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9:11: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灭火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2.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是由多个灭火(器)装置组成的群体,通过连接物按照预先编排好的规则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其按照设定好的启动方式(感温、感烟等),单个启动、多个启动或同时启动该系统中的灭火器(装置)以达到单个灭火器(装置)不能单独完成的灭火体系。
3.现有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的多个气瓶放置不够紧凑,占地较多,且不方便移动,不便于维护。
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主集流管、输送车、气瓶、第一分支管、第一单向阀;所述主集流管呈圆管状,且主集流管的轴线左右朝向;所述主集流管的前侧部焊接有多根圆管状的第一分支管,且多根第一分支管沿主集流管的轴向等距排列;所述第一分支管与主集流管的轴线相垂直,且第一分支管的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多根第一分支管的前方均对应设置一处输送车;所述输送车包括底座、脚轮、定位环、支撑杆、扶手、次集流管、第二分支管、第二单向阀;所述底座呈长方形状,且底座的长边前后朝向;所述脚轮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底端;所述定位环呈圆筒状;所述定位环在底座的顶端焊接有多处,且多处定位环沿底座的长边等距排列,并且每处定位环的内侧均放置有一个气瓶;所述支撑杆呈圆柱状,且支撑杆在底座顶端左侧的前后两端焊接有前后对称的两根;所述扶手呈l形状,且扶手在底座顶端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根;所述扶手的一端焊接在底座的顶端上,且扶手的另一端焊接在支撑杆的侧部上;所述次集流管呈圆管状;所述次集流管与支撑杆的轴线相垂直,且次集流管与支撑杆焊接呈冂字形状;所述次集流管的后端与第一分支管的前端通过活接连接;所述第二分支管呈圆管状;所述第二分支管在次集流管的右侧部焊接有多根,且多根第二分支管沿次集流管的轴线等距排列;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次集流管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分支管的右端与气瓶的出口通过活接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螺纹连接在第二分支管的中间位置。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
置,所述底座的顶端粘贴有矩形状的橡胶垫。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所述脚轮在底座的底端设有多个,且多个脚轮呈矩形阵列方式排列。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所述支撑杆与扶手正视焊接呈h形状。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所述多根第二分支管与多个定位环上下一一相对应。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气瓶连接在次集流管上,且通过设置多根集流管连接在主集流管上,使得多个气瓶放置较为紧凑,多个气瓶占地较少。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送车,方便气瓶的移动,便于维护。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的改进,具有较为紧凑,占地较少,方便移动,便于维护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中:主集流管1、输送车2、气瓶3、第一分支管101、第一单向阀102、底座201、脚轮202、定位环203、支撑杆204、扶手205、次集流管206、第二分支管207、第二单向阀208。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27.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包括:主集流管1、输送车2、气瓶3、第一分支管101、第一单向阀102;主集流管1呈圆管状,且主集流管1的轴线左右朝向;主集流管1的前侧部焊接有多根圆管状的第一分支管101,且多根第一分支管101沿主集流管1的轴向等距排列;第一分支管101与主集流管1的轴线相垂直,且第一分支管101的中间部位螺纹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02;多根第一分支管101的前方均对应设置一处输送车2;输送车2包括底座201、脚轮202、定位环203、支撑杆204、扶手205、次集流管206、第二分支管207、第二单向阀208;底座201呈长方形状,且底座201的长边前后朝向;脚轮20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201的底端;定位环203呈圆筒状;定位环203在底座201的顶端焊接有多处,且多处定位环203沿底座201的长边等距排列,并且每处定位环203的内侧均放置有一个气瓶3;支撑杆204呈圆柱状,且支撑杆204在底座201顶端左侧的前后两端焊接有前后对称的两根;扶手205呈l形状,且扶手205在底座201顶端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两根;扶手205的一端焊接在底座201的顶端上,且扶手205的另一端焊接在支撑杆204的侧部上;次集流管206呈圆管状;次集流管206与支撑杆204的轴线相垂直,且次集流管206与支撑杆204焊接呈冂字形状;次集流管206的后端与第一分支管101的前端通过活接连接;第二分支管207呈圆管状;第二分支管207在次集流管206的右侧部焊接有多根,且多根第二分支管207沿次集流管206的轴线等距排列;第二分支管207与次集流管206的轴线相垂直;第二分支管207的右端与气瓶3的出口通过活接连接;第二单向阀208螺纹连接在第二分支管207的中间位置。
28.具体的,请参阅图3与图4,底座201的顶端粘贴有矩形状的橡胶垫。
29.具体的,请参阅图1与图2,脚轮202在底座201的底端设有多个,且多个脚轮202呈矩形阵列方式排列。
30.具体的,请参阅图1,支撑杆204与扶手205正视焊接呈h形状,扶手205用于输送车2的推动。
31.具体的,请参阅图3,多根第二分支管207与多个定位环203上下一一相对应。
32.具体实施步骤:
33.将气瓶3放置在定位环203的内侧,将气瓶3的出口通过活接连接在第二分支管207上,推动输送车2至主集流管1侧方,将次集流管206与第一分支管101通过活接连接。
34.综上所述:该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通过设置多个气瓶连接在次集流管上,且通过设置多根集流管连接在主集流管上,使得多个气瓶放置较为紧凑,多个气瓶占地较少;通过设置输送车,方便气瓶的移动,便于维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楼宇火灾一体化气体自动灭火装置的改进,具有较为紧凑,占地较少,方便移动,便于维护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