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12: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按摩床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用于运动锻炼身体的时间大大减少,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长时间坐在电脑旁的办公人员大都患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而对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疾病,按摩和牵引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为了便于治疗,很多人会选择具有按摩和牵引功能的按摩床。
3.例如,专利号为cn202011565510.5公开了一种颈腰椎连续往返活动牵引按摩床,包括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第二床板上开设有圆柱型的空腔,空腔内竖直设置有采用圆柱型结构的限位块,限位块的中心轴向固定连接有光杆,光杆间隙穿过第二床板的内壁并与第一床板固定连接。采用如此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之间相对运动,从而便于患者的腰部牵引。
4.又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0276710.6公开了一种双按摩形式的按摩床,包括床体和床头靠柜,床体上部设有第一躺腔,床体下部设有第二躺腔,第一躺腔的开口处设有躺床网,第一躺腔的内腔底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电机和若干电动伸缩装置,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转轴,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盘,旋转盘的顶端呈圆形阵列设有若干轮座,轮座的凹腔内通过轮轴转动连接按摩轮;本发明利用旋转的按摩轮旋转刺激穴位,对人体进行按摩。
5.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按摩床存在着如下缺陷:(1)将床板设置为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牵引过程中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之间发生频繁的相对运动,人体背面与床板之间会持续产生摩擦,造成人体背面不舒适;而且当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之间分离时,人体背面有一部分没有床板对其进行支撑而需要悬空,进一步加深了人体的不舒适感;(2)按摩轮的旋转按摩范围是按摩轮所在的圆周,但是对于圆周内部的区域按摩轮不能进行按摩,即现有的按摩轮不能针对人体某个点进行小圆周范围内的旋转按摩,按摩效果差;按摩轮在按摩过程中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按摩的不舒适感强。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该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舒适度高,按摩种类多样,按摩效果好,适用性强。
7.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包括底部框架、主框架和床头框架,所述主框架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的上方,所述底部框架靠近床尾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框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框架在所述底部框架上方进行往复运动;所述床架中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固定牵引带、活动牵引带、第一拉簧、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所述主
框架的床头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根所述固定牵引带,两根所述固定牵引带的活动端均与所述第一腰带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对称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拉簧,两个所述第一拉簧的活动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活动牵引带,两根所述活动牵引带的活动端均绕过所述主框架的床尾端与所述第二腰带连接,通过所述主框架的往复运动实现所述活动牵引带的拉紧与放松;所述主框架的中部设置有主按摩装置,所述主按摩装置能够上下移动以及能够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床头框架与所述主框架的床头端铰接;所述床头框架包括左侧架、中部架和右侧架,所述左侧架内设置有振动按摩装置,所述中部架内设置有按摩轮装置,所述右侧架中设置有旋转按摩装置。
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按摩装置包括旋转电机、轴承座体、第一轴承、偏心轴、转动架、牛眼轴承按摩球、连接轴、鱼眼轴承,所述右侧架背部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轴承座体的后端面中安装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中安装所述偏心轴,所述偏心轴的偏心处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轴承座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转动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架包括中心盘以及从中心盘向外径向延伸的多个臂体,所述多个臂体均匀布置在所述中心盘的四周,每个臂体的外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关节轴承,在所述右侧架中对应每个第一通孔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鱼眼轴承,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置限位件,所述连接轴上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轴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关节轴承、所述鱼眼轴承与所述牛眼轴承按摩球连接,所述连接轴上在所述鱼眼轴承前侧和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牛眼轴承按摩球中设置有磁体。
10.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框架的床头端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工作端与所述床头框架的背部铰接,所述按摩轮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按摩轮体,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依次横向排列在所述中部架中,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中部架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按摩轮体;所述第一按摩轮体中设置有磁体。
