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口腔局部无痛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2:5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口腔局部无痛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患者进行牙科门诊时,对于患者龋齿、拔牙的治疗,通常会为患者使用局部麻醉,其目的是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使患者能安安静静地接受治疗,便于整个治疗过程能顺利地完成。
3.在目前,对牙齿的局部麻醉,一般是采用牙周膜注射法或者骨膜上浸润法。牙周膜注射法是使用现有的注射器,直接向牙周膜内注射局麻药,麻药通过牙周膜沉积到牙槽松质骨;但因牙周膜较为致密,注射时会非常疼痛,患者一般难以忍受。骨膜上浸润法是使用现有的注射器,将麻醉药注射到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注射时疼痛会比牙周膜注射法小,但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有差异,部分患者还是会觉得痛,进而在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以至于无法继续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口腔局部无痛麻醉装置,能够解决在对牙齿进行局部麻醉时,患者因不能忍受疼痛从而不配合治疗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口腔局部无痛麻醉装置;
6.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一体化探针注射器、注射泵;
7.一体化探针注射器包括针头、针梗和手柄;
8.针梗内设有与注射泵相连接麻醉剂注射针,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由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在注射麻醉剂时,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在转向后可以很方便的达到骨膜面的上方,使用方便,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9.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钝角的角度为130-150度。
10.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钝角的角度为140度。
11.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的部分,长度为7-10毫米。
12.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的部分,长度为9毫米。
13.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针梗内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的一端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针头相通,另一端与手柄相连接;第一空腔内设有激光测距针,在第二空腔内设有麻醉剂注射针;
14.手柄内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通过激光测距针的位移值测量麻醉剂注射针的进针深度;
15.还包括显示终端,显示终端与激光位移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显示麻醉剂注射针的进针深度。
16.由第六种可实现方式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一体化探针注射器中集成了激光测距针,和激光位移传感器配合使用,能够测量进针深度并通过显控终端进行显示,可以提示医生进针位置是否达到了注射麻醉剂所需的深度位置。同时在一体化探针注射器中集成了激光测距针和麻醉剂注射针,可以在测量进针深度的同时进行麻醉剂的注射,不需要将测量进针深度和注射麻醉剂分成两步进行。
17.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针梗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3-5毫米。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口腔局部无痛麻醉装置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剖面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一体化探针注射器,11-针头,12-针梗,121-第一空腔,122-第二空腔,123-激光测距针,124-麻醉注射针,13-手柄,133-激光位移传感器,134-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显示终端的信号线,2-显示终端,3-注射泵,31-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5.实施例
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口腔局部无痛麻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体化探针注射器1、显示终端2和注射泵3,一体化探针注射器1分别与显示终端2、注射泵3相连接。
27.一体化探针注射器1包括针头11、针梗12和手柄13。如图2所示,针梗12内包括互不相通的第一空腔121、第二空腔122。第一空腔的一端、第二空腔的一端分别与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针头相通,第一空腔的另一端、第二空腔的另一端分别与手柄相连接。在第一空腔121内设有激光测距针123,在第二空腔122内设有麻醉剂注射针124。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
针梗为中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3-5毫米。
28.在一体化探针注射器1的手柄13内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133,激光位移传感器133和激光测距针123配合使用。在装置未开始工作时,激光测距针的针头与伸出到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针头外;当一体化探针注射器刺入患者牙床后,激光测距针的针头会深入到患者牙床内,同时激光测距针的针尾在第二空腔内的空间物理位置会随之改变。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测量激光测距针的针尾的位移量,可以得出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进针深度。激光位移传感器133通过信号线134与显示终端2电连接,将测得的位移量传输给显示终端。
29.显示终端2显示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进针深度给医护人员参考,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进针深度即为激光测距针的针尾位移量。因麻醉剂注射针是集成在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针梗第二空腔内,所以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进针深度同时也是麻醉剂注射针的进针深度。显示终端的实现形式不作限定,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终端可选用液晶平板或台式电脑。
30.如图2所示,麻醉剂注射针124的针头穿出第二空腔后,针头弯曲成钝角,钝角的角度为130-150度,优选为140度,可以方便的实现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转向。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的那一部分针头的长度为7-10毫米,此长度可以很好的深入到牙床内,对口腔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尾与输送麻醉剂的软管31相通,该软管31为注射泵3的软管。
31.注射泵3包括驱动器、泵头、软管31。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注射泵使用脚踏气动开关控制开启、停止,注射泵的驱动器和脚踏气动开关相连接。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局部麻醉时,医护人员脚踩脚踏气动开关,注射泵即开始工作,通过软管向麻醉剂注射针输送麻醉剂,对患者牙床内定量注射麻醉剂。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注射泵为微量蠕动泵,驱动器可选用伺服电机。
32.以下对实施例1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33.将一体化探针注射器插入患者某一颗需要治疗的牙齿旁边的牙龈乳头,牙龈乳头位置处的神经最少,所以插入一体化探针注射器后患者基本不会感觉到疼痛。
34.通过激光测距针、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一体化探针注射器的进针深度,并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显示。在进针的过程中,一边注射麻醉剂,一边朝牙齿根尖处骨膜浅面移动。当通过显示终端显示的进针深度已经达到牙齿根尖处骨膜浅面时,注射足量的麻醉剂对单颗牙齿颊侧进行口腔局部麻醉。颊侧的麻醉完成后,麻醉剂注射针弯曲成钝角的针头可以很方便的转向,穿过牙齿邻面达到舌侧,进行舌侧局部麻醉。在整个口腔局部麻醉的过程中,患者几乎不会感觉到疼痛。
35.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体化探针注射器中集成了激光测距针,和激光位移传感器配合使用,能够测量进针深度并通过显控终端进行显示,可以提示医生进针位置是否达到了注射麻醉剂所需的深度位置。
36.同时,还在一体化探针注射器中集成了麻醉剂注射针,可以在测量进针深度的同时进行麻醉剂的注射,不需要将测量进针深度和注射麻醉剂分成两步进行。
37.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显示终端、激光测距针出现故障,致使显示终端无法正常显示进针位置时,医生也可以只使用针头弯曲成钝角的麻醉剂注射针对患者实施口腔局部麻醉,在注射麻醉剂时,虽然进针深度不一定到达了理想的深度位置,但因为麻醉剂注射
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在转向后可以很方便的达到骨膜面的上方,所以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此种情况下,无痛麻醉装置可采用如下形式:包括:一体化探针注射器、注射泵;一体化探针注射器包括针头、针梗和手柄;针梗内设有与注射泵相连接麻醉剂注射针,麻醉剂注射针的针头弯曲成钝角。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