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2:36: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抽油泵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


背景技术:

2.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泵故障,卡泵故障是指活塞在泵桶内被卡住不能做往返运动,或是活塞无法进入泵桶,主要原因可分为三神情况:第一是铁屑卡泵,在修井作业过程中,作业工人利用管钳或液压钳拧动油杆或油管,因为需要高扭矩对丝扣进行转动,所以非常容易掉落铁屑,铁屑一旦掉入油管内,只能进入泵桶,因为出于活塞能顺利进入泵桶的设计要求,泵桶的接头是漏斗型的,这样铁屑也很顺利进入泵桶,卡在活塞上的环形凹槽内;第二是沉淀物卡泵,沉淀物可分为多种,首先是套管壁氧化后以三氧化二铁为主的杂质掉落井底,其次是油杆油管长期偏磨所产生的金属粉末,以及井底的泥沙等,多种沉淀物与油液一同进入泵桶,不断被举升直到地面。尤其是停井时,如停电、电机故障、光杆断、断杆以及间歇性生产井,在停井的过程中,原本随油液不断上升的沉淀物和铁屑失去了上升的动力,比重又大于油液自然会沉到泵桶内堵塞泵桶,造成卡泵;第三是钙化物脱落活塞被埋,造成的卡泵,原因是油井进入高含水期,地层所产出的油液中含有较高的钙镁离子、碳酸根等矿物质,在油杆壁和油管壁上长期冲刷形成钙化物,厚度达到一定程度经过震动后发生脱落,造成卡泵。另外,通常用的是二级泵,泵桶外径与活塞内径的设计差为70微米,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较高的泵效还降低了活塞与泵桶的摩擦系数,但是细微的颗粒物也会进入该间隙引起卡泵,对卡泵故障进行提升解卡时,在规定的提升吨位内解不开就需要进行油杆倒扣作业,油杆倒扣作业是非常危险的井下作业之一,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此外,倒扣作业无法利用撞击式泄油器进行泄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防砂效果明显的抽油泵防砂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包括储砂筒、挡砂帽、阀座、拉杆、油管、活塞、泵筒,所述的油管下端连接着储砂筒,所述的储砂筒外形呈瓶状,即上端外径较小,内部为空,储砂筒下端的内螺纹连接着阀座的外螺纹,二者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的阀座上部设有较细的延长筒,延长筒上端为喇叭口,且在延长筒上部径向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阀座下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扳手孔,阀座底部与泵筒上端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的油管内竖向置有的拉杆穿过挡砂帽,所述的挡砂帽大头朝下,其孔径略大于拉杆外径,在拉杆上呈现可移动状态,所述的拉杆通过螺纹与所述的活塞连接后伸入到泵筒内,所述活塞的内下端和所述泵筒的内下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着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油液先经固定凡尔进入泵筒内,再经游动凡尔和活塞进入油管内。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将传统抽油泵的上接头卸下,安装上储砂筒、阀座、活塞帽即可,正常工作时挡沙帽始终处于
延长筒上端,有效阻挡杂质进入泵筒,油液从出液孔排出并不断被举升至地面管线系统。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延长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8.图中标记:1-储砂筒;2-挡沙帽;3-阀座;301-延长筒;302-出液孔; 303-扳手孔;304-喇叭口;4-拉杆;5-油管;6-活塞;601-游动凡尔;7-泵筒;701-固定凡尔。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0.由图1-2所示的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包括储砂筒1、挡砂帽2、阀座3、拉杆4、油管5、活塞6、泵筒7,油管5下端连接着储砂筒1,储砂筒1外形呈瓶状,即上端外径较小,内部为空,储砂筒1下端的内螺纹连接着阀座3 的外螺纹,二者之间形成环形空间,阀座3上部设有较细的延长筒301,延长筒301上端为喇叭口304,且在延长筒上部径向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302,阀座3下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扳手孔303,阀座3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的螺孔内与泵筒7上端通过螺纹相连接,采用螺纹密封或端面密封均可;所述的油管内竖向置有的拉杆穿过挡砂帽,所述的挡砂帽大头朝下,其孔径略大于拉杆外径,