11.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振动按摩装置包括若干振动电机和若干第二拉簧,若干所述振动电机排列设置在所述左侧架的中部,相邻两个所述振动电机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拉簧连接,每个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左侧架之间也通过所述第二拉簧连接。
12.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偏心轮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有所述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的偏心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框架铰接;所述底部框架上表面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主框架下表面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
13.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按摩轮机构、上下驱动机构、前后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所述按摩轮机构;所述按摩轮机构包括按摩轮架、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按摩轮体,多根第二支撑杆依次横向排列在所述按摩轮架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按摩轮架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按摩轮体;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偏心轮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有所述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的偏心处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按摩轮架的底
面铰接;所述按摩轮架的底面两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底座中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套;所述第二按摩轮体中设置有磁体。
14.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后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齿轮、齿条、第二滑轨和第一滑轮,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连接有所述齿轮,在主框架中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滑轮,在主框架中沿主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轨相配合。
15.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主框架的外表面沿所述主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位于所述第二按摩轮体的上方,且所述隔离网的宽度大于所述按摩轮架的宽度;所述床架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保护套。
16.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框架的床尾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活动牵引带相配合的第二滑轮。
17.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左侧架、所述中部架和所述右侧架的上部均设置有头枕;所述底部框架的下端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万向轮。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1、通过主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摇晃功能,能促进人睡眠,缓解失眠之苦;并且在摇晃的过程中通过主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活动牵引带的拉紧与放松,从而实现对人体的牵引,牵引过程中人体与主框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运动,牵引过程中主框架不需要进行分离从而避免人体的悬空,牵引过程舒适度高;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电机控制主框架的往复运动,根据需要实现动态拉伸或者实现静态拉伸,牵引模式多样。
20.2、主按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对人体进行定点按摩或往复按摩,适用性强;并且还可以在牵引过程中同时采用主按摩装置对人体进行定点按摩或往复按摩,牵引和按摩同步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21.3、可以通过电动推杆调节床头框架与主框架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人体舒适度的需求;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床头框架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人体往复运动,同时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按摩轮装置对人体进行按摩。
22.4、床头还能够进行振动按摩,并且可以根据按摩部位的需要选择开启全部的振动电机或者选择开启某个振动电机,振动按摩的灵活性高。
23.5、旋转按摩装置能够针对人体某个点进行小圆周范围内的旋转按摩,按摩的针对性强;并且牛眼轴承按摩球在按摩过程中能够发生自转,减少牛眼轴承按摩球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按摩舒适度。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按摩装置的爆炸视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主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底部框架;2-主框架;3-床头框架;4-固定牵引带;5-活动牵引带;6-第一拉簧;7-第一腰带;8-第二腰带;9-安装板;10-主按摩装置;11-左侧架;12-中部架;13-右侧架;14-旋转电机;15-轴承座体;16-第一轴承;17-偏心轴;18-转动架;19-牛眼轴承按摩球;20-连接轴;21-鱼眼轴承;22-固定支架;23-调节螺母;24-电动推杆;25-第一按摩轮体;26-振动电机;27-第二拉簧;28-第一电机;29-第一偏心轮;30-第一连杆;31-第一滑轨;32-第一滑块;33-第二滑轮;34-头枕;35-万向轮;36-限位件;101-底座;102-按摩轮架;103-第二按摩轮体;105-第二电机;106-第二偏心轮;107-第二连杆;108-导向杆;109-导向套;110-第三电机;111-齿轮;112-齿条;113-第二滑轨;114-第一滑轮;181-中心盘;182-臂体;183-第一通孔;184-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按摩、摇晃、牵引多功能保健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包括底部框架1、主框架2和床头框架3,所述主