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套变井防砂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3-04 22:3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采油过程中,地层中原有的砂石会随着原油从地层中流出,随着采油过程的持续,地层中的砂石越来越少,可能会出现地层亏空,套管变形,乃至油井停产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防砂措施,来减缓地层出砂。
3.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包括:采用携砂液将覆膜砂输送至井下,覆膜砂固化后,在地层内形成一层人工井壁。然而,应用上述方式对套变井进行防砂施工时,由于套管变形严重,而人工井壁不能保护破损的套管,在完成防砂施工,继续生产后,套管的变形会加剧,从而导致防砂失效,造成防砂有效期短,防砂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套管内形成砂塞,砂塞能够用于保护破损的套管,防止砂石从套管破裂处进入井筒,以在后续的生产过程持续起到防砂作用。该技术方案如下:
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6.对油井进行冲砂,直至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该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对应的地层为目标地层;
7.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
8.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
9.使用通井规进行通井;
10.调整目标地层以上的套管,使该套管的密封性符合预设要求;
11.向该套管内均匀注入携砂液和覆膜砂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第一携砂比;
12.实时测量该目标地层的压力,当该目标地层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时,将此时刻标记为第一时刻,降低该第一混合物的携砂比为第二携砂比;
13.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
14.当该体积等于预设体积时,将该混合物的携砂比降低至零;
15.当该混合物将套管内残留的覆膜砂顶替出油管后,关井候凝预设时长,以使该覆膜砂在该目标地层中形成人工井底,且该覆膜砂在该套管内形成预设高度的砂塞。
16.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包括:
17.基于下述关系式1获取该高度:
18.l=(k
·

p
·
a)/(q
·
μ)
ꢀꢀꢀꢀ
关系式1
19.其中:l——砂塞的高度,cm;
20.k——绝对渗透率,μm2;
21.△
p——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mpa;
22.a——套管的内截面积,cm2;
23.q——流体的流速,cm3/s;
24.μ——液体的粘度,pa
·
s。
25.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包括:
26.基于下述关系式2获取该预设体积:
[0027][0028]
其中:v——砂塞的体积,cm3;
[0029]d管
油管内径,mm;
[0030]
l——砂塞的高度,cm。
[0031]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包括:
[0032]
基于下述关系式3,获取该覆膜砂的体积:
[0033]vt
=∫q
ts砂
dt
ꢀꢀꢀꢀꢀꢀ
关系式3
[0034]
其中:v
t
——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cm3;
[0035]qt
——流体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036]s砂
——流体的砂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037]
t——时间,s。
[0038]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对油井进行冲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0039]
根据下述关系式4获取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
[0040]v砂
=π
·
r2·h·
φ v
冲砂
v
排砂
v

ꢀꢀꢀꢀ
关系式4
[0041]v砂
——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m3;
[0042]
r——防砂预计处理半径,m;
[0043]
h——目标地层有效厚度,m;
[0044]
φ——目标地层孔隙度,%;
[0045]v冲砂
——油井历年作业冲出砂量总和,m3;
[0046]v排砂
——油井生产过程中随产出液排除砂量总和,m3;
[0047]v附
——预设用量附加值,m3。
[0048]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关井候凝预设时长后,该方法还包括:
[0049]
采用探砂塞探测套管内凝结形成的砂塞的高度;
[0050]
当该高度超过预设高度时,采用螺杆钻将该砂塞钻冲至预设高度。
[0051]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套变井防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0052]
冲砂模块,用于对油井进行冲砂,直至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该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对应的地层为目标地层;
[0053]
高度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
[0054]
预设体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
[0055]
通井模块,用于使用通井规进行通井;
[0056]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目标地层以上的套管,使该套管的密封性符合预设要求;
[0057]
注入模块,用于向该套管内均匀注入携砂液和覆膜砂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第一携砂比;
[0058]
测量模块,用于实时测量该目标地层的压力,当该目标地层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时,将此时刻标记为第一时刻,降低该第一混合物的携砂比为第二携砂比;
[0059]
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
[0060]
注入模块,还用于当该体积等于预设体积时,将该混合物的携砂比降低至零;
[0061]
计时模块,用于当该混合物将套管内残留的覆膜砂顶替出油管后,关井候凝预设时长,以使该覆膜砂在该目标地层中形成人工井底,且该覆膜砂在该套管内形成预设高度的砂塞。
[0062]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包括:
[0063]
基于下述关系式1获取该高度:
[0064]
l=(k
·