11.在拉杆上呈现可移动状态,所述的拉杆通过螺纹与所述的活塞连接后伸入到泵筒内,所述活塞的内下端和所述泵筒的内下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着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油液先经固定凡尔进入泵筒内,再经游动凡尔和活塞进入油管内。
12.优选的实施方式,当需要安装冲程大于2.4米的油井时,匹配大于3.6 米的泵筒即可。优选的实施方式,正常工作时挡砂帽2处于延长筒301上端,油管下方,与油管并非在同一高度,所以挡砂帽会与储砂筒形成较为宽裕的环形空间,使铁屑和杂质有足够的通过空间进入储砂筒。
13.使用时,将储砂筒1与阀座3螺纹连接,阀座3再与泵筒7螺纹连接,挡砂帽2待用,组装好的储砂筒1上端连接油管5下入井内,直至下到指定位置,再将拉杆4穿入挡沙帽2通过螺纹连接活塞6,挡砂帽由于重力的因素会自然下落到拉杆和活塞连接的位置,然后将拉杆和活塞下入油管内,由于挡砂帽2可以起到扶正活塞的作用,且延长筒301上端为喇叭口结构,再加上活塞6下端呈小头状,活塞6就能顺利进入泵筒内,不会磕在延长筒301 的筒口处。一般泵筒长3.6米,活塞长1.2米,如某井冲程1.8米,防冲距调整合适,活塞6做往复运动时不会顶到挡砂帽,举升油液,从径向的出液孔排出,即便停井时杂质等沉淀物也会被挡砂帽阻挡至储砂筒1内的环形空间,没有机会进入延长筒301,从而避免出现卡泵故障,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采油成本。
14.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包括储砂筒(1)、挡砂帽(2)、阀座(3)、拉杆(4)、油管(5)、活塞(6)、泵筒(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5)下端连接着储砂筒(1),储砂筒(1)下端的内螺纹连接着阀座(3)的外螺纹,二者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的阀座(3)下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扳手孔(303),阀座(3)底部与泵筒(7)上端通过螺纹相连接,采用螺纹密封或端面密封均可,所述的油管(5)内竖向置有的拉杆(4)穿过挡砂帽(2),所述的拉杆(4)通过螺纹与所述的活塞(6)连接后伸入到泵筒(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3)上部设有较细的延长筒(301),延长筒(301)上端为喇叭口(304),且在延长筒上部径向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内下端和所述泵筒(7)的内下端分别通过螺纹密封连接着游动凡尔(601)和固定凡尔(701),油液先经固定凡尔(701)进入泵筒(7)内,再经游动凡尔(601)和活塞(6)进入油管(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砂筒(1)外形呈瓶状,即上端外径较小,内部为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油泵防砂装置,其结构是在油管下端连接着储砂筒,储砂筒外形呈瓶状,即上端外径较小,内部为空,储砂筒下端的内螺纹连接着阀座的外螺纹,二者之间形成环形空间,阀座上部设有较细的延长筒,延长筒上端为喇叭口,且在延长筒上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孔,阀座下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扳手孔,阀座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的螺孔内与泵筒上端相连接;油管内竖向置有的拉杆穿过挡砂帽,挡砂帽大头朝下,活塞与拉杆通过螺纹连接后伸入到泵筒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将传统抽油泵的上接头卸下,安装上储砂筒、阀座、活塞帽就可有效阻挡杂质进入泵筒,油液从出液孔排出并不断被举升至地面管线系统。面管线系统。面管线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曹许明 李万虎 慕彩霞 宋建涛 俞海军 席雷雷 白崇高 张伟 杨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
技术研发日:2021.05.27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