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碱的连续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3-04 22:1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麻黄碱的高效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2.麻黄是麻黄属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麻黄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等症。研究认为,生物碱类化合物是麻黄中主要药效成分,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等,其中麻黄碱的药用价值最为重要。
3.麻黄碱主要用于预防哮喘发作和治疗习惯性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目前麻黄碱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阳离子交换树脂法、草酸结晶法、二甲苯提取法等,存在纯度低、回收率低、生产周期长、毒性大等问题,因此发展可以高效且可以大规模生产高纯度麻黄碱的新工艺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黄中麻黄碱等生物碱的高效制备方法。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以麻黄为原料,通过提取、膜过滤、富集和高效制备,从麻黄提取液中高效分离纯化麻黄碱等生物碱,其步骤如下:
7.1)麻黄提取液的制备:将麻黄饮片粉碎成粗粉,按1g:10~20ml用0.1%~1%(v/v)盐酸水溶液、甲酸水溶液或者乙酸水溶液超声或回流提取1~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3小时,每次提取后均过滤,滤渣再进行或不进行下一次的提取过程,过滤后合并滤液,即得麻黄提取液;
8.2)透过液的制备:将麻黄提取液过中空纤维超滤膜,得透过液;
9.3)富集液的制备:将反相柱1用3~5倍柱体积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1%)平衡后,取步骤(2)所得的透过液上样至上述平衡好的反相柱1,先用1~2倍柱体积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1%)洗脱,再采用2~5倍柱体积5~10%(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1%)洗脱,最后用3~5倍柱体积70%~100%(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1%)冲柱,5~10%(v/v)甲醇甲酸水洗脱液即为富集液;
10.4)麻黄碱等纯品的制备:步骤(3)所得的富集液碱化后,用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反相柱2,在甲醇-氨水或者乙腈-氨水条件下纯化,样品浓缩冻干后,得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品。
11.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本发明介绍了一种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碱的流水式连续制备技术,只需一次浓缩,即可获得高纯度的麻黄碱等4个生物碱;经过反相柱1富集,麻黄碱的含量从约2%提高到约24%,再经过反相柱2纯化得到纯度99%的麻黄碱,同时获得伪麻黄碱、
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三个生物碱,回收率可达80%,本发明技术快速高效,操作简便,利于工业化生产。
1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整个工艺过程只需一次浓缩,快速高效,简便可行;反相柱1富集麻黄碱效率高,单次处理量大;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碱的纯度大于99%。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技术路线;
14.图2为实施例1中各物质色谱图,从上到下依次为麻黄提取液液相色谱图(a)、富集液液相色谱图(b)、麻黄碱纯品液相色谱图(c),去甲基麻黄碱纯品液相色谱图(d),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品液相色谱图(e),伪麻黄碱纯品液相色谱图(f)。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述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16.实施例1
17.1)麻黄提取液的制备:取50g麻黄根粉碎成粗粉,过24目筛,取通过筛子的筛下粗粉,用500ml 0.1%甲酸水(v/v)100℃加热回流提取1h,共提取2次(重复1次),合并滤液后得麻黄提取液,提取液中麻黄碱的质量含量约2.2%,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质量含量依次约0.68%、0.14%、0.20%;
18.2)透过液的制备:将麻黄提取液过750kd中空纤维超滤膜,得透过液;
19.3)富集液的制备:将反相柱1(填料为c18hce,粒度为7μm,内径4.6mm,柱长250mm)用3倍柱体积甲酸水(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平衡后,取步骤(2)所得的透过液上样至上述平衡好的反相柱1,先用1倍柱体积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洗脱,再用2倍柱体积5%(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洗脱,最后用3倍柱体积90%(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1%)冲柱,5%(v/v)甲醇甲酸水洗脱液即为富集液,富集液中麻黄碱质量含量约24.3%,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质量含量依次约2.32%、2.09%、2.09%;上样样品载样量(上样样品中固体的总质量与填料质量比)为3%。
