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清洁底座及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4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清洁底座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洁底座及清洁系统,属于清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清洁设备,如洗地机,已逐渐地被应用在家庭地面清洁当中,其具有省力和清洁效果好等诸多优点。洗地机一般会配备有清洁底座。当洗地机在完成清洁任务后,将洗地机的清洁头放置在清洁底座上进行自动清洁。现有技术中的底座一般仅设置有充电部以满足对洗地机的充电,同时提供座部使得洗地机完成自清洁。但是,洗地机的自清洁的清洁液仅来自于洗地机本身,而洗地机由于其设计的限制,自带的水箱最多只能支持洗地机的两次自清洁,效率低下,且带来诸多不便。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底座及清洁系统,其可提高清洁设备在清洁底座上时的自清洁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清洁底座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清洁底座,用于供清洁设备的清洁头安装,包括:
6.座部,其上表面设有清洗区;所述清洗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射口,所述喷射口适于面向所述清洗区内的清洁部件或用以向所述清洗区内输送清洗液;
7.管路组件,设置在所述座部的下表面上;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清洗液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喷射口连通;以及
8.适于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抽吸组件,所述第一抽吸组件用以产生负压。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清洗液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喷射口连通;
1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的第二抽吸组件;
11.所述第一抽吸组件和第二抽吸组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座部上,所述第一抽吸组件和第二抽吸组件中的另一个为所述清洁设备中的抽吸组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出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均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喷射口连通。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进口端适于与所述清洗液连通,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进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吸组件设置在所述座部上;或者,所述第一抽吸组件为所述清洁设备中的抽吸组件。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第一收容槽,所述
管路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以悬空在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壁的底部的上方。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持件,所述卡持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口的一端上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正对的所述卡槽的槽口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容纳口;
17.至少所述管路组件中的第一管路经所述容纳口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抽吸组件设置在所述座部上时,所述座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凹陷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抽吸组件嵌装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部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对接口,所述对接口适于与所述清洗液连通;
20.至少所述管路组件的第一管路的进口与所述对接口密封连通设置。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部上的供给箱,所述供给箱用以存储清洗液;
22.所述供给箱的出口与所述对接口密封连通。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区呈向下凹陷的凹槽;
24.所述喷射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喷射口分别分布在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上。
2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及用以支撑所述清洁设备的清洁头的清洁底座;
26.其中,所述清洁底座是上述的清洁底座。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一抽吸组件,其可以将清洗液输送至座部的清洗区内,从而避免放置在座部上的清洁头在对其清洁附件的自清洁过程中,出现清洗液不够的现象,而导致清洁效率的低下。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的底面示意图。
30.图3是图1中的清洁底座放置有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管路组件与清洁底座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
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7.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清洁底座100,用于供清洁设备的清洁头200安装,该清洁底座100可以与清洁设备对接以为清洁设备充电,或者,该清洁设备的清洁头200可以放置在清洁底座100 上进行自清洁处理,方便快捷。其中,该清洁设备可以为洗地机、拖地机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8.具体的,清洁底座100包括座部1及充电部2,充电部2设置在座部1的一侧且竖向设置。为了保证清洁底座100的整体美观性,充电部2的中心线位于座部1的中心线上。充电部2具有与清洁设备对接的充电件,该充电件外漏设置进而可以直接与清洁设备进行对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件可以为连接端子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9.座部1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上表面上形成有清洗区。当清洁头放置在座部1上时,清洁头200的清洁附件201正好位于清洗区内。在本实施例中,该清洗区呈向下凹陷的凹槽,清洗液能够在凹槽内聚集,使得清洁附件201在其驱动件的驱动旋转下与清洗液能够充分接触,从而对清洁附件201进行充分清洗,以提高清洗效率。
40.相应的,清洗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射口13,该喷射口13适于面向放置在清洗区内的清洁附件201设置,或,用以向清洗区内输送清洁液。在本实施例中,该喷射口1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喷射口13分别分布在凹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上。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喷射口13的个数也可为三个或其他,其设置的位置也可为其他,但皆设置在凹槽内,因为喷射口设置的离清洁附件201越近,则冲击力越强,水流损失较小,清洁效率更高。喷射口呈聚拢状,用以将水流聚拢以使其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进而可以将清洁附件201上的颗粒及灰尘冲下,进而提高清洁效率。
