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18: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


背景技术:

2.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为硬膜外阻滞,根据给药的方式可分为单次法和连续法,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
3.临床上采用的无痛分娩技术,常采用椎管内阻滞,在产妇的腰部硬膜外置入硬膜外导管,配合镇痛泵的使用,以缓解孕妇的疼痛,其中所用的硬膜外导管需要利用固定器进行固定,以避免硬膜外导管的脱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会活动或者翻身,在这个过程中,硬膜外导管的外端与镇痛泵的接头处容易发生脱落并暴露在环境中,致使硬膜外导管端头的无菌环境被破坏,为了安全当硬膜外导管脱落暴露时,一般都需要更换整个硬膜外导管,需要对患者进行二次穿刺,并重新插入患者体内,这样的操作方式患者需要再次承受痛苦,并且二次穿刺所带来的风险更高,不利于术后恢复,甚至会引发严重后果,基于此,研究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硬膜外导管一旦脱落后,无法再次使用,需要更换硬膜外导管,使用麻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体、形变体和驱动管体,保护套体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进口通道、锥形通道和螺纹通道;所述进口通道设置在保护套体前端,并与导管的直径匹配;螺旋通道位于后端,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锥形通道的前端小后端大,并将进口通道与螺纹通道连通;所述锥形通道内套装有锥形的形变体,形变体的中部开有管体通道,所述驱动管体的前端外侧设置有向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驱动管体螺纹连接在螺旋通道内,并在其内部设置有出口通道;所述进口通道、管体通道与出口通道对应设置形成包裹管体的内部通道;所述驱动管体的前侧顶触在形变体上,其外端设置有操作柄,在驱动管体的前端圆周设置有豁口,豁口与豁口之间形成了切齿,所述切齿的内端尖锐,驱动管体能推动形变体向锥形通道内挤压将管体抱死,并在形变体将管体抱死时,驱动管体进入或即将进入锥形通道。
6.进一步的,所述切齿呈三角体状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通道呈圆形结构,包括外段内凹的内螺纹段和内段水平的水平段,驱动管体包括前端水平的切齿段和后端的外螺纹段,内螺纹段与外螺纹段适配,水平段与切齿段适配。
8.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体的外侧包裹有防护膜,防护膜的前端固定在进口通道内,其后端捆扎在管体上。
9.进一步的,所述形变体内含有无菌溶液,在形变体挤压变形时,无菌溶液从形变体内挤出。
10.进一步的,所述形变体包括外套和位于外套内的海绵体,无菌溶液在海绵体内,外套上开有与管体通道连通的渗出口,渗出口之间的外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管体与形变体之间设置有垫板,垫板的中部开有对进口通道对应的圆孔,圆孔内套装有防护棉,防护棉内含有生理盐水。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硬膜外导管上设置了保护套体,在保护套体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了与硬膜外导管直接基本匹配的进口通道、锥形通道和螺纹通道;进口通道、锥形通道和螺纹通道将保护套体贯穿形成通道;在锥形通道内形变体,形变体基本呈锥形结构,其内部设置有管体通道,在螺旋通道内设置有驱动管体,驱动管体内设置有出口通道,其中进口通道用于让硬膜外导管进入通道,然后硬膜外导管在依次穿过管体通道和出口通道,并穿出保护管体。
13.为了将该结构与硬膜外导管固定在一起,驱动管体与螺旋通道螺纹连接,其作用为:其一,螺纹连接的结构设置在外部,从而使驱动管体与螺旋通道之间形成密封结构;其二,两者传动连接形成驱动结构,使驱动管体能够随着旋进逐步的进入螺旋通道,并在进入的过程中将形变体推入锥形通道内,当形变体与锥形通道完全匹配时,管体通道并没有发生形变,在此状态或者在此状态之前将硬膜外导管装配完成,然后继续向锥形通道内推动形变体,在锥形通道的侧壁限制,会挤压形变体发生形变,使管体通道被挤压,将硬膜外导管抱死;同时在抱死状态下,能够将形变体内的无菌溶液释放,确保抱死段处于无菌环境中以备用。
