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箱体、液冷机器及液冷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2:12: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体、液冷机器及液冷机系统。


背景技术:

2.水冷机器是一种用于收容电子器件和水冷板组件的设备,当出现水冷板组件爆裂时,需要将水从水冷机器内排出,以防止水分导致电子器件短路甚至报废,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会在水冷机器的底部或者侧部开设排水孔,从而可以将水排出,但是由于机房中需要多个水冷机器成多行多列摆放,在水冷机器的底部或者侧部开设排水孔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3.(1)由于水冷机器的顶部并非完全密封,上方的水冷机器排出的水会跌落至位于其下方的水冷机器上,水会沿着缝隙进入水冷机器内,影响下方水冷机器的性能;
4.(2)上方的水滴或水流跌落时,溅射至其他的水冷机器中,同样影响其他的水冷机器;
5.(3)排出的水在跌落至下方的水冷机器上时,产生噪声,并且不便于收集,影响机房的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其旨在解决现有水冷机器存在的排水效果较差而影响水冷机器的性能等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8.一种箱体,包括底板、顶板及周向侧板;
9.所述箱体具有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所述第一侧端和所述第二侧端相对;
10.所述周向侧板自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延伸并与所述底板连接;
11.由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及所述周向侧板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二侧端上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箱体外部的缺口;
12.所述缺口设于所述周向侧板和/或所述底板上以用于排出液体;
13.所述底板具有朝向所述顶板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从所述第一侧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端;以所述顶板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在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缺口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和所述顶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内表面上其他部位至所述顶板的距离都不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以与所述顶板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趋势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端;
15.或者,所述底板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顶板,且所述引流槽从所述第一侧端向所述第二侧端延伸并与所述缺口连通。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沿第一直线轨迹从第一侧端延伸至第二侧端;
17.或者,所述内表面为曲面,所述曲面凸向所述顶板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或凹向所述箱体底部所在的平面;
18.或者,所述内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一边缘与所述第一侧端连接,且自所述第一侧端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所述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侧端之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为直线型或曲线型。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倾斜部和导流部,所述倾斜部自所述第一侧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端且与所述顶板正相对设置,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倾斜部连接自所述第二侧端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端的方向延伸。
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部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内表面连接,且自所述第二侧端以与所述顶板的外壁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趋势朝远离所述第二侧端延伸。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面沿第二直线轨迹延伸,所述第二直线轨迹与所述第二侧端成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
22.或者,所述导流面为曲面,所述曲面凸向所述顶板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或凹向所述顶板在所述箱体底部所在的平面。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还具有自所述第一侧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端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外表面与所述顶板平行;
24.或者,所述底板还具有自所述第一侧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端的外表面;以所述顶板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在所述第二侧端,所述外表面和所述顶板之间具有第三距离,所述外表面上其他部位至所述顶板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三距离。
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向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所述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底板的端部。
2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自所述第三侧板所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四侧板所在的端部;
27.或者,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三侧板至所述第四侧板的方向间隔布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