p
·
a)/(q
·
μ)
ꢀꢀꢀ
关系式1
[0065]
其中:l——砂塞的高度,cm;
[0066]
k——绝对渗透率,μm2;
[0067]

p——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mpa;
[0068]
a——套管的内截面积,cm2;
[0069]
q——流体的流速,cm3/s;
[0070]
μ——液体的粘度,pa
·
s。
[0071]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包括:
[0072]
基于下述关系式2获取该预设体积:
[0073][0074]
其中:v——砂塞的体积,cm3;
[0075]d管
油管内径,mm;
[0076]
l——砂塞的高度,cm。
[0077]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包括:
[0078]
基于下述关系式3,获取该覆膜砂的体积:
[0079]vt
=∫q
ts砂
dt
ꢀꢀꢀꢀ
关系式3
[0080]
其中:v
t
——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cm3;
[0081]qt
——流体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082]s砂
——流体的砂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083]
t——时间,s。
[008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确定待防砂的目标地层的位置后,基于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根据该高度获取形成相应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在后续向套管内注入由携砂液和覆膜砂形成的混合物的过程中,在目标地层的压力突升时,可以确定已经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足够用于形成人工井壁,继续注入覆膜砂并实时获取此后注入的覆膜砂的体积,使其达到预设体积,从而可以使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形成人工井壁以及与地层压力相对应高度的砂塞,该砂塞既不影响油层出液,又能保护破损的套管,防止砂石从套管破裂处进入井筒,从而能在后续的生产过程持续起到防砂作用。
附图说明
[008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86]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的流程图;
[0087]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的流程图;
[0088]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的结构示意图;
[0089]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施工参数示意图;
[0090]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91]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2]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93]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见图1,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
[0094]
101、对油井进行冲砂,直至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该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对应的地层为目标地层。
[0095]
102、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
[0096]
103、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
[0097]
104、使用通井规进行通井。
[0098]
105、调整目标地层以上的套管,使该套管的密封性符合预设要求。
[0099]
106、向该套管内均匀注入携砂液和覆膜砂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第一携砂比。
[0100]
107、实时测量该目标地层的压力,当该目标地层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时,将此时刻标记为第一时刻,降低该第一混合物的携砂比为第二携砂比。
[0101]
108、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
[0102]
109、当该体积等于预设体积时,将该混合物的携砂比降低至零。
[0103]
110、当该混合物将套管内残留的覆膜砂顶替出油管后,关井候凝预设时长,以使该覆膜砂在该目标地层中形成人工井底,且该覆膜砂在该套管内形成预设高度的砂塞。
[010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确定待防砂的目标地层的位置后,基于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根据该高度获取形成相应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在后续向套管内注入由携砂液和覆膜砂形成的混合物的过程中,在目标地层的压力突升时,可以确定已经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足够用于形成人工井壁,继续注入覆膜砂并实时获取此后注入的覆膜砂的体积,使其达到预设体积,从而可以使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形成人工井壁以及与地层压力相对应高度的砂塞,该砂塞既不影响油层出液,又能保护破损的套管,防止砂石从套管破裂处进入井筒,从而能在后续的生产过程持续起到防砂作用。
[0105]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包括:
[0106]
基于下述关系式1获取该高度:
[0107]
l=(k
·

p
·
a)/(q
·
μ)
ꢀꢀꢀꢀꢀ
关系式1
[0108]
其中:l——砂塞的高度,cm;
[0109]
k——绝对渗透率,μm2;
[0110]

p——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mpa;
[0111]
a——套管的内截面积,cm2;
[0112]
q——流体的流速,cm3/s;
[0113]
μ——液体的粘度,pa
·
s。
[0114]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包括:
[0115]
基于下述关系式2获取该预设体积:
[0116][0117]
其中:v——砂塞的体积,cm3;
[0118]d管
油管内径,mm;
[0119]
l——砂塞的高度,cm。
[0120]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包括:
[0121]
基于下述关系式3,获取该覆膜砂的体积:
[0122]vt
=∫q
ts砂
dt
ꢀꢀꢀꢀ
关系式3
[0123]
其中:v
t
——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cm3;
[0124]qt
——流体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125]s砂
——流体的砂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126]
t——时间,s。
[0127]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对油井进行冲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0128]
根据下述关系式4获取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
[0129]v砂
=π
·
r2·h·
φ v
冲砂
v
排砂
v