14.为了应对硬膜外导管出现脱落时,本实用新型在驱动管体的前端设置了切齿,切齿沿驱动管体的径向设置,即切齿朝向硬膜外导管的外壁,且其端部呈尖锐状结构,从而继续向内驱动驱动管体,驱动管体的的前端由于豁口的存在,其会被锥形通道挤压,并在驱动管体的转动推进下,呈硬膜外导管内逐步深入的旋切,将硬膜外导管从形变体的端部切断,此时硬膜外导管被污染的部分就会被切除,然后松动驱动管体,将处于形变体内的无菌段从保护套体内伸出,在插入对接套管内即可,此处完全不同于现有的结构,提供备用的无菌段来代替脱落后暴露的污染段,能轻易应对硬膜外导管脱落的突发状况,给医护人员提供了额外的选择。
15.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为硬膜外导管提供了备用的无菌段,即使在硬膜外导管发生脱落后,无须全部更换全部的硬膜外导管,只需利用切齿将被污染的暴露部分切除,然后将切除点后侧的备用的无菌段伸出,即可快速的形成硬膜外导管的无菌端头,大大的缩短了医护人员处理该突发状况的处理时间,降低了该突发状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另一种新的处理手段,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材料成本,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保护套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驱动管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保护套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驱动管体的驱动状态示意图。
22.图7为与图6对应的驱动管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形变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的标号为:1为保护套体,2为进口通道,3为锥形通道,4为螺旋通道,5为形变体,51为外套,52为海绵体,53为渗出口;6为驱动管体,7为操作柄,8为豁口,9为切齿,10为硬膜外导管,11为内螺纹段,12为防护膜,13为扎带,14为垫板,15为出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主要用于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针对现有的只能通过加固硬膜外导管来避免硬膜外导管的脱落,但是固定方式是通过夹持硬膜外导管的方式来实现,其固定强度难以保证,硬膜外导管仍然会发生脱落的现象,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备用的无菌段,在必要时以备用的无菌段来代替被污染的暴露端头,以此来应对硬膜外导管脱落后的突发状况。
28.本实施例如图1-3中所示,一种硬膜外导管无菌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体1、形变体5和驱动管体6,如图5中所示,保护套体1基本呈圆柱形结构,保护套体1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进口通道2、锥形通道3和螺纹通道4;其中进口通道2设置在保护套体1前端,并与硬膜外导管10的直径匹配,其作为硬膜外导管10的进口处。
29.螺旋通道4位于后端,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锥形通道3的前端小后端大,并将进口通道2与螺纹通道4连通;螺纹通道4呈圆形结构,包括外段内凹的内螺纹段11和内段水平的水平段,驱动管体6包括前端水平的切齿段和后端的外螺纹段,内螺纹段与外螺纹段适配,水平段与切齿段适配。
30.所述锥形通道3内套装有锥形的形变体5,形变体5的中部开有管体通道53,所述驱动管体6的前端外侧设置有向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驱动管体6螺纹连接在螺旋通道4内,并在其内部设置有出口通道15;所述进口通道2、管体通道53与出口通道15对应设置形成包裹管体的内部通道;从而在通道内形成内部通道,硬膜外导管从内部通道处通过,并在形变体5内含有无菌溶液,在形变体挤压变形时,无菌溶液从形变体5内挤出。
31.为了将该结构与硬膜外导管10固定在一起,驱动管体6与螺旋通道4螺纹连接,其作用为:其一,螺纹连接的结构设置在外部,从而使驱动管体6与螺旋通道4之间形成密封结构,确保保护套管内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为在保护套体1内形成备用无菌的硬膜外导管提供保护基础;其二,两者传动连接形成驱动结构,使驱动管体6能够随着旋进逐步的进入螺旋通道4,并在进入的过程中将形变体5推入锥形通道3内,当形变体5与锥形通道3完全匹配时,管体通道53并没有发生形变,在此状态或者在此状态之前将硬膜外导管10装配完成,然后继续向锥形通道3内推动形变体5,在锥形通道3的侧壁限制,会挤压形变体5发生形变,使管体通道53被挤压,将硬膜外导管10抱死;同时在抱死状态下,能够将形变体内的无菌溶液释放,确保抱死段处于无菌环境中以备用。