2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和/或所述周向侧板的壁体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纳腔的插槽。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机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30.一种液冷机器,包括液冷板组件、电子器件以及上述所述的箱体;
31.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液冷板组件上,所述液冷板组件和所述电子器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液冷板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机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33.一种液冷机系统,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多台如上所述的液冷机器;
34.多台所述液冷机器成多排多列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相邻两排的所述液冷机器间具有间隔,且相邻两列的所述液冷机器间具有间隔;同一列的多台所述液冷机器之所述
缺口朝相同的方向设置。
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中,在与第一侧端相对的第二侧端上开设有连通箱体容纳腔和箱体外部的缺口,底板具有朝向顶板的内表面,内表面从第一侧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端;且以所述顶板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在所述第二侧端处,所述缺口朝向所述顶板的表面和所述顶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内表面上其他部位至所述顶板的距离都不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因此,箱体内产生的水等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从内表面流至缺口处,并从缺口排至箱体外部,由于内表面的结构设计,使得水等液体在缺口处具有一定的速度,可以使得水等液体从缺口处按照一定的弧线而非直接从第二侧端竖直跌落或者从箱体的底部外沿第二侧端向第一侧端的方向流动,使得箱体具有良好的排液效果。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器,由于箱体具有良好的排液效果,当液冷板组件爆裂时,冷却液会跌落至底板的内表面上,不会储存在箱体内,而是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从内表面流至缺口处,并从缺口排至液冷机器的外部,由于在缺口处的冷却液具有了一定的速度,可以使得从缺口处的冷却液以按照一定的弧线而非直接从第二侧端竖直跌落或者沿着箱体外部从第二侧端向第一侧端的方向流动,可以方便排出冷却液,同时方便回收冷却液,更重要的是,冷却液的及时排出,可以避免因冷却液的存在而影响液冷机器零部件的性能。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系统,由于每台液冷机器都具有良好冷却液排放效果和良好的冷却液回收效果,因此包括多排多列的液冷机系统中上方液冷机器出现冷却液管路爆裂时,上方液冷机器的冷却液不会滴落在下方的液冷机器上,也不会溅射至下方的液冷机器上,同时方便冷却液的收集,可以有效的改善液冷机系统的环境。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42.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43.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
4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机器的纵剖示意图;
4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二例提供的箱体的第二侧端视角示意图;
4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箱体的纵剖示意图;
4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底板的俯视示意图;
4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箱体的纵剖示意图;
4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箱体的纵剖示意图;
5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52.图13是沿图12中c-c线的剖视示意图。
53.附图标号说明:
54.10、箱体;100、容纳腔;101、第一侧端;102、第二侧端;
55.11、底板;111、倾斜部;112、导流部;1121、导流面;1101、内表面;11011、第一表面;11012、第二表面;1102、外表面;110、引流槽;
56.12、顶板;120、插槽;
57.13、周向侧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二侧板;1320、缺口;133、第三侧板;134、第四侧板;
58.14、加强板;
59.20、液冷机器;
60.21、液冷板组件;22、电子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63.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6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5.实施例一
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10和箱体10的零部件、以及包括箱体10的液冷机器20如图1至图5所示。
67.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10包括底板11、顶板12以及周向侧板13;其中,箱体10具有第一侧端101和第二侧端102,并且第一侧端101和第二侧端102相对设置;周向侧板13自顶板12朝向底板11延伸,并且周向侧板13与底板11连接;由底板11、顶板12以及周向侧板13围合形成容纳腔100;周向侧板13上开设有缺口1320,缺口1320设于周向侧板13朝向底板11的端部,且缺口1320将容纳腔100与第二侧端102的外部连通;底板11具有内表面1101,内表面1101朝向顶板12,内表面1101从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
102;以顶板12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在第二侧端102,缺口1320朝向顶板12的表面和顶板1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内表面1101其他部位至顶板12的距离都不大于第一距离。本实施例的箱体10,通过底板11上内表面1101结构的设计以及缺口1320的设置可以实现将容纳腔100内的液体从缺口1320以一定的速度排出箱体10,避免容置在箱体10内的物体产生的水等液体储存在箱体10中而对容纳腔100内的物体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68.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顶板12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在第一侧端101,内表面1101和顶板12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内表面1101其他部位至顶板12的距离都不小于第二距离,从而更加有利于内表面1101上任何部位的液体沿着第一侧端101至第二侧端102的方向流动,并从缺口1320处以一定的速度排出箱体10。
