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3:1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防汛抢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


背景技术:

2.在进行防汛抢险时,需水带紧急转移险区位置的水,水带用于提供水的输送通道。
3.现有技术中,在抢险现场进行水带布置时,均为采用人力搬运水带,且为利用人力将展开水带和卷收水带。
4.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由于缺乏相关的自动化设备,采用人力搬运和卷收水带,整个过程下来不仅耗损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整个过程进展缓慢,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该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力搬运、展开水带和卷收水带存在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包括车架部和设于所述车架部上的收放卷部,所述收放卷部包括旋转动力件和可开合夹持件,所述旋转动力件与所述可开合夹持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可开合夹持件旋转,所述旋转动力件安装于所述车架部上,所述可开合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端抓盘和移动端抓盘,所述旋转动力件与所述电机端抓盘相连,所述收放卷部还包括与所述移动端抓盘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端抓盘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机端抓盘方向往返移动的开合控制件。
9.优选的,所述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车架部上且与所述收放卷部间隔设置;所述导向部包括共同围成水带导向槽的第一前支板、第二前支板、限位卡板和滚筒,所述第一前支板和所述第二前支板分别沿竖直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车架部上,所述限位卡板和所述滚筒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前支板和所述第二前支板;所述限位卡板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伸入所述水带导向槽内的调节杆。
10.优选的,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支板和所述第二前支板转动相连,所述滚筒设于所述限位卡板下方。
11.优选的,所述旋转动力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机;所述车架部上设有电机段支板,所述电机段支板设有凹陷而成的第一轴承孔;所述电机端抓盘包括:第一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轴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旋转动力件一端的第一夹片;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轴承孔且与所述输出轴键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孔内;所述移动端抓盘包括:第二夹片、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一夹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于所述第二夹片远离所述第一夹片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开合控制件包括:传动螺母、传动丝杆、轴承座和摇把,所述传动
螺母固定于所述车架部上,所述传动丝杆与所述传动螺母配合形成螺旋传动结构,所述轴承座设于所述传动丝杆的一端,所述轴承座内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承孔内,所述摇把设于所述传动丝杆远离所述移动端抓盘的一端。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均为弧形片状,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共同围成夹持腔。
13.优选的,所述车架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由所述底板的一端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底板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后支板和第二后支板,所述第一后支板和第二后支板相对设置,所述旋转动力件和所述电机段支板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后支板的两侧,所述传动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后支板上。
14.优选的,所述车架部还包括提杆,所述提杆包括水平杆和与所述水平杆固定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安装于所述侧板顶部。
15.优选的,所述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行走部,所述行走部包括设于所述车架部底部的万向轮和行走轮。
16.优选的,所述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行走的驱动桥,所述驱动桥包括刹车系统、调速系统和由锂电池驱动的动力源。
17.优选的,所述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设于所述侧板上的集中控制箱,所述电机带有无刷驱动器,所述驱动桥带有软驱动器,所述锂电池、所述软驱动器和所述无刷驱动器均设于所述集中控制箱内;所述集中控制箱的表面设有电池电量显示器、正反转开关、总开关和充电接口。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20.利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进行水带的搬运、展开及卷收时,大大提高了现场的抢险效率,节省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21.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中的可开合夹持件的分解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中的集中控制箱中的元器件布置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中的集中控制箱表面的元器件布置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001.水带接头,1.车架部,2.收放卷部,3.导向部,4.行走部,5. 驱动桥,6.集中控制箱,7.电池电量显示器,8.正反转开关,9.总开关,10.充电接口,11.电机段支板,12.底
板,13.侧板,14.第一后支板,15.第二后支板,16.水平杆,17.连杆,21.电机,22.电机端抓盘, 23.移动端抓盘,24.传动螺母,25.传动丝杆,26.轴承座,27.摇把, 31.水带导向槽,32.第一前支板,33.第二前支板,34.限位卡板,35. 滚筒,41.万向轮,42.行走轮,51.软驱动器,52.锂电池,211.无刷驱动器,221.第一转轴,222.第一夹片,223.平键,224.第一轴承, 231.第二夹片,232.第二转轴,233.第二轴承,261.第二轴承孔,341. 调节槽,342.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2.参考附图1-3,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包括车架部1,分别间隔设于车架部1上的收放卷部2和导向部3,收放卷部2包括旋转动力件和可开合夹持件,旋转动力件与可开合夹持件相连用于驱动可开合夹持件旋转,旋转动力件安装于车架部1上,可开合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端抓盘22和移动端抓盘23,旋转动力件与电机端抓盘 22相连,收放卷部2还包括与移动端抓盘23相连且用于控制移动端抓盘23向靠近或远离电机端抓盘22方向往返移动的开合控制件;导向部 3包括长方形的水带导向槽31。