20.4)麻黄碱等纯品的制备:步骤(3)所得的富集液用氨水(质量浓度25%~28%)调ph至11,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反相柱2(耐碱性的反相硅胶填料c18ce;内径为4.6mm,柱长为250mm;流速为1.0ml/min),甲醇-氨水体系纯化条件为0~36min:20%~60%甲醇(v/v),馏分浓缩冻干后,按峰收集得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品,麻黄碱纯度为99.5%,回收率为81.3%,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度依次为96.0%、97.7%、98.1%,回收率依次为58.8%、65.8%、66.0%。上样样品载样量为0.05%。
21.实施例2
22.1)麻黄提取液的制备:取200g麻黄根粉碎成粗粉,过60目筛,取筛下粗粉,用4000ml 0.5%盐酸水(v/v)超声(超声功率600w,频率50khz)提取1h,提取3次,滤过得麻黄提取液,提取液中麻黄碱的质量含量约1.7%,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
的质量含量依次约0.51%、0.10%、0.13%;
23.2)透过液的制备:将麻黄提取液过500kd中空纤维超滤膜,得透过液;
24.3)富集液的制备:将反相柱1(填料为c18hce,粒度为10μm,内径20mm,柱长250mm)用4倍柱体积甲酸水(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5%)平衡后,取步骤(2)所得的透过液上样至上述平衡好的反相柱1,先用2倍柱体积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5%)洗脱,用3倍柱体积8%(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5%)洗脱,最后用4倍柱体积80%(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0.5%)冲柱,8%(v/v)甲醇甲酸水洗脱液即为富集液,富集液中麻黄碱质量含量约22.6%,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质量含量依次约1.97%、1.65%、1.56%;上样样品载样量(上样样品中固体的总质量与填料质量比)为6%。
25.4)麻黄碱等纯品的制备:步骤(3)所得的富集液用氨水(质量浓度25%~28%)调ph至10,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反相柱2(耐碱性的反相硅胶填料c18ce;内径为10mm,柱长为250mm;流速为3ml/min),乙腈-氨水体系纯化条件为0~36min:10%~40%乙腈(v/v),馏分浓缩冻干后,得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品,麻黄碱纯度为100%,回收率为80.4%,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度依次为97.2%、95.9%、98.6%,回收率依次为62.3%、67.5%、68.3%。上样样品载样量为0.15%。
26.实施例3
27.1)麻黄提取液的制备:取1000g麻黄根粉碎成粗粉,过100目筛,取筛下粗粉,用15l 1%乙酸水(v/v)加热回流提取1.5h,提取2次,合并滤液后得麻黄提取液,提取液中麻黄碱的质量含量约2.4%,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质量含量依次约0.65%、0.16%、0.18%;
28.2)透过液的制备:将麻黄提取液过750kd中空纤维超滤膜,得透过液;
29.3)富集液的制备:反相柱1(填料为c18hce,粒度为40μm,内径50mm,柱长250mm)用5倍柱体积甲酸水(甲酸终体积浓度为1%)平衡后,取步骤(2)所得的透过液上样至上述平衡好的反相柱1,先用1倍柱体积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1%)洗脱,用5倍柱体积10%(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1%)洗脱,最后用5倍柱体积100%(v/v)甲醇甲酸水溶液(甲酸终体积浓度为1%)冲柱,10%(v/v)甲醇水洗脱液即为富集液,富集液中麻黄碱质量含量约25.4%,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质量含量依次约2.18%、1.94%、1.89%;上样样品载样量(上样样品中固体的总质量与填料质量比)为10%。
30.4)麻黄碱等纯品的制备:步骤(3)所得的富集液用氨水(质量浓度25%~28%)调ph至9,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反相柱2(耐碱性的反相硅胶填料c18ce;内径为50mm,柱长为250mm;流速为60ml/min),甲醇-氨水体系纯化条件为0~9min:5%甲醇(v/v);9~30min:5%~25%甲醇;30~90min:25%~55%甲醇,馏分浓缩冻干后,得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品,麻黄碱纯度为99%,回收率为80.9%,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及去甲基伪麻黄碱纯度依次为96.0%、97.7%、98.1%,回收率依次为58.8%、65.8%、66.0%。上样样品载样量为0.05%。上样样品载样量为0.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