41.相应的,清洁头200还包括喷水口,喷水口同样朝向清洁附件201设置。清洁附件201在喷水口及喷射口13的双重作用下进行自清洁,继而保证其自清洁的效率。其中,喷射口13和喷水口位于清洁附件201的不同侧,以将清洁附件201冲洗全面。
42.呈上述,清洁设备的清洁头200可放置在底座上实现自清洁,自清洁的定义即为:清洁头200的清洁附件201在其驱动件的作用下转动,同时,清洁设备上的水箱向清洁附件201输送清洁液,以对清洁附件201的表面进行冲刷,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其中,清洁附件201为滚刷,清洁附件201 的驱动件为马达,皆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43.为了减轻清洁设备的整体重量进而方便用户操作,以减轻用户的操作压力,一般清洁设备上的水箱设置的容量较小,即使水箱呈水满状态,其整体重量皆能够在用户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此时,水箱内的清洁液的体积最多只能实现清洁设备的两次自清洁,故,为了避免用户过于频繁的拆卸及安装水箱,清洁底座100还包括管路组件6和第一抽吸组件51,管路组件6用以将清洗液输送至清洗区,该第一抽吸组件51用以产生负压,进而使得清洗液能够通过部分管路组件6被输送至清洗区。该第一抽吸组件51可以设置在座部上,亦或者,该第一抽吸组件51为清洁设备中的抽吸组件。
4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抽吸组件51设置在座部1上,即其区别于清洁设备中的抽吸组件独立设置。相应的,座部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凹陷的收容槽。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减小座部1的体积,且方便注塑成型,简化生产制造工艺。第一抽吸组件51嵌装在收容槽内,以提高清洁底座100整体的美观性。
45.管路组件6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管路61,第一管路61的进口与清洗液连通,第一管路61的出口与喷射口13连通。故,第一管路61的个数与喷射口 13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61的个数为至少两个。
46.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管路组件6除第一管路61之外,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进口也与清洗液连通,第二管路的出口与喷射口13连通。相应的,清洁底座100还包括与该第二管路连通的第二抽吸组件。此时,第一抽吸组件51和第二抽吸组件中的一个设置在座部1上,第一抽吸组件51和第二抽吸组件中的另一个为清洁设备中的抽吸组件。例如,第一抽吸组件51设置在座部上,第二抽吸组件为清洁设备中的抽吸组件,第一抽吸组件51设置在座部上的方式同上述,在此不做赘述。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同时利用清洁设备内的清洗液或外部的清洗液,以保证清洁附件201的清洁效率。
47.此时,管路组件6还包括第三管路,该第三管路实际为连接管路,第三管路的出口与喷射口13连通设置。即,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的出口均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均通过第三管路与喷射口13连通。
48.亦或者,管路组件6还可以包括三通阀62,三通阀62的进口端与清洗液连通,三通阀62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的进口。
49.管路组件6可以将座部1与外部容器连通。其中,该外部容器可以为单独放置的水桶,或为水龙头;亦或者,该外部容器可以与座部1可拆卸连接的储液组件3,储液组件3包括供给箱31。而当清洁底座100的使用场景为家庭时,其设置有供给箱31不仅可以避免水路的繁杂,亦可以避免用户将整个清洁底座100搬运。
50.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清洗液的输送距离,清洁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座部1上的供给箱31,该供给箱31用以存储清洗液。其中,供给箱31 与座部1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为插接、卡合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给箱31也可与座部1分离独立设置。
51.当供给箱31设置在座部1上时,座部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对接口,供给箱31的出口与对接口密封连通,继而,该对接口适于与清洗液连通。此时第一管路61的进口与对接口密封连通设置,以防止清洁液在第一管路61的进口和对接口连接处外泄,造成浪费。
52.为了保证清洁底座整体的美观性,座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凹陷的收容槽,管路组件6皆设置在该收容槽内。为了与前述嵌装第一抽吸组件51 的收容槽21区分,用以收容管路组件6的收容槽15为第一收容槽15,用以收容第一抽吸组件51的收容槽21为第二收容槽21。
53.该第一收容槽15的槽底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持件16,卡持件16用以将管路组件6固定在第一收容槽15内。具体的,卡持件16上设置有卡槽161,卡槽161的槽口的一端上设置有阻挡部162,阻挡部162与正对的卡槽161的槽口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容纳口163,第一管路61经容纳口163卡接在卡槽161 内。
54.上述第一抽吸组件51、第二抽吸组件及抽吸组件皆为水泵。
55.请参见图1及图5,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洁附件201的清洁效率,清洁底座 100还包括设置在座部1上的电辅热件4,电辅热件4与清洁附件201相对设置。电辅热件4被配置为在接通电源后发热,进而对清洁附件201进行辅热干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清洁附件201的表面在高温的作用下逐渐变得柔软且膨胀,从而使得灰尘及颗粒在膨胀的作用下与清洁附件201表面的附着力变小,提高清洁附件201的清洁效率。并且,还有利于清洁附件201的后续干燥,提高清洁附件201的干燥效率,有效抑制细菌及异味的产生。
56.在本实施例中,电辅热件4沿清洁附件201的轴长方向设置,且电辅热件4的长度与清洁附件201的长度相等,以使得清洁附件201各处加热均匀。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辅热件4的长度也可大于或小于清洁附件201的长度,值得注意的是,当电辅热件4的长度小于清洁附件201的长度时,电辅热件4可设置成移动式,以使得电辅热件4沿清洁附件201的轴长方向移动,进而对清洁附件201的各处进行加热,也可达到上述目的和效果。
57.电辅热件4为ptc加热条,ptc加热条具有恒温发热的特性,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电辅热件4的加热温度,从而在达到干燥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节能。因为电辅热件4暴露设置在清洁底座100上,而电辅热件43在发生空载现象时易造成温度过高,会出现因误操作或误触碰被烫伤的现象,因此,清洁底座100还包括用以检测电辅热件4的温度的感温器件7。感温器件7通过支架设置在清洁底座100上,且设置在电辅热件4远离清洁头200的一侧。诚然,该感温器件7也可设置在电辅热件4的内部,只要能够检测到电辅热件4的温度即可。
58.清洁底座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电辅热件4在第二动力源52工作时开启。此时,清洁附件201的自清洁完成,需对清洁附件201 进行烘干。诚然,控制器也可被配置为控制电辅热件4在第二动力源52关闭后再开启,同样达到上述的目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及用以支撑清洁设备的清洁头200的清洁底座100。其中,清洁底座100是前述的清洁底座100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60.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有第一管路61和第一抽吸组件51,其可以将清洗液输送至座部1的清洗区内,从而避免放置在座部1上的清洁头200在对其清洁附件201的自清洁过程中,出现清洗液不够的现象,而导致清洁效率的低下。
61.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