关系式4
[0130]v砂
——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m3;
[0131]
r——防砂预计处理半径,m;
[0132]
h——目标地层有效厚度,m;
[0133]
φ——目标地层孔隙度,%;
[0134]v冲砂
——油井历年作业冲出砂量总和,m3;
[0135]v排砂
——油井生产过程中随产出液排除砂量总和,m3;
[0136]v附
——预设用量附加值,m3。
[0137]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关井候凝预设时长后,该方法还包括:
[0138]
采用探砂塞探测套管内凝结形成的砂塞的高度;
[0139]
当该高度超过预设高度时,采用螺杆钻将该砂塞钻冲至预设高度。
[0140]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
[0141]
201、获取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
[0142]
在该步骤中,获取的覆膜砂用量用于便于操作员准备足量的覆膜砂,以便施工。覆膜砂是指在一定粒径的石英砂表面均匀涂敷一层树脂和固化剂,形成的双组份砂,或者直接在石英砂上涂覆一层树脂膜后形成的砂。防砂施工时通过混砂车将覆膜砂搅拌均匀后,由携砂液携带泵入地层,在地层温度、压力等条件的作用下,树脂砂外表面的树脂和固化砂发生作用或者是覆膜砂直接与携砂液发生作用,使接触的颗粒相互粘结,并逐渐固化,形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渗透性的人工井壁。
[0143]
携砂液是指用于将砂石、支撑剂等固体带入地层中的液体。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从地层中抽出原油,从原油中提取石油后剩下的液体就可以作为携砂液,从而保证在使用携砂液将砂石或支撑剂等固体带入地层中时不会对地层造成改变或破坏。
[0144]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下述关系式4获取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
[0145]v砂
=π
·
r2·h·
φ v
冲砂
v
排砂
v

ꢀꢀ
关系式4
[0146]v砂
——防砂施工所需覆膜砂用量,m3;
[0147]
r——防砂预计处理半径,m;
[0148]
h——目标地层有效厚度,m;
[0149]
φ——目标地层孔隙度,%;
[0150]v冲砂
——油井历年作业冲出砂量总和,m3;
[0151]v排砂
——油井生产过程中随产出液排除砂量总和,m3;
[0152]v附
——预设用量附加值,m3。
[0153]
202、对油井进行冲砂,直至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该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对应的地层为目标地层。
[0154]
其中,冲砂是指将液体通过油套环空打入井内,再使其通过油管流回井上,使该液体可以将采油过程中残存在出油通道内的砂石携带至井上。套变是指套管变形,如果套管的变形程度较大,可以通过更换较小之间的冲砂管的方式继续冲砂至人工井底,相应的,可以将人工井底对应的位置设定为目标地层;如果套管变形较小,则无法继续向套管变形处以下的位置继续冲砂,相应的,只能以套变点位置对应的地层为目标地层,相应的,该套变点以下的层段即为闭合段。
[0155]
203、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
[0156]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井底各种相关结构,包括:套管、油管、套管和油管之间的环空、目标地层、由覆膜砂在目标地
层中形成的人工井壁、由覆膜砂在套管中形成的砂塞、砂塞的高度l、套变点以及闭合段。在该步骤中,预留砂塞越高,保护套管的能力越强,而渗透性也会越差,因此需要既能保护套管又不影响油层出液。由于砂塞只有一种介质,所通过的液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流体,因此可以通过绝对渗透率关系式来计算。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直线渗流定律时,所测得的渗透率。
[0157]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于下述关系式1获取该高度:
[0158]
l=(k
·

p
·
a)/(q
·
μ)
ꢀꢀꢀꢀ
关系式1
[0159]
其中:l——砂塞的高度,cm;
[0160]
k——绝对渗透率,μm2;
[0161]

