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0:17: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环保设备是指用于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而由生产单位或建筑安装单位制造和建造出来的机械产品,在一些环保设备对高温污染的气体进行净化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降温装置,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环保设备,使环保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但是现有的环保设备只是简单的通过盘管进行水冷降温,使得降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环保设备只是简单的通过盘管进行水冷降温,使得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包括环保设备,所述环保设备的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环保设备的下表面,所述环保设备外设置有支撑壳,所述支撑壳内固定连接有喷气头组,所述喷气头组的上表面通过两个连接管分别与两个连接壳的相对面相连通,所述连接壳固定连接在支撑壳的右侧面,所述支撑壳内设置有第一活塞。
7.所述第一活塞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活塞的上表面通过弹簧与连接壳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与驱动机构啮合,所述齿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固定壳内,两个所述固定壳的相对面均通过连通管与雾化头组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雾化头组固定连接在支撑壳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壳的下表面与两个管道的顶端相连通,两个所述管道的底端与壳体的上表面相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接头的相对面相连通,两个所述接头的相背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壳的相对面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壳的上表面卡接有密封套,所述活动杆套接在密封套的内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喷气头组和雾化头组交错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壳的右侧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卡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与齿杆啮合。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齿杆、第一活塞、弹簧、喷气头组、活动杆、第二活塞和雾化头组,驱动机构可以与弹簧配合带动齿杆往复运动,使得活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可以往复运动,进而可以进行喷气和喷液降温的工作,则本装置可以实现往复雾化喷液的目的,使得雾化冷却水接近环保设备可以进行蒸发散热的目的,并通过往复喷气的作用可以加快蒸发的速度,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蒸发散热的效果,保障了环保设备的良好降温工作,从而可以保证环保设备的使用寿命。
16.2、该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水泵和冷却管,水泵可对冷却水进行抽取,并通过冷却管对冷却水进行输送,且冷却管采用缠绕方式围绕环保设备一周,进而可以增大冷却管与环保设备的降温面积,提高环保设备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冷却管可以实现冷却水的回流作用,从而可以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17.3、该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运行可以对回流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使得冷却水可以保持低温状态,确保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目的,从而可以对环保设备带来更好的降温效果,满足了降温的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气头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头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环保设备、2冷却管、3壳体、4水泵、5支撑壳、6驱动机构、61半齿轮、62电机、7连接壳、8第一活塞、9弹簧、10连接管、11喷气头组、12齿杆、13活动杆、14连通管、15雾化头组、16第二活塞、17固定壳、18接头、19密封套、20管道、21半导体制冷片、22第一单向阀、23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设备的降温装置,包括环保设备1,环保设备1的外表面缠绕有冷却管2,冷却管2的一端设置在壳体3内,冷却管2的另一端与水泵4的出水口相连通,通过设置水泵4和冷却管2,水泵4可对冷却水进行抽取,并通过冷却管2对冷却水进行输送,且冷却管2采用缠绕方式围绕环保设备1一周,进而可以增大冷却管2与环保设备1的降温面积,提高环保设备1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冷却管2可以实现冷却水的回流作用,从而可以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水泵4设置在壳体3内,壳体3固定连接在环保设备1的下表面,环保设备1外设置有支撑壳5,支撑壳5内固定连接有喷气头组11,喷气头组11的上表面通过两个连接管10分别与两个连接壳7的相对面相连通,通过设置连接管10,使得连接管10可以保障喷气头组11与连接壳7之间连通的工作,确保气体的输送工作,连接壳7固定连接在支撑壳5的右侧面,支撑壳5内设置有第一活塞8。
25.第一活塞8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单向阀22,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22,且第一单向
阀22可以在第一活塞8下移时开启,并在第二活塞16上移时关闭,从而可以确保气体顺利进入连接管10,第一活塞8的上表面通过弹簧9与连接壳7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9和半齿轮61,使得半齿轮61带动齿杆12向下移动可拉伸弹簧9,在半齿轮61脱离齿杆12时,则弹簧9带动齿杆12复位,则可以实现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6往复运动的效果,第一活塞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杆12,齿杆12与驱动机构6啮合,齿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3,活动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16,第二活塞16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单向阀23,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23,使得第二单向阀23可以防止冷却水回流,从而可以保障冷却水顺利进入雾化头组15喷出,第二活塞16设置在固定壳17内,两个固定壳17的相对面均通过连通管14与雾化头组15的下表面相连通,雾化头组15固定连接在支撑壳5内。
26.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撑壳5的下表面与两个管道20的顶端相连通,通过设置管道20,使得管道20可以对部分下落的冷却水进行导流的作用,使得冷却水可以顺利进入壳体3,两个管道20的底端与壳体3的上表面相连通,壳体3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接头18的相对面相连通,通过设置接头18,从而可以将壳体3与固定壳17连通的作用,两个接头18的相背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壳17的相对面相连通,固定壳17的上表面卡接有密封套19,通过设置密封套19,使得密封套19可以确保活动杆13的顺利滑动,同时可以避免液体的流出,活动杆13套接在密封套19的内表面,壳体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21,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21,且半导体制冷片21运行可以对回流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使得冷却水可以保持低温状态,确保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目的,从而可以对环保设备1带来更好的降温效果,满足了降温的需求,喷气头组11和雾化头组15交错设置,通过将喷气头组11和雾化头组15交错设计,使得每个喷气头组11的喷头均与雾化头组15的喷头对应,从而易于进行散热降温的作用。
27.具体的,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2,电机62固定连接在支撑壳5的右侧面,电机62的输出轴卡接有半齿轮61,通过设置电机62和半齿轮61,使得电机62可以驱动半齿轮61转动,从而可以顺利控制齿杆12运动的工作,半齿轮61与齿杆12啮合。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使用时,首先控制水泵4运行,使得水泵4抽取壳体3内部冷却水,并通过冷却管2进行输送,使得流动的冷却水可以带走环保设备1的部分热量,同时冷却水回流至壳体3内,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1进行降温处理后,再次进入冷却管2进行冷却工作;
30.s2、然后控制电机62运行,使得电机62带动半齿轮61转动,使得半齿轮61带动带动齿杆12下移,使得第一活塞8下移,使得弹簧9伸长,待半齿轮61与齿杆12脱离时,使得弹簧9弹性力可以拉动第一活塞8向上运动,使得半齿轮61和弹簧9配合可以带动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16往复运动的工作;
31.s3、在齿杆12通过活动杆13推动第二活塞16下移时,使得第二单向阀23打开,使得冷却水可以进入第二活塞16的上部,待第二活塞16上移时,使得第二单向阀23关闭,使得第二活塞16上部的冷却水输入连通管14,并通过雾化头组15雾化喷出,同理,第一活塞8往复运动可以通过喷气头组11进行吹气,进而可以加快雾化头组15喷出冷却水的蒸发速度,使得环保设备1可以顺利降温。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