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4:1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


背景技术:

2.透光仪全名为透光率仪主要是测试光的透过率,仪器的应用范围:汽车制造与检测、玻璃制品、航空航天等待业的现场测量。其工作原理为:当一束平行光束入射某介质(如透明塑料)时,由于物质光学性质的不均匀性;表面缺陷,内部组织的不均匀,气泡和杂质存在等,光束就会改变方向(扩散和偏折),产生的部分杂乱无章光线称散射光。
3.针对不同类型的透光仪,采取不同型号、结构的支架进行安装,透光仪支架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如何能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又能实现快速的生产是各个厂商提高市场竞争、降低成本的主要研究问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快速生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包括本体部及与本体部相结合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中心孔及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孔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所述本体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下表面的第一筋、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分别贯穿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上下表面的若干第一贯穿孔,所述本体部包括分别自所述第一筋、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分别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卡接块。
7.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边弯折延伸的第一卡持部、自所述第三边向下延伸的第二卡持部;自所述第二筋、所述第三筋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卡持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内,所述第二卡持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内。
8.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的第一连接部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末端横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共同形成l型状。
9.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自所述第三边垂直延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与所述第三边相互垂直。
10.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贯穿孔方向相互垂直。
11.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管过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稳固的咬合在一起。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耳机用天线零件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体部与本体
部快速成型的方式,提供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快速生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的组装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的主体部与料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冲裁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包括本体部1及与本体部1相结合的主体部2。
19.如图1至图3,本体部1位塑胶材质,主体部2为金属材质。主体部2通过料带(未图示)的方式伸入塑胶成型模具中,通过射出成型,本体部1与主体部2相互结合。
20.料带为纵长型,且已经完成冲裁的卷料。参考图3,为料带为若干个基材20相互连接而构成,每个基材20对应一个主体部2,每个主体部2对应一个本体部1。
21.主体部2为框架结构,其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中心孔21及分别位于中心孔21四周的第一边22、第二边23、第三边24、第四边25;第一边22与第三边24相互对应,第二边23与第四边25相互对应,第一边22、第二边23、第三边24、第四边25之间依次相互连接围设形成中心孔21。
22.第一边22、第二边23、第三边24、第四边25分别形成纵长条状结构,第一边22、第二边23、第三边24、第四边25相互连接处,增加连接处的面积,提高整个主体部2的连接强度。
23.主体部2还包括贯穿第一边22、第二边23、第三边24、第四边25上下表面的若干第一贯穿孔26。
24.主体部2还包括自第二边23弯折延伸的第一卡持部27、自第三边24向下延伸的第二卡持部28,第一卡持部27位于第二边23的一端,且靠近第一边22。第一卡持部27包括垂直连接第二边23的第一连接部271及自第一连接部271的末端横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72;第一连接部271与第一延伸部272共同形成l型状。第二卡持部28包括自第三边24垂直延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281及连接第二连接部281的第二延伸部282,第二延伸部282与第二连接部281在同一平面,与第三边24相互垂直。
25.主体部2还包括贯穿第一卡持部27、第二卡持部28的第二贯穿孔29,第二贯穿孔29延伸的方向与第一贯穿孔26方向相互垂直。
26.本体部1为塑胶成型而成,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边22、第二边23、第三边24、第四边25下表面的第一筋12、第二筋13、第三筋14、第四筋15,自第一筋12、第二筋13、第三筋14、第四筋15分别向上延伸且贯穿第一贯穿孔26的第一卡接块16,第一卡接块16填充第一贯穿孔26并形成一个倒勾,似的本体部1与主体部2稳固的连接。
27.自第二筋13、第三筋14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夹持块131与第二夹持块141,第一卡持部27完全收容于第一夹持块131内,第二卡持部28完全收容于第二夹持块141内,第二贯穿孔29可以使得其两侧的第一夹持块131、第二夹持块141分别相互连接,通过第二贯穿孔29使得第一夹持块131与第一卡持部27、第二夹持块141与第二卡持部28稳固的咬合在一起。
28.主体部2的第二边23、第四边25的外侧还连接有基材20,当主体部1与本体部2完成成型后,通过冲裁设备,将基材20与主体部2连接处冲裁掉,保留主体部2与本体部1,形成透光仪支架。
29.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透光仪支架为框架结构,冲裁前,金属件与塑胶件的结合,金属件主体部通过卷料事先冲裁好后,再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保证了透光仪支架的稳固性,由提高透光仪支架的速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部及与本体部相结合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中心孔及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孔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所述本体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下表面的第一筋、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分别贯穿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上下表面的若干第一贯穿孔,所述本体部包括分别自所述第一筋、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分别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卡接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二边弯折延伸的第一卡持部、自所述第三边向下延伸的第二卡持部;自所述第二筋、所述第三筋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卡持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内,所述第二卡持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边的第一连接部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末端横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共同形成l型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自所述第三边垂直延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与所述第三边相互垂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贯穿孔方向相互垂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管过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稳固的咬合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成型的透光仪支架,其包括本体部及与本体部相结合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中心孔及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孔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所述本体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下表面的第一筋、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分别贯穿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上下表面的若干第一贯穿孔,所述本体部包括分别自所述第一筋、第二筋、第三筋、第四筋分别向上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卡接块。通过主体部与本体部快速成型的方式,提供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快速生产。生产。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强 张志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泰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