69.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表面1101以与顶板12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趋势从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10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表面1101沿第一直线轨迹从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10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轨迹与第一侧端101所成的夹角为锐角。在内表面1101以与顶板12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趋势从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102的前提下,且由于内表面1101是沿着第一直线轨迹延伸,因此箱体10内产生的水等液体,落在内表面1101上时借助重力作用即可以沿着第一直线轨迹快速流动至第二侧端102,并且从缺口1320处排出箱体10内,从而可以有避免水等液体储存或者残留在箱体10中。
70.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1还具有外表面1102,外表面1102与内表面1101相对设置,并且外表面1102自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102,同时外表面1102与顶板12平行,以顶板12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外表面1102与顶板12平行的结构设置,可以方便箱体10的拆装。
71.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周向侧板13包括第一侧板131、第二侧板132、第三侧板133和第四侧板134;其中,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间隔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33和第四侧板134间隔相对设置,并且第一侧板131设于第一侧端101而第二侧板132设于第二侧端102,第三侧板133连接于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之间,第四侧板134同样连接于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之间。
72.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320设于第二侧板132朝向底板11的端部,从而有利于容纳腔100中的水等液体从缺口1320排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320设于底板11上,且缺口1320的开口朝第二侧板132的端部设置,同样有利于水等液体从容纳腔100中排出。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320包括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其中第一缺口部设置在第二侧板132上,第二缺口部则设置在底板11上,并且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相互正对,由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相互围合形成方便排出水等液体的排放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320的数量为一个,并且缺口1320从三侧板的端部延伸至第四侧板134的端部,从而有利于容纳腔100中各个部位的水等液体快速而且直接地排放至容纳腔100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缺口1320的数量为多个,如三个或四个或者五个等等,且多个缺口1320沿第三侧板133至第四侧板134的方向间隔布设于第二侧板132上。
73.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板12的壁体上设有插槽120,插槽120的槽口朝向容纳腔100,从而方便在容纳腔100中安装其他零部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槽120不仅仅设置在顶板12上,而且插槽120还延伸至周向侧板13,以为箱体10提供更多的零
部件插装位置。
74.请参阅图1至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箱体10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液冷机器20。
75.具体地,液冷机器20包括液冷板组件21、电子器件22以及上述的箱体10;其中,液冷板组件21和电子器件22都收容于容纳腔100中,电子器件22设于液冷板组件21上,并且液冷板组件21的一端与顶板12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冷板组件21的另一端与底板11之间具有间隙,以利于水等液体滴落至底板11上并从缺口1320排出。同时,液冷板组件21的端部与底板11之间具有间隙,可以有效地降低滴落的水等液体溅射至液冷板组件21或者电子器件22的表面上,而影响电子器件22性能的发挥,甚至会影响电子器件22的使用寿命等等。
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冷板组件21包括电路板体和液冷板体,电路板板体叠设在液冷板体的表面,从而可以实现对电路板体进行液冷散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冷板体内布设有管路,以用于通过冷却液,比如通过水等,以实现散热。
77.在上述液冷机器20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液冷机系统。
78.具体地,液冷机系统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多台液冷机器20;多台液冷机器20成多排多列安装于安装支架上,并且相邻两排的液冷机器20间具有间隔,相邻两列的液冷机器20间同样具有间隔;同一列的多台液冷机器20的缺口1320朝相同的方向设置,这样不仅有利于排出液冷机器20内产生的水等液体,并且有效地避免上方的液冷机器20排出的水等液体跌落至下方的液冷机器20上,同时还有利于对多台液冷机器20排出的水等液体进行收集,使得液冷机系统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79.实施例二
80.请参阅图6、图7及图8以及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所述结构上的不同:
