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3:5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疝气术后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疝气在手术后创口处需要对应进行护理,避免创口处感染,疝气一般多发在腹部,患者在术后运动或者高频咳嗽时容易对创口处形成影响,不利于创口处的恢复,通过护理装置对腹部进行防护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后创口处快速恢复,减轻患者的病痛,申请号为cn201810675463.6的一种疝气术后护理装置,可以让患者术后采取各种体位均可实施热敷,便于患者早期下床,加速康复,改善了患者发生血清肿后的生活质量,并且热敷的时间长,更容易缩短血清肿吸收的时间,让患者早日康复,但是创口表面初期为愈合,护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疝气术后的创口在初期时未愈合,伤口恢复的较慢,护理装置对应设置在创口的表面不利于创口快速愈合,同时疝气的术后创口要尽量保持干燥,创口的表面有液体渗出时护理装置被污染,并且不能对创口进行干燥处理,影响创口的护理恢复。
4.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疝气术后的创口在初期时未愈合,伤口恢复的较慢,护理装置对应设置在创口的表面不利于创口快速愈合,同时疝气的术后创口要尽量保持干燥,创口的表面有液体渗出时护理装置被污染,并且不能对创口进行干燥处理,影响创口护理恢复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护理装置主要由加厚防护布和松紧束带构成,其中加厚防护布对应设置在患者的腹部位置;
7.所述加厚防护布的内部嵌合设置有安装框,且所述安装框的侧面中间位置贯穿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
8.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包括:
9.内置防护块,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框的内侧,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并且所述安装框的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小功率加热管,同时所述安装框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凸起魔术贴;
10.护理棉,其嵌合设置在所述加厚防护布的侧面,所述护理棉的内部开设有圆槽,以及所述护理棉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安装作用的凹陷魔术贴;
11.粘性固定带,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加厚防护布的内部,且所述加厚防护布的侧面嵌合设置有吸收创口渗出液体的吸水棉,所述加厚防护布的前侧斜面贯穿设置有电性接口。
12.优选的,所述内置防护块的内侧还设置有内螺纹杆和海绵:
13.内螺纹杆,其贯穿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置防护块的内部,所述内置防护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立柱,同时所述立柱的侧面通过调节杆与限位块相互连接;
14.海绵,其安装在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丝杆。
15.优选的,所述护理棉通过凹陷魔术贴和凸起魔术贴与所述加厚防护布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所述护理棉的内部等距开设有方形矩阵形状的圆槽,拆卸安装结构设置的护理棉可以便于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使得装置可以重复性使用。
16.优选的,所述吸水棉对应设置在所述护理棉的下方,且所述吸水棉呈倒梯形结构,创口处渗出的液体向下滑落,液体被加厚防护布侧面下方的吸水棉吸收,可以暂缓创口形成的污染。
17.优选的,所述内螺纹杆与调节把手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内螺纹杆与所述丝杆螺纹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把手控制内螺纹杆转动,在螺纹传动结构的控制作用下使得限位块向侧面移动。
18.优选的,所述海绵与所述限位块构成卡合拆卸安装结构,且所述限位块通过调节杆与所述立柱组成伸缩结构,并且所述限位块和海绵对应设置在所述内置防护块的内侧,将海绵浸泡在术后恢复的药液中,患者可以间断性转动调节把手控制限位块向侧面移动,使得海绵接触挤压护理棉,护理棉吸收海绵中的药液辅助创口术后恢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装置中设置有药液挤压结构,便于对疝气术后的创口调理恢复,且该装置中设置有热敷结构,保持创口表面的干燥性,进一步提高对创口防护的效果;
20.1.患者将该装置佩戴在腹部创口处位置,使得护理棉对应设置在创口的前侧,患者间断性转动调节把手通过传动结构推动限位块向侧面移动,限位块带动海绵同步向侧面移动,使得海绵挤压在护理棉的侧面,护理棉吸收海绵中挤压的药液,辅助创口处快速恢复;