33.在进行防汛抢险时,使用的水带包括水带本体和分别设于水带本体的两端为圆柱环状的水带接头001。卷收水带时,将水带穿过水带导向槽31,将一个水带接头001放置于电机端抓盘22和移动端抓盘23 之间的位置,启动开合控制件,驱动移动端抓盘23向靠近电机端抓盘 22方向移动,直至移动端抓盘23和电机端抓盘22共同夹紧水带接头 001。在旋转动力件的驱动下,可开合夹持件整体旋转,使水带缠绕于被夹持的水带接头001上,使水带整齐的卷收起来,达到自动卷收水带的效果。水带卷收好后,开动小车,可代替人力搬运水带。车架部1用于提供支撑。展开水带时,反向旋转旋转动力件,一人用手抓住水带,然后另外一人开动小车往后行驶,使水带布放。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可替代人力搬运和卷收水带,大大提高了现场抢险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导向部3包括共同围成水带导向槽31的第一前支板32、第二前支板33、限位卡板34和滚筒35,第一前支板32和第二前支板33分别沿竖直方向间隔设于车架部1上,限位卡板34和滚筒35分别连接第一前支板32和第二前支板33,限位卡板34 上设有调节槽341,调节槽341内设有伸入水带导向槽31内的调节杆 342。本实施方
式中,通过调节调节杆342在调节槽341内的位置,可以形成不同宽度的限位尺寸,以适应不同宽度的水带。即:利用调节杆342挡住水带的一侧,为水带限位,使水带整齐的卷收起来。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滚筒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前支板32和第二前支板33转动相连,滚筒35设于限位卡板34下方。本实施方式中,滚筒35能绕自身轴线旋转,因此,当卷收水带时,滚筒35 跟随水带的移动而转动,能有效减小水带和滚筒35之间的摩擦,同时利于水带顺畅通过滚筒35。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旋转动力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机21;车架部1上设有电机段支板11,电机段支板11设有凹陷而成的第一轴承孔;电机端抓盘22包括:第一转轴221、套设于第一转轴 221上的第一轴承224、设于第一转轴221远离旋转动力件一端的第一夹片222;第一转轴221贯穿第一轴承孔且与输出轴键连接,第一轴承 224安装于第一轴承孔内;移动端抓盘23包括:第二夹片231、第二转轴232和第二轴承233,第二夹片231与第一夹片222相对设置,第二转轴232固定于第二夹片231远离第一夹片222的一端,第二轴承233套设于第二转轴232上;开合控制件包括:传动螺母24、传动丝杆25、轴承座26和摇把27,传动螺母24固定于车架部1上,传动丝杆25与传动螺母24配合形成螺旋传动结构,轴承座26设于传动丝杆25的一端,轴承座26内设有第二轴承孔261,第二轴承233安装于第二轴承孔261内,摇把27设于传动丝杆25远离移动端抓盘23的一端。
37.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装配顺序为:先将平键223装进第一转轴221 上,再将第一轴承224装在电机21的输出轴上,最后再将第一轴承224 装进电机段支板11上的第一轴承孔中。
38.将电机21装于第一后支板14上,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后支板 14,且电机21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21通过平键223相连。
39.将第二轴承233装在第二转轴232上,将第二轴承233装入轴承座26 的第二轴承孔261中。第二轴承233座26可随传动丝杆25的转动而转动。
40.将传动丝杆25穿过第二后支板15并拧到传动螺母24中,再将摇把 27拧在传动丝杆25上。将驱动桥5整套安装在支架部上。
41.本实施方式中,电机21为l型无刷减速机。第一转轴221和输出轴之间通过平键223相连。
42.卷收水带和展开水带时,电机21的旋转方向相反,具体实施时,通过电机开关调节电机21的旋转方向。
43.具体地,卷收水带时,首先将水带穿过限位卡板34,然后摇动传动丝杆25调节移动端抓盘23的距离,夹紧水带接头001,然后打开总开关9,再打开正反转开关8,把电机21调至正转,电机21运转,通过轴承带动抓盘转动,达到自动收水带的效果。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夹片222和第二夹片231均为弧形片状,第一夹片222和第二夹片231共同围成夹持腔。由于水带接头001整体为空心圆柱状,夹持时,第一夹片222抵接水带接头001 的一侧,第二夹片231抵接水带接头001的另一侧,利用第一夹片222 和第二夹片231的圆弧面分别与水带接头001的圆弧面贴合,利用该结构,利于稳固夹持,同时可防止损坏水带接头001。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车架部1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2 和由底板12的一端向上延伸的侧板13,底板12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后支板14和第二后支板15,第一后支
板14和第二后支板15相对设置,旋转动力件和电机段支板11分别固定于第一后支板14的两侧,传动螺母 24固定于第二后支板15上。
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车架部1还包括提杆,提杆包括水平杆16和与水平杆16固定相连的连杆17,连杆17安装于侧板13顶部。
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行走部4,行走部4包括设于车架部1底部的万向轮41和行走轮42。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万向轮41和行走轮42,可保证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能在多种复杂的地形上行走。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用于驱动行走轮42行走的驱动桥5,驱动桥5包括刹车系统、调速系统和由锂电池52驱动的动力源。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源使用体积小的锂电池52驱动,大大降低了整体的重量。驱动桥5具有刹车系统,随时都可以停止运动,达到随到随停的特点。驱动桥5具有调速手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况使用不同的速度。
49.请继续结合附图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还包括设于侧板13上的集中控制箱6,电机21带有无刷驱动器211,驱动桥5带有软驱动器51,锂电池52、软驱动器51 和无刷驱动器211均设于集中控制箱6内;集中控制箱6的表面设有电池电量显示器7、正反转开关8、总开关9和充电接口10。具体地,锂电池52直接摆放在限位槽间,无刷驱动器211用螺栓固定在小支架上,软驱动器51同样也是用螺栓固定在小支架上。
50.利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行驶,具有适应性强、控制方便的特点,可以卷收不同直径的水带,适用范围广。
51.利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收放水带的电动小车,能完全取代人力去收理水带,提高了抢险救援作业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可搭配抢险车配备销售,增大抢险车的卖点,提高客户满意度。
52.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