p——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mpa;
[0162]
a——套管的内截面积,cm2;
[0163]
q——流体的流速,cm3/s;
[0164]
μ——液体的粘度,pa
·
s。
[0165]
在上述关系式1中,k为覆膜砂固结后的渗透率,可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在本实施例中,所用的覆膜砂为泛温涂覆砂,已通过实验测得为20~40μm2,为方便计算取值为30μm2;
[0166]

p可以通过地层压力测试获取,也可通过动液面值与井口套压计算得到;
[0167]
a为套管的内截面积,常规套管内径d

为124.26mm,可以根据面积计算关系式:a=π
·d套2
/4计算得到。
[0168]
q可通过油井日产液量换算得到。
[0169]
μ可以通过每个断块的原油分析化验数据得到。
[0170]
204、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
[0171]
在该步骤中,该预设体积用于指导后续砂塞的成型过程。
[0172]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包括:
[0173]
基于下述关系式2获取该预设体积:
[0174][0175]
其中:v——砂塞的体积,cm3;
[0176]d油
油管内径,mm;
[0177]
l——砂塞的高度,cm。
[0178]
在上述关系式2中,一般常用油管内径d

为62mm;砂塞的高度l通过上述步骤203获取。
[0179]
205、使用通井规进行通井。
[0180]
在本实施中,该步骤可以是:使用d114mm的通井规,通井至油层以上位置。
[0181]
206、调整目标地层以上的套管,使该套管的密封性符合预设要求。
[0182]
在本实施中,该步骤可以是:下封隔器对目标地层以上套管试压15.0mpa,对油管试压20mpa,30min后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如不合格,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直至合格。
[0183]
207、向该套管内均匀注入携砂液和覆膜砂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第一携砂比。
[0184]
在本实施中,该步骤可以是:起出试压管柱,下防砂管柱至目标地层以上10米位置,在油井顶部装350型号的井口装置,按照覆膜砂防砂施工工序进行。
[0185]
(1)管线试压:接管线,试压25.0mpa,1min不刺不漏,表示合格;
[0186]
(2)洗井:采用携砂液,正洗井至出口返液,套管返水后关套管闸门;
[0187]
(3)试挤:向油井内试挤携砂液10m3,观察压力排量变化,保持排量大于800l/min,压力低于20.0mpa;
[0188]
(4)加砂:均匀加入0.4-0.8mm型号的覆膜砂和携砂液的混合物,开始控制第一携砂比在5-10%左右,如压力稳定或压力下降,则设计砂量加入一半后第一携砂比逐渐增大到15%。
[0189]
208、实时测量该目标地层的压力,当该目标地层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时,将此时刻标记为第一时刻,降低该第一混合物的携砂比为第二携砂比。
[0190]
在该步骤中,当压力突升时的说明目标地层内砂石已填满,此时要立即降低砂比,以免将过多覆膜砂过快的加入到井筒内。具体地,该预设变化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设置,也可以根据操作现场的图像进行判断。例如,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施工参数示意图,请参见图4中压力突升线,可以将该压力突升线所对应的时刻标记为第一时刻,将携砂比降低至第二携砂比,也即是图4中的10%。
[0191]
209、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
[0192]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于下述关系式3,获取该覆膜砂的体积:
[0193]vt
=∫q
ts砂
dt
ꢀꢀꢀꢀ
关系式3
[0194]
其中:v
t
——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cm3;
[0195]qt
——流体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196]s砂
——流体的砂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197]
t——时间,s。
[0198]
在上述关系式3中,流体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q
t
可以是定值,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关系式,或者根据实际流速的变化实时生成的关系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流体的砂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s