21.2.安装框内部对应安装有小功率加热管,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通过电性接口将小功率加热管与电源连通,小功率加热管产生部分热量传递至侧面的护理棉上,护理棉将热量传递至创口处,实现热敷的作用,并且可以保持创口处的相对干燥性,帮助创口快速恢复,同时加厚防护布的侧下方设置有洗水棉结构,洗水棉可以吸收创口处渗出的液体,暂时避免创口处渗出液体对身体表层的污染,患者感觉创口处不适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厚防护布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置防护块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厚防护布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护理棉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加厚防护布;2、松紧束带;3、安装框;4、调节把手;5、内置防护块;6、小功率加热管;7、凸起魔术贴;8、护理棉;9、圆槽;10、凹陷魔术贴;11、粘性固定带;12、吸水棉;13、内螺纹杆;14、立柱;15、调节杆;16、限位块;17、海绵;18、丝杆;19、电性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要由加厚防护布1和松紧束带2构成,其中加厚防护布1对应设置在患者的腹部位置;
30.加厚防护布1的内部嵌合设置有安装框3,且安装框3的侧面中间位置贯穿转动连接有调节把手4;
31.一种新型疝气术后护理装置,包括:
32.内置防护块5,其固定安装在安装框3的内侧,安装框3的内部,并且安装框3的内部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小功率加热管6,同时安装框3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有凸起魔术贴7;
33.护理棉8,其嵌合设置在加厚防护布1的侧面,护理棉8的内部开设有圆槽9,以及护理棉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安装作用的凹陷魔术贴10;
34.粘性固定带11,其固定安装在加厚防护布1的内部,且加厚防护布1的侧面嵌合设置有吸收创口渗出液体的吸水棉12,加厚防护布1的前侧斜面贯穿设置有电性接口19。
35.本例中内置防护块5的内侧还设置有内螺纹杆13和海绵17:内螺纹杆13,其贯穿转动设置在内置防护块5的内部,内置防护块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立柱14,同时立柱14的侧面通过调节杆15与限位块16相互连接;海绵17,其安装在限位块16的一侧,且限位块16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丝杆18;内螺纹杆13与调节把手4为一体化结构,内螺纹杆13与丝杆18螺纹转动连接;海绵17与限位块16构成卡合拆卸安装结构,且限位块16通过调节杆15与立柱14组成伸缩结构,并且限位块16和海绵17对应设置在内置防护块5的内侧。
36.患者通过松紧束带2将加厚防护布1佩戴在腹部位置,使得护理棉8对应在创口的前侧,佩戴前将海绵17浸泡在创口恢复液中一段时间,再控制海绵17的湿度将其卡合安装在限位块16的侧面,患者将该装置佩戴在腹部位置时,可以间断性控制调节把手4转动,调节把手4带动侧面的内螺纹杆13同步转动,在螺纹传动结构的控制作用下使得丝杆18向侧面移动,丝杆18推动限位块16向侧面移动,限位块16带动调节杆15在立柱14的侧面伸缩调节,限位块16带动侧面安装的海绵17挤压在护理棉8的侧面,海绵17中的部分药液被护理棉8吸收,再控制限位块16移动至内置防护块5的内部,此时护理棉8吸收药液贴合在腹部的侧面,可以辅助创口快速恢复,患者通过反复转动调节把手4控制海绵17向侧面移动,从而控制护理棉8上始终吸收一部分药液,增加装置佩戴使用的时间。
37.护理棉8通过凹陷魔术贴10和凸起魔术贴7与加厚防护布1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护理棉8的内部等距开设有方形矩阵形状的圆槽9;吸水棉12对应设置在护理棉8的下方,且吸水棉12呈倒梯形结构。
38.疝气的创口在恢复期需要保持尽量处于干燥状态,在佩戴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电性接口19将小功率加热管6与电源结构连通,控制小功率加热管6启动,小功率加热管6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安装框3的内部,并且传递至侧面的护理棉8上,护理棉8可以进行热敷,保持创口处相互干燥,同时如果创口处出现问题向外渗出液体,液体被下方的吸水棉12吸收,避免创口产生的液体污染患者身体表层,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39.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根据图1-5中所示的结构,该装置中设置有海绵17
位置调节机构,控制海绵17间断性向侧面移动,海绵17挤压在护理棉8的侧面,护理棉8吸收海绵17中的药液贴合在创口的前侧,辅助创口快速愈合,同时该装置中设置有热敷结构,可以保持创口处的相对干燥性。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