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3-05 00:2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数字化泛在连接测试认证实验室,需完成实验室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对外服务从委托登记到任务评审、分配、过程跟踪、数据审核和测试报告等的数字化,将测试能力及管理流程平台化、云化,打造对内支撑和对外赋能的测试运营服务平台。所有测试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测试报告中,给送测方输出一份权威的测试报告,如何保证测试报告不被篡改非常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及装置。
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5.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记账节点将所述当前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
6.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存储有所述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所述区块头信息记录有对应的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7.将存储有所述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
8.可选地,在所述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预先获得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当前测试报告进行加密处理;
9.所述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包括:将经加密处理后的所述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10.可选地,在所述利用预先获得加密密钥对所述当前测试报告进行加密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测试请求,所述测试请求包括待测试终端信息、用户终端信息、所述加密密钥;
12.对所述待测试终端信息对应的待测试终端进行终端测试,以生成所述当前测试报告。
13.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4.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包括用户终端信息以及所查询的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
15.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供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查询结果检测所述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
16.其中,所述查询结果包括存储有所述目标测试报告的目标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
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
17.可选地,在所述从所述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信息查询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具有查询所述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
18.所述从所述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包括:在查询出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查询所述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的情况下,从所述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
19.可选地,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查询结果检测所述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包括:
20.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区块记录的目标测试报告与所述目标区块的前一个区块的区块头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21.所述用户终端将计算得到的所述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与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查询得到的所述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进行比较;
22.若比较结果为一致,则所述用户终端检测出所述目标测试报告未被篡改。
23.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24.报告上传模块,用于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以供所述区块链网络中的记账节点将所述当前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
25.区块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存储有所述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所述区块头信息记录有对应的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26.本地存储模块,用于将存储有所述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
27.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加密模块;
28.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在所述报告上传模块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之前,利用预先获得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当前测试报告进行加密处理;
29.所述报告上传模块用于将经所述加密模块加密处理后的所述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所述区块链网络。
30.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测试模块;
31.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测试请求,所述测试请求包括待测试终端信息、用户终端信息、所述加密密钥;
32.所述测试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试终端信息对应的待测试终端进行终端测试,以生成所述当前测试报告。
33.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和查询模块;
34.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包括用户终端信息以及所查询的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
35.所述查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查询请求,从所述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供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查询结果检测所述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
36.其中,所述查询结果包括存储有所述目标测试报告的目标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
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
37.根据本公开所提供的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及装置的技术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测试平台输出的测试报告写入区块,并将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及相应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一方面,区块中的测试报告一旦修改,区块的区块哈希(hash)值就会发生变化,则该区块失效,因此,通过计算区块hash值即可检测出区块的内容是否被篡改,从而有效的避免测试报告被篡改,提高测试报告的准确性和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区块存储到本地内存的方式,任意用户终端查看测试报告时,无需接入到区块链,避免了用户终端需要同步大量的区块链账本而造成的存储空间资源的浪费,和实时接入到区块链中进行同步而造成的终端的过度耗电,从而提高测试报告的查询效率和降低查询操作产生的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0.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1.图4为一种检测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的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42.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43.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44.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45.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47.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从狭义上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从广义上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48.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签名的方式以防止测试报告被篡改,例如电子签名方式或者手工签名方式,然而签名者仍具有篡改的可能性,通过签名的方式仍然不能有效确保测试报告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如何从技术上保证测试报告出具的准确性且防止被篡改,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49.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测试平台输出的测试报告写入区块,并将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及相应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一方面,区块中的测试报告一旦修改,区块的区块哈希(hash)值就会发生变化,则该区块失效,因此,通过计算区块hash值即可检测出区块的内容是否被篡
改,从而有效的避免测试报告被篡改,提高测试报告的准确性和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区块存储到本地内存的方式,任意用户终端查看测试报告时,无需接入到区块链,避免了用户终端需要同步大量的区块链账本而造成的存储空间资源的浪费,和实时接入到区块链中进行同步而造成的终端的过度耗电,从而提高测试报告的查询效率和降低查询操作产生的资源消耗。