框架2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的上方,所述底部框架1靠近床尾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中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框架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框架2在所述底部框架1上方进行往复运动;所述床架中设置有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固定牵引带4、活动牵引带5、第一拉簧6、第一腰带7和第二腰带8,所述主框架2的床头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根所述固定牵引带4,两根所述固定牵引带4的活动端均与所述第一腰带7连接,所述安装板9上对称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一拉簧6,两个所述第一拉簧6的活动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活动牵引带5,两根所述活动牵引带5的活动端均绕过所述主框架2的床尾端与所述第二腰带8连接,通过所述主框架2的往复运动实现所述活动牵引带5的拉紧与放松;所述主框架的中部设置有主按摩装置10,所述主按摩装置10能够上下移动以及能够沿主框架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床头框架3与所述主框架2的床头端铰接;所述床头框架3包括左侧架11、中部架12和右侧架13,所述左侧架内设置有振动按摩装置,所述中部架内设置有按摩轮装置,所述右侧架中设置有旋转按摩装置。
33.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主框架2在底部框架1上方进行运动,实现摇晃功能,能促进人睡眠,缓解失眠之苦;当第一腰带7和第二腰带8与人体连接时,由于主框架2的床尾端与活动牵引带5接触,因此,在摇晃的过程中,主框架对活动牵引带5进行拉紧与放松,从而实现对人体的牵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主框架2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在摇晃中对人体进行交替地拉伸与放松,即动态拉伸,或者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主框架2运行到某个合适的地方静止不动,以实现对人体进行静态拉伸,牵引模式多样。牵引是通过主框架与底部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的,在摇晃的过程中进行牵引,并且人体与主框架之间不会发生摩擦运动,牵引过程中主框架一直对人体的每部分进行支撑,牵引过程舒适度高。活动牵引带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簧6,实现对人体的软牵引,避免硬牵引对人体的拉伤。在牵引的过程中,还能根据需要采用主按摩装置对人体背面进行定点按摩或往复按摩,牵引和按摩同步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床头能够进行振动按摩和按摩轮按摩,按摩模式多样,按摩舒适度高,适合不同的人群。
3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按摩装置包括旋转电机14、轴承座体15、第一轴承16、偏心轴17、转动架18、牛眼轴承按摩球19、连接轴20、鱼眼轴承21,所述右侧架13背部连接有固定支架22,所述旋转电机14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22上,所述轴承座体15的后端面中安装所述第一轴承16,所述第一轴承16中安装所述偏心轴17,所述偏心轴17的偏心处与所述旋转电机14的转轴连接,所述轴承座体15的前端面与所述转动架18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架18包括中心盘181以及从中心盘向外径向延伸的多个臂体182,所述多个臂体182均匀布置在所述中心盘181的四周,每个臂体182的外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83,所述第一通孔183中设置有关节轴承184,在所述右侧架13中对应每个第一通孔183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鱼眼轴承21,所述连接轴20的后端设置限位件36,所述连接轴20上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轴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关节轴承184、所述鱼眼轴承21与所述牛眼轴承按摩球19连接,所述连接轴20上在所述鱼眼轴承21前侧和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3;所述牛眼轴承按摩球19中设置有磁体。
35.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电机14带动偏心轴17、轴承座体15和转动架18旋转,转动架18旋转过程中,带动连接轴20和牛眼轴承按摩球19以鱼眼轴承21为支点进行小圆周范围内旋转,从而实现牛眼轴承按摩球19针对人体某个点进行小圆周范围内的旋转按摩,按摩的针对性强,并且在按摩过程中,牛眼轴承按摩球19能够发生自转,减少牛眼轴承按摩球19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按摩舒适度。
36.连接轴20上在鱼眼轴承21前侧和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3,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鱼眼轴承21在连接轴20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牛眼轴承按摩球19突出右侧架的高度,满足不同需求。牛眼轴承按摩球19中设置有磁体,可以对人体进行磁疗。
37.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2的床头端设置有电动推杆24,所述电动推杆24的工作端与所述床头框架的背部铰接,所述按摩轮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按摩轮体25,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依次横向排列在所述中部架12中,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中部架12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按摩轮体25;所述第一按摩轮体25中设置有磁体。
38.本实施例中,当人体背部倚靠在床头框架3上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24调节床头框架3与主框架2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人体舒适度的需求;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动推杆24带动床头框架3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人体往复运动,同时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按摩轮装置对人体进行按摩。并且第一按摩轮体25中设置有磁体,可以对人体进行磁疗。
39.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按摩装置包括若干振动电机26和若干第二拉簧27,若干所述振动电机26排列设置在所述左侧架11的中部,相邻两个所述振动电机26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拉簧27连接,每个所述振动电机26与所述左侧架11之间也通过所述第二拉簧27连接。