32.为了应对硬膜外导管10出现脱落时,本实施例中驱动管体6的前侧顶触在形变体5上,其外端设置有操作柄7,操作柄7的外圈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大手指与操作柄7之间的摩擦力,在驱动管体6的前端圆周间隔设置有豁口8,豁口与豁口之间形成了切齿9,所述切齿9的内端尖锐,驱动管体6能推动形变体5向锥形通道3内,通过挤压将管体抱死,并在形变体5将管体抱死时,驱动管体6进入或即将进入锥形通道3,继续推进驱动管体6即可使切齿9被挤压,并向内刺入硬膜外导管10,在转动的作用下,环切硬膜外导管10。
33.本实施例在切齿9沿驱动管体的径向设置,即切齿朝向硬膜外导管的外壁,且其端部呈尖锐状结构,然后继续向内驱动驱动管体,驱动管体的的前端由于豁口的存在,其会被锥形通道挤压,并在驱动管体的转动推进下,呈硬膜外导管内逐步深入的旋切,将硬膜外导管从形变体的端部切断,此时硬膜外导管10被污染的部分就会被切除,然后松动驱动管体6,将处于形变体5内的无菌段从保护套体1内伸出,在插入穿刺套管内即可,此处完全不同于现有的结构,提供备用的无菌段来代替脱落后暴露的污染段,能轻易应对硬膜外导管脱落的突发状况,给医护人员提供了额外的选择。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切齿9呈三角体状结构,切齿9将硬膜外导管10旋切后,硬膜外导管10的端部呈弧形结构,确保备用的无菌端头圆滑。
35.由此,本实施例为硬膜外导管提供了备用的无菌段,即使在硬膜外导管发生脱落后,无须全部更换全部的硬膜外导管,只需利用切齿将被污染的暴露部分切除,然后将切除点后侧的备用的无菌段伸出,即可快速的形成硬膜外导管的无菌端头,大大的缩短了医护人员处理该突发状况的处理时间,降低了该突发状态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另一种新的处理手段,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材料成本,同时降低了操作难度,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
36.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在保护套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膜12。
37.本实施例中在保护套体的外侧包裹有防护膜12,防护膜12的前端固定在进口通道内,其后端通过扎带13捆扎在管体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护膜12能为保护套体1提供防护,确保保护套体1内部处于无菌环境。
38.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对形变体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39.本实施例中形变体包括外套51和位于外套内的海绵体52,无菌溶液在海绵体52内,外套51上开有与管体通道53连通的渗出口,渗出口之间的外套上设置有防滑纹,本实施例中在形变体5内设置了海绵体52,并由海绵体作为存储药液的主体,在形变体收到挤压时,海绵体52同时也被挤压,然后其内部的药液就会从渗出口被挤出,并包裹在硬膜外导管上,使此处处于无菌段。
40.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在驱动管体与形变体之间设置有垫板14.
41.本实施例中,在驱动管体6与形变体5之间设置有垫板14,垫板14的中部开有对进口通道对应的圆孔,圆孔内套装有防护棉,防护棉内含有生理盐水,从而能确保端头处于无菌状态,同时在切齿将硬膜外导管切断后,备用的无菌段从圆孔内经过,在防护棉的作用下,经过的无菌段被生理盐水擦拭,对其表面残留的无菌溶液进行清理,避免无菌溶液进入
硬膜外导管。
42.具体的,垫板14包括前侧的锥形结构和后侧的圆盘状结构,锥形结构和后侧的圆盘状结构的接触面设置有旋转支撑,使圆盘状结构能相对于锥形结构转动,旋转支撑可以为环形轨道和滚子,具体的可以将环形轨道设置在锥形结构内,滚子设置在圆盘状结构内。
43.本实施例的设置目的为,在驱动管体6的旋转推动下,避免驱动管体6的前端旋转对形变体5造成扭动应力,使形变体5发生不规则的扭曲,致使其抱死不严,同时避免其对硬膜外导管产生扭动应力,损坏硬膜外导管,另外由于垫板14的设置还能为无菌段提供防护,使其与驱动管体6隔开,并在无菌防护棉的防护下,确保切断后硬膜外导管10的端头无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