81.在实施例一中,箱体10的底板11中,内表面1101是沿着第一直线轨迹延伸的倾斜平面;而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上设有引流槽110,并且引流槽110的槽口朝向顶板12,同时引流槽110从第一侧端101向第二侧端102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第一侧端101至第二侧端102,引流槽110的槽底部与顶板12的距离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槽110从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102。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槽110的一端与第一侧端101具有间隙、另一端则延伸至第二侧端102,从而有利于排出水等液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流槽110可以是直线型槽体结构,也可以是曲线型槽体结构,或者是多个相互连接再与缺口1320连接的槽体结构等等。在本实施例中,若引流槽110自第一侧端101向第二侧端102延伸,则在第一侧端101处,引流槽110的槽底壁至顶板12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在第二侧端102处,引流槽110的槽底壁至顶板的12的距离即为第一距离,从第一侧端101至第二侧端102,同一引流槽110的槽底壁至顶板12的距离逐渐增大。
82.除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方案与实施例一不同外,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均可参照实施例一对应设计,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83.实施例三
84.请参阅图9、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与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所述结构上的不同:
85.在实施例一中,箱体10的底板11中,内表面1101是沿着第一直线轨迹延伸的倾斜
平面;在实施例二中,底板11上开设有引流槽110,并且引流槽110的槽口朝向顶板12,同时引流槽11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侧端102,以利于排出水等液体;而在本实施例中,内表面1101为曲面,曲面凸向或者凹向顶板12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表面1101包括第一表面11011和第二表面11012;第一表面11011的一边缘与第一侧端101连接,并且第一表面11011自第一侧端101朝向第二表面11012延伸;第二表面11012则连接于第一表面11011和第二侧端102之间;第一表面11011和第二表面11012中的至少一者为倾斜面,且倾斜面为直线型或曲线型,如第一表面11011为与顶板12外壁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平面,第二表面11012为倾斜的平面;或者第一表面11011为与顶板12外壁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平面,第二表面11012为凹向箱体10底部的曲面;或者第一表面11011和第二表面11012都为倾斜的平面,且两者的倾斜度不相同;或者,第一表面11011为与顶板12外壁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平面,第二表面11012为凸向顶板12的曲面;或者第一表面11011为凹向箱体10底部所在平面的曲面,第二表面11012为与顶板12外壁面所在的平面平行的平面等等。
86.除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方案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不同外,本实施例三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均可参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对应设计,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87.实施例四
88.请参阅图10、图1以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所述结构上的不同:
89.在实施例一中,底板11上的外表面1102与顶板12平行;而在本实施例中,且在第二侧端102处,外表面1102和顶板12之间具有第三距离,且在外表面1102上其他部位至顶板12的距离不大于第三距离。外表面1102设计成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液体从缺口1320流至容纳腔100外部后从第二端部沿着第二表面11012向第一端部流动,从而当多个箱体10成多排多列设置时,可以有效避免上方箱体10中流出的液体跌落至下方箱体10上。
90.除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方案与实施例一不同外,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均可参照实施例一对应设计,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91.实施例五
92.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以及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所述结构上的不同:
93.在实施例一中,底板11位于第一侧端101和第二侧端102之间;而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包括倾斜部111和导流部112,倾斜部111自第一侧端101延伸至第二侧端102,并且倾斜部111与顶板12正相对设置,导流部112与倾斜部111连接,并且导流部112自第二侧端102向远离第一侧端101的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部112具有导流面1121,导流面1121与内表面1101连接,且导流面1121自第二侧端102以与顶板12的外壁面所在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趋势朝远离第二侧端102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面1121沿第二直线轨迹延伸,第二直线轨迹与第二侧端102成的夹角θ为锐角或直角。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直线轨迹与第二侧端102所在平面成的夹角θ为80
°
~90
°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面1121为曲面,且曲面凸向顶板12的外壁面所在的平面或者凹向箱体10底部所在的平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10还包括加强板14,加强板14连接导流部112和周向侧板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板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导流部112的两端,且其中一块加强板14连接
导流部112和第三侧板133,另一块加强板14连接导流部112和第四侧板134。通过设置加强板14,可以有效地提高箱体10结构的可靠性。
94.除了上述的结构设置方案与实施例一不同外,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箱体10、液冷机器20以及液冷机系统均可参照实施例一对应设计,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9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