40.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按摩部位的需要选择开启全部的振动电机26或者选择开启某个振动电机26对人体进行振动按摩,振动按摩的灵活性高。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28、第一偏心轮29和第一连杆30,所述第一电机28固定在所述安装板9上,所述第一电机28的转轴连接有所述第一偏心轮29,所述第一偏心轮29的偏心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0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框架2铰接;所述底部框架1上表面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31,所述主框架2下表面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轨31相配合的第一滑块32。
42.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机28驱动第一偏心轮29和第一连杆30运动,从而带动主框架2往复运动;第一滑轨31与第一滑块32相配合,以保证主框架2的运动方向。
43.进一步地,所述主按摩装置10包括底座101、按摩轮机构、上下驱动机构、前后驱动机构;所述底座101上方设置所述按摩轮机构;所述按摩轮机构包括按摩轮架102、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按摩轮体103,多根第二支撑杆依次横向排列在所述按摩轮架102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按摩轮架102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按摩轮体103;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05、第二偏心轮106和第二连杆107,所述第二电机105固定在所述底座10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机105的转轴连接有所述第二偏心轮106,所述第二偏心轮106的偏心处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07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10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101与所述按摩轮架102的底面铰接;所述按摩轮架102的底面两侧设置有导向杆108,所述底座101中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108相配合的导向套109;所述第二按摩轮体103中设置有磁体。
44.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电机105带动第二偏心轮106和第二连杆107运动,以带动按摩轮机构的上下运动,刺激人体穴位,从而实现对人体的按摩;并且通过导向杆108与导向套109相配合,保证按摩轮机构的上下运动方向;第二按摩轮体103中设置有磁体,可以对人体进行磁疗。
45.进一步地,所述前后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110、齿轮111、齿条112、第二滑轨113和第一滑轮114,所述第三电机110固定在所述底座101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机110的转轴连接有所述齿轮111,在主框架2中沿主框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齿条112,所述齿轮111与所述齿条112相啮合,所述底座101下表面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滑轮114,在主框架2中沿主框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第二滑轨113,所述第一滑轮114与所述第二滑轨113相配合。
46.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电机110带动齿轮111在齿条112上方运动,从而实现按摩轮机构的前后运动;通过控制第三电机110,可以使按摩轮机构往复运动从而对人体进行往复按摩,也可以使按摩轮机构运动到某个位置从而对人体进行定点按摩,适用性强;并且通过第一滑轮114与第二滑轨113的配合,保证按摩轮机构的运动方向。
47.进一步地,在主框架2的外表面沿所述主框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位于所述第二按摩轮体103的上方,且所述隔离网的宽度大于所述按摩轮架102的宽度;所述床架的外表面设置有海绵保护套。
48.本实施例中,通过隔离网的设置,以防止海绵保护套阻碍第二按摩轮体103往复运动。
49.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的床尾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活动牵引带5相配合的第二滑轮33。
50.本实施例中,通过活动牵引带与第二滑轮配合,避免主框架2的床尾端直接与活动牵引带接触,以防止主框架2往复运动过程中对活动牵引带造成磨损。
51.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架11、所述中部架12和所述右侧架13的上部均设置有头枕34;所述底部框架1的下端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万向轮35。
5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左侧架、中部架和右侧架的上部均设置有头枕,提高人体依靠在床头框架时的舒适度;通过设置万向轮以方便保健床的移动。
53.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人体倚靠在床头框架3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24调节床头框架3与主框架2之间的角度,以满足人体舒适度的需求;当人体倚靠在中部架12上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24带动床头框架3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人体往复运动,同时在往复运动过程中通过按摩轮装置对人体进行按摩;当人体倚靠在左侧架11上时,可以根据按摩部位的需要选择开启全部的振动电机26或者选择开启某个振动电机26对人体进行振动按摩;当人体倚靠在右侧架13上时,可以开启旋转电机14,通过牛眼轴承按摩球19针对人体某个点进行小圆周范围内的旋转按摩。当人体平躺在主框架2上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主框架2在底部框架1上方进行运动,实现摇晃功能,能促进人睡眠,缓解失眠之苦;当第一腰带7和第二腰带8与人体连接时,由于主框架2的床尾端与活动牵引带5接触,因此,在摇晃的过程中,主框架对活动牵引带5进行拉紧与放松,从而实现对人体的牵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主框架2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在摇晃中对人体进行交替地拉伸与放松,即动态拉伸,或者通过第一驱动装置控制主框架2运行到某个合适的地方静止不动,以实现对人体进行静态拉伸;主按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对人体进行定点按摩或往复按摩;并且还可以在牵引过程中同时采用主按摩装置对人体进行定点按摩或往复按摩,牵引和按摩同步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55.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