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3:3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挖掘机。


背景技术:

2.挖掘机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工程机械,其用于各种工况。对于大多数工作场所,挖掘机可以自行行走进入工作场地,但对于部分特殊工作场所,例如船舱,不便铺设挖掘机的行走通道。对于这些工作场所,挖掘机通常采用起吊设备如起重机将挖掘机直接吊至作业地点。
3.挖掘机的起吊点通常设置在下部车身1的履带梁上。栓系点设置位置较低,若直接用吊索4栓系在起吊点,用于栓系在起吊点上的多根吊索上端汇聚于起重机的吊钩而构成锥形区域,吊索4下部与挖掘机的上部车身3上的驾驶室、两侧的覆盖件接触,造成挖掘机覆盖件和驾驶室的损坏。
4.为避免挖掘机吊起时吊索损坏挖掘机,现有挖掘机起吊时都使用起吊工装9,起吊工装为四方框状或横梁状,其横向方向(挖掘机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要略大于挖掘机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如图1所示,吊索4自履带梁上的起吊点向上延伸的同时也向略微向外侧倾斜,避免与挖掘机侧面接触,吊索经起吊工装再向中间汇聚于起重机的吊扣。
5.现有使用起吊工装进行挖掘机起吊,存在以下不足:
6.1、起吊工装需要承受挖掘机整机的重量且不能变形,需要有很大的刚度,导致工装的重量及成本都比较高。
7.2、起吊工装的横向尺寸要超过挖掘机的左右方向尺寸,因此需根据挖掘机进行配置,通用性差。
8.3、挖掘机的起吊点在整机下方(履带梁上),位置低于整机重心位置,起吊过程中整机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倾翻,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挖掘机起吊时需要起吊工装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挖掘机,降低起吊成本、提高起吊稳定性。
10.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挖掘机,包括下部车身和上部车身,所述上部车身包括回转安装于下部车身上的回转平台和安装于回转平台前部的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上设置有用于栓系整机起吊用吊索的前部吊耳,所述上部车身后部设置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用于栓系整机起吊用吊索的后部吊耳,所述后部吊耳位于上部车身顶部。在本实用新型中,起吊时吊索在挖掘机前部的栓系点位于动臂上,后部的栓系点位于上部车身后部,在不使用起吊工装的情况下,位于栓系点以上的吊索不会与挖掘机接触而造成挖掘机损伤,另外栓系点位置较高,高于挖掘机重心位置,起吊时挖掘机稳定性提高。
11.上述挖掘机中,所述前部吊耳布置在动臂的中上部位。
12.上述挖掘机中,所述前部吊耳焊接在所述动臂的上翼板上。
13.或者上述挖掘机中,所述前部吊耳为两个,分别布置在所述动臂的两侧,转动套接安装于动臂油缸上部销轴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前部吊耳上设置有两个起吊孔和一个用于与动臂油缸上部销轴套接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前部吊耳的中部,两个所述起吊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两侧。两个所述起吊孔关于安装孔的中心对称布置。
14.上述挖掘机中,两个所述后部吊耳左右对称布置。
15.上述挖掘机中,两个所述后部吊耳设置在挖掘机的配重上,所述配重与所述回转平台固定连接。
16.上述挖掘机中,挖掘机的配重为铁壳浇筑混凝土配重,其内部设置有骨架,所述后部吊耳的下部在配重内部与骨架连接,或者所述配重为铸铁配重,所述后部吊耳与所述配重固定连接,比如后部吊耳通过螺栓紧固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在铸铁配重的顶部。
17.上述挖掘机中,所述后部吊耳还可以通过向下延伸的受力构件与回转平台连接。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动臂和上部车身上设置吊耳,提高起吊时吊索的栓系点,避免起吊时需实用起吊工装的问题,同时提高起吊栓系点,增强起吊时挖掘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现有挖掘机的栓系起吊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挖掘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部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6是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挖掘机回转平台与配重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27.下部车身1、动臂2、动臂油缸21、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2、前部吊耳23、安装孔24、起吊孔25、上部车身3、配重31、后部吊耳32、回转平台33、配重骨架34、吊索4、起吊工装9。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2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挖掘机包括下部车身1和上部车身3,下部车身1为行走机构。上部车身3包括回转安装于下部车身上的回转平台33,在回转平台33上安装挖掘机的动臂2、驾驶室、动臂、动力系统、液压泵、各类油箱等部件。
30.在动臂2上设置有用于栓系整机起吊用吊索的前部吊耳23。前部吊耳23为两个,分别布置在动臂2的两侧,转动套接安装于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1的端部。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1用于连接动臂油缸21与动臂2,需承受巨大载荷,因此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1与动臂2之间具有足够的强度,前部吊耳23以套接方式安装在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1上,不仅能满足前部吊耳23起吊整机所需的强度,同时还避免因设置吊耳而焊接影响动臂的受力,提高前部吊耳起吊整机的可靠性。
31.如图3图4所示,前部吊耳23上设置有两个起吊孔25和一个用于与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1套接的安装孔24,安装孔24位于前部吊耳23的中部,两个起吊孔25设置在安装孔24的两侧,两个起吊孔25关于安装孔24的中心对称布置。起吊时,在吊耳23的一个起吊孔中栓系吊索,吊耳23在吊索拉动下自动绕动臂油缸上部销轴21转动,自动调整角度。
32.在本实施例中,前部吊耳23也可以以焊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如图2图5所示,前部吊耳23直接焊接在动臂2的上翼板上,位于动臂的中上部。
33.在回转平台33的后部安装有配重31,如图1图6图7所示,配重31上设置有两个后部吊耳32,两个后部吊耳32关于整机中心平面镜像对称。
34.配重31为铁壳浇筑混凝土配重,其内部设置有骨架34,配重安装时,骨架34与回转平台3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后部吊耳32的下部伸入到配重31中,与骨架34的其他部分固定连接,构成配重骨架34的一部分。后部吊耳32上的起吊孔36位于配重31的顶部,位置高度高于配重的顶面。
35.在本实施例中,配重31顶部还可以设置与骨架相连的安装座,后部吊耳3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配重顶部的安装座上,配重内的骨架满足起吊整机的强度要求。若配重为铸铁配重,后部吊耳可以直接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配重上。
36.在本实施例中,后部吊耳32还可以通过向下延伸的受力构件与回转平台连接,例如竖向的受力构件(钢板或钢管)位于挖掘机配重的前部,其下端与回转平台固定连接,上部凸出至高于配重或覆盖板的高度与后部吊耳固定连接,或者在受力构件的顶部直接设置起吊孔而构成后部吊耳。
37.在本实施例中,起吊时吊索栓系在前部吊耳和后部吊耳的起吊孔中,前后的栓系点位于位于较高位置,在不使用起吊工装的情况下,位于栓系点以上的吊索不会与挖掘机接触而造成挖掘机损伤,另外栓系点位置较高,高于挖掘机重心位置,起吊时挖掘机稳定性提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