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生物降粘采油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3-04 23:2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采油技术领域,具体为微生物降粘采油工艺。


背景技术:

2.现有生活中,原油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以下几个问题:1、无论什么品质的原油在生产过程中都会随着脱气,原油中的重组分蜡、胶质和沥青质都会沉淀在地层孔吼中形成堵塞;2、原油脱气后地层原油密度会增加,毛管压力增加形成一定程度死油区,这个是生物驱的依据;3、稠油在生产过程中现有方法成本高采油效率低,现有生物驱,微生物需要注入的营养物质被适应环境的内源微生物迅速利用形成种群优势,抑制外源微生物的生长作用,注入井内的营养物质一旦消耗殆尽,内源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随之停止生物驱就停止。石油开采现场原油含蜡、胶质和沥青质在生产过程中对地层的孔吼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原油的渗透率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微生物降粘采油工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5.微生物降粘采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s1、配置营养液,同时选择菌种,并分别将菌种接种至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7.s2、分别将接种之后的培养液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培育,三天后,取得各自的发酵液,同时调节ph值,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复合微生物制剂;
8.s3、用水对得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稀释,并将经稀释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营养液从采油井高压泵入油层;
9.s4、关闭井口一段时间后即可开井采油。
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配置的营养液为磷化合物、硫、氢、维生素a、二氧化碳以及水的混合物。
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采用的菌种为梭状芽孢杆菌和黄单胞杆菌。
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发酵液的ph值调节为5.5-6。
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与黄单胞杆菌发酵液以1:2-6的比例混合制备而成的。
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用水对得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稀释的具体操作步骤为:用水将复合微生物制剂原液稀释4-8倍,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稀释液。
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将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营养液泵入油层时采油井地下油层的含水量为70%-90%,同时温度为20℃-76℃,深度为1800m-2438m。
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关井的时间为80h-104h。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微生物利用原油作为唯一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同时生长代谢释放出的生物酶,可高效催化原油中的石蜡、沥青和胶质等长碳链组分,使其溶解断链,使原油中长链组分减少,短链组分增加,从而减少大分子物质沉积,使得原油凝固点和粘度均显著降低,同时微生物的脱硫脱氮作用使原油中的硫与氮脱出,从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19.2、微生物在油层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原油中,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渗透率;
20.3、微生物粘附到岩石表面上形成的膜,能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岩石表面附着的油膜更容易脱落,并有利于细胞在油层孔隙中成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21.4、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产生低分子量的醇、脂肪酸、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乳化性能和流动性能,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22.5、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不污染生产环境,同时不对人畜伤害,对油田管道和井下设备无腐蚀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24.图1是本发明微生物降粘采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6.实施例:
27.微生物降粘采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8.s1、配置营养液,同时选择菌种,并分别将菌种接种至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29.s2、分别将接种之后的培养液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培育,三天后,取得各自的发酵液,同时调节ph值,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复合微生物制剂;
30.s3、用水对得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稀释,并将经稀释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营养液从采油井高压泵入油层;
31.s4、关闭井口一段时间后即可开井采油。
32.其中,所述步骤s1中配置的营养液为磷化合物、硫、氢、维生素a、二氧化碳以及水的混合物。
33.其中,所述步骤s1中采用的菌种为梭状芽孢杆菌和黄单胞杆菌。
34.其中,所述步骤s2中发酵液的ph值调节为5.5。
35.其中,所述步骤s2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与黄单胞杆菌发酵液以1:2的比例混合制备而成的。
36.其中,所述步骤s3中用水对得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稀释的具体操作步骤为:用水将复合微生物制剂原液稀释4倍,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稀释液。
37.其中,所述步骤s3中将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营养液泵入油层时采油井地下油层的含水量为70%,同时温度为20℃,深度为1800m。
38.其中,所述步骤s4中关井的时间为80h。
39.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40.步骤一、配置营养液,营养液为磷化合物、硫、氢、维生素a、二氧化碳以及水的混合物,同时选择菌种,菌种为梭状芽孢杆菌和黄单胞杆菌,并分别将菌种接种至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41.步骤二、分别将接种之后的培养液置于发酵罐中进行培育,三天后,取得各自的发酵液,同时调节ph值至6,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复合微生物制剂,具体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与黄单胞杆菌发酵液以1:6的比例混合制备而成的;
42.步骤三、用水将复合微生物制剂原液稀释8倍,制成复合微生物制剂稀释液,当采油井地下油层的含水量为90%,同时温度为76℃,深度为2438m时,将经稀释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以及营养液从采油井高压泵入油层,微生物进入地下油层之后,利用原油作为唯一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同时生长代谢释放出的生物酶,可高效催化原油中的石蜡、沥青和胶质等长碳链组分,使其溶解断链,使原油中长链组分减少,短链组分增加,从而减少大分子物质沉积,使得原油凝固点和粘度均显著降低,同时微生物的脱硫脱氮作用使原油中的硫与氮脱出,从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且微生物在油层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原油中,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渗透率,同时微生物粘附到岩石表面上形成的膜,能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岩石表面附着的油膜更容易脱落,并有利于细胞在油层孔隙中成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提高采收率,并且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产生低分子量的醇、脂肪酸、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乳化性能和流动性能,从而提高采油效果,此外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不污染生产环境,同时不对人畜伤害,对油田管道和井下设备无腐蚀性;
43.步骤四、关闭井口104h后即可开井采油。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