50.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应用于测试平台,测试平台例如是数字化泛在连接测试认证实验室平台,用于对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终端)的技术、性能等进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具备对终端设备的3g协议一致性测试、4g协议一致性测试、5g协议一致性测试、sa开网测试、5g终端切片新技术试验、吞吐量测试、音频质量测试、空中下载技术(over-the-air technology,ota)测试以及功耗发热测试等多方面、多功能、全方位的测试能力。
5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测试平台包括测试端和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测试端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作为区块链网络的一个区块链节点,实时接入到区块链网络中。当测试端产生新的测试报告并输出至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时,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自动将测试报告提交到区块链网络中。其中,测试端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对终端设备进行测试:1、通过安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并由人工记录测试结果,以生成测试报告;2、通过测试仪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以生成测试报告;3、通过人工操作方式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以生成测试报告。
52.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区块链网络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作特殊限制。
5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测试平台实现,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3。
54.步骤s11、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以供区块链网络中的记账节点将当前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
5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记账节点可以是区块链网络中任意一个矿工节点,当接收到测试平台的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上传的、测试端新生成的当前测试报告时,记账节点生成一个新的当前区块,并将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并同步更新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账本。
56.步骤s12、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存储有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区块头信息记录有对应的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57.区块链网络的记账节点成功将当前测试报告存入新生成的当前区块后,测试平台的测试归档服务器实时同步区块链网络的区块链账本,从而获取区块链网络中新生成的存储有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以及当前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
58.其中,当前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包括区块链网络在所有历史时刻生成的、存储有历史生成的测试报告的区块,以及在当前时刻生成的、存储有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
59.在区块链网络中,区块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其中,区块头用于存储区块的头信息,区块头信息通常包含:上一个区块的区块哈希值(prehash),本区块的区块哈希值(hash),以及本区块的生成时间戳(timestamp)等等。区块与区块hash值是一一对应的,区块hash值可以当做是区块的唯一标识。区块体用于存储区块的详细数据(data),这个数据
包含若干行记录,可以是交易信息,也可以是其他某种信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区块体用于存储测试报告。
60.步骤s13、将存储有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
6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测试平台的测试归档服务器在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存储有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之后,将存储有当前测试报告的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测试归档服务器的本地内存。
6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测试归档服务器的本地内存中,不存储测试平台的测试端输出的原始的测试报告,而是通过存储区块的方式存储测试报告,能够有效防止测试报告被篡改。而且,为有效减少本地内存的存储空间资源的浪费,本地内存无需存储区块链网络的全部区块链账本,仅需存储包含测试报告的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将区块存储到本地内存的方式,任意用户终端查看测试报告时,无需接入到区块链,避免了用户终端需要同步大量的区块链账本而造成的存储空间资源的浪费,和实时接入到区块链中进行同步而造成的终端的过度耗电,从而提高测试报告的查询效率和降低查询操作产生的资源消耗。
6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算法(也称哈希算法)实现链接,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区块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一个区块与一个区块相继接续,从而形成区块链。其中任何一个区块的内容(即测试报告)发生改变时,其区块hash值也发生改变,使得区块头信息中的hash值序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区块哈希值和后一个区块的区块哈希值)发生断裂,导致区块失效。因此,通过计算区块hash值即可检测出区块的内容是否被篡改,从而有效防止测试报告被篡改,提高测试报告的准确性和存储的安全性。
6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之后,对于获取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的先后顺序不作特殊限制,可以先获取当前区块后获取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也可以先获取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后获取当前区块,还可以同时获取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同样地,对于存储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区块头信息的先后顺序不作特殊限制,可以在获取当前区块的同时存储当前区块,在获取所有区块头信息的同时存储所有区块头信息,还可以是在获取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区块头信息之后同时将当前区块和所有区块头信息进行存储。
6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测试平台实现,该方法包括:步骤s21~步骤s26。
66.步骤s2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测试请求,测试请求包括待测试终端信息、用户终端信息、加密密钥。
67.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一个用户终端需要对待测试终端进行测试时,用户终端首先在本地生成用于加密测试报告的加密密钥和用于解密测试报告的解密密钥,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如因特网internet)向测试平台的测试端发送针对该待测试终端的测试
请求,该测试请求中至少包括待测试终端信息、用户终端信息、加密密钥,其中待测试终端信息可以包括:待测试终端的型号(例如手机型号)和待测试终端的标识(例如待测试终端的终端号码),用户终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标识(例如用户终端的终端号码),终端号码可以是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身份的唯一标识码。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测试请求中还可以包括待生成的、针对待测试终端的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标识或编号,即待生成的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由发送测试请求的用户终端生成。
69.步骤s22、对待测试终端信息对应的待测试终端进行终端测试,以生成当前测试报告。
70.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测试平台的测试端接收到针对待测试终端的测试请求后,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对终端设备进行测试:1、通过安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并由人工记录测试结果,以生成测试报告;2、通过测试仪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以生成测试报告;3、通过人工操作方式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以生成测试报告。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测试端生成测试报告后,可以进一步生成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
72.步骤s23、利用预先获得的加密密钥对当前测试报告进行加密处理。
73.具体地,测试平台的测试端生成当前测试报告后,向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输出当前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利用预先获得的加密密钥对当前测试报告进行加密处理,以对测试报告的内容进行保密。
74.步骤s24、将经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以供区块链网络中的记账节点将经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
75.具体地,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将经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以供区块链网络中的记账节点将经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
