114进入所述储水容器11;
33.所述第一温度的水进入所述储水容器11后,与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进行混合,产生第二温度的水;
34.所述温度传感器137监测到水温低于所述设定温度,所述循环泵139开始工作;
35.在所述循环泵139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温度的水依次经所述第一出水口115及所述第一出水管132,进入所述热交换机30;
36.所述热交换机30对所述第二温度的水进行二次加热,产生第三温度的水;
37.所述第三温度的水依次经所述第二进水管134及所述第二进水口117进入所述储水容器11;
38.所述第三温度的水进入所述储水容器11后,与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进行混合,产生第四温度的水;
39.所述第四温度的水依次经所述第二出水口118及第二出水管135输出至出水系统17。
40.其中,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所述第一温度及所述第三温度;所述自来水具水压,当所述储水容器11未充满水或向外出水时,水自动自所述热交换机30向所述储水容器11流动,对所述储水容器11补水。
41.特别说明,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还包括出水阀门19,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管135。当所述出水阀门19关闭,所述第四温度的水不再输出时,若所述储水容器11内水温下降,所述温度传感器137监测到水温低于所述设定温度,所述循环泵139将所述第二温度的水自所述储水容器11抽出至所述热交换机30,所述储水容器11内水位下降,由于水压作用,所述第三温度的水自动注入所述储水容器11,提高所述储水容器11内水温,直至达到所述设定温度,从而保证所述储水容器11内水温保持恒温。
42.所述保温系统15用于减少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包括第一保温件151、第二保温件153及第三保温件155。所述第一保温件151包覆所述储水容器11外侧表面,所述第二保温件153包覆所述第二进水管134外侧表面,所述第三保温件包覆所述第二出水管135外侧表面。因所述储水容器11、所述第二进水管134及所述第二
出水管135内水温较高,与外界空气热交换速度较快,所述第一保温件151、所述第二保温件153及所述第三保温件155为具保温效果的材料制成,减少热交换效率,使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内水温下降减慢,节约能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件151、所述第二保温件153及所述第三保温件155采用保温皮套。
43.用户通过所述出水系统17使用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系统17为出水水龙头,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35连接,与所述储水容器11连通。当用户同时打开所述出水阀门19及所述出水水龙头时,即可通过所述出水水龙头取用水。
44.请参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系统17包括依序连接的冷水管171、混水阀173、花洒软管175及花洒喷头177,如图3所示。所述混水阀173同时与所述冷水管171及所述第二出水管135连接,所述冷水管171提供自来水,用户可通过调节所述混水阀173,将自来水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35提供的第四温度的水混合,获取合适温度的水。
4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系统13通过两次加热循环,进行二次加热,且在循环过程中,充分水体内部的热交换,使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温分布均匀;
46.且,所述第二进水管117及第二出水管118临近所述顶部112设置,当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被大量使用时,由所述第二进水管117提供的所述第三温度的水来不及与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充分混合,即会从所述第二出水管118排出,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水温不会大幅度降低;
47.另,所述温度传感器137与所述循环泵139的设置,自动实现所述储水容器11内的水温保持恒温;
48.且,所述保温系统15的设置,减少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向外界扩散热量,节约能源;
49.最后,所述出水系统17的设置,扩大了所述自动恒温储水装置10的适用范围。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