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关系式,或者根据实际流速的变化实时生成的关系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99]
210、当该体积等于预设体积时,将该混合物的携砂比降低至零。
[0200]
在该步骤中,混合物的携砂比降低至零,也即是该混合物中只有携砂液,没有覆膜砂,此时向油井内输入的携砂液用于将油管内残留的覆膜砂顶替出来,从而仅留下用于形成砂塞的覆膜砂。
[0201]
211、当该混合物将套管内残留的覆膜砂顶替出油管后,关井候凝预设时长。
[0202]
该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经验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可以是先关井扩散压力1-2小时,再关井候凝48小时,以使人工井壁完全胶结,且具有一定的强度。
[0203]
212、采用探砂塞探测套管内凝结形成的砂塞的高度。
[0204]
该砂塞的位置请继续参见图3。
[0205]
213、当该高度超过预设高度时,采用螺杆钻将该砂塞钻冲至预设高度。
[0206]
其中,该预设高度与目标地层相对应,该目标地层作为生产层段,以使该覆膜砂在
该目标地层中形成人工井底,在该步骤中,使该覆膜砂在该套管内形成预设高度的砂塞。
[0207]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20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确定待防砂的目标地层的位置后,基于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根据该高度获取形成相应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在后续向套管内注入由携砂液和覆膜砂形成的混合物的过程中,在目标地层的压力突升时,可以确定已经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足够用于形成人工井壁,继续注入覆膜砂并实时获取此后注入的覆膜砂的体积,使其达到预设体积,从而可以使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形成人工井壁以及与地层压力相对应高度的砂塞,该砂塞既不影响油层出液,又能保护破损的套管,防止砂石从套管破裂处进入井筒,从而能在后续的生产过程持续起到防砂作用。
[0209]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变井防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5,该装置包括:
[0210]
冲砂模块501,用于对油井进行冲砂,直至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该人工井底或套变位置对应的地层为目标地层;
[0211]
高度获取模块502,用于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
[0212]
预设体积获取模块503,用于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
[0213]
通井模块504,用于使用通井规进行通井;
[0214]
调整模块505,用于调整目标地层以上的套管,使该套管的密封性符合预设要求;
[0215]
注入模块506,用于向该套管内均匀注入携砂液和覆膜砂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具有第一携砂比;
[0216]
测量模块507,用于实时测量该目标地层的压力,当该目标地层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时,将此时刻标记为第一时刻,降低该第一混合物的携砂比为第二携砂比;
[0217]
获取模块508,用于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
[0218]
注入模块506,还用于当该体积等于预设体积时,将该混合物的携砂比降低至零;
[0219]
计时模块509,用于当该混合物将套管内残留的覆膜砂顶替出油管后,关井候凝预设时长,以使该覆膜砂在该目标地层中形成人工井底,且该覆膜砂在该套管内形成预设高度的砂塞。
[0220]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包括:
[0221]
基于下述关系式1获取该高度:
[0222]
l=(k
·

p
·
a)/(q
·
μ)
ꢀꢀꢀꢀ
关系式1
[0223]
其中:l——砂塞的高度,cm;
[0224]
k——绝对渗透率,μm2;
[0225]

p——目标地层上下的压力差,mpa;
[0226]
a——套管的内截面积,cm2;
[0227]
q——流体的流速,cm3/s;
[0228]
μ——液体的粘度,pa
·
s。
[0229]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于该砂塞的高度,获取形成该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包括:
[0230]
基于下述关系式2获取该预设体积:
[0231][0232]
其中:v——砂塞的体积,cm3;
[0233]d管
油管内径,mm;
[0234]
l——砂塞的高度,cm。
[0235]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实时获取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包括:
[0236]
基于下述关系式3,获取该覆膜砂的体积:
[0237]vt
=∫q
ts砂
dt
ꢀꢀꢀꢀ
关系式3
[0238]
其中:v
t
——从第一时刻起注入套管内的覆膜砂的体积,cm3;
[0239]qt
——流体的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240]s砂
——流体的砂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0241]
t——时间,s。
[024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套变井防砂的装置在进行套变井防砂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套变井防砂的装置与套变井防砂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24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确定待防砂的目标地层的位置后,基于地层上下的压力差,获取待成型的砂塞的高度,根据该高度获取形成相应砂塞所需覆膜砂的预设体积,在后续向套管内注入由携砂液和覆膜砂形成的混合物的过程中,在目标地层的压力突升时,可以确定已经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足够用于形成人工井壁,继续注入覆膜砂并实时获取此后注入的覆膜砂的体积,使其达到预设体积,从而可以使注入井内的覆膜砂恰好形成人工井壁以及与地层压力相对应高度的砂塞,该砂塞既不影响油层出液,又能保护破损的套管,防止砂石从套管破裂处进入井筒,从而能在后续的生产过程持续起到防砂作用。
[0244]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6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602,其中,上述存储器6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上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上述处理器6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0245]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上述程序代码可由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资源领取方法。例如,该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0246]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程序代码相关的硬件完成,上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0247]
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