76.关于步骤s24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对步骤s1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77.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24中,上传区块链网络的当前测试报告为经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在当前区块中写入的即为经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以对测试报告的内容进行保密。
78.步骤s25、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区块头信息记录有对应的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79.关于步骤s25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对步骤s1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80.步骤s26、将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
81.关于步骤s26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对步骤s1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地内存中,可以将用户终端信息、待测试终端信息、待测试终端的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包含待测试终端的测试报告的区块进行关联存储,以便后续进行检索。
83.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在将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之后,该测试报告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s31~步骤s32。
84.步骤s3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查询请求,查询请求包括用户终端信息以及所查询的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
8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如因特网internet)向测试平台的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包括用户终端信息以及所查询的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
86.其中,用户终端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标识,例如用户终端的终端号码,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是待查询的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或编号。
87.步骤s32、响应于查询请求,从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用户终端,以供用户终端根据查询结果检测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
88.其中,查询结果可以包括在本地内存中,存储有目标测试报告的目标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
89.在步骤s32中,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响应于查询请求,利用用户终端信息以及所查询的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在本地内存中进行检索,以检索出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区块,该目标区块中存储有目标测试报告,该目标测试报告是经加密密钥加密处理后的测试报告。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用户终端之前,还包括:根据用户终端信息查询用户终端是否具有查询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
91.例如,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标识,查询该用户终端可查询的测试报告的权限范围(如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范围)中是否包括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若包括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则说明该用户终端具有查询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若不包括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则说明该用户终端不具有查询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
92.在步骤s32中,在查询出用户终端具有查询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的情况下,从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用户终端;在查询出用户终端不具有查询目标测试报告的权限的情况下,拒绝用户终端的查询请求。
93.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查询结果之后,可以利用预先生成的解密密钥对目标区块中经加密处理后的目标测试报告进行解密处理,从而得到解密后的目标测试报告。
94.图4为一种检测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的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用户终端在接收到查询结果之后,用户终端可以根据查询结果检测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包括:步骤a~步骤d。
95.步骤a、用户终端根据目标区块记录的目标测试报告与目标区块的前一个区块的区块头信息,计算得到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96.具体地,用户终端根据目标区块记录的目标测试报告与目标区块的前一个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利用预定的哈希算法计算得到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其中,目标区块的前一个区块是指在区块链网络中在生成目标区块之前生成的、且与目标区块相邻的区块,前一个区块的生成时间戳与目标区块的生成时间戳在区块链中相邻。
97.步骤b、用户终端将计算得到的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与从区块链网络中查询得到的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进行比较。
98.在区块链网络中,本区块的区块哈希值是根据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和本区块存储的内容,利用预定的哈希算法计算得到的,因此用户终端通过比较自身计算得到的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与从区块链网络中查询得到的目标区块的区块哈希值是否一致,能够有效判断目标区块的内容是否被篡改。
99.步骤c、若比较结果为一致,则用户终端检测出目标测试报告未被篡改。
100.步骤d、若比较结果为不一致,则用户终端检测出目标测试报告已被篡改。
10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区块中的测试报告一旦修改,区块的区块哈希(hash)值就会发生变化,则该区块失效,因此,通过计算区块hash值即可检测出区块的内容是否被篡改,从而有效的避免测试报告被篡改,提高测试报告的准确性和存储的安全性。
102.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400,该装置400可以集成于测试平台,该装置400包括:报告上传模块401、区块获取模块402以及本地存储模块403。
103.其中,报告上传模块401用于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600,以供区块链网络600中的记账节点将当前测试报告写入当前区块中。
104.区块获取模块402用于从区块链网络600中获取当前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区块头信息记录有对应的区块的区块哈希值。
105.本地存储模块403用于将当前区块和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存储至本地内存。
106.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装置4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加密模块404。加密模块404用于在报告上传模块401将针对待测试终端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600之前,利用预先获得的加密密钥对当前测试报告进行加密处理。报告上传模块401用于将经加密模块加密处理后的当前测试报告上传至区块链网络600。
107.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装置4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5和测试模块406。其中,第一接收模块405用于接收用户终端500a发送的测试请求,测试请求包括待测试终端信息、用户终端信息、加密密钥;测试模块406用于对待测试终端信息对应的待测试终端进行终端测试,以生成当前测试报告。
108.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装置4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407和查询模块408。其中,第二接收模块407用于接收用户终端500b发送的查询请求,查询请求包括用户终端信息以及所查询的目标测试报告的标识信息;查询模块408用于响应于查询请求,从本地内存中获得查询结果并反馈至用户终端500b,以供用户终端500b根据查询结果检测目标测试报告是否被篡改;其中,查询结果包括存储有目标测试报告的目标区块以及所有存储有测试报告的区块的区块头信息。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装置400的一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设置于测试平台的测试端700,例如该一部分功能模块包括上述第一接收模块405和测试模块406;另一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设置于测试平台的测试报告存档服务器800,例如该另一部分功能模块包括上述的报告上传模块401、区块获取模块402、本地存储模块403、加密模块、第二接收模块
407和查询模块408。
110.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报告处理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测试报告处理方法,关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报告处理装置400的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关于测试报告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11.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